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_分节阅读_第224节
小说作者:张菇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6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7:06:38

  “都说说吧,怎么打,急战还是缓战,主动出击还是坚守待变,但说无妨。”辽神摆出一副很民主的姿态,只不过说完这句话他就一手托腮眼神游离,好似魂不守舍一般。

  不过开了口子,议政厅内还是很热闹的。

  作为安丰太守的陈登首先发表了意见,那就是曹军远来,补给线冗长,应当坚守待变,伺机破敌;

  老阴货贾诩从萧关之后出任了东海太守,加上林墨的敲打,才有了齐山之上大放异彩,这一次也没有选择沉默,主动开口要在安丰东北方向八里处的雁回岭山上立寨,分一支兵马驻守。

  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可以与安丰城互相策应形成掎角之势,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曹军一方面牵制安丰城内守军,一方面派出小股部队进行掠地。

  颜良文丑呢,则是丝毫不在乎自己降将的身份,提议主动出击,趁曹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迎头痛击,他们愿领兵出击,暴揍曹军先锋,不胜请斩头颅的那种。

  这哥俩这么激动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曹军的先锋大将是刚刚投诚的张郃,副将则是高览,好家伙,纯纯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

  袁绍兵败这件事,颜良文丑哥俩是把账都记在了张郃高览的头上,早就惦记着要收拾这俩人了。

  后来,袁绍死了,他们就愈发的耿耿于怀,把张郃高览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们的相遇其实是注定的,林墨没让颜良文丑北上,考虑的是他们出身北国,肯定没办法对北国军痛下杀手的,而有这种想法的又不只是他林墨一个,曹操也是这么想的啊。

  所以,河北四庭柱之间的碰撞,就好像命运的齿轮一样,终究是要啮合在一起的。

  反倒是曹性他们三个,自始至终也没有开口说话,安静的好像他们才是降将。

  而更反常的是,张辽也不问,一副摆烂姿态,爱说不说。

  “我以为元龙的方略还是比较稳妥的,避其锋芒,伺机而动,就这么定了,散了吧。”等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张辽才有气无力的做出定论,随后挥手示意,今日议兵结束。

  不过在众人转身离去的时候,给了贾诩一个眼神。

  老阴货是个人精,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跟众人出了议政厅没多久又折返了回来。

  “先生啊,你说的有理,可我有不得已的苦衷,只能在城里驻守,不可分兵。”张辽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写着忧心忡忡四个字。

  在彭城的时候,林墨对他说起过,贾诩之才远在自己之上,从来文人相轻,大多数时候这些谋士文臣间都是不对付的,譬如刘晔跟陈登,虽然表面友爱,可私底下其实咬的就很紧。

  所以,林墨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张辽只觉得他胸襟不错,倒也没真觉得贾诩能有翻云覆雨的能耐。

  来到安丰后,两人相处的多了,辽神又是一个积极的好学分子,几番交流下来,发现老阴货是真有两把刷子,很多时候都能让他受益匪浅,他现在对虚实奇正这四个字都有了更高的看法。

  自然而然的,贾诩在他心里赢得了不小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贾诩为什么会否决他的意见。

  “无妨无妨,将军决定了就好。”

  辽神托腮的手一松,差点没磕在台案上,不是,你应该问我是什么苦衷才对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你就……不好奇是什么原因吗?”张辽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该告诉在下的,将军自然会说,不该告诉在下的,言多必失。”贾诩永远都是这副绵里藏针的姿态,让张辽哑然。

  得,懒得说了,张辽很痛快的从怀里拿出一张帛布放在了台案上,示意贾诩上前看看。

  迟疑了片刻,贾诩走上前拿起帛布,下一息,古井无波的表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忐忑、余悸,他赶忙将帛布放回到张辽手上,压低声音问道:“此事可信否?”

