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846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唐时谏官和给事中一同归于门下省,至宋时,专设谏院,职权进一步加强,掌纠弹之权,负责谏诤皇帝,绳纠宰相,更有风闻奏事之权。

  但是,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监官和谏官的职权开始相互侵夺,宋时虽设谏院,可为防宰相控制谏院,谏官皆由皇帝亲自选拔,进而成为皇帝制衡宰相的手段。

  如此一来,监官和谏官便渐渐合流,有台谏合一的趋势。

  这种趋势,在大明建立后,最终确立。

  太祖皇帝立国,不在区分谏官,监官,而是设六科十三道,一察朝廷六部,一掌天下之事,然而无论是给事中还是御史,皆有风闻言事,纠弹百官,谏诤皇帝之权。

  所以这件事情,难就难在这里。

  原本,宋代之时,御史监察百官,但因其本身归宰相管辖,所以监察范围兵部包括宰相。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谏官才独立出来,虽仍归于宰相,但是因其有谏诤之权,能够以下驭上。

  这种权力,在皇帝的刻意引导之下,逐渐用于百官之长的宰相身上,成为皇权和相权斗争的利器。

  当初大明立国,设御史以小驭大,也有此意。

  但是,谁能料到,太祖陛下因为胡惟庸一案,撤中书,废宰相,使得自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彻底消失。

  如此一来,谏官失去了目标,谏诤之权,自然重新用到了皇帝的身上。

  平心而论,谏官自先秦时代始设,绵延至今,虽然名称官职多有变化,但是,谏诤之权始终存在,自然有其道理。

  皇帝并非圣人,肯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皇帝也需要在他面前,能够不阿谀奉承,敢于说真话的人存在。

  御史存在的意义旨意,便是能够直言谏上。

  这一点,就连当初太祖皇帝也是认可的,不然的话,他老人家不会如此优容科道,时常强调要通畅言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谏诤皇帝并不是错,只管谏诤皇帝,才是错。

  想来,这也是天子刚刚那番话的意思。

  沉思了片刻,陈镒开口道。

  「陛下,谏诤君上,风闻奏事,监察百司,乃是科道言官之本分,依臣之见,如今言官之问题,如陛下所说,在对百司监察不严,对权贵有所畏惧,过分关注天家之事,另有少数人,以风闻奏事之名,不察实情,滥加弹劾。」

  「故此,臣以为要解决问题,当提振言官信心,保持监察百司之权,不受外力干扰,言官行使职权,不受权贵报复。」

  「同时,加强对言官

  的考核,许风闻奏事,但不许仅凭只言片语,妄下定论,更不可邀名买直,宫中之事,若不涉朝局,不违典制,言官不可借此故意触怒君上,以求直名。」

  「如此数管齐下,当可有所效果!」

  作为风宪官的大头目,陈镒的这番话,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甚至于,仔细去听就会发现,他的核心意思,其实还是要加强言官的职权,保持独立性,在此之上,才是对言官的限制。

  然而,闻听此言,一旁的王翺却皱眉摇了摇头,道。

  「总宪此言,有些过于保守了。」

  「提振言官信心,固然是要的,但是,这话说着容易,做着却会遇到困难重重。」

  「保持监察百司之权,不受外力干扰,如何保持?」

  「言官行使之权,不受权贵报复,又该如何保证?」

  「还有,风闻奏事和仅凭只言片语妄下定论如何判定,言官言事,是否为邀名买直,又如何判断?」

  「若有言官仍旧只奏宫中之事,该如何处罚?」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总宪所言,便是空谈矣!」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看着王翺抛出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眼中浮起一丝笑意。

  看来,陈循对王翺的弹劾,也不是没有效果的。

  至少,眼下这位首辅大人,比以前是有了长进的。

  所以说,有些时候,碰碰壁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能够让人更加清醒一些。

  内阁之设,是为了调和内外,缓和皇帝和外朝部院之间的直接冲突,这也就意味着,内阁要同时面对外朝和皇帝。

  这听起来是一句废话,但是,越是简单的道理,却越容易被人遗忘。

  所谓大道至简,便是此理。

  既然是要同时面对外朝和皇帝,那么,内阁要考虑的,就应该是双方面的反应。

  对待外朝,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威望,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这一点没错。

  但是,对待皇帝呢?

  难道仅仅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

  天子又不是小孩子,靠哄一哄,就能够听话的。

  皇帝是君上,是天子,是万民之主,无论是内阁还是外朝,在皇帝面前,皆是臣子。

  既是臣子,便当为君分忧。

  内阁,尤其是如此!

