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209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沈翼点了点头,起身拱了拱手算是回礼,道。

  “原来是御用监的王公公。”

  内廷二十四衙门,虽然说不都是跟司礼监一样对外朝有威慑力的,但是终归是位阶摆在那,当着天子的面,沈翼还不至于失了礼节。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沈尚书还是一头雾水,不明白天子平白无故的,引见给他这么一个内廷的太监干嘛。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王诚退后,随即,开口道。

  “前些日子,锦衣卫奉旨查抄了王振,毛贵,曹吉祥等一干人等的家产,此事,沈卿可还记得?”

  沈尚书神色一滞,闷闷的道。

  “臣当然记得,王振一党的家产,被查抄之后,锦衣卫直接全送进了陛下的内承运库,臣连账册都没见到。”

  呃……

  看着沈翼一脸不满的样子,朱祁钰忍不住摸了摸鼻子,显得有些尴尬。

  世人都以为皇帝富有四海,阔绰的很,整个国家的银子,都随皇帝支配。

  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在大明,皇帝自己的银子,和国家的钱粮是分开的。

  朝廷每年的税收,大半都归于国库,也就是所谓的外承运库,由户部打理。

  用于百官的俸禄,正常的仪典,接待,以及朝廷日常的运转,营建工程所需。

  至于宫中后妃,婢女,内宦的日常用度,皇帝给臣下的日常赏赐,则是要从内承运库中拨出。

  而内承运库中的银两,除了每年固定的由国库划拨一部分之外,就只剩下各国的贡品以及查抄罪臣府邸所得。

  王振这些年虽然算不上横征暴敛,但是他权倾朝野这么多年,连工部尚书这种位置都敢运作,也的确是聚敛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再加上他的党羽被查抄之后,天子的内库当中,的确是丰裕了不少。

  当然,这些银子,就算是投到国库当中,也是杯水车薪。

  但是道理是道理,感受是感受。

  沈尚书这边天天为国库挠头,愁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天子那边不仅不发愁银子,还有心思给宫中添伺候的人手。

  这让沈尚书如何能够平衡得了?

  此刻有那么些小小怨气,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见沈老头的脸要变黑,朱祁钰也不再卖关子,开口道。

  “朕也不瞒沈卿,王振和曹吉祥等人,这些年的确聚拢了不少的财富,但是实际的银两并不多,多是些古玩字画,还有田庄店铺之类的。”

  “将他们的府邸查抄之后,朕命人将字画古玩,还有田庄都倒手出去卖掉,然后全都换成了铺子,现如今,这些店铺,就是由王诚在打理。”

  接着,朱祁钰摆了摆手,他身后侍立的王诚便立刻会意,从一旁捧出一本账册,递到了沈尚书的面前。

  “这是这些铺子近些日子的采买进项,沈卿可以瞧瞧。”

  沈翼一脸迷惑的接过这本账册。

  账册并不算厚,沈翼在户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这种东西熟悉的很,不多时便翻了一遍。

  然而越看,他却越有些坐不住了。

  这账册上头林林总总好几十家店铺,囊括了粮店,布庄,铁器铺子,瓷器店,珠宝玉器等等诸多种类。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店铺从开张以来,几乎一直在进行大宗的买进,相对而言,卖出的却不多。

  虽然说这么些店铺,类型庞杂,不可能闹出什么哄抬物价之类的事情。

  但是作为一名老户部,沈翼还是本能的感觉到,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果不其然,见他看完了账册,天子脸上的笑意越发浓厚了,温言细语的道。

  “沈卿,实不相瞒,今日,朕要跟你谈一桩生意。”



第251章 天子谋私

  谈生意?

  看着天子小狐狸一样的脸色,沈尚书不由得多了几分警惕,开口道。

  “陛下若有事务,直接吩咐下来便是,何必要说什么谈生意?”

  朱祁钰脸上的笑意越发浓厚,看着颇有几分不怀好意,道。

  “沈卿不必如此警惕,朕这次,是代表皇家和户部谈生意,这桩生意谈成了,说不准以后一段时间之内,沈卿就不必为这银子发愁了。”

  真有这好事?

  沈翼心中动了动,但是表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道。

  “陛下请言。”

  然而朱祁钰却是指了指他手里的账册,开口问道。

  “沈卿也看到了,你手里这本账册,记录了如今皇家经营的大多数铺子,朕将其称之为皇店。”

  “这些铺子里头,买卖的都是些日常用度之物,但是店铺虽多,却缺了两样紧要的货物。”

  皇店?

