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张菇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6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7:06:38

  他只是想,真正的成为这支队伍的统帅。

  辕门下,骑兵、步兵鱼贯而出,吕布目送着他们离去。

  营寨里共有三千三百多骑兵,他从广陵带来了两千,剩下的都是张绣带过来的。

  这次的行动,他们带走了一千八百众,吕布的一千五百并州狼骑没有参与,这是他的王牌,轻易是不会动的。

  魏越一行带着五千人逐渐远去,最后,连步卒的身影也被林叶遮挡,吕布却依旧看着他们远去的方向出神。

  不知道是因为林墨不在身边,还是因为自己没有亲自参战,吕布的心里,总是有隐隐约约的不安。

  这种不安,不是没来由的。

  对于这支在狼烟下百战而存的部队,对于这支部队的统帅,早就该习惯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所以,吕布在想,是不是自己遗漏了什么……

  允文告诉我,要采纳各方意见,所有人都发表了意见,我也是按着他说的,权衡采纳……

  不对!

  吕布陡然想起了一个人,贾诩还没有说话。

  当时人多,意见又是一边倒,所以才忽略了他。

  对于贾诩,吕布有一定的了解,好歹也能算是故人,他不止一次的听李儒说起过,贾诩的才华不在他之下,只是不爱开口而已。

  林墨在收到张绣投奔的书信时异常的亢奋,而这种亢奋却不是因为张绣,不是因为他的部曲,只是因为贾诩。

  他回身看向营帐,又看了看大军离去的方向,人都走了,还有必要问吗?

  只是短暂的犹豫后,吕布就觉得应该是去跟他聊一聊的,当是叙旧也好,当是问计也罢,也可以是抒发一下心中的不安。

  念想至此,他大踏步的朝着贾诩的营帐走去。

  “温侯何以至此?”对于吕布的到来,贾诩颇为意外,赶忙请他坐下沏茶。

  “你我昔日同僚,如今又携手共襄大业,来看看你不应该吗?”吕布笑着反问。

  “该是在下拜访温侯的……”贾诩笑着解释。

  一壶茶泡好,二人对坐品茗。

  吕布不擅长弯弯绕,没几句就直奔主题了,“文和,我知你谋略过人,允文也赞你之才华犹在他之上,要知道允文可不常夸人啊,可为何方才在中军帐时却不开口,莫不是有所顾虑?”

  贾诩闻言有些愕然。

  他惊讶于吕布竟然能这般细心的发现了存在感不强的自己,更惊讶于少年得志、叱咤两州风云的奇才会这般赞誉自己。

  对于前者,他是高兴的,因为吕布至少具备了成为人主的洞察力。

  对于后者,他则是有些神思不属。

  火烧安丰一战,他见识到了林墨的手段,立刻就明白招揽张绣只怕是林墨在背后出的主意,甚至那三万石粮草也是他提议的。

  毕竟是吕布的女婿,而吕布又对他言听计从,即便温侯一如当年那般莽撞,有林墨在,这个阵营就值得他逗留。

  长远来看,未必不能与曹操在中原掀起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抗。

  但这是林墨的能力,于自己而言,终归觉得,身份太过尴尬,并不适合在帐内提出与诸贤相左的意见。

  “文和。”

  见他迟迟不开口,吕布眉心发紧,沉声道:“既来相投,何故有所保留?”

  “在下不敢,事已成定局,多说无益,万一在下言语冲撞,岂非祸乱了军心?”这番话要是在中军帐问,他可能会抛出一些观点,可是现在魏越都已经出兵了,说什么也无意义。

  “此处只有你我,权当旧人谈心,说说吧,你心里的想法,我愿洗耳恭听。”吕布亲手为贾诩续了半杯茶,言辞颇为诚恳。

  不敢相信,温侯到底经历了什么,竟然变化这般大。

  眼前似乎跟广陵城的时候都不一样了。

  当年董相若愿听劝,何至于如今天下乱局。

  感受到吕布目光中的灼热,贾诩觉得自己再藏着掖着就是不识抬举了,当即站起身来作揖,“温侯让在下说,在下不敢不说,可若是说的不中听了,还请温侯见谅。”

  吕布压了压手,“你干什么呢,都说了我们这是故人谈心,不是议兵论政,坐下坐下。”

  话说到这个份上,贾诩觉得心里的话确实可以说出来了。

  他重新坐下后定定的看着吕布,须臾,开声道:“在下有上中下三计可供温侯选择。”

  上中下三策?

  吕布后仰了几寸,你这混账东西,有这么多想法刚才在中军帐却一个字都不说。

  他压住内心的不悦,点头示意对方说下去。

  “上策,后发制人。安口虽是弹丸小城、刘备兵马也不足万人,可他新败曹军先锋精锐,士气如虹,再加上我们送的粮草军械,足够他抗衡曹操两至三日吧?

  待他们厮杀出结果,温侯再亲率一支劲旅突然杀出,曹军必败!”

