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_分节阅读_第423节
小说作者:张菇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6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7:06:38

  诚然,那个时候自己是可以解释,问题是陛下能听得进去吗,在无力自证清白的情况下,陛下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握在手里的卫尉职务,肯定会如笮融所说从快处理,避免节外生枝。

  因为在那个时候,自己是不是被冤枉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确确实实有一批兵器出现在了许昌城内,这一点不管你怎么解释,负责九门戒备的卫尉都难辞其咎。

  同时,吕林还能借着这个契机推选出自己人来出任巡防营的统帅,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至于自己,从头到尾都不过是枚棋子而已,但作为这场政治斗争的棋子,代价却是九族消消乐。

  并且到最后,这件事还跟他们翁婿毫无关系,成了天子与钟家的直接碰撞。

  这就是林允文的手段,明明是要血流成河却能做到片叶不沾身,服了,这次真服了……

  弄清楚整件事后,钟繇可就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底气,整个人都瘫坐在了地上,耷拉着脑袋,嘴巴一闭一合不知道在呢喃些什么。

  知道你们翁婿会对我下手,抵死不认也只是想以一人之身平息事件,好歹把毓儿摘出去吧,天杀的竟然玩的这么大,九族,九族没了……

  钟繇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这件事,因为他自己也清楚,到时候就算推给林墨也没有意义了,因为天子是不会在意真相的,他在意的是卫尉的位置不能丢了,当了这么多年傀儡的他,此时肯定迷失在了夺权的路上。

  看着瘫坐在地上浑身战栗的钟繇,林墨蹲下身子托着腮打量着他,“怎么样钟大人,现在可以谈谈了吗?”

  钟繇艰难的抬起头来,看着眼前带着和睦微笑的林墨,欲哭无泪道:“司空,老夫承认,先前确实是老夫暗通曹操,也是老夫供应的粮草给陈到的骑兵……”

  “我就说你会承认的。”林墨嘿嘿一笑。

  ……

  汉代的朝会,按照规定是五日一朝,朝会时间是从卯时开始,包括各级机构清点人数时间也是定在了卯时,所以又称作点卯。

  不过自从天子蒙难,礼乐崩塌之后,这一套就被改的不像样了。

  在董卓手上的时候,近乎是没有这一套礼仪了,纯粹是需要颁布什么律法时候才会召集大臣来朝会,时间也从卯时改成了辰时,大概是因为董卓这个大胖子比较能睡吧。

  后来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上,那就更没有任何的规矩可言了,想要朝会的时候基本就是临时通知,任何时间段都可以的。

  也就是到了许昌之后,才慢慢有了恢复的势头,但其实也没有完全恢复,究其原因是老曹很经常在外领兵打仗,他不在,这傀儡天子朝会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根本无法下达任何的圣旨。

  现在嘛,吕林的做法在外界看来显然是大汉忠臣,并且是真心实意的要还政天子的,从九卿人员敲定上面皆是让天子做主就能看的出来,甚至连刘协都是这么认为的。

  自然的,这些已经崩塌的礼乐该恢复还得恢复。

  卯时打卡上班,他们必须在寅时就赶到皇宫金殿外候着,冷的要命,林墨打着哈欠精神欠佳。

  一旁的吕布倒是无所谓,搞偷袭的时候,经常没得睡呢。

  一般在这种时候大家都比较沉寂的,毕竟刚刚从被子的封印里钻出来,没能完全清醒也正常。

  可今日,大家的话似乎都特别多。

  “听说了吗,紫阳书院搬到许昌后,突然出现了大量纸张书籍,上书珍贵典籍文学。”

  “这事我倒也听说了,这纸跟先前的不同,不仅书写不散墨,而且在潮湿的节气里也不会消融,看来是可以经年保存的。”

  “噢,这是谁推出来的,是司空吗?”

  “不是,听说是赵将军发明的。”

  “赵将军?他除了打仗,还懂得天工奇巧之术?”

