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按下心中的疑惑,朱祁钰继续躬身开口道:“太后容禀,此番议事,事关天子安危,臣不敢擅专,故斗胆请圣母莅临旁听,如此大事,想来外朝的众位老大人,也不会有异议,圣母不必忧虑。”

  孙太后听闻此言,不由得心中一惊,顾不得其他,脱口而出问道:“皇帝出什么事了?”

  朱祁钰抬眼看着孙太后紧张的样子,捏了捏袖中的军报,开口道:“圣母不必担忧,皇上圣驾安好,不过昨日军报传来,其中消息重大,恐关系到之后天子之安危,故臣方在今日朝会之后,召集文武重臣进宫商议,恳请圣母随臣一同移驾。”

  孙太后眉头紧皱,目光闪烁不定,却是没有立刻开口答话。

  她的确没有想到,朱祁钰竟会在这个时候拦住她的去路。

  就在刚刚,朱祁钰调了锦衣卫控制住局面,出去呵斥群臣的时候,李永昌遣去后宫的人,也回来递了消息。

  事情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但是想要一锤定音,还是得她亲自过去不可。

  经过上次慈宁宫的事件,孙太后深刻的认识到,吴氏那个女人,远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柔善可欺,想要动她,别的人孙太后都不放心,必须得她亲自过去!

  这也是孙太后对朱祁钰的举动一忍再忍的缘故。

  孙太后心里清楚的很,如今京营被文臣拿走,肯定不会再听她的调动。

  锦衣卫这边,马顺被当众锤杀,群龙无首。

  京卫指挥使司掌事的都指挥佥事张輗,是勋戚出身,看朝会上的势头,大约也已经被朱祁钰暗中拉拢。

  就这么一场朝会,孙太后对外朝最强的威慑力,对京城军队的掌控力,被朱祁钰三拆两散,剥了个干干净净。

  她现在能够控制的,只有日常负责宿卫宫城的,不到三分之一的上直二十六卫人马。

  至于外朝的影响力,就只剩下之前提拔的那几个为数不多的文臣,但是经过今天这么一闹,只怕也吓破了胆子。

  外朝败局已定!

  那么她要继续钳制住朱祁钰,就只能从后宫下手,如今事情已经安排好了,只差她回宫一趟,便可人赃并获,可谁料竟在这个节骨眼上被拦了下来……

  孙太后脑中思绪转得飞快,过了片刻道。

  “既然如此,你们先过去便是,哀家回宫更衣之后,自会过去!”

  短短的时间之内,孙太后已经做出了决断。

  看朱祁钰的样子,他并不是临时起意要留下自己,也就是说,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后宫当中的动作。

  至于他所说的干系到天子安危的军报,孙太后的确很关心到底是什么。

  但是冷静下来想想,军报已经到了,就算出了什么事情,她早一刻知道,晚一刻知道,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相比之下,还是后宫里头的的事情更加紧要些,因此,孙太后沉吟了片刻,还是找了个由头推拒了朱祁钰要她立刻移驾集义殿的请求。

  然而她的这番举动,却让朱祁钰心头疑窦更盛……

  刚刚他只是猜测,但是现在,他几乎能够确定,孙太后是在刻意的拒绝他。

  但是为什么呢?

  朱祁钰同样飞快的思索着。

  不经意间,眼角余光瞥见了跟在肩舆后头的李永昌。

  刚刚自己过来的时候,李永昌还好好的,但是现在却缩着身子,低垂着头,死死盯着地面,一副心虚不敢看他的模样。

  再仔细的想了想,他最开始变成这个样子的时候,正是自己出言拦下孙太后的时候!

  孙太后说要回宫更衣,且不说这个当口上,他都说了有关系天子安危的军报,孙太后不问军报是什么,反而要回去换什么衣裳。

  单说李永昌这个老太监,不过指挥肩舆回慈宁宫而已,他做过多少次了,为何这么紧张?

  等等……回宫?

  朱祁钰似乎想到了什么,顿时心中一紧,上前两步,死死的拦在肩舆之前,开口道。

  “太后娘娘,事情紧急,恐怕耽搁不得,还请娘娘委屈一下,即刻随臣移驾集义殿!”

  见朱祁钰的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起来,孙太后心中顿时一惊。

  定然是自己刚刚的表现,让他看出来了什么,但是此刻她已顾不上那么多,后宫当中,已然布置了下去,若是她不能及时回去,只怕一番布置都要白费,甚至可能反蚀把米,故而她只能沉下脸色,冷声喝道。

  “大胆!”

  “你这是在胁迫哀家不成?”

  场面顿时变得紧张起来,随着孙太后过来的一干卫士,也悄悄戒备起来,然而朱祁钰面对孙太后的厉喝,却依旧不慌不忙。

  相反的,孙太后这番色厉内荏的表现,让他越发坚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向后退了两步,朱祁钰开口道。

  “圣母多心了,臣自然不敢胁迫圣母,只不过此事干系重大,若无圣母到场,不敢商议,既然圣母有事回宫,那不如择日再议,臣这些日子以来,处理国政十分繁忙,想要进宫看看母妃,还请太后恩准!”

  孙太后目光沉沉,死死地盯着朱祁钰。

  果不其然,还是被他察觉到了!

  朱祁钰作为天子唯一的弟弟,早就获准可以随时入宫探望吴贤妃,哪用得着她恩准什么?

