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355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旋即,天子似乎挣脱了感慨的情绪,面色重新变得平静起来,扫视着群臣,道。

  “使团一案审到现在,是非曲直已然明了,使团三人擅自泄露军情,无论是否奉太上皇之诏,皆罪无可恕。”

  “焦驸马奏请朕询问袁彬是否矫诏,但从刑案审理而言,问亦无用,因为无论袁彬如何作答,都难证其言真伪,焦驸马此请,非为真相,不过但求所谓心安而已。”

  焦敬顿时僵在了原地,他也没想到,天子说话变得这么直白,与此同时,不少大臣也陷入了沉思。

  的确,在目前的情况下,袁彬已经是所有人能够追查到的极限,他的证言可以佐证使团是否有罪。

  但是,却没有人可以佐证他的证言真假。

  矫诏这么大的事情,袁彬自己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吗?

  证据何在?谁又能为他佐证?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太上皇!

  这道诏旨是不是太上皇的意思,只有他老人家自己最清楚,可是,太上皇身在迤北,谁又能去向他求证?

  既然无法证明,那真的就是如天子所说,但求心安而已。

  焦敬提这个要求,想要的不是真相,而是想要他心中的真相,只不过,需要借袁彬之口说出来而已。

  目光落在焦敬的身上,天子的声音多了几分冷意,道。

  “虏营危机四伏,举目皆敌,袁彬尚能周旋其中,翼护太上皇,如今安然归我朝廷,却被疑擅自矫诏,此等罪名若定,乃必死之罪。”

  “因此,朕不愿问他,身为太上皇随侍之臣,他本当为尊者讳,因为朕若垂问,袁彬便不得不答,他若说此诏为真,则是对太上皇不忠,若讳言否认,则自身将陷于死地。”

  “朕一言既出,便会令此等忠直之臣,陷入两难之地,此乃以怨报德之举,非天子当为之事,故而,朕不问。”

  最后的这句话,天子说的斩钉截铁。

  接着,天子直接给袁彬之事,下了定论,道。

  “此诏是真是假,待太上皇回来之后,自有定论,袁彬乃太上皇随侍之臣,纵真有何罪,也当由太上皇处置。”

  “袁彬于迤北,奋身翼护太上皇,于国是忠,乃人臣本分,但是于朱家,则是恩情。”

  “朕身为太上皇之弟,不问此人,不断此罪,惟当以皇弟之身,代皇兄与天家,谢袁彬于迤北翼护兄长之恩。”

  这番话,给焦敬说的一愣一愣的。

  他怎么都没想到,天子到最后,竟然是这么个说法。

  这是什么逻辑?

  就因为袁彬在迤北保护过太上皇,所以怕他有罪,就不问了?要等太上皇回来再审?

  拜托,陛下,现在是在审案,到底还讲不讲道理了?

  焦敬有心想要开口再说些什么,却忽然感到殿中的气氛不大对。

  转过头瞄了一眼,却见不少的大臣,尤其是文臣那边,神色都颇为复杂。

  甚至于,有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已经止不住的抹着眼泪。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文臣当中便有人站了出来,拜倒在地道。

  “陛下贤德仁爱,实乃天家之福,万民之幸。”

  “列祖列宗在上,陛下孝悌之心感天动地,臣等敬服。”

  “陛下圣明,德行昭然若此,实乃祖宗庇佑也。”

  越来越多的大臣冒出来,红着眼眶赞誉天子仁德,孝悌,乃贤明之君,没过半刻,殿中就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

  焦敬顿时感到手脚冰凉,他终于反应过来,天子到底在做什么。

  从焦敬的角度出发,他并不关心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只关心太上皇的声誉能不能保得住。

  但是,从文臣们的角度出发,他们又何尝会关心真相吗?

  问不问袁彬,能问出什么,对于朝臣们来说,根本就无关紧要。

  如天子所说,案子审到现在,无论诏旨是真是假,使团之罪早已经无可推脱。

  就算是能够改变局面,又岂能和天子此刻所表现出来的,孝悌尊亲之义相比?

  一个仁德孝悌的圣天子,在朝臣们看来,比一切都重要。

  所以,哪怕袁彬就在朝上,哪怕审一审他费不了任何的工夫,天子这一番话说下来,袁彬都不能再审!

  这个理由,光明正大到没有人可以反驳,除非有谁想跟整个儒学为敌。

  在这一刻,焦敬终于意识到,这件案子没有希望了。

  不审袁彬,那么所有的证据和供词,指向的都是太上皇不顾边境百姓,为保己身,命使团泄露军情,取得也先信任,伏杀喜宁。

  哪怕最后不以此为结论,但是这些证据和审案细节一旦公开,谁又能看不出来呢?

