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接着伙计又对那个瘦高个子的年轻说道:“徐公子叨扰了,小店会用屏风隔开座位的。”

  楼上能够看河景的座位也就这么两个,瘦高个子的徐公子没有计较,店小二迅速让人搬来一张百鸟朝凤屏风隔开两个座位。

  不过苏泽还是能够听到隔座的谈话。

  “元驭兄,家父就是这么说的,你们太仓王家的家大业大,不行就给浒关缴一些银子,若是真的将方大人撤换掉,恐怕朝廷也不会轻易松手啊。”

  一个和徐时行差不多年纪的读书人叹息说道:“汝默兄,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太仓王家的家大业大,也轮不到我来领导家族做事啊,家族共议的事情,我也改变不了。”

  另外一个读书人说道:“要我说这方大人也是咎由自取,提出钞关法这种与民争利的事情,如今下不来台了。”

  徐时行叹息一声说道:“维桢兄,方大人的官声不错,也是进士出身的儒臣,由他办事是最好的,若是真的换来太监主持钞关,怕是整个苏松都要遭殃啊。”

  听到是有人在谈论钞关法,苏泽立刻来了兴趣,他喊来店小二,买了一户酒楼最好的黄酒,径自走到旁边桌上。

  “叨扰了。”

  苏泽不顾三人错愕的表情,自我介绍:“在下国子监生苏泽,听到三位兄台讨论钞关法,苏某对此法也有兴趣,可否听一听诸位高见?”

  徐时行性格温和,虽然苏泽的开场白很唐突,但是苏泽是监生,也就和他们一样是举人。

  既然都是读书人,徐时行说道:“在下苏州府监生徐时行。”

  “徽州府监生许国。”

  “苏州府监生王锡爵。”

  苏泽眼睛一亮,乖乖,这是把万历年内阁辅臣凑齐了啊。

第228章 税收契约论

  徐时行,在穿越前的历史时空中,他在嘉靖四十一年高中状元,他是当今苏州知府徐尚珍的养子,在他中了状元后改回原来的姓氏“申”,此后在史书中他的名字都是申时行。

  申时行是万历朝继张居正、张四维之后的首辅,掌握朝政八年。

  许国,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后来和申时行一同入阁,任职内阁次辅。

  王锡爵,和申时行一样是嘉靖四十一年的会元,在殿试中稍逊申时行一筹,是那一科的榜眼,同样在申时行内阁中担任阁臣。

  因为这一届内阁的阁臣都比较长寿,在隆庆万历年的政坛上既具有影响力,所以也被称之为“长寿内阁”。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出来吃个饭,竟然遇到了三个未来的阁老。

  不过此时的徐时行、许国和王锡爵,身份也和苏泽一样,都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

  苏泽亮出了国子监的身份木牌,既然都是国子监的监生,那也就是同学了,徐时行站起来说道:

  “苏泽,苏汝霖,莫不是写《牡丹亭》的苏汝霖?”

  众人看向苏泽,见到苏泽点头之后,王锡爵和许国更热情了。

  苏泽的《牡丹亭》一传到了苏州府,立刻轰动全城,整个苏州府的戏班都在排练《牡丹亭》,狠狠的火了一把。

  如今在苏州的家宴中,但凡有戏曲助兴的,几乎都会演《牡丹亭》。

  苏泽亮明身份,很快就得到了三人的认可,这就是知名度的好处。

  苏泽拱手说道:“苏某刚刚听说三人兄台在讨论钞关税法?”

  这其中王锡爵家族的太仓王氏,是和松江徐氏同样显赫的苏松望族,对于钞关税的看法最激烈。

  王锡爵说道:“苏兄有所不知,这钞关法乃是和王安石市易法一样与民争利的恶法!自从传出要重收钞关税之后,我苏州府官吏百姓无不痛斥方望海误国!”

  许国推了王锡爵一把,苏泽来自福建延平府,方望海也是从福建延平府调任的,谨慎的许国已经猜到苏泽和方望海说不定有什么关系。

  徐时行也没有表态,刚刚他们痛斥钞关法,苏泽就过来搭话,显然苏泽是要参与这个话题讨论。

  徐时行深受徐尚珍的教诲,在这种时候他总是听完别人的话再表态。

  苏泽说道:“这钞关税和苏某倒是也有些渊源。”

  众人皆是一惊,苏泽又说道:“苏某参加府试的时候,所写的策论就是这道钞关税法,后来和方知府讨论完善之后,才有方知府向朝廷上的那道《平倭七事疏》。”

  此话一出,王锡爵的面色发白,许国低下头,徐时行则看着苏泽。

  苏泽直接看向王锡爵说道:

  “王兄,我不敢苟同,朝廷本就有商税,钞关税只是将原本应该在行商、坐商应该交的税,变成了经过钞关的时候交,钞关法并不是额外加征,又如何谈得上与民争利?”

  王锡爵说不出话来,他总不能说因为之前豪商可以逃税漏税,所以钞关税严格收税才是恶政吧,毕竟他如今才二十多岁,还没有在官场修炼出厚脸皮。

  许国看到好友窘迫的表情,还是说道:

  “苏兄此言差矣,方大人在浒关设卡,纵然钞关法是好的,但是也必然有胥吏上下其手盘剥,王安石用市易法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架不住下面的官员和胥吏执行成盘剥商人的恶政!”

