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944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仕朝兄,这些人是为了保护我,又并非监视,你这……”

  “话虽如此,总还是小心为上嘛……”

  俞士悦小声都囔了两句,惹得于谦一阵无奈。

  不过,这会功夫,早就等在府外的于家夫人董氏,带着于谦的两个儿子于冕,于康,还有特意赶回来的小女儿于璚英和女婿朱骥,都纷纷迎了上来。

  于是,俞士悦连忙收拾好表情,跟在于谦身后混了上去。

  “给父亲请安,见过俞伯父。”

  在小辈面前,俞次辅一向还是慈和的,即便是面对着朱骥,态度也十分良好。

  看着态度恭敬的于冕和略显激动的董氏,他拱手道。

  “今日廷益刚回来,也是你们一家团聚时,我便不打扰了,不过,不过,今日是冬至休沐的最后一日,明日廷益要上朝,有些事情我需同他说一说,所以,晚些时候,怕还是要搅扰一番,请夫人见谅。”

  董氏的性子婉约大方,对于丈夫的这个老友,自然也是了解的,当下便福了一福,道。

  “次辅大人这是说的什么话,您能驾临寒舍,夫君同我,自然是欢迎之至,时候也不早了,不妨一同留下用饭?”

  这话虽是邀请,但是,俞士悦又不是什么不识时务的人,当下摆了摆手,道。

  “夫人一番好意,本不该推拒,但是,我府中也已备好了午饭,我那夫人今日亲自下厨做的,若我不回去,怕是以后回不去了,还是晚些时候吧,等傍晚时分,我同内子提前说好,再来蹭顿晚饭。”

  说罢,俞士悦也不多停留,便告辞而去……

  到了傍晚,俞士悦如约而至,于冕早就已经在外头等候着,等他到了之后,也便直接将他领到了书房当中。

  说是要蹭饭喝酒,但是实际上,俞士悦倒也不至于真的这么不识趣,毕竟今天是人家一家团聚的日子,真要是过来蹭饭,不免遭人嫌弃。

  所以,他来的时候,早已经过了饭点,于谦显然也知道他的目的,并没有备酒,仍旧是清茶一盏。

  二人相对而坐,书房中茶香鸟鸟,俞士悦闲谈着,便将最近这段时间,京中发生的诸事,都一一说给了于谦。

  其中大多数的事情,于谦自然是早就通过公文和其他渠道得知了,但是,他还是很认真的听着。

  “……这就是这段时间,京城中的概况了,边境那边,虽然艰难,但是也算圆满解决,如今,金廉和昌平侯已经带着马可古儿吉思在返京的路上,估计再过两日,也就该到京师了,经此一事,鞑靼和瓦剌各自陷入内乱,边境当可安稳一段时间了……”

  俞士悦说了半天,有些口干舌燥,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润喉。

  见此状况,于谦伸手给他填满,随后道。

  “杨杰此去,倒真是让人意外,草原一行,竟能有如此收获,到真不负陛下对他一片期许。”

  闻听此言,俞士悦似是响起了什么,轻哼了一声,道。

  “我早写信跟你说了,陛下并无动兵之意,遣杨洪带兵前往宣府,也只是为了威慑,朝廷上的舆论和态度,都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让你不要掺和这档子事。”

  “可你呢?非是不信,这一封奏疏回来,平白惹了陛下不满,你难道看不出来,这朝堂上头那帮人,就等着那你当枪使,让你去顶撞陛下呢!”

