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李贤苦笑一声,道。

  “这也是北征一脉的聪明之处,陛下有所不知,在勋戚当中,有两个人的地位及其特殊,他们既是燕王府旧臣,又是北征功臣得爵,其中之一,便是英国公张辅。”

  朱祁钰皱着眉头,想了想张辅的经历,便明白了过来。

  张辅乃是荣国公张玉之子,正经的燕王府旧臣。

  当初的燕王府中,张玉善谋,朱能善战,两人被太宗皇帝倚为左右臂膀,深受信重。

  张辅自幼长在燕王府,和这一脉的勋戚极为相熟。

  但是与此同时,张辅自己又是极为争气的一个人。

  他的爵位,并不是承袭自张玉,而是靠自己南征交趾的战功得封。

  所谓北征一脉,只是泛指,说的是除了靖难之外,太宗朝其他战役当中所受封的勋戚,其中自然也包括交趾一脉。

  这就导致了张辅极其特殊的地位。

  他出身燕王府,但是却跟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数次北征,他都有参与。

  因此,他和北征功臣一脉,也交情甚深。

  以致于在两方的默许下,最终成为了勋戚的话事人。

  想明白了这些,朱祁钰便想起了另一个,和张辅经历十分相似的人。

  “那么李卿所说,除英国公之外的那个特殊之人,便是……”

  “宁阳侯陈懋!”



第181章 任礼背后的人

  宁阳侯陈懋,其父乃是泾国公陈亨。

  太宗皇帝起兵靖难时,陈亨虽不在燕王府,但是他早年,却是太宗皇帝手下得力干将,同样和燕王府一干勋戚,十分相熟。

  所以如果按辈分来说,张辅和陈懋,都算是燕王府一脉一代勋戚的晚辈。

  而他们二人,因为年轻,跟北征一脉的勋戚年纪相仿。

  因此,也同样跟着太宗皇帝南征北战,也和北征一脉有很深的袍泽之情。

  不过不同的是,宁阳侯陈懋的爵位,是靖难得封的,而张辅不是。

  但是即便如此,在张辅死后,陈懋也自然而然的,便接替了他的地位,成为了勋戚新一代的话事人。

  朱祁钰瞥了李贤一眼。

  怪不得陈懋一回来,这老头怂了吧唧的就滚回自己府邸,当闲散勋戚去了,原来是有这一节内情在。

  他不是不想抢,而是根本抢不过!

  按照李贤所给的三脉划分标准,朱祁钰回想了一番京中诸多勋戚的出身来历,心中大致便有了数。

  眸光一闪,朱祁钰开口问道。

  “照此所说,宁阳侯陈懋和宁远伯任礼,当同属你所说的北征一脉,可对?”

  李贤隐约感觉到,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口气并不寻常,但是还是点了点头,道。

  “不错,宁远伯任礼早年虽曾参与靖难之役,但是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小小军士,和燕王府一脉的勋戚,其实没什么牵扯,真正让他展露锋芒的,是追随定西侯蒋贵后的阿岱汗一战。”

  “而定西侯蒋贵之功,则是得自于追随英国公张辅出征安南之时,故此,追根溯源,蒋贵和任礼,都当归于北征一脉。”

  英国公府?

  朱祁钰的口气变得更加莫名,轻声开口问道。

  “如此说来,如今的北征勋戚,尽归于英国公府门下,而宁阳侯回京之后,便是通过英国公府,掌握了北征一脉的大权?”

  李贤点了点头,道。

  “陛下英明,张老公爷死后,承袭爵位的是其长子张懋,但是张懋今年才九岁,当不起勋戚话事人的份量,所以宁阳侯,便是英国公府选定的,暂时的话事人。”

  “宁阳侯自己,南征北战,在北征一脉当中有不低的影响力,但是却无法影响整个北征勋戚,他之所以如今能够如臂指使,更多的,还是有英国公府在背后支持。”

  朱祁钰长长舒了口气。

  原来,所有的症结,最终都汇集到了这一个点上。

  陈懋曾是张辅的部下,蒋贵曾是张辅的部下,任礼曾是蒋贵的部下。

  所以,并不是陈懋和任礼有交情,而是他们二人,都和英国公府有交情。

  怪不得,陈懋会举荐任礼。

  原来,从张辅死后,北征一脉的勋戚势力,就从英国公府,转移到了陈懋的手中。

  归于北征一脉的任礼,自然也就成了他手中的力量。

  就算他们二人没有直接的牵扯,但是任礼亲近定西侯府,定西侯府亲近英国公府。

  通过英国公府,陈懋也可以指使的动任礼。

  怪不得锦衣卫什么也查不到,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若非是李贤这样的资深勋戚,根本难以言明。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你方才说了,英国公府如今无力统御北征一脉,这才选了陈懋出面,也就是说,英国公府,现在是有做主的人的,那么这个做主的人,到底是谁?”

