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7:22:06

  一座象征着他们楚国意欲九合诸侯,吞吐天下,一座表达出楚王熊围意欲招揽天下之士的天下第一台。

  当然,现如今的郑伯和子产,肯定是不知道章华台到底是一处什么杨的所在,听完伍举所言,显得也是有些懵逼。

  心道这新继位的楚王是不是脑子糊涂了,吊唁亡君这样重要的事,岂能无故延后?

  不过,他们转念又一想,这些个楚人向来也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所以,他们不去按照周礼行事,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两人只相视了一眼,对此也并未多言。

  倒是跟在后面的李然,听得伍举所言章华台,心中当即泛起一番感慨:

  王子围始终还是走上了这条路,他的雄心壮志在这章华台内,不知到底是能留存多久呢?

  要说起这后世被称之为“楚灵王”的人,在李然所亲眼所见的国君之中,绝对是属于最有雄略的那一个。且其人所具备的,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体魄与雄心。

  其人能够自比齐桓公,意欲吞吐六合,一匡天下。

  而从他继位前的那一番表现来看,也足以是印证这一点了。

  只不过,贪图享乐又似乎是每一位君王都难以跃过的坎儿,特别是在这纷争不断的乱世。若君王还好上了这一口,那无疑是更会成为一种上至国君,下至臣民都会为之深受其害的行为。

  李然正如是想着,前方的伍举却突然来了个停顿,而众人一抬头,蔚为壮观的章华台便顿是映入众人眼中。

  而李然看到章华台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历史上另一处著名的建筑——铜雀台。

  嚯!此二者真可谓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

  只见此一处章华台,台高近十丈,基广十五丈,雕栏玉砌,色彩华丽,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王子围修建章华台,所彰显的乃是他求贤若渴的态度,并极力粉饰他们楚国之强盛。

  这与后来的曹操所修建铜雀台的初衷,岂不也是出奇的相似?

  将这种自我粉饰发挥到极致的行为,似乎是他们这些个枭雄们都会采用的,一以贯之的手段。

  看来,后世的曹操定然是楚灵王的粉丝无疑了!

  不过,在看到这雄壮宏伟的宫殿群,饶是李然也不由咋舌。毕竟以现在这一时代的建筑能力,想要造出如此蔚为壮观的建筑群,所需动用的民力那可真是不敢想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王子围在楚国国内的号召力以及执行力。

  毫无疑问的,想要建造像这样的世界奇观,没有一定行动力的君王,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

  “寡君已在殿内等候,请郑君稍殆。”

  来到章华宫的宫门前,伍举下马先行进去通报,并是留下了郑伯等一行人于宫外等候。

  郑伯望着那高耸的章华台,一时也不免是有些嫉妒。毕竟,他也是一国之君,却别说是修建什么华丽的宫殿群了,便是在宫内稍微享受享受,也会被群臣们所监视。

  虽说也算得是衣食无忧的,但其实公室的生活却也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

  而这王子围,在此前却还没当上楚王呢!只是楚国的令尹,却已是动员举国之力,修建了如此华丽壮观之楼台。

  这如今不叫他们这些同样当国君的眼羡羞愧?

  而一直侍立一旁的子产,像是也看出了国君的心思,便当即是躬身劝谏道:

  “君上,自古贪图享乐之君,是绝难成事的。凡有大志者,绝不在于身居何处,自食何物。心志高存者,乃是旷野不能平,沼泽不能埋,虎啸山林而鹏飞浩宇。”

  他这话的意思,不外乎是告诉郑伯,不要在乎别人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也不要在乎别人享受着什么样的生活。

  真正胸有大志之人,即便是穷居于山野之间,也应是心向天下的。

  当然,这些话其实也适用于数千年后的任何时候。真正有志存者,大多不是住在华丽的别墅之中,而真正能有所成就之人,也大多是起于平瓦之间,发迹于平民百姓之中的。

  穷奢极欲的享乐,只是一种自我标榜的手段罢了。一个真正的有志之人,当不会被这种虚伪的旁骛所迷惑。

  李然在一旁亦是听得分明,也当即点头称是,并暗道子产真乃是真君子是也。

第二百一十五章 楚王熊围的礼贤

  众人来到章华宫的宫门之外,伍举且是进去通禀了一番,不多时,便又径直出得一名侍卫,前来传唤道:

  “寡君有令,命李然进宫朝见,其余人等还请在此稍候。”

  这话音一落,郑伯和子产当时就懵了。

  这叫什么话?

  我们国君这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以期邦交,你特么居然不见?

  这就是你们楚国人的待客之道?

  郑伯和子产相视一眼,均是不禁有些气愤。

  但毕竟眼下是在人家的地盘,既然楚王说只让李然进去,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子产只得是叮嘱了李然一番,叫他见机行事,好生应对。

  李然心中明白,当即是随着侍人入了宫门。

  不过,李然显然还是小看了这楚国人彰显自己强盛的决心了。

  只说这章华台的台阶,李然在途中可足足是小歇了三次,才得以登上了殿门之外的第三层大平台之上。

  “我特么……你又装不了电梯!你这装B也好歹有个度吧?别的不说,你自己这爬上爬下的难道不累么?”

