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_分节阅读_第426节
小说作者:张菇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6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7:06:38

  “陆逊?什么人来的?”张辽挠了挠头。

  “一个愣头青,估摸着也就二十三四岁吧。”

  听林墨这么说,辽神就露出了鄙夷的神色,“叔父啊,别小看此人,虽是世家子弟,但其才华可不差,定能辅佐的了叔父的。

  更何况,他们四大家族一同出力的话,江东方面肯定能支援不少水军,也算是想瞌睡了送枕头来,叔父可别轻视了此人。”

  三大战役里占了一场,四大都督之一,陆逊的军事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再加上他们的财力底蕴,总归是锦上添花了。

  张辽努着嘴点头,“行吧,你都这么说了,我还真对这小子有点好奇,不过到时候我还得再点上几个得力的战将,这你总该没意见吧?”

  “放心,武将方面叔父任选就是了。”

  吕布也拍了拍他的肩头,“要不然我给你当副将?”

  “也不是不行……”

  然后,辽神的屁股上就吃了人中吕布一脚。

第三百六十七章 朝堂风云惊变

  “林爱卿。”

  “陛下还有何吩咐?”

  皇宫,御花园内。

  林墨只身前来为陆逊进言请功,拜为平南中郎将,连带着一起的还有其他三大家族,其中朱桓也是个猛人,能打水战,也拜了官。

  对于这样的小事刘协想也不想就会答应。

  可是,让刘协倍感差异的是,谈完这件事后,林墨就走了,丝毫没有试探的意思,以至于刘协自己都忍不住开口了。

  “爱卿这就走了?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没说?”坐在石亭下的刘协看向林墨。

  林墨迟疑了片刻,一脸莫名,“微臣都已请奏完了,没别的事了。”

  “要不然爱卿再想想?譬如明日朝会上可就要定选太学院院长一职了,爱卿没有要推荐的人吗?”刘协终于还是没忍住开了口。

  “科举一旦落实,太学院院长一职便关乎国本,此事只能由陛下圣心独断,微臣不敢僭越。”林墨恭敬的作揖回答。

  这个答案是出乎刘协预料的,他愣了片刻,起身走到檐下,沉声道:“上回爱卿与朕说的那些话,朕受益匪浅,闲暇时可多入宫与朕探讨。”

  “微臣遵旨。”说完做了退礼便径直离去了。

  看着林墨大步流星的离去,刘协眸子半眯,心思有些复杂。

  不多时,一旁的假山后董承走了出来,刘协没有看他,只是轻声问道:“你说他是不是真的对太学院院长一职不感兴趣吗。”

  “看起来好像是这样,这种事情他没有必要非拖到朝堂之上然后让吕林一党全部下场,那样不正是坐实了他们翁婿是第二个曹操吗?”董承双手笼袖,面沉似水。

  刘协轻笑了一声,捻着手指道:“或许,他不是不想,而是也很清楚这科举实乃与天下世家为敌的途径,此时他当上太学院院长,必然会被所有人诟病,成为挡在朕前面与天下世家冲撞之人。”

  董承叹了口气,摇头道:“陛下既然深知此举是与天下世家正面冲撞,为何还要答应他,甚至在朝堂之上杨司徒那一问的时候,陛下只需稍加迟疑看他林墨一样自然会有人为陛下去造势了呀。”

  刘协瞥了一眼董承,眸子里颇有几分不屑,人是忠心,就是不够聪明。

  他转身回到石桌前坐下,凝神道:“朕之所以答应林墨,一则是要稳住郎中令和卫尉这两个位置,二来,其实他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天下世家的势力太大了,长远来看科举制的落实是能助朕稳定江山的。”

  看着董承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刘协便继续道:“至于朝堂之上落人口实的事情朕不想做。”

  说到这,刘协眸子一沉,脸色也变得阴暗了许多,“朕已经当了太多年的傀儡了,不想再当下去,朕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告诉天下人,这天下是朕的天下!”

  董承眉心一紧,陛下这是借机造势吗?

  借着林墨此举宣示自己的主权,确实算是高招,哪怕是帝王,也必须是大权在握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人来投奔。

  只是……

  “陛下,若仅仅因此而与天下世家敌对,只怕会更失人心,尤其是陛下眼前正是需要吸纳各方力量的时候啊。”

  “所以,院长的位置很关键。”

  刘协嘴角勾勒一笑,智珠在握,“他这么做可能是心怀江山社稷,也可能是因为翁婿二人出身低微骨子里就带着对世家的恶意,但不管怎么样,朕也不傻,不会直接去面对这把火的。”

  董承听后很激动,直接从刘协身后站到了面前,低头道:“陛下可是有院长人选了?”

  刘协抬眼瞥向董承,鼻音轻嗤,后者立刻明悟了一般眼前一亮,“对呀,方才他说全由陛下做主,那便由杨司徒出任,曹操逃亡时他也有出力,加之杨家四世三公的声望,定能稳的住下面的乱局!”

  刘协本能的蹙眉。

  不知道是从诸侯争霸开始,还是因为林墨说起世家做大的危害,反正他现在对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样的话非常反感。

  科举制的落实,本来就是用以削弱世家,再由世家的人出任,还是天下最强盛的世家之一,那这样的变革又有什么意义。

  刘协摆了摆手,“不是他!”

  说完,并不愿意与董承深究这个话题。

  虽然现在是宗亲了,可董承毕竟骨子里也是世家的人,反正做成这件事根本不需要帝党派系的人帮忙,不跟他说也没什么关系,转而问道:“那两件事办的怎么样了?”

