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599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这位大宗伯,果然不愧是礼法的大家!

  现在的局势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东宫承继的皇位来自于天子,但是,却偏偏并不属于皇明祖训中所说的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中的任意一种。

  既然如此,那么,胡濙便索性绕开了这一点,将名分上溯至宣宗皇帝。

  大明实行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

  从这一点上来讲,作为宣宗皇帝的嫡脉长孙,东宫的储君之位名正言顺,且从名分上而言,恰是因为太子是太上皇长子,所以能够正位储本。

  与此同时,这种说法,又和于谦所说的,东宫法统来自于当今天子并不冲突,因为本质上,当今天子虽是受太上皇禅位而来,但其法统上溯,依旧来自于宣宗皇帝。

  换句话说,东宫的尴尬处境在于,他的名分在太上皇处,法统却在天子处,二者无法统一,所以始终提起来,都是一笔烂帐。

  胡濙的做法,就是将二者统一到宣宗皇帝身上,让太子以宣宗皇帝嫡脉长孙的身份承继当今天子的法统。

  这個说法,可堪称完美!

  因此,在他说完之后,在场的一干大臣,也紧跟着上前附和,道。

  “陛下,大宗伯所言甚是,请陛下允准东宫早日出阁,为万民垂范!”

  “臣同请陛下允准!”

  面对底下众臣的恳请,朱祁钰倒是没有立刻反应,而是将眼神轻轻的落在胡濙的身上。

  这个老狐狸,这回果然是下本了!

  事实上,胡濙的这个说法,朱祁钰早就听过,不过,却是在前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朱见济夭折,他又迟迟没有新的子嗣,储本空悬之下,胡濙便曾进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当时,他用的理由就是这个……

  国祚神器,当传之于宣宗章皇帝之长孙!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只怕很早就研究透了这套礼法的传承规则,也找出了这个理由,这一点,从现在这个时间点,胡濙能够说出这番话来,便可以看出。

  然而,事情有意思就有意思在这,胡濙是在请复立太子的时候才搬出这个理由,而不是在废太子的时候搬出这个理由。

  回想起当初废太子的时候,胡濙虽然率群臣“竭力”反对,但是,到底也没有“拦住”一意孤行的天子。

  不过,到底是否真的尽力了,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要知道,这个老家伙,当时可就是趁着朱见济被册封太子的机会,让当了数年小透明的成国公府重新复爵的。

  照此想来,说不准,前世连朱祁钰,也被这位大宗伯给算计了,他老人家把我人心,顺势而为的本事,果然不是说说而已!

  当然,如今时移世易,成国公府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胡濙的这番话,也提前出现了。

  轻轻吐了口气,将思绪拉了回来,朱祁钰明白,该给个结果了。

  沉吟片刻,他叹了口气,开口道。

  “既然众卿皆是此意,朕虽顾念太子幼弱,可终究东宫储本不可不定,便依大宗伯之意,命钦天监择吉日,待春猎结束后,命东宫出阁读书!”

  闻听此言,众臣总算是松了口气,齐声道。

  “陛下圣明!”

  然而话音落下,便见得天子抬手止住他们,然后继续道。

  “至于重设幼军之事,就不必了,东宫毕竟年幼,府官尚未备齐,要幼军何用?宫禁巡防,自有上直卫足矣。”

  群臣对视了一眼,文臣这边自然是没什么意见,对于他们来说,本就不愿意给勋贵这种进身之阶。

  唯二有可能支持的,朱鉴刚刚已经做出了“努力”,至于胡濙,他关心的只有朱仪,压根懒得理其他的事儿。

  至于其他的勋贵,如李贤,范广,杨洪这几个,虽然也有心劝天子重设幼军。

  但是,他们也知道,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因此,对视一眼之后,他们也默默的跟在后头点头道。

  “臣等遵旨。”



第714章 他急了他急了

  正午,日照当空。

  张輗从军府下衙回到英国公府,刚刚坐下,呷了口茶,便见得管家进来,禀道。

  “二爷,宫里有消息了……”

  闻听此言,张輗顿时精神一振,道。

  “军府事忙,老夫险些都忘了,今天是小公爷递奏疏上去的日子,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自从张軏死了之后,张輗就被调到了中军都督府当中,这段时间下来,事务繁杂,的确有些忙不过来。

  事实上,张輗心里明白,天子之所以将他从京卫指挥使司调到中军都督府,是存着挑拨英国公府和任礼之间关系心思旳。

  但是,他逃不开,而且,也不能躲!

  或者说,这根本就是天子的阳谋。

  张輗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最开始刚到中军都督府的时候,他的确在帮着任礼好好的掌控中军都督府。

  但是,随着任礼在朝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张輗渐渐的发现,任礼这个人,并不甘于依靠英国公府而存。

  他想要的,是彻底取代英国公府在中军都督府中的地位!