  于是,在群臣激动的神情当中,朱祁钰继续开口道。

  “来人,给袁彬松绑。”

  “锦衣卫校尉袁彬,于迤北之地,虏营之中,随侍太上皇身侧,奋身护太上皇周全,忠心可嘉,勇气过人,着授世袭指挥佥事,加授广威将军,另赐宅邸。”

  “命为使节,待和谈之后,仍回瓦剌随侍太上皇身侧。”

  群臣们略微有些惊讶,他们虽然已经想到,天子说要酬谢袁彬,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但也没想到出手这么大方。

  大明的爵位只有公,侯,伯三等,非社稷军功不授,但是在爵位之下,还有世官九等,同样可以传给子孙。

  世袭指挥佥事,是正四品的世官,仅次于指挥同知和指挥使,若是通过兵部的选拔,甚至有机会直接转成四品实职武官,份量着实不轻。

  更何况,天子还加授了广威将军,这广威将军乃是散阶,但是这种散阶,通常是与实职相匹配的。

  袁彬原来不过是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校尉,能得如此升赏,着实称得上是厚恩了。

  而且,这只是暂时的,一旦太上皇归朝之后,袁彬的官阶,说不定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在各种各样或是羡慕,或是质疑的目光当中,袁彬被松了绑,取掉了塞在嘴里的布条。

  御阶之上,天子面色温和的望着他,道。

  “回到瓦剌之后,好好侍奉太上皇,朕在京城当中,期盼卿能好生照料太上皇,早日一同归朝。”

  虽然一直不能说话,但是刚刚的奏对和天子的一番感慨,袁彬全都落在了眼中。

  经历了这一切的袁彬,心绪万千,复杂之极。

  无数话语在他的喉头滚过,到最后却只是道。

  “臣袁彬,谢陛下隆恩,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祁钰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他退至一旁,然后目光落在使团三人身上,变得肃杀起来,道。

  “使团一案,已有定论,许彬,萧维祯,张軏三人,身为朝廷使节,擅自泄露军情,回京之后,欺瞒朝廷,负隅顽抗,罪不容赦,俱判斩刑,择日行刑!”

  “此外,传谕边境诸将及朝廷文武大臣,自即日起,太上皇未归京师之前,一应御物,圣命,不必辨其真伪,俱不得遵,谨防虏诈。”

  说罢,没等大臣们有所反应,朱祁钰便挥手道。

  “今日到此为止,退朝!”



第442章 太后驾到

  这一场变故频频的廷鞠,随着天子的一言而决,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使团三人的结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了少数的一拨人之外,很快就被朝臣们丢到了脑后。

  他们更加关心的是,也先派人来了!

  虽然说,之前也先也派过使节前来,但那是来宣战的。

  这一次,明显是带着求和的意味来的。

  因此,廷鞠结束了之后,朝臣们虽然散了,但是负责出使的朱鉴,还有跟着回来的袁彬,却被锦衣卫带到了武英殿。

  不过,待他们到的时候,殿中已然聚了不少人。

  抬眼望去,皆是深红色的绯袍,臣这边,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加上内阁大臣,一个不落。

  武臣这边,丰国公李贤,昌平侯杨洪,靖安伯范广,忻城伯赵荣,就差一个在府中养伤的宁远侯任礼,基本上武臣这边,说得上话的都到了。

  这些人朱鉴都认的不是太全,袁彬就更别提了,但是光看胸前的补子,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大佬。

  不多时,后殿当中涌出一队内宦,众人连忙起身站好。

  紧接着,刚换了一身便袍的天子,便出现在了御案后头。

  各自行礼,赐座之后,天子刚想开口,殿外头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紧接着,司礼太监成敬从外头走进来,禀道。

  “陛下,上圣皇太后听闻虏中有使前来,想要亲自一见,如今已经快到武英殿外了。”

  闻言,在场的大臣有些意外。

  自从土木之役以后,宫中这位上圣皇太后,甚少参与朝政,唯一的一次,还是宁阳侯一案,但是到最后,也并没有过分插手。

  因此,在朝臣们的心中,对于孙太后,还算是比较敬重的,只是不知道,她老人家怎么会来的这么快。

  廷鞠这才散了没多久,就亲自过来了。

  不过,大臣们猜不出来,朱祁钰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刚刚在廷鞠上,他没有给英国公府和焦敬那帮外戚的面子,将使团的案子定成了铁案,顺带着把太上皇干的那点破事,几乎是明着给掀了出来。

  这个结果,一定是让孙太后感到不安了。

  估计她是怕,自己在这次的和谈上头,再动什么手脚,所以听说了消息,着急忙慌的就赶过来了。

  不论如何,圣母驾临,肯定是不能拒之不见的。

  于是,朱祁钰带着一众大臣起身,来到殿门处等候。

  不多时,孙太后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殿外。

  朱祁钰扫了一眼,这一次,孙太后没有穿着朝服,而是穿着常服,明显是匆匆而来。

  有看了看跟在后头的宫女内侍,头上都渗着薄薄的细汗,可见定是跟着肩舆,一路小跑着过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3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5/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