  苏泽看了一眼许国,果然在嘴炮这件事上不能小瞧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啊。

  这许国日后能做到内阁次辅,脑子也是相当好的,这拿出市易法来做对比,还真的占了点理。

  所谓的市易法,就是王安石提出的新法之一,内容是:

  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这一套本来使用来平息物价波动,打击商人垄断市场的市易法,却成了官府垄断市场的恶法。

  哪怕想做不大的生意,也要先过政府官员这几道关口。于是,大中小商人一齐步履维艰,致使城市工商业开始凋零。

  许国将钞关法和市易法对比,这其实就是一种“诛心”之论了。

  且不说你的钞关法到底实行的怎么样,一个“与民争利”的帽子扣下来,先假设钞关税法一定会被胥吏盘剥,就否定了钞关税法的意义。

  苏泽心中微微冷笑,大明朝的读书人战斗力果然了得。

  不过他倒是不慌,并没有就市易法和钞关税法的异同辩论下去。

  苏泽直接推开这个话题说道:“与民争利,我觉得不是。”

  “朝廷之所以要开征税源,自然是因为用钱的地方多了。”

  “税收之事,自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北有俺达,关中地震,南方倭寇,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朝廷的钱不够花,这钱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要养兵要救灾,这钱从哪里来?还不是要增加苛捐杂税。”

  “朝廷不行钞关税法,这钱就要从普通百姓身上征,若是钞关税法能收到钱,那普通百姓身上的加派就少一点,这怎么能说是与民争利呢?总不能说商人是民,农民就不是民了?”

  这一面“尊农”的旗帜祭出来,许国立刻败退,在大明的政治观中,农的地位是肯定要高于商的。

  用商人之财滋补农民,这是封建社会的政治正确,根本没有辩驳的空间。

  不过其实苏泽也知道,自己也是诡辩。

  钞关法收上去的钱,到底有多少能用来赈灾打仗,这是在场所有人都不知道的事情。

  就从这位道君皇帝在关中地震后没钱救灾,还不肯停修宫观就可以看出来,钞关法估计十之八九还是要成为皇帝敛财的工具。

  不过这话肯定是不能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出来,就将钞关税劫富济贫的调节税收属性点出来,众人也觉得不能说应该给商人减税。

  王锡爵和许国都败下阵来。

  苏泽说道:“士农工商,为何农民种田从来不想着少交田税,商人却总是想要少交税呢?”

  “世人都以为无商不奸,商才排在四民之末,洪武皇帝抑商,也正是这个原因!”

  苏泽抬出了洪武皇帝,众人更不说话了。

  按照朱元璋的设计,商人的地位最低,他规定商人都不许穿绫罗绸缎,也不允许住大宅子。

  不过这一条组训早就已经没人遵守了,如今苏州府的商人,只会在丝绸的外衣上束上麻布的腰带,来表示自己还在遵守洪武大帝的组训。

  “要我说,交税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交税是最光荣的事情!”

  “税收可以用来赈灾,用来养兵,用来改善民生。”

  “更重要的,税收是一笔契约。”

  “契约?”徐时行问道。

  苏泽点头说道:“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虽然没有钞关税,但是所有人都要一起狩猎,打到的礼物都是整个部落的人分,所以那时候是没有税,只有公无私也!”

  三人都不是普通读书人,一个知府之子,一个望族子弟,许国家在徽州府也有连片的良田,是妥妥的大地主,他们自然是读过史书的。

  “到了春秋战国,才有了管仲这样的财臣,抽齐国之财以强军,才有齐国之霸业。”

  三人又是点头,管仲虽然算不上儒家先圣,但是儒家圣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在下认同王荆公这句话:‘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三人皱眉,王荆公就是王安石,大明朝对王安石的评价可是不高的。

  但是王安石这句话倒是也没问题,天下之财确实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但是这和苏泽所说的契约,有什么关系?

  苏泽说道:“上古的时候,无税也皆税,先民将自己所得全部贡献给部族,用来征战开拓。”

  “春秋的时候,子民给国君交税,国君训练士卒保卫百姓。”

  “没有百姓的供养,又怎么有朝堂上的卿相,又怎么有指挥作战的将军?”

  “要我说,有万民供养才有国,百姓交税,就是和国家签订了契约,用交的税来换取军队保护的安全,换取官府治下的安宁。”

  “商人之所以被人唾弃,就是因为他们已经享受了官府的好处,却总是不愿意承担这份契约,老老实实的交税。”

  “而士大夫之所以厌恶商人,是因为他们比农民积攒了更多的财富,却总想办法交的比农民还少,他们的这份契约总是不对等的,这才是天下人都言商人狡诈的原因。”

  三人都愣住了。

  徐时行竟然找不到理由来反驳苏泽。

  但是将交税比作契约,又让徐时行隐隐约约觉得有些问题。

  既然是契约,那不就是双向的嘛?

  百姓交税,和朝廷签订的契约,若是朝廷无法支付自己的职责呢?

  就比如现在关中大灾,南北动乱,那朝廷应该怎么样?已经签订的百姓应该怎么样?

  徐时行立刻阻止自己继续思考下去,因为如果继续思考下去,就太大逆不道了!

  还是苏泽打断了徐时行的深入思考,他对着三人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