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所以事实上,在长子身患疾病不能袭爵的情况下,最终具体是谁来袭爵,要看朝廷的决定。

  最终朝廷的决定,是由蒋义的长子,蒋贵的长孙蒋琬袭爵。

  朱祁钰特意查问过当时的情形。

  英国公府,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更准确的说,是张軏帮蒋义,保住了长房的爵位。

  这一点,便足以让朱祁钰将他划归到张軏一党当中了。

  除此之外,定西侯府,还有两个地方,引起了朱祁钰的注意。

  在蒋琬成功袭爵之后,蒋义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都指挥佥事孙继宗的儿子孙涟。

  朱祁钰不清楚,这其中有没有张軏牵线搭桥,但是这个孙继宗不是别人,正是孙太后的亲哥哥,朱祁镇的亲舅舅。

  在此之前,蒋义的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羽林前卫指挥使李秀,一个嫁给了金吾后卫指挥使张勇。

  羽林卫和金吾卫,同属上直二十六卫。

  而且,是最要紧的,职掌守卫巡警,负责宫禁安全的禁军队伍。

  朱祁钰记得很清楚,前世,南宫复辟时,石亨等人就是从羽林前卫把守的宫门处,进到宫城里的。

  虽然事后封赏当中,没有涉及到定西侯府。

  但是有这层关系,他还是不得不怀疑,那桩事情当中,定西侯府到底有没有暗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至于剩下的两家府邸。

  焦敬不必说,朱祁镇亲征的时候,能够放心将京营的大权暂时交给他来保管,必定是他的死忠。

  而阳武侯府……

  先皇有二子三女,长女顺德公主和次女永清公主为废后胡氏所出,永清公主早逝,顺德公主下嫁驸马都尉石璟。

  幼女常德公主,为皇后孙氏,也就是如今的孙太后所出,下嫁驸马都尉薛恒。

  不巧不巧的是,这个薛恒,是初代阳武侯薛禄的次子,也是如今的二代阳武侯薛诜的亲叔叔。

  也就是说,这四家府邸,要么是朱祁镇的死忠,要么,就是和孙太后有姻亲关系。

  这个时候,他们派人混进东厂,意图自然是昭然若揭。

  朱祁钰心中一阵庆幸,幸亏他因为杨善一事,提早从金英手中拿回了东厂。

  不然的话,再过一段时间,勋戚当中陆陆续续再有子弟被安排到东厂里头供事,这四家混迹其中,可就没有现在这么显眼好查了。

  收回了心思,朱祁钰望着舒良,开口问道。

  “既然如此,那就说说吧,他们派进来的人,究竟都交代了些什么?”

  舒良看着天子方才神情一阵变换,便知这四家勋戚之间,一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

  于是立刻下了决心,回去之后要再细查一番。

  不过当下,显然还是奏对更加紧要。

  沉吟了片刻,舒良开口道。

  “这些人供认了不少消息,但是其中有不少,都是假的,奴婢筛了些相对可靠了,先禀了皇爷,其余的,之后审完,再写个具体的本章,给皇爷送上来。”

  待朱祁钰颔首认可,舒良继续道。

  “首先,他们受命混进来,都是为了刺探消息,主要是宫中的消息,除此之外,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拉拢一部分内宦,具体是要做什么,他们也不清楚。”

  “其次,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认识,而且嘴很严,锦衣卫那边,颇费了一番功夫,才撬开他们的嘴。”

  “其中有一个人供认,他们还假借东厂的身份掩护,联系过一些朝中的大臣,这其中,就有皇爷吩咐奴婢,要重点关注的……鸿胪寺卿杨善!”



第202章 王文的去处

  舒良带来的消息很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张軏等人暗中联络杨善,在朝中活动,想要迎回太上皇的消息。

  “奴婢根据那人的证供,他们联络了不少朝臣,但是明确表示,会尽力营救太上皇的共有四位,分别是鸿胪寺卿杨善,右副都御使罗通,大理寺少卿薛瑄,太常寺少卿许彬。”

  “这四人当中,杨善和英国公府交厚,许彬和定西侯府交厚,据查,二人还收了两府的银两,以做联络其他大臣之用。”

  听了舒良的话,朱祁钰皱紧了眉头,感到有些棘手。

  杨善和许彬,是锦衣卫早就查到的人,卢忠早就命人将他们严加监视起来,这些日子,他们的确见了不少人。

  但是能够确定被他们拉拢的朝臣不多,而且品阶都不高。

  真正让朱祁钰感到头疼的,是罗通和薛瑄。

  罗通之前是兵部郎中,土木一役的军报到京之后,他被提拔为右副都御使,协同镇守居庸关。

  瓦剌一战当中,虽然也先没有打到居庸关,但是从头到尾,居庸关收拢了大量四处关隘的百姓,因此保证了坚壁清野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边境人心惶惶,边将不战而退的时候,是罗通当机立断,将逃逸的边将通通下狱,暂时稳定了居庸关一带的军心。