  “你瞧瞧户部那位,平时几两银子都抠搜的不行,可这回陛下一提,他什么都不说,竭力支持,再看看你……”

  俞士悦越说越气,胡子都翘得老高。

  要知道,当时仪铭带来杨杰的密信时,俞士悦也在一并召见之列,所以,天子的态度是什么,他清清楚楚。

  下来之后,他就写信给了于谦,将奏对的内容,委婉的告诉了他,并且,告戒他不要插手京中之事。

  可没想到,于谦压根就不搭理他,还是写了奏疏进京,旗帜鲜明的反对天子动兵。

  结果到最后,惹得天子不悦,还特意降了一道名为褒奖,实则是警告的旨意。

  这回于谦回京,固然有他自己低调,并没有提前宣扬的因素在,但是,再怎么着,他这样的身份回京,天子肯定是知道的,换了往常,天子肯定是要派人迎接的,但是这回,啥也没有,可见天子心中,对于谦仍旧不满。

  不过,面对俞士悦这番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于谦却澹定的很,道。

  “我与沉翼不同,这朝廷上,有沉翼顺着陛下,就得有我劝着陛下,仕朝兄你的一番心意,我自然是清楚的,但是,该劝的还是要劝,何况,我上了这奏疏,也算是配合陛下演戏……”

  “哼,你就狡辩吧!”

  俞士悦气哼哼的说了一句,忍不住又端起茶盏饮了一大口,表示自己的不满。

  不过,也只是片刻,俞士悦就收起略带玩笑的态度,认真道。

  “廷益,我确实要提醒你一句,小心些!”

  “虽然说,陛下一直对你十分信重,但是,毕竟你因军屯一事,树敌不少,这次陛下特准诸王进京探望宗学子弟,我看了名单,其中有不少,恐怕都是冲着你来的。”

  “还有尹王那边,虽然现在看似无事,可是,从你当初出城时发生的事看,他对你记恨颇深,陛下如今解了他的禁足,指不定要生什么事端。”

  “你若有陛下护着还好些,但是,要是再惹怒了陛下,你若真的遇到什么事情,怕是日子不会好过。”

  “你在朝中多年,也该知道,这朝堂之上,并不都是持心为公之人,你主持军屯,风头正劲儿,这背地里想要看你笑话的人,可并不在少数……”

  这番话,说的十分诚挚,可以说,如果不是多年老友,是绝不会说的这么透彻的。

  “多谢仕朝兄的提醒,我会小心的,不过,仕朝兄也不必太过担心,于某行事,自觉问心无愧,不怕小人构陷。”

  但是,于谦却显然并没有听进去,浅浅敷衍了一句,便转向了其他的话题,道。

  “边境之事已经解决,便不说了。”

  “我听说,陛下有意要整顿军府?”



第1011章 好自为之

  于府书房中,看着于谦不在意的样子,俞士悦不由一阵无奈,他是了解于谦的,就单凭对方现在这副样子,他便知道,自己刚刚说的话,这位是半句都没听进去。

  也是,他要是能听进去了,也就不是于谦了。

  叹了口气,俞士悦将当日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又细细的对于谦说了一遍。

  “……张輗当时上奏要整顿军府,不出意外的话,是想要借机夺权,但是,他掐的时机极好,当时朝中诸臣忧心陛下有再度开战之意,投鼠忌器,因此大多都犹豫不定……”

  “所以,仕朝兄是故意的?”

  于谦的目光一闪,道。

  “你知道,陛下向来不喜党争,所以,刻意提出要将张輗的弹劾奏疏付诸朝议,就是为了让我回来?”

  俞士悦一阵沉默,显然没有否认的意思。

  当时的场面,文臣,勋贵,天子三方各有所图,僵持不下,俞士悦如果不推这一把,到最后谁也无法预测走向。

  沉吟片刻,俞士悦道。

  “整顿军府是好事,无非是谁来做,什么时候做的问题,陛下有所迟疑,是顾忌到军府之权落于谁手,但是,这般迟疑落在外朝眼中,就会越发使朝堂上下流言纷纷。”

  “杨洪领兵重镇宣府,这个举动对于边境各部来说,已经足以震慑,朝中所为,不过辅助而已,过犹不及,是该稍稍收手的……”

  “但是,如此一来,陛下对你,恐怕要有不佳的印象了。”