  “可惜啊,赵将军此术是准备进献给陛下,并不打算藏私,多好的买卖。”

  造纸术这种玩意,早在西汉就有了,不过当时所用的材料可是蚕丝、皮革,这也是为什么纸这个字是绞丝旁。

  造纸术虽然出现的早,但用蚕丝、皮革来制造,那价格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到了东汉时期,也就是一百年前,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渔网等廉价的原材料替代了蚕丝,也为他赚得了鹊起名声。

  为什么没有得到推广,就是因为质量问题。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只是让原材料便宜了,但质量其实很差的,稍微浓一些的墨水沾上立刻就散了,而且,哪怕你的浓度适中,书写上去后,等到了回南天一沓一沓的纸张就消融在一起,根本没办法保存。

  最近紫阳书院里突然就出现了大量被装订成册的纸张,听书院里的学生说起,那些纸张质量奇佳,书写不散墨,而且在潮湿环境下也不会消融,就是不知道赵云用的是什么手段。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臣们还没意识到这件事的冲击力,因为他们觉得文化依旧是被垄断的,纸张问世也不过是换了一个载体罢了。

  因为他们还不知道,造纸术优化的同时,活字印刷也同步问世了。

  一旦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世家引以为傲的底蕴将被彻底打破,假以时日,纸张装订成册的书籍会泛滥在大街小巷里。

  当然,现在这个时期百姓们就算买得起也认不出来,但寒门士子不会出现为了求得一书而拜入世家门下,最后成为门生。

  换句话说,世家壮大的壁垒已经被攻破了,只要今天朝会上的科举制能顺利取代察举制,过去所谓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说法,将不复存在了。

  “怎么样,嫂嫂没话说了吧?”林墨伸了个懒腰后看向一旁身穿朝服的赵云。

  不披甲改穿了红色的朝服,看着确实有些不自然。

  赵云嘿嘿一笑,“昭姬一开始是有些情绪的,你说的对,她的经历注定了心里会觉得自己比云禄低一头。

  不过完善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后,她的心思就被这方面给吸引了,话比从前还多。

  昨天我还特意试探过她,她对这件事已经是默认了。”

  说完,赵云不忘在林墨的胸膛处轻轻锤了一拳,“还得是你允文。”

  “那当然,子龙你战场之上无敌英姿,一次拿出了优化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可不就是文武双全了嘛,嫂嫂稀罕还来不及呢。

  这也算是投其所好了。”林墨颇为得意的说道。

  凭借这两样东西,其实足够让林墨再次人前显圣的了,但没必要,还是给赵云做个顺水人情吧。

  而且,等天下世家反应过来的时候,也不至于让这件事显得早有预谋。

  有了优化的纸张,有了活字印刷,世家们手头上的藏书很快就会失去意义,毕竟,要论藏书现在谁多的过紫阳书院啊。

  一开始的徐州,后来的袁术、袁绍,再加上中原二州里的书籍。

  哪怕是曾经号称天下藏书第一的蔡邕,也远不及此刻的紫阳书院。

  这件事,用来响应科举制,恰到好处。

  不过真正的想要百姓也能有机会参与到科举中来,要走的路其实还是很长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样东西出来了,足够瓦解世家的知识壁垒。

  “天子上朝,百官觐见!”

  随着内侍一声吆喝,讨论的官员们都噤声了,然后默契的朝着金殿走去。

第三百六十五章 愚忠的吕林翁婿

  刘协是懂政治的,就算当了这么多年的傀儡,朝政处于长期被把控状态,可不代表他不懂得如何去平衡局势。

  金殿朝会,他并没有首先提科举制的问题,而是抛出了一个方向,自己要重兴太学院。

  太学院,最早是建立西汉武帝时期,刘彻采纳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建议,设立机构太学,司职采求经典阙文,算得上是传承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了。

  曹操跑路之后,裹挟走了大量官吏,可由于各级机构并没有损毁,只要弥补上这些缺口其实都能运转的。

  太学院这头,从前曹操也不算重视,刘协就更没心思去管了,如今贸然提出来,大家也只会觉得天子现在刚刚还都,想要施恩立威罢了,当然没理由反驳的。

  要做的无外乎就是选定一下太学院的院长和院士的问题,这个机构并没有什么权力,就连参与朝会都只有院长有资格,跟个王室主簿差不多,也没人稀罕。

  只是,等刘协把太学院的职责目录让内侍传示众人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到问题的严重性。

