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1085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于是,沈尚书立刻大礼叩拜,道。

  “臣替凤阳八卫的灾民,叩谢陛下圣恩!”

  对于此刻的沈翼来说,别的都先不管,重要的是,先把这件事情给定下来再说。

  免得过一会,天子再反悔了,那他可就没地儿哭去了。

  这副样子,看着旁边的两位尚书一阵无语,不就是二十万两银子嘛,你堂堂的一个户部尚书,至于吗?

  不过面上,他们二人却一点都没耽搁,同样躬身拜道。

  “陛下圣德!”

  “平身吧……”

  朱祁钰的脸色倒是平静,笑着开口,道。

  “沈卿,这回你可不该谢朕,得谢金尚书!”

  啊?

  沈翼刚刚站起来,听到这句话,不由感到一阵疑惑,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金濂,却发现后者也是一头雾水。

  于是,二人齐齐抬头,迷惑的看着天子。

  见此状况,朱祁钰从手边拿起一份奏疏,道。

  “这是刑部近一段时间来,审结的贪渎案件,其中,五品以上者,有七人,七品以上者,有十四人,有些是收受贿赂,私纵军器贩子的,有些是贪污常平仓粮食的。”

  “刑部查的干脆利落,这些人当中,有十一人判了罢职,四人判了流放,十六人都判了抄家,三人降职,令其退还赃银,朕已经命锦衣卫分赴各地,将其家产全部抄没,昨天锦衣卫刚刚回报,从这些人的家中,共抄没出黄金一万五千两,白银四万两,古玩,字画,田宅等,计三十二万两!”

  “恰逢此次灾情紧急,户部既然一时周转不开,那这二十万两,朕便打算从这笔抄没的银两当中来出。”

  “可以说,若非是刑部这段日子加班加点,沈卿这二十万两,朕也是拿不出来的……”

  啊这……

  亏了呀!

  沈尚书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黄金一万五千两,折价成白银,至少有七万两,加上白银,光是银钱,就有足足十一万两。

  古玩,字画,田宅这些东西,锦衣卫肯定有虚报价值的成分,但是,敢报三十二万两,市面上的价格,起码也得有个二十万两。

  这加起来,已经超过三十万两了!

  换句话说,他要是刚刚咬咬牙,坚持就是要三十万,说不定真的就能要到。

  可他被天子那么一吓,又觉得江西旱灾,天子内库也帮衬了不少,估摸着内库估计也没多少钱了,就这么松口了。

  这一下子,十万两没了呀……

  所以说,人永远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原本因为从天子这骗了二十万两而沾沾自喜的沈尚书,在听闻自己原本可以骗三十万两的时候,前者的欣喜立刻变得荡然无存。

  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要对着旁边的金濂道谢。

  “如此说来,果然是要多些金尚书了,近来这段日子,刑部的诸位大人,确实辛劳的很,让户部的这些自愧不如啊!”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沈尚书的目光当中,却是满满的‘老金伱也太不够意思了,也不早跟我透个底……’。

  熟不知,这个时候,旁边的金濂,也是无辜的很。

  刑部只管审案,结了案子之后就奏禀皇帝,至于抄家这种事情,是锦衣卫来做的,他又不知道抄了多少银子。

  话说回来,虽然心里已有预料,但是,这个数字一说出来,金濂还真的是吓了一跳。

  要知道,这些人虽然判了抄家,可大多数都是六品,七品的小官,五品以上的官员,因为牵连太多,所以他慎之又慎,现阶段还只挑拣了几个铁证如山,丝毫没有容情余地的判了。

  可即便是如此,竟然能查抄出价值三十多万两的东西,可见这帮人肥到了什么程度。

  这般想着,另一头,天子的声音已经再度响起,道。

  “这些官员,实则是朝廷蛀虫,天下百姓辛勤劳作,仍受灾疫之苦,食不果腹,可这帮人,食朝廷之禄,不思感念天恩,抚顺黎民,只想着如何中饱私囊,着实可恨!”

  眼瞧着天子隐隐有所发怒,底下几人连忙收敛了心思,拱手道。

  “陛下息怒。”

  相互看了一眼,最终,沈翼道。

  “陛下放心,此次大计,有赖吏部,刑部和都察院通力配合,已经将这些朝廷蛀虫,都尽数察查了出来,金尚书执掌刑部多年,谙熟刑律,相信要不了多少时日,定能将这些贪官污吏,全都绳之以法,还朝廷一片朗朗乾坤。”

  收了钱,多少得帮忙说两句好话。

  虽然说,沈尚书因为自己不够坚持,痛失十万两白银,但是,他有一点好处,就是心态调整的一向很快。

  不管二十万两还是三十万两,反正,能够拿钱到手,就是好事,要知道,按照惯例,罪臣之家查抄的银两,一般是要全都进到皇帝的内库当中的。

  如今,天子愿意包揽这次赈灾所需的银两,对于户部来

  说,已经是很大的恩典了。

  平心而论,天子给出的银两虽然让沈尚书觉得有些吃亏,但是,也没那么吃亏。

  毕竟,朝廷需要的是银两,或是粮食,薪碳,布匹,可是,查抄出来的东西,只怕大多是些古玩,字画,就算是有些绸缎,瓷器之类的,一时之间,也解不了燃眉之急。

  但是,天子拨出来的,确实实打实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银两,所以,沈尚书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中间的道理,开始替刑部说起好话来。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天子这次,却并没有就此揭过,而是冷笑一声,道。

  “还朝廷一片朗朗乾坤?”