  于谦皱眉看着俞士悦,开口道。

  从俞士悦的叙述当中,他当然能够判断出当时的情势,张輗在朱仪的帮助下,想要借机夺权。

  文臣这边,碍于朝堂上下的舆论,又不好直接阻止,天子两头为难,既不想放权给张輗等人,又需要安抚文臣,因此迟迟难下决断。

  这种情况下,俞士悦的提议,刚好可以破局。

  将奏疏付诸朝议,军府必定因此动荡,动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杨洪出京而引起的舆论,也会一定程度上的减弱。

  与此同时,张輗没有达到自己原本的目的,拿到军府都督之位,那么他面临的境况也会变得艰难。

  手中没有足够的权力,就算仅仅只是想要拿下他奏疏当中的那些官员,也并不容易,二者相争,必有一伤,这对于天子来说,也是好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这个提议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满足了天子和文臣的利益,让勋贵武臣陷入内斗僵持当中,甚至对于一部分勋贵来说,也是好事,可唯独,对于社稷国家来说,有害无益!

  无论是张輗拿到军府大权,还是他的奏疏被压下不提,对于朝廷来说,其实都是有好处的。

  军府糜烂已久,张輗肯刮骨疗毒,虽然是为了军府大权,但是,从客观上来说,也的确只有英国公府有这个底蕴,能够平稳迅速的对军府进行整顿。

  张輗拿了权,就得要做事,不然的话,他坐不稳这个位置。

  天子不愿放权给他,是因为英国公府虽有实力,但是,却和南宫纠缠太深,早已经拔不出脚来,所以,天子可能倾向于压下此事。

  这样做可以避免让张輗拿权,同时,也可以继续维持军府的稳定,陈年旧疴,虽然严重,但是只要不去动他,一时之间,倒也不会出事。

  再加上那个时候,边境局势毕竟紧张,哪怕天子心中真的不打算动兵,可到底有备无患,才是好的。

  当然,就像俞士悦说的,缺陷就是,朝中的舆论会继续发酵,文臣这边肯定还会想其他的办法,让天子不胜其扰。

  可无论是哪种选择,虽然都要付出代价,但是也都会有所收获,所以,代价是值得的。

  唯独是俞士悦的这个办法,只是在照顾各方利益,如果真的做了,那么,军府短暂的陷入了混乱,可却没有换来军府的澄清,换而言之,这个代价,就白白付出了。

  所以实际上,这就是在党争!

  多方利益可以满足,但是,唯独于国无益,只会徒增内耗。

  这一点,于谦看的清楚,俞士悦也不会不懂。

  他这么说,目的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解决争端,逼迫天子放弃犹疑,尽快决定。

  说白了,他的这个提议一出,诸多文臣必定心动,但是这绝对不是天子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

  所以,天子必定会快刀斩乱麻,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一方面,天子放权给了勋贵,也算是对文臣做出了妥协,命范广,赵荣,加上一个王钦,主持清查张輗弹劾军府官员。

  另一方面,传召于谦尽快回京,以此来压制刚刚出现苗头的党争风气,毕竟,以于谦的性格和眼光,他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必定是和天子保持一致的。

  打压勋贵可以做,但是,须得于国有益,仅为文武利益之争,陷入内耗,这并非正道。

  俞士悦叹了口气,不过旋即,他抬起头看着于谦,洒然一笑,道。

  “你离京之前,我答应过你,要看顾朝局,发生如此变故,我岂能置之不理?”

  “这个法子并不难想,如果我当时没有在御前提出,那么,很有可能此事会被暂时搁置,张輗的奏疏已上,如果陛下没有丝毫的表示,那么朝中会议论纷纷,英国公府也必会再想别的法子。”

  “与其让局面变得更加诡谲莫测,倒不如我提出来,让此事就此落定,虽然说陛下可能会因此对我有所不满,可毕竟事情解决了。”

  “而且,你离京多时,也该回京了……”

  最后这句话,俞士悦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但是,于谦却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整饬军屯已经到了尾声,原本,他还要再有一段时间,才能彻底结束。

  可偏偏这个时候,闹出了边境之事,于谦自己又不肯听劝,上疏掺和到了这件事情里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9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4/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