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572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7:22:06

  “而且,此人之前还曾助我剿灭费无极,也是颇有功绩,应该不会因为和孙武暗通款曲,来危害我楚国吧?!”

  一旁的武城大夫武城黑,听得令尹囊瓦此言,过后却是进一步道:

  “当年令尹大人轻信费无极之言,尽灭郤宛之族党,其子伯嚭则是出奔吴国,百姓们至今对此还在那耿耿于怀。沈尹戌确实与大人一起将罪魁祸首费无极诛杀,但是人们都认为沈尹戌乃是英雄,而大人却依旧是祸首啊!”(沈尹是官职,戌为名,这里其实就是指叶戌。)

  大夫史皇则是更进一步道:

  “是啊,国人都喜欢沈尹戌,却讨厌大人,即便是沈尹戌真是诚心为了楚国,待他在淮水毁去吴国的舟船,再从方城山杀来,堵住关隘,那么功劳可全都成他的了!”

  “如此一来,沈尹戌岂不是要凌驾于大人之上?”

  囊瓦一听,不由一惊。

  他此前确是因为费无极的“谗言”而杀掉了郤宛,并夷其三族。但是,这也并不能全然怪罪于他。

  毕竟,他当时也是受了楚平王的托孤重任。而郤宛作为晋人,作为当年楚灵王所招揽的旧部,本就一直是对旧主楚灵王感到惋惜,而不能为楚平王所容。

  而郤宛作为楚灵王及楚平王时期,郢都的实际代理人,他在郢都国人心中的威望也本就令楚平王和囊瓦是耿耿于怀。

  所以,虽明面上,是说费无极的“谗言”导致了郤宛的悲惨结局。但实则囊瓦这心里也是门清,这其实根本就是因为楚灵王的“阴魂不散”。

  也正是因为此,囊瓦在楚平王去世之后,受其“托孤之重”,首先想到的,就是与楚国的政坛新秀沈尹戌一起联手,并不惜以借机出卖费无极,并以此来弹压楚国国内以郤宛为首的潜在反对势力。

  所以要说起来,囊瓦和沈尹戌的这一番新老配合下,本来倒也没有那么多的芥蒂。

  但是,如今经过武城黑和史皇这么一点拨,囊瓦的那颗“政治斗争是纲”的心思,却又是再一次的活络了起来。

  ……

  再说孙武这边,也并不急着过汉水,反倒是在那按兵不动。

  这却是让吴王阖闾有些惴惴不安。

  “长卿,如今我们深入楚国腹地,面汉水而背方城山,万一有楚军从我军后方袭来,我们岂不是要两面受敌?”

  孙武望了望身后若隐若现的方城山,回复道:

  “还请大王稍安勿躁,如今能从方城山杀出来的,唯有叶戌一人而已!”

  伍员眼前不由一亮。

  “难道……长卿是与叶戌有暗中有联系?”

  孙武却是摇了摇头:

  “叶戌刚正不阿,绝非能够轻易收买的。他既然在楚国任职,食楚国之禄,又岂会跟武有什么默契?而且,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如今定然是在设计该断我吴师的后路了!”

  吴王阖闾闻言不由大惊:

  “如此岂不糟糕?”

  然而,孙武却显得依旧是胸有成竹。

  “呵呵,大王不必如此惊慌。楚国令尹囊瓦,此人嫉贤妒能,无有大才。只怕还不等叶戌前来,他便会按捺不住,主动来寻我军决战!到那时,我们只需佯败,退入柏举,届时背山死战,定可克敌制胜!而叶戌,纵是再有妙计,却也是无济于事的!”

  吴王阖闾听得孙武此谋,不由是皱起了眉头。

  “囊瓦……当真会如此沉不住气?”

  伯嚭则是回道:

  “大王,囊瓦其人,志大才疏,不堪大用。纯粹是因为楚平王不能任人唯贤,才会让此人坐上令尹之位!而且,此人性情贪妒,私欲极重!我军若是佯败,定可将他引入败地!”

  吴王阖闾听罢,不由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楚平王也是当真昏庸无能啊!昔日其兄楚灵王乃一世枭雄,竟会败于此人之手,当真是令人不解啊!而似囊瓦之流,竟也能身居楚国令尹高位,实是天欲亡楚啊!”

  “长卿既已定计,就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便是,楚王不能用人,寡人就偏要与之反其道而行!长卿只管放手一搏,寡人全力支持于你!”

  吴王阖闾也确是一代枭雄,他能以身犯险,并且全权委任孙武和伍员这两个曾经的杀父仇人,也足见其胆识!

  孙武从军帐出来,正好是收到了来自鲁国李然的书信。孙武展开书信,只见上面所写情真意切,也是想起往昔和李然相处的点点滴滴。

  孙武合上信札,也是颇感兴奋,在心中暗道:

  “待武完成了大业,天下大定,武定会继续追随先生,著书流世!”

  ……

  叶戌这边当然知道吴师的大将军乃是孙武。

  本来他心中也是极为纠结。

  他不知该如何在战场上面对孙武,但是很快,他也就将这些私情给放在了一边。

  “孙将军固然对我是恩重如山,如昊天罔极。但是这些年来,楚王亦是待我不薄,我如今既食楚禄,又岂能在此按兵不动?”

  “如今吴师已深入楚国腹地,再过了汉水,入郢都便是再无险隘。我绝不能让这等事发生!”

  “倘若……到那时候真得罪了孙将军,大不了日后是以死谢罪便了!”