  妙啊……

  吕布端着茶杯放在口中,却似乎忘记了入嘴,细细品味着贾诩的话。

  这是完全不管不顾刘备的死活,用他来耗尽曹操的军力,最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说是上计还真不为过。

  “中策如何?”吕布喝了口茶,看向贾诩。

  “中策,攻其军寨。眼下如何也不是出军攻城的时候,可曹操却这么做了,只有一个解释,攻城是诱饵,他另有目的,在下思来想去,能对我军有威胁的,应该是如公台所说围点打援,在东林口设伏。

  所以,我们不必管刘备的死活,也不必去东林口,直奔其军寨。

  即时可先以数千军做佯攻,若其未设伏,大军发动总攻;若其是设计引我军偷袭,至少也可将军情传于曹操,起阻吓作用,缓其攻城锋芒。”

  吕布直直看着贾诩,眼神复杂,子扬也是这么说的,可似乎并没有贾诩想的这般周到啊。

  不过这种做法也是有弊端的,自己率大军离开,己方营寨不就空虚了吗。

  那我岂不是为了刘备赌上了三军性命。

  “下策呢。”吕布挪了挪屁股,放下茶杯,认真的看着贾诩。

  贾诩长叹了一口气,加重了几分声调,“下策就是,请温侯速速带兵赶赴东林口,那里是唯一可能设伏的地方,如此即便魏将军中伏,曹军也断然想不到我们背后还有一支驰援的人马。”

  “赶赴东林口……”

  吕布重重的重复着对方说过的话,怎么也觉得是危言耸听了,“有这么严重吗?”

  贾诩叹了口气,揉着眉心摇头道:“在下可以断定曹军必有设伏,可也无法肯定的判断出伏击点是在大营还是在东林口,不过稳妥起见,温侯应该带兵去看看的,若然太平,也可心安啊。”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贾诩的上策过于歹毒,不讲武德,不过对己方却是极为有利。

  中策,赌性太大,稍有不慎,要么被对方打的溃败,要么就是后方大营都被人给偷了。

  当然啦,这些都是一些存在于脑海中的设想罢了,魏越已经率兵出征了,不可能再变换成贾诩的上策或者中策,军令如山,岂可朝令夕改?

  不过这第三策……

  吕布缓缓起身,杵着下巴思忖。

  先前一直隐隐的不安,难道真的是来自于东林口?

  他说的也对,过去看一眼,真有什么情况也可以出手,假若无事,再回来也无碍,权当出去巡视地形了。

  “好!文和,我去点兵,前往东林口!”终于拿定主意的吕布,内心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多谢温侯信任。”

  贾诩知道,没有林墨就没有吕布的今天,尽管谈不上像曹操、袁绍等人帐下谋士如云。

  可除了他林允文,还有陈宫、刘晔、鲁肃等人,论功劳、论感情,那都是在自己之上的,吕布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建议,想是真的需要勇气和一颗坚定的心。

  吕布走了,那一袭西川百花大红袍一如当年那般刺眼,贾诩举目四顾,喃喃道:“有一点味道了……”

  贾诩一直都明白,一位注定可以在乱世大展宏图的霸主,不仅仅是靠着某一个人的辅佐,靠的本来就是他自身的才华。

  没有齐桓公,管仲满腔才华也不尽然能留名。

  没有高祖帝,韩信可能一直都只能是执戟郎。

  他也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让他停下脚步的人。

  吕布……

  有一点味了。

第一百章 温侯,活下去的希望

  东林口的东面是一座矮山,下有水泽,西面是原始丛林,荆棘丛生,多处不能行人,仅有中间一条通道。

  而通道又宛若一个葫芦口,中间是一片空旷,继续纵深就口子会慢慢变窄,最窄的地方只能容纳五六人并行。

  张绣领着西凉骑兵当先开路,魏越坐镇中军,徐盛则是末位压阵。

  五千人的队伍,在东林口的通道里绵延两三里地。

  “将士们,前方栈道变窄,不利大军行动,加速通过!”

  “喏!”

  从并州跟着吕布打到了关中,又在冀州溃败黑山贼,辗转兖州和徐州,现在来到了扬州,魏越一身彪炳的战绩可不是挂着好看的。

  百战经验沉淀出的敏锐洞察力让他对这样的地形极为谨慎,如果时间允许,他甚至会派出小股力量在前方慢慢排查,确认安全再通过。

  当然,他没有这么富裕的时间,如果有,大可以不走东林口,花多一天的时间绕山而行。

  随着栈道慢慢变窄,前方的张绣也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虎头金枪,没有将领会喜欢这样的地形。

  嗖嗖嗖~

  行至一半,从东侧的山林里倾泻而来一波密集的箭雨,一瞬间便放倒了三十多名西凉骑兵。

  张绣急速挥动虎头金枪,将射来的箭矢打落,同时爆喝道:“敌袭!敌袭!盾牌兵快上来!”

  这道军令脱口而出的同时,阵容却显得很凌乱。

  因为地形太过狭小,平日里最简单的换防在这一刻却显得无比的困难,后面的盾牌兵要上来,前面的骑兵要退后,甚至都有人马碰撞在一起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5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4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