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与此同时,他们也忍不住对天子产生出了一些怨气。

  别的也就算了

  武进伯朱冕,西宁侯宋瑛,这二位可是为国战死。

  而且和那帮不知道为啥就死在土木堡的不一样,他们是在此役开始的前两个月。

  在贼虏袭击大同阳关的时候,为守城力战而亡。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那都是朝廷的有功之臣。

  如今尸骨未寒,天子就拿他们的家财,去招待将他们杀死的瓦剌大军。

  如此做法,怎能不令人齿寒?

  一时之间,群臣心中皆涌起一阵兔死狐悲之感。

  就连站在高谷和陈循身后的几个翰林官员,神色也略有些不自然。

  感受到殿内隐约蔓延开的沉郁气氛,高谷和陈循的心中皆是一沉。

  二人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沮丧。

  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天子如此这般行径,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传回朝廷会有何等影响吗?

  那可是实打实的为朝廷尽忠战死的功臣啊!

  一旦这个消息传开,只怕朝中再坚定地要救回天子的大臣,心中也难免产生几分动摇,其他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如果说方才,大家是被于谦说服,那这个时候,只怕众臣是真的彻底将京师的安危,放到了天子的安危前头了。

  都不必说别人,就是他们两个,此刻都感到一阵心寒。

  这真的是

  唉

  两位老大人长长的叹了口气。

  然而军报还没结束,金英平稳的声音仍在继续



第36章 大势已成

  外头的雨已经停的差不多了,屋檐上不时有水珠落在宫砖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集义殿中,气氛显得愈加的压抑。

  所有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有金英干巴巴的声音不停地响起。

  “宴后,贼拥皇上退至大同城外十五里处。”

  “黄昏,皇上再命袁彬入大同城内,取金银财帛,再赏也先。”

  “时守将郭登以财帛筹集需数个时辰,遣回袁彬,暗中使其传话于皇上,欲于入夜之时,命兵士运送金银入也先大营,借机遣精锐哨探五名,趁夜色伏于营中,待贼虏放松警戒之时,迎皇上出虏营,往石佛寺暂歇,郭登率精兵于石佛寺接应,其后迎皇上入大同城”

  金英读的毫无感情,但是底下的大臣听到这里,却不由自主的抬起了头。

  原先有暗中骂郭登等守将没骨气的,也默默的收回了这些话。

  大同乃是边镇重地,虽然广宁伯刘安意外留在了大同驻守,但是实际上真正掌握兵权的,还是都督同知郭登。

  郭登此人,乃是正统朝罕见的将才,出身将门世家,乃是武定侯郭英之孙,曾经参与征伐麓川之役,其后被调往边境镇守大同。

  作为镇守大同的守将,虽然郭登没有杨洪的资历深厚,但是也有临机专断之权。

  他不可能对虏贼得寸进尺的本性不清楚。

  想来,他之所以一再退让,不断满足贼虏的要求,就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趁机救回天子。

  坦诚的说,这个计划是冒险的!

  毕竟,哪怕贼虏的警惕再松懈,面对大明天子,也必定是重重把守。

  但是既然郭登敢提出这个计划,想必是几分把握的

  联想起郭登等一干守将,白天特意置酒席招待看守天子的虏贼,大臣们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大军出征,严禁饮酒!

  虏贼劳师远征,又物资短缺,想必许久都不曾饮酒。

  如今有了大明的招待,那还不是放开了喝?