  “千真万确,但我不能告诉你这消息从何而来。”张辽缓缓的颔首,表情沉重。

  贾诩的眸子里流露出恍然大悟,“明白了,将军是想在安丰城内聚歼曹军。”

  张辽没有回答,眼神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多谢将军的信任。”

  其实贾诩跟张辽的关系还是比较生疏的,他又不像张辽那样是行伍出身,与人相交赤诚坦然,戒备心太强的人,注定很难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

  “不必客气。”

  张辽摆了摆手,“允文说过,让我凡事多听你的,这次意见相左,我觉得还是要跟你交个底比较好。”

  听到林墨的名字,贾诩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一开始他觉得林墨给的太守应该是志在敲打和把自己绑在战车上,相处时间久了,他发现林墨其实对自己是推心置腹的,贾诩愿意认他这个忘年交。

  此番又见张辽这般诚恳待自己,一时间心头有些踌躇。

  本来是打算转身告退了的,可最后还是折了回来,“将军,还是要在雁回岭上驻寨。”

  “为什么?”张辽有些懵。

  “将军不是喜欢钻研允文所教的虚实奇正吗,今日在下不敢言教,倒是有句话送给将军,或可进益。”

  “何话?”

  “知己知彼。”

  这……好像不如虚实奇正厉害呀,张辽挠了挠头,不明所以的摇摇头。

  “将军,除了对曹军的将领分配、兵马优劣乃至粮草后勤的了解,也需要对己方有深刻的认知。”贾诩的话,让张辽愈发的摸不着头脑。

  恍惚了半天,才扬了扬手中的帛布,“这……还不算知己吗?”

  贾诩很干脆的摇头,“其实,这只是意料之外的事情,眼下的安丰城有一处致命的罩门,若是我来攻城,三月内,弹指可破。”

  “先生言过其实了吧?”张辽人都懵了,安丰城经过了重修后不说固若金汤,曹军要想强攻没个十万人也没做梦,不可能有这么夸张的弱点。

  退一万步说,真的有,张辽不相信自己在这待了几个月会看不到。

  贾诩也不与他争辩,而是做了个请的手势,把张辽带到了沙盘上,食指中指并拢,在城池标志旁划出一条线,并且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张辽的脸庞就僵住了,好半天也反应不过来,呆呆的看着被贾诩划出的那一条线。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朝着贾诩深深作揖,“先生真乃神人也,此番赐教,我受益良多,即刻安排人前往雁回岭驻寨。”

  这一刻,张辽终于意识到林墨可能确实没有吹牛啊,这老阴货要么不出手,一出手都是令人惊叹的大动作。

  若非自己把他叫了回来,只怕永远都看不到这一层。

  当然,他也明白贾诩没有非说出来不可,是心存了一丝与自己的隔阂。

  难怪允文要我没事多问问他,真是个闷罐子。

  这个致命的罩门,自己没有发现,曹军能不能发现,也不好说,但贾诩确确实实的指出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张辽很自然的会有一阵后怕。

  安丰这里,一郡锁九江、庐江,一地失,三地不存,是决不能出任何问题的。

  看来啊,这虚实奇正还不够强,还得搭配这知己知彼。

  张辽深刻意识到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一个。

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后的东风到了

  人们提及袁绍的时候,总是愿意称呼他是北国霸主。

  现在袁尚接位了,也是称为北国之主,雄踞四州的新星。

  其实,北国一直有一支势力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就是盘踞太行山的黑山贼。

  从袁绍与韩馥争夺冀州,再到与公孙瓒决战北国,这支力量其实一直都是在左右着北国的局势。

  甚至在袁绍一统北国的关键战役他们险些成为了逆转的关键,如果不是因为公孙瓒中了田丰的计,等到了黑山贼赶到,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袁绍不是不知道这些家伙的危害,奈何人家有太行山天堑仰仗,袁绍几次发兵都没能完全吃下这股力量。

  后来发现黑山贼要是脱离了太行山的护佑,其实也成不了多大气候,索性就没管他们了,只是苦了太行山脉周遭的郡县,没少被他们劫掠。

  黑山贼的头目是张燕,这货从前是叫褚燕,原本的头目是叫张牛角的,不过在攻打瘿陶的时候中了流矢,临死前把位置让给了褚燕,感念这份恩情,就跟着张牛角姓了。

  至此,黑山贼二代目张燕诞生。

  值得一说的是,张燕虽然被称作是黑山贼的山大王,可人家在朝廷那里是实打实的挂了号的,从中平年间就被灵帝封为了平难中郎将,还拥有举孝廉的特权,相比之下,吕布和袁绍那时候还微不足道呢。