  太学院今后要新增一项职责,编纂各州郡一年两次的科举招考,科举的结果直接纳入官吏选定的一项重要指标。

  换句话说今后太学院里出来的考题是可以直接诞生各级官吏的,如此一来,过去不被重视的太学院将一举成为用人机构,权力之大,不可估量啊。

  刘协很聪明,知道怎么做怎么说可以把波澜降至最低,他只是提及了太学院司职科考,却并没有立刻说明废除察举制的问题。

  但这也足以让朝堂之上一片瞠目了,科举制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还是过于超前了,这些博学多才的大臣们很难跳出时代的束缚来看待这个问题。

  不过人的本性永远是下意识的思考,这项政策的推行,到底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

  从眼前内侍传示的太学院职责来看,很明显是加大了太学院院长的权力,毕竟他可是负责出题的人,如果他要泄密,岂不是等同于直接开后门了。

  “陛下,老臣想请示这科举是否准备取代察举。”率先说话的是年过花甲的当朝司徒杨彪。

  哪怕是曾经被曹操剥夺了官职的他,尚且还有察举的权力,所以,现在这个问题是他最关心的。

  这一声询问,也让整个金殿的安静的针落可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静待答案。

  “朕欲集思广益,为天下士人大开聚贤之道,有此科举一途,从此无论贫寒富贵,但凡有才,皆可为国尽忠。”

  刘协把套话说完,话锋一转,还是把最头疼的问题抛了出来,“至于察举一途,虽历经变革,可终归渠道单一,聚贤之用不及科举,该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朝堂之上出现了第一次哗然之声。

  要知道,哪怕是曹操专政的时候,这里也从来都是安静的下传下达。

  可今日,刘协一席话让满朝的文武出现了哗然之声,除了几个知悉内情的人,无不是议论纷纷,俨然成了菜市场。

  这样的情景其实算得上是有失身份,上纲上线还可以说你是对皇权藐视的。

  但刘协的内心却突然的亢奋了起来。

  因为在这一刻,他终于找到了一丝帝王的尊严。

  自己的一句话可以让满朝的文武都骤然色变,这就是皇权在握的感觉吗。

  刘协到底是做了太长时间的傀儡,以至于这种政治漩涡都能让他体验到一丝爽快。

  “陛下,科举一途听来似乎是广开门路为朝廷招贤纳士,然细思其中弊端却是后患无穷。”

  第一个不答应的人就是杨彪了,他挺着有些佝偻的后背,沉声道:“依着这科举施行,需要太学院设定考题,然后在各州郡县设立考场。

  陛下啊,大汉十三州这么多的郡,这么多的县,若是在各地都采用这科举制度,那么需要用多少人去维护考场,需要多少人来批阅考卷,耗时之长,损人力之大,亏财力之沉,恕老臣之言,此来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的做法。”

  确实,相比于察举制,只需要官员对举荐之人的品性、才学有把握就可以直接推荐给朝廷,然后经过一定的考核能过关就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科举的做法看起来确实算得上劳民伤财了。

  杨彪这话可不算是无的放矢。

  有了杨彪冲在前头,其他人也开始涌出来了。

  “禀陛下,微臣以为此种选才方式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舞弊风险极大,请陛下试想,这考题一出,不管如何保密,总是要从京畿下放到各州治府,再到各级县衙,途径多少人手,谁能保证试题不泄露。

  而一旦泄露之后,那参与的考生岂非是可以鱼目混珠?”

  “禀陛下,微臣附议,此法不仅劳民伤财、存在泄密危机,可为严重的是,若是考生只需解答题目就能出任官员,那么,他们的品性谁来保证,若是有大奸大恶之人侥幸考中,那地方的百姓岂非要陷入水生火热之中。”

  “陛下,此法万万不可行,若是贸然收回各州郡官吏的察举之权,定会造成地方不稳,此法百弊无一利啊!”

  “陛下,微臣附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5页  当前第4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3/4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