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499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萧学士默默的在心中补了一句。

  于是,所有人肉眼可见的看到,天子的脸上,竟浮现出了一丝疑惑的神色,只听得天子道。

  “大冢宰,翰林院,为何会有这么多人?”

  这一句话给在场的老大人们干懵了。

  天子这到底啥意思?

  咋的,您是今天才知道,翰林院有这么多人吗?

  再说了,这有什么不对吗?

  眼瞧着众人疑惑的样子,天子的眉头迅速皱了起来,显然,有些生气了。

  这个时候,自称最了解天子的王老大人,也终于反应了过来,道。

  “陛下容禀,翰林院之制,乃洪武十四年所定,依制,翰林院设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侍读二人,侍讲二人,修撰三人,编修、检讨各四人,如今翰林院之官,的确多于定制。”

  王文这么一说,其他的大臣们,也顿时反应过来了。

  能够在今天进到大殿里头的大臣,除了宗室和勋贵之外,无不都是博闻强记之辈,对于朝廷的诸多典制流变,不说烂熟于心,也至少都有了解。

  的确,从制度层面而言,翰林院其实不应该有这么多的官员。

  但是,这实际上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刚刚王文说了,翰林院的员额制度,是洪武年间定下的。

  然而,庶吉士的制度,却是永乐二年才定下的。

  按照翰林院原本的设计,一甲前三名可以进入翰林院,直接授官,而会试是三年一考,刚好掐着对翰林院官员的考核年限。

  所以,正常状态下,每隔三年,吏部会对翰林院的官员进行一次考核,优者擢升,劣者贬谪,腾出来的位置,给新晋的一甲进士。

  但是,由于永乐朝多了一个庶吉士制度,这个循环就被打破了。

  一甲的进士仍然是直接授官,但是,庶吉士散馆之后,也会留在翰林院,这就导致了翰林院严重的超额。

  日子久了,以至于朝臣们都习惯了。

  就好像翰林院的这些官职,除了掌院学士和佐贰官之外,其他的都是无定额的,有多少授多少。

  但是,反应过来之后,老大人们心中便顿时一惊。

  难道说,天子这是早就盘算好了,要顺手收拾翰林院?

  再往细了一想,好像天子的确从登基以后,就对于翰林院一直都不太亲近,而且……

  老大人们环顾四周,这才反应过来,作为前任掌院学士,最能够解决翰林院问题的工部尚书陈循,没有被召见。

  事实上,就在王文说这些话之前,所有人都没有往这方面想,毕竟商议军屯的事情,和工部的确扯不上什么关系,陈循没有被召见属实正常。

  但是,往深了再想,真的是如此吗?

  兵部的奏疏,于谦的打算,别人不知道,但是要说他提前没有向天子禀明,老大人们是决然不信的。

  那么,如果天子真的打算让庶吉士转调科道,让陈循过来,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这些庶吉士和已经授官的编修,修撰不同,虽然和陈循有师生情分,但是,既然是庶吉士,说明没进翰林院几年,而且,新的掌院学士,也是他们的老师。

  所以,如果有可能将他们调出来,陈循应该是十分乐意的。

  但是,天子没这么做,这其中意味,可就值得深思了……



第597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武英殿中,老大人们低低的议论起来,捻着胡须神色各异。

  但是,却都没有萧镃如今的神色复杂。

  他当然也看出了天子的用意,但是,他却不知道,该不该期待天子接下来的做法。

  从萧镃自己的角度来看,如果天子真的打算对翰林院动手,将这批超额的官员清理出去,不管是塞到哪,只要离开了翰林院,萧镃的压力都会减轻很多,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站在掌院学士的角度来看,这很可能意味着……天子对清流进一步的打压。

  这可不是什么值得让人高兴的信号。

  于是,虽然知道不合时宜,但是萧镃还是不由得想起一句话。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这句话放在此处,倒真是恰如其分。

  不过,无论萧学士是如何作想的,都改变不了局面。

  果不其然,下一刻,天子便道。

  “此乃吏部失职!”

  “十三道御史分掌全国各处,尚不敢有员额超出,翰林院掌文翰之事,何以竟冗官至此?须得整饬!”