  这就是张輗无法接受的事了,当初,他和张軏之所以让任礼出面扛大梁,一是考虑到的确无人可用,二就是考虑到任礼根基薄弱,容易掌控,其三则是想着,任礼的年纪不小了,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野心。

  但是谁能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在扶持任礼上位之后,张軏很快就被按上假传太上皇诏命,擅自泄露军情的大罪,硬生生被押上了断头台,英国公府的实力威望由此大跌。

  与此同时,任礼却反而和焦敬等人越走越近,得了宫中圣母的青睐,不仅在军府当中屡屡无视张輗,更是想要成为太上皇一党真正的领头羊。

  在这种情况下,张輗虽然不满,但是也无可奈何,要是按着他早年的脾气,早就和任礼翻脸了。

  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偌大的英国公府,大哥战死,三弟被杀,侄儿年纪尚幼,整个英国公府能够做主的人,就只剩下他了。

  如果说他也折了进去,那么,成国公府备受欺凌的场面,就是英国公府的未来。

  因此,张輗一直忍着,不仅如此,他还不能让任礼发现端倪,只能在军府当中慢慢的收拢人脉,等待时机。

  戒急用忍,这是张軏临死之前,对他最后的嘱托。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年近六旬的张輗,才真正从一个世家子弟,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大家族话事人。

  这与年龄无关,而与身上的担子有关!

  所以,当朱仪找上门来的时候,张輗虽然表面上犹豫,但是实际上早已经动了心思。

  如今任礼入狱,中军都督府便群龙无首,这个时候,正是张輗拿回英国公府对中军都督府掌控的好机会,他自然忙的团团乱转。

  但是,这并不容易,至少,这段时间,在跟很多武臣将领的接触过程当中,张輗明显感觉到,因为没有战功,他们对自己表面上以礼相待,但是实际上却十分轻视。

  这种状况下,如果说朱仪能够成功复爵,那么理所当然的,可以给英国公府相当大的助力,张輗自然关心。

  然而,面对自家二爷的询问,老管家却面露一丝难色,道。

  “回二爷,就在刚刚,东厂的舒良公公承旨意到了成国公府,命小公爷停职待勘,同时,取走了成国公府的世袭铁券,至于罪名,据说是有串联朝臣之嫌。”

  “什么?”

  张輗端着茶盏的手顿时一抖,半盏茶水洒在衣袍上,看起来狼狈不堪,但是,他却丝毫都不在意,急急的问道。

  “怎会如此?朱阁老呢?他没说话吗?还有胡尚书,他就看着自家的女婿被如此冤枉?”

  管家无奈的拱了拱手,说道:“二爷,具体的情形还不知道,但是,除了给成国公府的旨意之外,宫里还给了礼部旨意,命礼部在三月春猎之后,择期为东宫行出阁之礼。”

  张輗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如此说来,是弄巧成拙了?

  虽然说,张輗对政治斗争并不算敏感,但是,这两道旨意同时传出来,很难不让人引发联想。

  难不成,是天子迫于无奈答应了东宫出阁之事,但是,却因此而迁怒了成国公府?

  或者说,是那帮文臣,用成国公府换得天子同意东宫早日出阁?

  张輗一时之间心思纷乱,再也坐不住了,从椅子上霍然而起,他在房中来回转了两圈,片刻之后,似是下了什么决断,道。

  “备车,去成国公府!”

  闻听此言,管家先是一惊,随后便有些踌躇,片刻之后,方道。

  “二爷,这个时候过去,是否有些太过着急了些,毕竟,宫里刚刚传出了旨意,是否等到晚间再……”

  张輗眉头紧皱,烦躁的在房中又走了两圈。

  的确,这个时候过去显得过于急切了。

  要知道,虽然那份奏疏上,他也同样联名了,但是,一则那份奏疏上有不少侯,伯的联名,还有一个胡濙坐镇,二则他毕竟不是现任的英国公,所以,他在其中并不显眼。

  但是,如今朝廷刚刚处置了朱仪,他便急匆匆的赶过去,即便是有姻亲关系在,也难免会让人猜测,这件事情当中,会不会是英国公府在背后指使。

  重重的在椅子上坐下,张輗端起剩下的半盏凉茶,顺着喉头灌了下去,总算是稍稍平静下来几分,道。

  “你说得对,这样,你先派人去内阁,询问朱阁老具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找人递上拜帖去成国公府,就说……就说两家的婚事,有些事情需要商议,老夫晚间会亲自拜访成国公府。”

  “是……”

  老管家点了点头,快步退下出去安排,张輗坐在椅子上却眉头紧皱,半晌,他方疲惫的揉了揉额角,长长的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成国公府当中,舒良手里捧着一份中旨,递到了朱仪的面前,而朱仪的手中,则小心翼翼的捧着一个铁铸的瓦片。

  那瓦片有两个手掌大小,上面用金水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看着已经有些年头,并不光亮,反而显出几分古拙的意味。

  朱仪看着这块瓦片,眼神复杂,但是最终,还是将它捧着送到了舒良的面前。

  “公公,这便是当初太宗陛下赐予先祖的世袭铁券!”

  舒良倒也没有怠慢,举着双手将铁券接了过来,小心的放到了事先准备好的锦盒当中,方转过身来,道。

  “小公爷放心,这世袭铁券,依旧是成国公府的,不仅如此,只要小公爷愿意,成国公府,必定能在小公爷手中再现辉煌。”

  朱仪始终盯着那枚锦盒,直到盒盖被彻底扣上,他才恋恋不舍的将目光移开,闻听此言,他苦笑一声,开口道。

  “不敢奢望有父祖之功,只希望,成国公府的门楣,不要失在我的手中便好,事已至此,还要拜托舒公公,能够多在陛 />

  舒良这回倒是没有推脱,点了点头,道。

  “小公爷放心,皇爷向来不会亏待好好办事的人,只要小公爷按之前跟咱家商量好的做,只怕要不了多久,咱家就要改称小公爷为国公爷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5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9/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