  “陛下放心,已经让人去联络了,北国方面让卢家、崔家联姻是最合适的,赵家人因为化肥生意跟吕林走的太近了一些,势头已经稳稳的压了这两家,陛下如今有暗示,他们巴不得献上族人联姻借以抗衡赵家。”

  听到这个回答,刘协满意的点了点头。

  现在,需要快速的扩充自己的力量就必须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充实后宫,借助外部力量。

  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刘协很清楚自己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所以院长这个位置的人一定要成功挡下科举制带来的硝烟。

  至少不能让自己成为了首当其冲。

  随后刘协看了董承一眼,后者才继续道:“已经招募了一些人,不过人数还是少了一些,毕竟微臣等要把握他们的出身、忠心,不敢含糊。”

  刘协也知道这事急切不得,可问题是留给他的时间不算多了,他叹了口气,忍不住瞧着石桌,“秋收前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待他们翁婿出征荆州,也是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战了,朕必须要趁那个时间段里,把该换的人全部替换了!”

  “微臣尽量……”

  “不是尽量是必须!”刘协忽的眼眸如隼,连话锋里都带着一股渗人的寒意。

  只一瞬间,他便立刻褪去了这股凌冽,无奈的叹了口气,“国舅,此事关乎社稷,你们务必要快一些,朕,真的没时间了。”

  “微……微臣遵旨。”董承拱手作揖,双腿竟然颤抖了起来,心头怦怦直跳,背脊深处如同扎入了一根芒刺。

  虽然只是一瞬间,可是那一瞬间让董承几乎不认识眼前的皇帝,他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

  大概,刘协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了,赶忙起身上前扶起董承,语重心长的说道:“虽然吴硕和种辑拿下了郎中令和卫尉的位置,可不管是御林军还是九门校尉,乃至于是城门守军全是吕林的人。

  眼下,朕还不能明着让他们换人,否则只怕会惊动了吕林,从张辽回报的募兵计划里,这场大战马上就要打响了,届时他们翁婿肯定会一起南下,那个时候就是换人的好时机。

  同时,朕也会想法把科举的火烧到吕林的身上,毕竟他们本就是始作俑者,到时候下手,没人会为他们说话了。

  所以,你们一定要快。”

  本来是不想将整个计划告诉董承的,只是刚才的失态怕是吓到了自己人,刘协只能苦涩道:“国舅,你是朕最信任的人了,此事只能仰仗于你。”

  “微臣就算肝脑涂地也必定在秋收前招募够人!”

  董承这才算找回了曾经的感觉,呼吸也缓和了许多,见刘协这般态度,他便敢开口问道:“陛下,吕布天下无敌,赵云、张辽、魏越、马超等亦是各个有万夫不当之勇,请陛下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轻易尝试兵戈相向啊。”

  “这一点你放心。”

  刘协扭动着脖子,捋着自己的衣袂,“朕的心里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要么不动手,动手必能完全。”

  当了这么多年傀儡,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大权,这一点董承当然可以理解,只是他终究担心刘协不是这对翁婿的对手。

  更何况,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他们二人似乎真的不像是曹操、董卓之流,“其实,陛下有没有想过,或许吕林翁婿真的是忠于陛下的?”

  刘协嗤笑了一声,“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觉得他们到现在为止都是对朕恭礼,事事请旨,可你有没有想过,此时天下未定,他们也需要朕呢。

  一旦所有的势力都被荡平,那时候才是他们真实的嘴脸。”

  说罢,刘协自己就苦笑了起来,“或许他们是真的忠心,或许不是,可朕不能拿祖宗的基业去赌,四百年的大汉不能葬送在朕的手上。”

  这么说,董承倒也是能明白的。

  只是说起来这滥杀功臣可是会遗臭万年的,本心上来说,董承不希望刘协走到那一步。

  要与大汉社稷相比的话,那这种牺牲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真两难。

  看着背对自己的天子,董承再一次觉得,他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没什么事就先退下吧。”

  刘协摆了摆手后,董承便躬身道:“微臣告退。”

  走了,都走了。

  石亭之下,只有刘协一人在春寒料峭的风中孑然伫立。

  他不指望有谁能理解他,原本,帝王就是最孤独的人。

  轰轰~

  一声春雷,瓢泼大雨说下就下了。

  刘协探手接住顺着石亭勾起檐角滴落的雨水,面前九珠迎风摆弄,“要起风了……”

  ……

  朝会,如期而至。

  初春的天,亮的比较晚,这个时间里还是一片漆黑,加之春雨急切,寒意逼人。

  伴随着内侍的一声吆喝,文武大臣全部朝着金殿走去。

  没有了曹操在场,没有了入朝不拜、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大臣们还少了一道等人的环节,似乎都找到了心目中朝堂应该有的样子。

  朝会开始后,各部大臣开始汇报一些繁杂事务,大体都是吕林一派的在报,譬如兵力调整,譬如军需供应。

  作为大司农的荀彧也上报了春耕的计划和秋收的预算,然后就是各部人员不足需要补充的名单。

  不算大,可这些事情都是要在朝堂上定夺,一通过去都得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直到这些事情全部敲定后,刘协才挺直了腰杆,准备开始今天的重头戏。

  “诸位爱卿,科举推行已成必然之势,然太学院院长一职仍旧空缺,今日便是要择定一人出任,此位关乎选才用人,干系重大,诸位爱卿不妨畅所欲言,哪怕是毛遂自荐亦可。”

  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了,是宗正内卿刘艾,“陛下,微臣提议由杨司徒出任太学院院长,杨司徒钻研儒经,学富五车,在天下士人的心中有绝对的威望,由他出任,必是众望所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5页  当前第4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6/4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