  甚至于,说句不客气的,对于内阁,说圣宠是立身之本,也不为过。

  但是,朱祁钰不得不说的是,时至今日,内阁诸臣当中,并没有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说有的话,那或许是曾经出任内阁次辅的陈循,有深刻的体验。

  或许,也正因于此,他才能最准确的击中内阁的痛处。

  很多人都将朱祁钰提拔有实务经历的大臣入内阁,视为是打压清流的一种手段。

  只能说,的确是,但是,又不止是如此!

  作为一个皇帝,朱祁钰着眼的必然是朝廷大局,他所做的事,是为了朝廷着想,并不会单纯的为了打压谁,来损伤其他人的利益。

  对于中央朝廷的官员来说,调和内外的能力可以在长期理政当中培养,但是,有些特质和思路,却是培养不出来的。

  朱祁钰之所以有地方经历的官员,是因为他们普遍有着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落到细处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这才是他对内阁的要求。

  除了调和内外,作为皇帝和外朝的缓冲地带之外,内阁更重要的作用,是以备咨询。

  换句话说,是给皇帝提建议。

  翰林清流,才学充足,但是,

  很多时候却是泛泛而谈,纸上谈兵,听着很好,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内阁本质上服务的是皇帝,无论是调和内外,还是票拟奏疏,本质上都是以皇帝为中心。

  但是,王翺这段时间以来,却一直背道而驰,想到通过拉拢清流官员的方式,来扩大内阁的地位。

  这种手段不能说错,但是,却违背了朱祁钰提拔他的初衷。

  如果说,朱祁钰需要的是一个通过清流摇旗呐喊,进而调和内外的内阁首辅的话,他让陈循来当就可以了,何必要多此一举,提拔王翺呢?

  他之所以让王翺来当这个首辅,看重的就是他的背景干净,能力出众。

  所以说,他通过阁议和分票权掌控内阁,这没有错,想要加强内阁的话语权,也没错。

  但是,朱祁钰想让他真正做的事情,他却没做到,自然,内阁被冷落,甚至他自己被弹劾,也是无可避免的事。

  说到底,和外朝六部这些固有职权的衙门不同,内阁是朱祁钰这个皇帝抬举起来的,所以,内阁首先要能够做到自己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帮助皇帝减轻政务压力的本分,接下来才是在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平衡内宫和外朝之间的矛盾。

  这二者都做好了,内阁才能够真正稳得住。

  王翺现在的表现就很好,陈镒刚刚提出的观点不能说错,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有些虚,没能落到实处。

  这当然不是因为陈镒不够务实,而是务实的手段,都并不符合他想要的结果,所以,以他的身份不方便说而已。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朱祁钰出面,来提出这些问题,就会被当成君上对臣子的斥责,一个闹不好,就会引发君臣之间的冲突。

  所以,就需要有人,来当这个喉舌,说出朱祁钰这个皇帝不方便说的话。

  内阁,该刚硬的时候要刚硬,该柔和的时候要柔和,若是仅仅只在皇帝和外朝之间和稀泥,未免也太辜负内阁之名了。

  面对王翺的这番质问,陈镒倒是心平气和,道。

  「既是商议,自然是各有各论,首辅大人若是有不同的见解,自然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同商讨。」

  他刚刚说的话,本就是抛砖引玉,想要探一探天子的态度。

  之前在朝会上,他和王文两个人,争着抢着认错,其实本质上,是在争抢整饬官场风气的主导权。

  不错,从陈循提出这一点的时候,他们二人其实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背后隐藏的机会。

  显而易见的是,最后还是本职负责监察百官的都察院,在这一点略占上风,具体来说,就是陈总宪多出来的那三个月俸禄……

  但是,陈镒早就该料到的是,天子的好处,没那么容易拿。

  尤其是,科道御史,一向并不怎么受天子待见的情况下,想要攫取这份权力,如果又不想被用完就扔的话,那么,必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问题就在于,天子,到底想要科道付出什么代价?

  谏诤君上?风闻奏事?

  在摸不清楚天子的真正用意之前,陈镒能够给出的,也只有这等含糊其辞,泛泛而谈的回答。

  而且,就算是摸清楚了,以他的身份,也并不适合直接了当的放弃这些权力,否则的话,最先被言官们弹劾的,恐怕就是他自己了。

  因此,这个时候,王翺出面接过话头,陈镒其实是乐见其成的。

  果不其然,紧随其后,天子也道。

  「总宪说得对,大家各抒己见,一同商议,此事繁难,就算说错了也无妨,首辅,你觉得总宪说的过于保

  守了,那你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底下几个大臣的目光,随着这句话都望向了王翺。

  轻轻吸了口气,王翺微微躬身,拱了拱手。

  毋庸置疑,这对他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考验,无论说的对错,自此之后,他对于内阁的作用,将会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当然,王翺既然出言开口,那么,也不会是全无腹案,沉吟片刻,他开口道。

  「陛下明鉴,臣以为,总宪大人所说的总体思路,并无问题,只是还需要细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8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6/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