  而且在山匪中来看,张燕也是属于战力天花板级别,巅峰时期甚至都占据了常山、中山国、赵郡、中山、上党,兵马加亲眷有百万众之多,连骑兵都有四五千人。

  他也非常聪明,秉持一个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理念,一直都很吃香。

  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个手持方天画戟的男人,带着几十骑就把他几万大军打的满地找牙,从此后就不敢轻易的跑出来闹腾了。

  其实后来的这些年黑山贼的劫掠次数已经少了很多,因为太行山这一带被他开垦出来不少良田,勉强能让拖家带口的山匪糊口了。

  实在揭不开锅又或者要改善伙食的时候,也能搂他几杆子,每次收获都不错。

  不过最近张燕觉得,大概是自己的命格显贵到了,黑山寨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好消息,弄得他有点无所适从了。

  最早的时候,笮融作为吕布的使者给他送了四万金,表示有心一起共襄大业。

  然后呢,是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的朝廷天使屈尊跑到了太行山,封他张燕为平北将军,请他出兵袭扰并州后方,打乱高干的节奏,事成后让他接管并州。

  前几日,高干在上党吃了瘪,中了荀攸左进右出的疑兵之计,狼狈而逃,所以也派人来请他张燕出手相助。

  一个是并州刺史,一个是当朝司空,一个是脚踏两州的中原诸侯,现在都纷纷要求我帮忙嘞,山寨里的其他小头目表示很为难啊,大家都送了礼,帮谁好呢。

  坐在山寨帅椅上的张燕,一脚踩着铺垫的猛虎兽皮,一手握着刚刚烤好的羊腿,吃的满嘴流油,嘟囔道:“咱们啊,谁也不得罪,谁也不落下。”

  别看张燕是个山大王,可身材却不是想象中的大腹便便,满脸虬髯。

  相反,他身材较为瘦小,与那些动不动如城墙一样厚实的武将比,真就像只燕子了。

  “大哥的意思是,礼照收,兵不出,坐观成败?”作为二当家的杜长请教道。

  “并州这头,虽然高干折了一场,但还没有大败,所以我们先别掺和进去了;至于冀州这里,笮融的意思是,让我们立刻出兵从中山打入河间。”

  张燕将手里的羊腿往案上一丢,双手不讲究的往身上衣服擦拭,笑道:“可以让弟兄们集结起来,去中山、河间两地闹腾一下。

  噢对了,无极就别去了,笮融说过林墨要保甄家。”

  张燕补充提醒完后,杜长皱着眉头颔首,“所以,大哥的意思是,我们帮吕布?”

  “胡说。”

  张燕灌了一口酒冲下口中羊肉,认真道:“弟兄们不过是出去打一次秋风而已,怎么就帮吕布了。”

  杜长眸子转了转后,立刻就会意的大笑了起来,“大哥说的对,是小的们最近饿坏了,自己跑出去折腾的,我们啊,最多就是看管不严而已。

  大哥明智啊。”

  “做山匪的不用脑,一辈子都是山匪。”张燕得意的拨弄着自己的小胡子,满脸傲娇。

  世家从来喜欢多头下注,求的是稳,前提是你也得有几头下注的底蕴和实力。

  作为山匪的张燕,号称十万众,可其中大多是老弱妇孺,真正能拉出去作战的,也就那么两三万人,他下注的机会只有一次,肯定得是想好了再决定。

  目前来看,在北国的这个盘子里,曹操的赢面最大,背后有朝廷支持,兵强马壮,风头正劲,是第一选择。

  高干呢,守着脚下的并州就足够他头疼的了,不过这些年倒是没找过黑山贼的麻烦,所以张燕也不想搞他。

  最让他头疼的,反倒是吕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5页  当前第2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4/4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