  于是,王文立刻便起身,拱手道。

  “请陛下吩咐。”

  只见天子略一沉吟,右手轻轻的在案上敲了两下,随即便道。

  “吏部即刻整理待选名册,待年后开印,则会同萧学士专门针对翰林院展开一次考绩,另外,将庶吉士散馆时间提前,和此次考绩一同进行。”

  “此次散馆,选三名成绩优秀者,各授修撰,编修,检讨,其余发回吏部待选,此后,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定额各五人。”

  “如今翰林院中超出定额的官员,视其考绩结果,考评为上等者,转迁部院,可擢升二级,考评为中等者留任,考评为下等者,平调部院或地方。”

  “此次考绩之后,翰林院当恢复定额,不得超员授官,若有,则责吏部!”

  好嘛,这下谁也别说谁,兵部要忙起来了,吏部和翰林院也闲不下来。

  王文和萧镃同时上前,拱手领命。

  “臣遵旨。”

  只不过,萧镃的脸色,明显要比王文更加愁苦几分。

  相反的,明明是受了斥责的王文,反倒更平静一些。

  本来,这也不是他的责任,要真的说是谁导致了现在的局面,该是几代先皇对翰林院超额的视而不见。

  给几代先皇背锅,算背锅吗?

  当然,更多的是,王文作为铨选的一把手,能够看出很多其他人一时未必能看出来的门道。

  这次对于翰林院的整饬,很难说天子是蓄意为之还是顺水推舟。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天子依旧保持了自己惯常的风格,不动则已,动则若雷霆之势,而点到即止。

  在今天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天子会对翰林院动手。

  可是,一旦动手,便是彻底的整饬,所有超出员额的官员,一律要被清出翰林院,并且从此之后,严格按照定制来执行。

  与此同时,仔细揣摩天子的话,可见刚柔并济之道。

  虽然说要整饬翰林院,但是,天子在调任官员的问题上,却十分大方。

  按照往常的惯例,翰林清流华选,调任部院,例升一级,在这一点上,天子没有过分苛责。

  考核上等者,转调部院甚至可以直升两级。

  要知道,翰林院超额的官员当中,官职最高的,可是有正六品侍读,侍讲,照此办理的话,可以转调诸寺的正五品少卿或各部的正五品郎中。

  这两个官职,无论哪一个,都是含金量极高的位置,这一点,光看前段时间朝堂上围绕着兵部那几个郎中的激烈争论便可以看出。

  虽然那次的情况特殊,但是能落到七卿层面上博弈的官职,个个非同小可!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天子虽然是整饬翰林院,但是,却实实在在的给了这些翰林官员好处。

  当然,代价就是,他们走之后,翰林院的势力将会大减。

  可是,很明显可以想见的是,相比较自己的仕途,翰林院的发展又算个啥?

  动若雷霆,却又春风化雨。

  天子的手段之高明,果真让人敬服!

  心中默默的对翰林院的事情做了初步的评估,王文沉吟片刻,又道。

  “陛下,那都察院这边要求的科道官员?”

  作为吏部和翰林院的大头目,王文和萧镃在这件事情上都没有什么异议,自然也就如此敲定了下来。

  既然在官员的安置上,天子给出了明晰的态度,那么想来执行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么安排,还是给足了清流面子的。

  但是,翰林院的问题是解决了,可转回头来,都察院这边的需求,却还是没有进展。

  风宪官和其他的官职不同,六科十三道,无论是给事中,都给事中,掌道御史还是普通御史,虽然职权有差,但是品级统统都是七品。

  而再往上的佥都御史,直接就蹦到了正四品。

  翰林院超额的这些人,最低的检讨是从七品,最高的侍读,侍讲是正六品,就算是往上蹦两级,也够不着佥都御史。

  所以,就算要调,他们也只能往其他的寺监或六部的五品或六品官职当中调任。

  至于考评下等的七品检讨和编修,倒是可以平调入科道。

  但是问题是,科道缺的是能够在整饬军屯当中有所作为的得力大臣,这帮人若是考评下等,调任过来,不明摆着是添堵呢吗?

  王文是看不惯于谦,但是也没有到要在这种事情上刻意为难的程度。

  事情讨论到这种程度,也的确需要天子出面来敲定了。

  于是,朱祁钰思索了片刻,道。

  “庶吉士散馆之后,选授一部分,明年春闱当中,再选授一部分,剩下不足的,令朝中三品以上大臣自朝中八品以上官员及监生中举荐。”

  “如今科道官员有一百二十二人,缺额二十八人,此次选授科道,专为兵部整饬军屯而设,共授官五十人。”

  “本次新授科道官员,以一年为期,期满考绩,依照科道员额核定,优者擢升,劣者黜落。”

  王老大人眼前一亮,有天子这句话,一切就好办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4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9/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