  这倒是个新鲜事物,不过沈翼稍一转念头,便也能够理解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前番说了,皇家的用度和国库是分开的。

  虽然每年的税收当中,固定有一部分会划归到天子的内库和两宫皇太后的库房,称为金花银。

  但是皇家要体面,天子要养活后宫的一干人等,平时又要赏赐臣下,银子总是不够花的。

  因此,从永乐年间开始,就陆续出现了所谓的皇庄。

  说白了,就是天子的私田,由太监代管,雇佣佃户耕田,所得的钱粮尽归皇帝所有。

  不过,皇庄的出现最开始只是偶然。

  永乐年间的皇庄,前身是太宗皇帝为燕王时的王庄。

  到了永乐后期,太宗皇帝为表天子无私之意,又将皇庄撤销了。

  如今,这玩意又开始出现,则是因为今上也是藩王入继,郕王府之前还是有自己的私产的。

  不过沈翼没想到的是,天子没有沿袭永乐年间的旧例,继续置办皇庄,反而是弄出来了这么个皇店。

  大明讲究以农为本,因此,不管是士子乡绅,还是平民百姓,最看重的无非就是土地。

  王振等人虽然是宦官,但是也购置了不少的田地。

  应该说,这些田地只要加些人手管着,很容易就能够变成一个个皇庄。

  似天子这等将田地倒手卖掉,去开什么店铺的行为,在民间是妥妥的败家子!

  不过无论是皇庄,还是皇店,终归都是天子的私产,不算什么稀罕事。

  相对于这个,沈翼更关心的是天子话里的意思。

  将账册重新翻开看了一遍,对于天子口中的“生意”,他也心中有了底,道。

  “陛下所说的,皇店所缺,可是盐,茶二物?”

  自古盐铁茶马,都是朝廷管控最严格的物资。

  马匹自不必说,作为军用物资,基本不会大批量的在民间流动,有太仆寺专门管理。

  铁器这方面,朝廷选择的是从冶铁的矿石源头进行管控,把握住原材料,扼制铁器的生产和贩卖。

  这两项上头,几乎都是很难打什么主意的。

  真正在民间市场当中当做货物,大批量进行流通的,就只有盐,茶这两样。

  大明实行盐引制度。

  盐商凭借朝廷给出的盐引,才能到固定的盐场支盐,贩卖的时间地点以及数量,都有着详细的规定,以此来保证盐税的收入。

  虽然盐法繁难不堪,但是因为盐是日常必须品,又都控制在朝廷手中,因此,还是有无数人巴望着想要成为盐商。

  相对而言,茶法相对简单,基本上也是脱胎于盐法,但是管控的相对没有那么严格,只是禁止边境贸易而已。

  对于户部来说,盐茶两项带来的收入,是除了田税之外,每年最大笔的收入了。

  能够劳动天子亲自来谈的“生意”,也就只能是这个了!

  对于沈翼的上道,朱祁钰显然很满意,点了点头,开口道。

  “不错,正是盐铁二物,我朝实行盐茶官营,盐引,茶叶的大宗交易,都必须经过户部批准,授予许可,方可进行。”

  “不瞒沈卿,朕打算在皇店当中,再开盐店和茶店,并设专人负责买卖。”

  眼瞧着天子果然是在打这个主意,沈翼的脸色有点不好看。

  想也知道,天子这所谓的皇店,是要交给宦官来打理的。

  虽然说,对于户部来说,盐引在谁的手里都无所谓,只要能够按时按量缴纳盐税便是。

  但是沈尚书不用脑子想也知道,盐引在普通的盐商手里,比在宦官的手里,要容易拿捏的多。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愣头青,不至于这个时候,就开口说什么天子与民争利的话。

  憋着一口气,沈尚书开口道。

  “不知陛下打算为这皇店,换取多少盐引,茶引?”

  沈尚书盘算着,要是不多,自己匀一匀也就给出去了,谁叫面前的是天子呢。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天子一张口,就道。

  “盐引三万,茶引一万。”

  啥玩意?

  沈尚书差点就蹦起来了。

  一引盐是三百斤,一引茶是一百斤。

  大明一共有七个盐课提举司,下辖三十个盐场,每个盐场每年的产量,平均在十万引左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2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9/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