  “朕看未必吧!”

  这话一出,不仅是沈翼,连带着在场的金濂和王文二人,都打起了精神。

  多年在朝的直觉告诉他们,天子说出此话,只怕是有所打算,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也是,今日召他们前来所为之事了。

  果不其然,紧接着,天子的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金濂,道。

  “近些时日,刑部查到了不少东西吧?”

  “金尚书,朕听说,你每日待在刑部里头,深夜才离开,是真的忙到那个时候,还是在躲着你府外那些求见的官员呢?”

  这……

  金濂没想到,天子会突然说起这个,脸上苦笑一声,道。

  “陛下圣明,刑部审讯之时,确实有不少大臣前来询问案情,不过臣绝对没有任何偏私之举,还请陛下明鉴!”

  所以说,有些时候,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从上次皇帝召见之后,金濂回到刑部,确实是加班加点,对于手头的案子都加紧处理。

  但是,这案子之所以难,并不难在案情本身,而难在其中的枝枝蔓蔓。

  就算是金濂能够顶住外界的压力,谢绝一切说情的人,但是终归,他还是要在官场继续待下去的,刑部的这些官员,也是要继续在官场待下去的。

  既然如此,那么,面对眼前的局面,他们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就是抬手放一放,有些人情走动,推脱不过的就接下,皇帝面前美言几句,或者是拖延一番,给这些犯官去走动关系的机会,如此一来,就算到最后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那也怪不到他们身上。

  但是,皇帝的严令在前,这又是刑部第一次干预到有官身的刑案当中,所以,这条路肯定是不能走的。

  否则,轻则会被皇帝怪罪,重则刑部以后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么,他们就得把经手的案子,全都办成铁案!

  如此一来,就算是别人心中不满,明面上也挑不出他们的毛病来,更不可能在以后被人翻出来当做攻讦的手段。

  但这么做的代价就是,整个刑部忙翻了天。

  而且,还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

  “金尚书的公正,朕肯定是信的。”

  看着底下一脸诚恳的金濂,朱祁钰摆了摆手,开口道。

  “不过,这段日子,朕接到了不少说情的奏疏,甚至,还有些大臣,甘愿以性命声誉,为有些官员作保,要么说他们是被迫无奈,要么说他们是受人蒙蔽。”

  “朕只有一个疑问,这些求情作保的大臣,明明有不少,都是已经在京中任职好几年的人,可大计查出的大臣,却多是地方官员……”

  话至此处,底下三人的脸色顿时一变,似乎隐隐意识到了什么,于是,朱祁钰轻哼一声,道。

  “这两者,即便是从前相识,可说到底,在不同地方做官,估计一年都见不上一次面,可让朕想不通的是,求情的这些大臣怎么就能够认定,如今在刑部的这些大臣,就是无罪的呢?”

  “到底是他们鲁莽轻信,冲着对故交同年的人品就轻易上奏?还是说,这背后另有缘由呢?”



第1148章 又见京察

  天子的话音落下,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安静当中。

  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何况天子这话,几乎都已经算是明示了。

  这么多说情的人,而且是信誓旦旦的上奏,如果不是鲁莽轻信,那就只能是,他们自己也牵连其中。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把现在刑部里头的这帮人救出来,他们自己也会被拉下水。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有如此举动,若是放在平时也就罢了,可是当今这位陛下,怕是眼底揉不得沙子的那种。

  既然已经察觉到了这背后的牵连,那么,恐怕不会轻易罢手。

  沉吟片刻,一旁的王文和沈翼二人,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望向了沉默的金濂。

  眼下最紧要的,是刑部手里,到底查到了什么。

  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金濂的神色也颇为复杂,犹豫了一下,他到底还是开口,道。

  “陛下明鉴,刑部在审讯这些官员时,的确有不少官员都供称,自己曾有行贿之举,甚至于,还有些拿出了具体的名单和账目,不过,这只是一面之词,如今刑部尚在审讯当中。”

  这话一听,就是有所保留。

  的确,像是这种案件,不可能光听狱中犯官的供词就定论,但是,既然有了线索和证据,那么,第一件事就应该是上奏皇帝,请旨将所涉官员停职彻查。

  然而,时至今日,朝堂上都并没有流露出任何的风声,可见金濂的心里也十分矛盾。

  至于他在顾虑什么,两人稍一思索也便想明白了。

  虽然说,他们都并不知道,刑部现在掌握了哪些证据,里头牵涉到哪些朝臣。

  但是,近来朝中一直不断的,为这些犯官说情的奏疏,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其次就是,这次大计,皇帝明显是动了真格的,无论是从规模上来看,还是刑部严苛的态度上说,都显然并没有宽宥的余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10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5/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