  对于爬楼梯这种活儿,李然可真是好久都没干过了,要是科技允许,他倒是当真希望楚王能给这个章华台给修个电梯。

  你搁这么高招待别人,这谁能遭得住啊!

  不过吐槽归吐槽,李然终究还是咬着牙爬了上来。

  而当他来到最高的平台处,转身望去,但见偌大的江汉平原,田亩阡陌之盛况便霎时间便呈现在他的眼前。

  而不远处的方城山,高耸入云,亦是蔚为壮观。

  见得此情此景,李然不由得是想起了一首后世耶律楚材所作的诗来: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绝壁喷睛月,擎海层峦吸翠霞。

  松桧丛中疏畎亩,藤罗深处有人家。

  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这首诗虽说是所描写的是新疆的天山,但是李然站在这里,这些个辞句却也不自主的从他的脑海中是蹦了出来。

  “难怪是要修得这么高……此情此景,的确是让人会不自主的雄心万丈呐。也难怪当年鲁国的先君鲁襄公,从楚国回去之后就要吵着嚷着要修建‘楚宫’,这些个景致的确很是洗脑啊。”

  章华台作为楚国的离宫,共有层台三,殿堂九,寝宫侧室三十六,府库军械等更是不计其数。真可谓是亭台乍起,城垣始兴,金汤之固,铁崖之险。

  而布置在章华台四周的,还有各处工匠作坊,码头,寨落等。

  山野秋雾弥漫,河溪渔船往返,潮浮潮退,穿梭航行,东达百越,南下百濮,西登巴蜀,北抵殷都。

  这难道就是楚国么?

  那个被中原诸国称之为蛮夷的楚国?

  李然看在眼中,心里却是不仅泛起一阵一阵的涟漪。

  “啊!子明……子明先生!”

  就在李然思绪万千之际,一股浑厚而嘹亮的叫唤声音忽的从他身后传来。

  他不由是转过头,只见之前的王子围,如今已作了楚王的打扮,华服冠冕,龙行虎步而来,脸上还依旧是挂着那标志性的亲切笑意。

  “外臣李然,拜见楚王!”

  李然见状,无有迟疑,立即是伏身跪拜,来了一个稽首礼。

  楚国为王这件事,虽然中原诸国对此都甚为反感,可其实大家也早已是心照不宣,墨守成规了。

  “唉!子明先生何须如此大礼?快快随寡人进殿内说话!”

  楚王见得李然,那喜悦之色当即是毫无遮掩的在其脸上荡漾,楚王熊围一把将他扶起后,当即抓起李然的手,便一同步入了章华宫内。

  一国的国君亲自接待一个他国的下臣,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不寻常的礼遇。

  而这种不寻常的礼遇,理所当然的是让李然的地位一下子拔高了好几个级别。

  就这种形式,在《三国演义》里,大概也就是如同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礼遇庞统时那样吧,或许,那曹操的作派都没现在楚王所摆的架势好。

  只见楚王是一手执着李然,昂首挺胸,阔步而行,既彰显了自己的礼贤下士的决心,又彰显出他身为楚王的霸气,端的太过于令人心驰神往了。

  而李然,又哪里受到过这种“尊贵”的礼遇?所以,一时间也是有点懵了。

  不过一瞬间,他便反应了过来。

  这分明是楚王要赶他这鸭子上架,让自己是下不来台啊!

  只不过,即便是领悟到了这一点,又能有什么用呢?

  只见楚王熊围是大摇大摆的进得章华殿内,竟还是不肯将手松开。非但如此,而且竟是直接拉着李然,在自己身侧的席位将其强行按下,而后又大手一挥,命人立刻是准备筵席,为李然接风洗尘。

  这一幕,径直是让在场的楚国群臣也都一时都看懵了。

  虽说这楚王熊围对于别国的“人才”往往也都是来者不拒的。譬如他这新认命的右尹,那可就是郑国穆公之孙,当年公子嘉之乱的“罪臣”——然丹。

  招降纳叛,作为楚王熊围用人的一大特色,这似乎又与曹操有了几分暗合之处。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又何时见过楚王如此厚待一个别国的人才呢?

  理所当然的,那些不认识李然的人,纷纷是在那一通交头接耳,各自揣度着这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而少数认识李然的人,则皆是面色低沉,显然都是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毕竟看到自己的国君如此礼遇一个外邦之人,甚至还享受自己都未曾享受的待遇,各中滋味,可真是令人……五味杂陈。

  “子明先生远道而来,寡人却有失远迎,还望子明先生不要见怪啊。”

  而楚王求贤若渴的架子还没摆完,刚一入座,便是朝着李然拱手致歉,贤王的模样在他的身上是一览无余。

  “大王何出此言,然不过是郑国一介行人,岂能劳驾大王亲迎。”

  其实,李然也只是随之应声,不过他刻意强调了一番自己的身份。

  他当然知道楚王有招揽他的意思,但若他李然当真被这点面子功夫就能哄骗过去了的话,那他只怕也早已是活不到今天。

  “唉,子明先生切莫自谦!”

  “寡人早已是说过,先生之大才,可堪这天下之英雄!而如今天下,又谁人不知你子明先生乃德才兼备,可运筹天下之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3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6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