  这些虽然不能算是战功,但是也是功绩,不能抹杀。

  也就是说,他是这次瓦剌之战当中,应当叙功的人,而且,他是于谦举荐的人。

  至于薛瑄,他虽然官职不高,而且在此战当中,也没立什么功劳。

  但是,他在士林当中的评价很高!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

  薛瑄的官职不高,但他本身,是朝中几个少见的,专注于儒学的大宗师,他所开创的“河东之学”,被称为大明的两条文脉之一。

  而另一条文脉,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在王阳明还未出世的几十年中,薛瑄可堪称是大明文坛执牛耳者,在整个文人当中威望很高。

  虽然如今,他的整个体系还未形成,但是在士林当中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

  薛瑄入仕之后,在都察院呆过一段时间,当监察御史,后来就被调到了大理寺。

  让他真正在士林当中打响名气的,是他主审了王振的侄儿王山奸污锦衣卫军官之妾的案子。

  当时,正是王振权势最盛之时,但是薛瑄顶着王振的压力,在朝中为此案翻案。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先是被下诏狱,其后又被削职为民,在士林当中,赢得了一片赞誉。

  被罢官之后,薛瑄四处讲学,聚拢了不少的门人,理学宗师的名头也渐渐传开。

  之后土木军报传来,薛瑄作为被王振迫害的官员之一,理所当然的被官复原职。

  所以说,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最让人头疼的。

  薛瑄和王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同一类人。

  对于王文来说,他坚定的认为,土木一役的过错,全都源于太上皇,所以太上皇一旦回来,对社稷江山有大危害。

  但是对于薛瑄来说,他却认为,礼法乃国之根基,君王乃社稷之本。

  作为一个理学大宗师,礼**序,是他誓死扞卫的东西,所以他坚定的认为,必须要迎回太上皇。

  这种人,其实最难对付。

  他信念坚定,清廉律己,不畏权势,也无心仕途,无论是威逼利诱,对于他来说,都没有用处。

  私德无暇,公务无错,但是他却不在自己的这一边。

  这种“忠臣”,对于现在的朱祁钰来说,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眼见天子为难的样子,舒良想了想,大着胆子问道。

  “皇爷,既然探明了他们的身份,那么不如让东厂或者锦衣卫,将他们先捕了来,到了诏狱里头,自然一切好说。”

  朱祁钰没说话,只是瞪了舒良一眼,吓得舒良连忙跪倒在地,道。

  “皇爷恕罪,奴婢也是为皇爷着想,一时迷了心窍,请皇爷恕罪。”

  “起来吧。”

  朱祁钰摆了摆手,淡淡的道。

  “下不为例,东厂朕交给你了,但是你也要懂分寸,无故擅抓朝廷大臣,亏你想得出来,朕前脚下诏抓人,后脚六部七卿就会联袂进攻,真要是闹将起来,朕都保不住你!”

  老实说,舒良的建议,朱祁钰从一开始就考虑过。

  但是很可惜,别说是杨善他们还没什么行动,就算是有了,锦衣卫和东厂也不能出动。

  不为别的,在现在这个时候,迎回太上皇,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

  虽然东厂探查到的只有这几个人,但是朝中持这种想法的,却必定大有人在。

  这其中,只怕不乏七卿之辈。

  至少,于谦是这样的。

  现在的朝中,除了王文是坚定的反太上皇一派,其他的人,或多或少,都在想着要迎回太上皇。

  毕竟,就算是太上皇,那也是一国君王。

  太上皇在虏营一日,就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大明所经受的耻辱是何等深重。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善等人所做的,才是顺应朝中的大势。

  贸然轻举妄动,只会让这些力量迅速结合起来。

  一个鸿胪寺卿不算什么,但是薛瑄这种文宗大家,罗通这种大战功臣,又岂是能够轻动的?

  再说了,现在大战刚刚结束没有多久,朝廷还没顾得上这档子事儿。

  这么一闹腾,真正翻到台面上来,那才真的是不管不行。

  想了想,朱祁钰吩咐道。

  “东厂就做东厂的本分事,你回去和卢忠交涉一下,先把这些人给盯死了,他们联络和什么人,谈了些什么,都尽量打探下来,但是不许轻举妄动,明白吗?”

  为今之计,也只能先把人盯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先把他们的筹划打探清楚,才好确定下一步要怎么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