  宫里的一番布置,本就是仓促而为,留有不少破绽,她之所以这么急着回去,就是想要趁别人发现之前,将事情死死敲下。

  但是若是多了一个朱祁钰……

  想也知道,他若跟着去了后宫,绝不会坐视自己对吴氏动手。

  他可不是后宫中人,孙太后能够光明正大的奈何吴氏一个先皇遗妃,但是若要动他这个监国亲王,势必会掀起汹涌的朝议,到时候,别说是钳制朱祁钰,她不被朱祁钰倒打一耙都算是好的了。

  因此一时之间,孙太后只觉得骑虎难下……

  然而只片刻之后,孙太后就像是想到了什么,脸上浮起一丝笑意,这突然的变化,让朱祁钰心头不由得警铃大作。

  果不其然,下一刻,孙太后招了招手,将李永昌唤了过来,从袖中拿出一方小小的印章,塞在他的手里,然后又在他的耳边说了两句。

  李永昌听完之后,头上顿时就肉眼可见地渗出了一阵阵冷汗,有心开口说话,但是一抬头瞧见孙太后强横的目光,只得咽了回去,心惊胆战地领了命,带着几个人就离开了。

  待李永昌离去,孙太后才转过头,对着朱祁钰冷笑道:“既然你非要哀家去议事,那哀家便随你去又如何?走吧,郕王殿下!”

  朱祁钰拧着眉毛,目光森冷的盯着李永昌离去的身影。

  他敢确定,李永昌此去,定是奉了孙太后的命令,要去对吴氏和汪氏下手……

  但是即便知道,他也没办法阻止。

  刚刚的那一场大朝会,孙太后已经失去了对于京营和锦衣卫的控制。

  但是真正宿卫宫城的上直二十六卫,哪怕名义上归京卫指挥使司统辖,也真要有事,他们只会听从孙太后的调动。

  朱祁钰看得清楚,刚刚孙太后给李永昌的,便是调动宿卫的印信。

  宫中,始终还是孙太后的地盘……

  以朱祁钰如今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插得上手!

  唯一的办法,就是他自己进宫,孙太后再大胆,也不敢对他这个监国亲王出手。

  但是孙太后派李永昌回去,自己留下来,明显就是为了拦住他,不让他进宫去。

  宫中尽在孙太后的掌握当中,他又不可能强闯,何况外朝的那些老大人们,此刻恐怕已经在往宫里面赶了……

  朱祁钰脸色十分难看,但是作为始作俑者的孙太后却高兴得很。

  今天的一场朝会,屡屡出乎她的意料,不知不觉间,她竟被朱祁钰算计的军权尽失,怎一个憋屈了得?

  此刻见得朱祁钰被她反将一军,如何能不大大的出一口恶气。

  但是让孙太后失望的是,朱祁钰很快便冷静下来,拱了拱手道。

  “多谢圣母体谅,既然如此,那便请太后娘娘,随臣过来吧!”

  说到底,两世为人,朱祁钰的心性要坚韧得多,过了最初的慌乱,也渐渐地冷静下来。

  事已至此,再多担忧已是无用,先前孙太后执意要亲自回宫,无非是没有信心,别人回去一定能够奈何的了吴氏。

  既然如此,那么朱祁钰只能选择赌一把!

  就赌孙太后不在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奈何的了他的母妃……

  毕竟,孙太后早就准备,他也提前做了布置,相信以母妃的智计,定然知道该怎么办。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朱祁钰定定的望着走在前方的肩舆,心中默默道。

  孙氏,太后娘娘……

  且看一看,到底是谁的手段更胜一筹吧!



第67章 新的格局

  孙太后和朱祁钰是直接从左顺门到集义殿,而群臣是绕到了东华门入宫,相对来说,应该是孙太后他们更快,但是有了这一番对峙,耽搁了些时候,待他们到了集义殿的时候,金英已经带着一干大臣在殿内候着了。

  因是重臣议事,所以这次来的人并不多,但是每一个都是朝廷当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议事,文臣这边照旧是六部七卿加上内阁大臣,但是勋戚这边却不似上次一般大猫小猫三两只。

  除了领头的丰城侯李贤,还有新任命的三位都督,另外来的,还有暂时署理五军都督府事务的,都督同知武兴和指挥佥事陶瑾,除此之外,还有便是掌管京卫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佥事张輗。

  如此看下来,单从人数而言,勋戚和文臣的基本上已经是持平了。

  几位老大人来的早些,金英是个识情知趣的,知道他们劳累了一大早上,所以早早命人备下了茶点。

  一干文武大臣,在殿中用了一些,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聊着。

  不过和之前的剑拔弩张不同的是,在朝会上的时候,勋戚和文臣几乎是针尖对麦芒的谁也不让着谁。

  但是到了这殿中,老大人们却都变得和和气气的,

  说到底,到了他们这个地步的人,公事和私交大都能分的清清楚楚,便是心中有什么,也不会在脸上显露出来。

  朝局之上,脸上笑嘻嘻,背后捅刀子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是不管怎样,面子上的工夫,老大人们还是做得很足的。

  但是看他们自觉聚在一起的小团体,其实也能看出很多的东西来。

  殿内的十几个大臣,此刻大约分成四个团体,但是并不是严格按照文武来聚集的。

  从前到后,位于第一序列的,是丰城侯李贤,成安侯郭晟,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等几个的。

  他们都是资历深厚,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年纪也都比较大了,其实并不怎么管事,但是只要他们坐着,就有震慑的作用,许是因为朝会上耗费了太大的精力,几位老人家都不怎么说话,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紧接着第二序列,另一边则是左都御史陈镒和陈循,高谷,加上一些六科的官员。

  这批人,要么是科道言官,要么是翰林清流,总之,在文臣当中地位清高,自己聚在一块,自成一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