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这样不断的提高价码,可见对方根本没有放回天子的诚心!

  故而一时之间,在场大臣们的脸色都变得有些不好看。

  李永昌自然也察觉到了这番变化。

  事实上,从朱祁钰的这番话说完,李永昌便回过味来了。

  那天议事的时候,他也在本仁殿中。

  不过任谁都知道,那梁贵所说,迎回圣驾之语,不过是也先的试探,他根本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放回大明的皇帝。

  所以李永昌一时也没有往那去想,可谁料竟被朱祁钰拿来做章。

  但是话已出口,如今想要反悔,已然是来不及了。

  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否认有这回事。

  可是当时议事,朝廷几位份量极重的朝臣都曾参与,直接否认是肯定行不通的。

  何况他刚刚已经说了,袁彬是皇帝身边的随侍之臣。

  而梁贵带来的那份军报,便是袁彬亲自传来的。

  此刻若是否认军报的真伪姓,不用几位大佬出来质疑,他自己就是在打脸刚刚说过的话。

  这条路行不通!

  但是看郕王的意思,似乎是要借此机会,严词拒绝也先之后所有的要求。

  如此一来,岂不是陷天子于险境?

  李永昌心念电转,额头都渗出一丝丝的冷汗。

  袁彬,梁贵,喜宁,岳谦

  外头一道雷声劈下,李永昌似乎抓住了一点窍要,刚要开口,便听得一旁有人开口说话。

  是兵部侍郎于谦!

  事实上,刚刚朱祁钰开口发问的时候,于谦便心中有所猜测。

  待得朱祁钰一番话说完,殿内群臣议论纷纷,他更是心中大定。

  以他的眼力,自然很轻易的就能够想到,李永昌会在哪个地方做章。

  所以他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启禀王爷,梁贵一行人等,由我随行官军一路护卫,兵部军报记录在册,已于十七日正午时分,将携带财物,送入也先大营,时瓦剌平章阿剌知院亲自出迎,接入中军,后俱被扣留。”

  这一番话,有几个词,于谦刻意放缓了语速。

  首先便是时间,十七日正午时分

  群臣随即便想起,上一封军报当中,贼虏裹挟天子叩宣府城门的时间是十七日酉时

  于是大臣们理所当然的将这些事情串在了一起。

  十五日,土木之役大败,天子被俘,遣袁彬传话,命梁贵取金银财帛“赎回”天子。

  十六日,军报到京,太后娘娘召集重臣,决定按照也先的要求,连夜派人如数送去。

  十七日正午,梁贵将金银财帛送到也先大营。

  也先见有利可图,于是得寸进尺当日酉时,裹挟天子,欲不费一兵一卒,占据宣府,被拒绝后,再次讨要更多的金银。

  这样一来,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清晰的多了。

  想清楚之后,在场众多大臣的眉头皆是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贼虏果然没有释放天子的心思,只不过待价而沽,欲行勒索之事而已!

  李永昌咬了咬牙,身子都微微有些发颤。

  于谦的这一番话,可谓把他的后路都堵的死死的!

  当日议事,有数个重臣在场,直接否认是肯定不行的。

  那么就只能从梁贵身上着手,不管是说他私吞了财物,还是出了意外,没有如数送达,事情就没成。

  事情没成,就不是也先出尔反尔,朝臣们便还是会对是否答应他的要求,有所争论。

  朱祁钰在一旁冷眼旁观,自然对李永昌的想法清清楚楚。

  到了如今,他只觉得可笑。

  堂堂大明天子,落入贼手,为保性命,先是慌慌张张的筹集“赎金”,其后竟然还带着敌军,命守将在敌军阵前开门。

  他的母亲,大明的太后娘娘。

  出了这等事情,不仅不对她儿子的行为感到愤慨,反而一力遮掩,甚至授意自己的总管太监,想要替敌酋说谎。

  当真是可笑至极!