  就算是有上官节制,原本严密的防卫体系,也必然会出现漏洞。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营救天子的计划,把握还是不小的。

  于是罕见的,因为议事良久感到有些疲乏的老大人们,都绷紧了心弦,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死死地盯着金英手里的军报

  “是夜,袁彬再入城取赏赉,并传谕圣命曰:朕为天子,性命在天,如今陷于虏营,倘万一有所不虞,亦朕自取之天命也,尔等守将当以固守城池为要,若贼营来人有所通传,必察诚伪,慎勿轻信。”

  “臣刘安,郭登,方善,张通等同上禀。”

  金英合上军报,重新递回朱祁钰的手中,然后敛容退下。

  群臣便知,军报到此结束了

  这场为了麻痹敌人,投入了数万两银子,精心策划的营救行动,就这么被皇上一句话,给否决了。

  在场众臣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大起大落来的太快,让他们一时有些接受不能。

  虽然皇上说得挺好,言语间有认错的迹象,但是可惜的是,晚了些

  若是前头白天,刚和大同守将见面的时候,皇上能这么坦诚的话,朝臣们心中或许会对皇上的观感好上一些。

  毕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如今,皇上的确是隐约认错了,但是那不过是为了掩盖他的怯懦。

  归根到底,他是怕营救行动失败,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而已。

  这一点,在场的大臣心中跟明镜一样。

  回想起出征之前,骄傲的不可一世,口口声声要重现父祖英姿的大明天子。

  再看看如今,这个怯懦的不成样子,为保性命不顾一切的皇上

  朝臣们心中皆是复杂不已。

  所幸后头的两句话,听起来还算是靠谱,没那么让人失望。

  但是隐含的意思,无非也是安稳守将之心,让他们不要再想七想八的,策划什么武装营救。

  这个时候,朱祁钰开口了。

  他先是扫视了大殿一周,才斟字酌句的出声,似乎每一句话,都经过了一番仔细的思量。

  “这封军报,已可见皇兄之意。”

  “此番大战,上干天咎,贼虏奸诈,皇兄一时不慎,已陷于贼营,所幸,皇兄深明大义,早察贼虏之心,为防贼子借机逞凶,挟天子而令我朝廷,愿陷己身于危难,此诚君王死社稷之大义也。”

  ???

  在场大臣一脸问号。

  这话还能这么说吗?

  很多人瞬间反应过来,郕王爷指的,正是军报当中最后的几句话。

  倘万一有所不虞,亦朕自取之天命

  若贼营来人有所通传,必察诚伪,慎勿轻信

  明明只是皇上因为害怕,拒绝郭登来劫营的场面话。

  到了郕王爷这,就变成了。

  愿陷己身于危难

  君王死社稷之大义

  这真的是在说他们那位好大喜功,胡作非为,懦弱无能,为了保命无所不用其极此处表省略的皇帝陛下吗?

  高谷和陈循听了之后,也是眼皮一跳,隐隐预感到了什么。

  朱祁钰没管他们,手持军报,起身立于阶上,肃然道。

  “我等身为臣子,当上体天心,下顺舆情,力拒贼虏无谓之索取,明令诸关隘守将,严守城门,自即日起,贼虏裹挟皇上所发之一切令谕,俱为乱命,守将可直接拒之,我朝廷上下,亦当严加守备,筹备使团,以上国之名,出使瓦剌,迎回天子!”

  “诸位,以为如何?”

  虽然问的是诸臣,但是朱祁钰面向的,却是陈循和高谷。

  不过他二人尚未开口,于谦便上前一步,叩首道。

  “臣必效死,以报天恩。”

  紧接着,大理寺卿俞士悦也站了出来,一同拜伏在地。

  再接着,刑部侍郎江渊,户部侍郎沈翼,六科给事中,一众群臣纷纷下拜

  直到左都御史陈镒起身,道。

  “王爷之言,上体圣意,下顺民情,乃谋国之策,臣定当遵行之。”

  真正的大佬表态了,底下更是呼呼啦啦跪倒了一片。

  紧随其后,吏部尚书王直也在众人的注视下起身,拱手道。

  “皇上心系江山宗庙,吾等身为人臣,又岂敢妄置社稷于不顾?臣亦附议。”

  高谷和陈循眼见着殿内一波波的大臣跪倒,直到见到王直也站了出来,便知道

  真正的大势,成了!

  不管这是郕王在刻意曲解皇上的话,还是群臣已经对皇上的所作所为彻底失望。

  总之,大势已成,违者不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