  叶戌在下定决心之后,立马给囊瓦去了信,并且开始谋划该如何切断吴师的后路。

  只不过,这一切却也都在孙武的预料之中。

  他当然了解叶戌,但他更知道楚国的症结所在。楚国的忧患,从来都不在于外部,而是深根于内部。

  毕竟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

  果然不出孙武所料,囊瓦最终选择当即渡河,誓要和吴师决战。

  毕竟楚军人多,吴军人少。他如此做,也确是有恃无恐。

  而孙武也当即命人且战且退,露出败迹。

  囊瓦见敌人撤退,果然上当,迫不及待的挥动全军追杀吴师。

  吴师一直退到柏举,囊瓦本来觉得不宜再追,但是这时将领武城黑又是从旁劝道:

  “大人,此处乃是我们楚国地界,这吴师孤悬于此,人数又不及我们。他们一退再退,败象已现,如果不在此时乘胜追击,恐错失战机啊!”

  囊瓦一听,觉得也确是这个道理,不禁冷笑道:

  “言之有理,这是我们楚国的地界,又敌寡我众,怕他作甚?传令下去,全力出击,务必将吴师诛杀殆尽!”

  孙武见囊瓦果然是按照他的设想入得瓮中,心中不由大喜。

  他便在柏举,重整部众,以逸待劳,专等着楚军的到来。

  伍员却还有些担心,前来找到孙武。

  “长卿兄,那叶戌如果赶到的话,局势将对我军不利!”

  孙武说道:

  “子胥兄放心,叶戌不会如此神速,待他来此,我们早已获得全胜!”

  伍员看着孙武,看着孙武那胸有成竹的模样,其实知道他之所以如此兵行险招,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毕其功于一役。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了完美避开与叶戌的冲突呢?

  “即便是没那么快,但是若真及时赶到,届时长卿兄可当真下得了手?”

  孙武闻言,沉默不语,很明显他对此确是有些纠结。

  伍员倒也是能理解孙武的想法,但是他眼下却是被仇恨所蒙蔽,任何可能挡在他面前的人,他都不会心慈手软。

  “长卿兄到时候若是下不了手,便由员出面便是!”

  孙武闻言,不由微微一怔,不由是抬起头来,并作答道:

  “子胥兄,有关叶戌之事,我自有安排,子胥兄只管放心就好!我不会让他成为我们灭楚的绊脚石,我们此行的目的,乃是郢都,我可保证,叶戌绝无可能前来干扰!”

  伍员却是依旧将信将疑,但又很明显是暗中松了口气。

  “那……如今唯有希望一切如长卿兄所愿,若能不遇到叶戌,那自是再好不过!”

第七百四十三章 柏举之战

  伍员报仇心切,别说遭遇叶戌,即便是此刻李然挡在他的面前,只怕也绝难让他改变主意。

  此刻他的眼神犀利,如同要喷出烈火一般。孙武见状,也不由是暗自吃了一惊,顿是有种不安的感觉。

  不过,作为这次和楚军决战的统帅,又是伍员的好友,他当然也能够理解伍员的想法,故而也并没有多说什么。

  此时,囊瓦所率之军,很快也追入崇山峻岭之中。

  因是急于求成,他直接是贸然发动了攻势,然而孙武早就在两山之间设下了埋伏,又是以逸待劳,故而是阻击了楚军的冲击。

  楚军急行军之后又中埋伏,所以是毫无斗志,只交战了数合,便是溃败了下来。

  囊瓦见楚军如此懈怠,也是气愤不已。

  囊瓦收拢将士,准备亲自带领冲锋。而孙武和伍员此刻却早已是严阵以待。

  吴军虽然是长途跋涉来到此处,但是于山间穿插对他们而言却是如同家常便饭,而且他们之前就舍弃了战车,所以反而是更为灵活机动。

  而相比较之下,楚军在囊瓦求生心切的情况下,急于过河,又为追击吴师不惜纵入山地之中,因此连战车也反而是变成了累赘,他们却又无法将其舍弃。

  所以,对于吴人而言,他们反倒是成了以逸待劳的一方。而楚军反倒是成为了疲师。

  而且,要说“疲楚”,就不得不说孙武给吴国这几年里所执行的疲楚之计。

  原来吴国在灭掉徐国和钟吾国之后,以那为据点,分为三支军队,轮番骚扰楚军。

  而所谓的“疲楚之计”,就是当吴军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派大军迎击。待楚军出动后,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时,吴军的第二支部队又从另一个方向攻入了楚境,如此凭借舟师的便利,轮番袭扰了楚国长达数年之久。

  而吴军这一来二去,非但是逼得楚国主动弃了夷、潜等地,而且为了连年应付吴军的频繁袭扰,以致于楚国在东边是被牵制并消耗了大量的军力,而楚军将士更是因此而疲于奔命。

  再者说,如今领兵的令尹囊瓦,本来就不是一个善战之人。

  而且他还曾因为逼死郤宛一事,惹得国人们都对他的不满。而如今他所率的楚国将士,又多为郢都的国人。所以,他们对囊瓦本就是颇有微词,所以楚军上下本也就军心不齐。

  而吴师这边,吴王阖闾因为是打着要为父王诸樊复仇的旗号,一时间吴军上下也可谓是同仇敌忾。

  至于蔡国和唐国,如果以为孙武也是临时起意去攻略的,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只因当年楚王珍继位,蔡国与唐国的两位国君前来楚国敬贺,岂料囊瓦得知他们有宝马、玉佩之后,竟是公然向他们索贿。

  两位国君自然是都不肯答应囊瓦,于是囊瓦便向楚王珍进谗言,说蔡和唐公将会趁着楚国疲弱之际,反投晋国。

  因此,两位国君侯爵竟是被囊瓦给直接囚禁了三年之久,直至向囊瓦是乖乖交出了财物后最终才得以脱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3页  当前第5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2/6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