  不过于谦也不是吃素的,两句话便堵死了他的话头。

  刚刚于谦的那番话。

  除了点出了具体的时间,还特意强调了一点。

  那就是瓦剌平章阿剌知院亲自出迎,阿剌知院是也先的心腹,既然他出面了,就说明也先肯定收到了这笔金银。

  如此,加上李永昌之前的话,便坐实了也先贪欲熏心,得寸进尺的丑恶嘴脸。

  当即便有大臣站出来,道。

  “王爷,若仅是金银财帛,我等便是穷尽家财,也定救天子于危难之中,然贼虏欲壑难填,今日要金银,明日要城池,后日便敢使我大明俯首称臣,此等气焰,断不可助长!”



第33章 头铁翰林院

  朱祁钰循着声音望过去,是刑部侍郎江渊。

  如今的六部当中,唯有吏部和礼部还有尚书坐镇。

  剩下的四部中,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俱死于土木之役,工部尚书石璞和刑部尚书金濂,在年前便已随军前往浙江等地平叛。

  因此,这兵部,户部,刑部现在都是侍郎做主。

  江渊的这句话,在现在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代表刑部的表态。

  六部当中,王直和胡濙两位老大人,资历深,份量重,轻易不会表态。

  都察院这边,陈镒和于谦是一队的,但是作为七卿之一,他需得防备王直和胡濙的态度,也不能太早亮明态度。

  因此,如今能够算得上明确态度的,只有于谦代表的兵部,俞士悦代表的大理寺和江渊代表的刑部。

  还剩下的,就是户部,工部和翰林院。

  工部的情况比较特殊,尚书石璞年前便离京了,工部事务侍郎刘中敷在掌事。

  但是今年七月,刘中敷的老母亲因病去世,他不得不按制丁忧,又因为天子亲征在即,工部暂时掌事的是一个郎中。

  虽然因为掌事的缘故,得以列席,但是在一群正三品以上的绯袍大佬中间,着实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

  翰林院这边,做主的是陈循和高谷。

  陈循刚刚表过态了,高谷没说话,但是他一向和陈循步调一致。

  那么现在还未表明态度的,便是户部。

  户部如今的掌事的,是侍郎沈翼。

  此人在朝中,一向中规中矩,谨慎小心。

  见殿中诸大臣都赞成拒绝也先,王直和胡濙,陈镒三位大佬,虽然没说话,但是也没有反对。

  于是,沈翼斟酌了片刻道。

  “臣以为,此时当上下一心,我等虽欲救天子于险境,然也当遣使审慎商议如何迎回圣驾,不可一味听从贼虏之言,乱我朝野之心。”

  这番话说的很符合沈翼的风格,两不得罪。

  但是态度基本上也算是鲜明。

  可以遣使去谈,如果真能救回天子,也可以商量条件,但是不能一味的退让,更不能被人家一言一语的不断敲诈。

  朱祁钰点了点头。

  于谦,江渊,沈翼三个人加起来,六部中有三部都已经摆明了态度。

  去掉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工部,再加上寺监中唯一有实权的大理寺。

  六部和各寺监这边,基本上算是暂时统一了意见。

  当然,这是在王直和胡濙这边不出岔子的情况下。

  不过前头已经说了,两位老大人资历深厚,份量很重,不到最后是不会轻易表态的。

  那么剩下的,就是都察院,翰林院和六科。

  都察院这边,左都御史陈镒肯定是和于谦是一致的。

  但是都察院的体制特殊,各个御史的独立性很强,陈镒顶多了能够影响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这次议事,来的都是各部院的掌事官,陈镒只带了几个掌道御史过来,想必也是心腹,所以都察院这边,也不必担心。

  六科这边,几个都给事中,也都在土木之役中死难。

  剩下的给事中们,一来份量不够,二来,先前议事之时,也是赞成于谦不可放弃边镇的想法的。

  虽然朱祁钰知道,他们的主张和于谦有很大不同,但是这个场合,只要其他各部同意,他们也不会硬要反对。

  所以,最后剩下的,就是最开始就主张尽力营救天子的翰林院

  “高学士,如今情况已明,贼虏一再索要财帛,又胁迫皇上,欲夺我边镇,此事该如何办,高学士有何看法?”

  陈循和高谷,两个人向来步调一致。

  朝堂之上,很多时候,二人都是互相说话。

  方才陈循委婉的表示,要尽力营救天子,但是高谷却没说话,便是留了几分余地。

  所以这个时候,朱祁钰直接便点了他的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