  虽然心中已经隐约有了答案,但是朱祁钰还是目光深沉,开口问道。

  不知为何,李贤忽然感觉,头顶生出一阵凉意,吞了口唾沫,李贤开口道。

  “回陛下,自英国公张辅去世之后,因其子年幼,故而英国公府的一应事务,都是由三房张軏代管,宁阳侯之所以能够慑服北征一脉,也是张軏在其中多有出力。”

  话音落下,李贤忽然感觉到一阵压抑。

  偷偷抬头看向上首的天子,却见那位脸色阴沉的简直要滴出水来。

  然而不过片刻,天子的声音再度传来,却变得和煦平静,让李贤一阵恍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朕知道了,勋戚一脉的情况,李卿讲解的十分清楚,那么最后一个问题……”

  来不及去想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李贤立刻竖起耳朵。

  “既然如今北征一脉的勋戚,由英国公府做后盾,宁阳侯陈懋出面理事,那么相对应的,其他两脉应该也有主事之人,分别是哪两家?”

  这次李贤倒是没怎么犹豫,开口道。

  “陛下容禀,三脉主事之人,本对应我朝三位公爵,北征一脉归于英国公府,燕王府一脉归于成国公府,靖难一脉归于定国公府。”

  “但是如今,三府都暂无人能挑起大梁,故而北征一脉,是陈懋在台前理事,靖难一脉则是老臣和成安侯郭晟,至于燕王府一脉……”

  李贤苦笑一声,道。

  “不敢欺瞒陛下,因成国公之位迟迟未定,燕王府一脉勋戚人心浮动,渐有归于宁阳侯之念。”

  闻言,朱祁钰皱眉问道。

  “怎会如此?即便成国公之位朝廷未有定论,但是燕王府一脉,就选不出一个可以做主的人吗?”

  成国公朱勇,是在土木一役当中战死的。

  但是因为他打了败仗,所以朝廷对于成国公爵位的袭封,一直有所争论。

  很多朝臣都认为土木一役的战败,和朱勇在鹞儿岭一战的大败,有很大关系。

  所以主张应该罢去成国公的爵位,至少也要降等袭封。

  但是因为大战在即,这件事情就被一直搁置了下来。

  却不曾想,会出现这种后果。

  李贤幽幽的叹了口气,道。

  “陛下有所不知,燕王府一脉,除成国公外,本还有四位侯爵。”

  “但是前些年,金乡侯王真和保定侯孟瑛因罪被夺爵。”

  “泰宁候陈瀛战死土木,崇安侯谭璟两个月前刚刚逝世,两家的主事人,俱是刚刚袭封的半大孩子,没人能做得了主。”

  “剩下的伯爵倒是还有七八位,但是战功,威望皆不足,故而燕王府一脉,的确因此一役,变得群龙无首。”

  朱祁钰想起来了。

  泰宁侯陈瀛,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这几个人,均是土木一役之前,主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

  也全都是燕王府一系的勋戚,但是如今,都战死在土木了。

  怪不得,土木一役之后,被推上来的,是份属靖难降将一脉的成安侯郭晟和忻城伯赵荣……



第182章 分而化之

  这下全都串起来了。

  太宗逝世之后,北征一脉因为人多势众,南征北战,加上有英国公这个中流砥柱,理所当然的占据了勋戚的主体地位。

  其次便是根深蒂固的燕王府一脉,掌握五军都督府大权,又有成国公朱勇坐镇,与北征一脉分庭抗礼。

  至于靖难降将一脉,本就不受信重。

  加上坐镇的定国公徐显忠去年刚刚病逝,其子徐永宁年方五岁,还不到袭爵的年龄。

  因此只能暂避锋芒,抱着世劵过日子。

  但是这番局面,却因为这次土木之役,而重新发生了改变。

  这次亲征,因为北征一脉和燕王府一脉在朝中势力显赫,所以他们随之出征的勋戚也最多。

  尤其是对于燕王府一脉来说,因为他们掌握的是五军都督府,所以基本上掌权人都跟了过去。

  土木大败之后,燕王府一脉的顶梁柱基本上都战死土木。

  相对而言,北征一脉虽然同样元气大伤,但是因为这些年吸收了很多新生力量,分散在各地,所以还能保得根基。

  所以实质上,朝廷如今的勋戚局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