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29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这改稻为桑他虽然说不出来哪里不妥当,但是也知道百姓是肯定不愿意的。

  他带领的杭州新兵都是从杭州附近募的兵,保家卫国打倭寇自然是没问题,但让他弹压地方,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于宗远也知道这是烫手山芋。

  可是马宁远依然不依不饶的说道:

  “又不是要你们杭州新兵全部出动,只需要于将军带领精锐亲卫,随着本官视察一下各地的情况,这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吧?”

  于宗远想了想,倒是也觉得可行,自己整日在杭州地界上潇洒,得罪这位地方官也不好。

  杭州这边的官府忙着出台政策,宣传改稻为桑,在南京的苏泽也接到了朝廷的政令。

  他有些愕然,大明朝历史上可没有发生过改稻为桑这种事情。

  不过想一想,似乎现在推行改稻为桑也没什么毛病。

  福州市舶司的琉球朝贡贸易如火如荼,其实从皇帝到大臣们,谁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

  区区一个琉球小国,怎么可能吃得下这么的丝绸,购买这么多的商品,还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银子交易?

  从皇帝到大臣,都知道这琉球朝贡到底在和谁在做贸易。

  但是他们都保持了缄默,原因自然也很简单,朝廷没钱了。

  这几年来,南方北方都要用兵,关中地震,三大殿又烧了,皇帝还要在天下修建道观。

  除此之外,皇帝还有各项赏赐,比如之前裕王妃产下皇孙,当场皇帝就赏了五万两银子的丝绸。

  这等滥赏自然是不符合祖宗制度的,不过皇帝依然用一句“此乃朕的家事”,将户部的反对意见压了下去。

  朝廷没钱,福州市舶司每年能送上钱,琉球商人提出有多少丝绸就收多少丝绸,提出改稻为桑似乎也是正常的?

  穿越以来,苏泽一直都没能改变历史走向的脉络,如今历史终于发生了改变。

  方望海忧心忡忡的从衙门回来,将苏泽召到了府上说道:

  “朝廷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若是成功了必然要推广到南直隶地区,这下子百姓要遭灾了!”

  当年在浙江钞关税法的时候,方望海比起胡宗宪更清楚下面官员的德行。

  豪强必然勾结胥吏,先抬高桑树的价格,然后强行要求百姓改稻为桑,买不起桑苗的必然会被胥吏逼迫卖田,或者干脆禁止他们种田,任由土地抛荒,逼着百姓最后卖田求生。

  方望海已经猜到,严党的核心肯定已经赶往浙江,准备从这次改稻为桑中分到好处了。

  方望海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苏泽,苏泽这一次却摇头了。

  “改稻为桑乃是国策,又岂是我能够动摇的,唯一的好处是胡宗宪是个老成持重的,没有迎合严阁老父子强行推进,现在杭州府试点就有了缓冲的时间。”

  “我担心的是倭寇。”

  “自从汪直死后,闽广倭乱不止,如今朝廷加派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了,从去年到今年,福建广东已经爆发了几次民乱,这样下去福建和广东的春播也要耽误了。”

  “浙江也是年年要有倭寇滋扰,若是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那整个东南沿海的各省粮食都不够吃了。”

  苏泽还有一句话没说,整个东南缺粮食,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因为新式的纺纱机推广,如今整个江南的棉纺织工坊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棉花不够了。

  原本松江府的棉花都是商人从北方和湖南湖北地区收购,江南地区一般只在田中的田垄上少部分种植,并不成气候。

  可是去年至今,用了新机器的工坊,都赚到了钱,在机器摊平了人力资本后,只要有棉花就能赚到钱,要知道棉布这东西,在越来越冷的北方可是太好卖了!

  今年江南甚至还有江南商人联系海外商船,试图从海外购买棉花。

  至于买不到棉花的,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种植了。

  今年在江南,已经有些旱田开始种植棉花。

  棉花和丝绸,这两种经济作物的利润,开始让整个江南地区主动的“改稻为桑”和“改稻为棉”,江南作为鱼米之乡竟然都缺粮了。

  与此同时,京师,裕王府。

  张居正对着徐阶说道:

  “改稻为桑,关键不在桑,而是在稻!”

  “严党推行改稻为桑容易,不在浙江闹出民变难。”

  “福建和广州在闹倭乱,到时候能支援浙江的就只有南直隶了。”

  “把南直隶的粮食抓在手里,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283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

  徐阶看向这个弟子,张居正说道:

  “掌管南直隶钱粮的是南京户部。”

  剩下一句话张居正没说,如今掌管南京户部的是和清流并不对付的方望海。

  而且方望海还有和胡宗宪合作的“前科”。

  一想到这里,徐阶又沉默了片刻,他抬起老花的眼睛说道:

  “赵贞吉是不是还在家中丁忧?”

  众人愣了一下,一名吏部的官员站起来说道:

  “徐阁老,赵贞吉赵大人还没有起复。”

  徐阶想了想说道;

  “南京户部还差一个右侍郎,明日我去推荐赵贞吉出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将仓储和钱粮的事情从方望海手上扒出来。”

  众人对徐阶的眼中充满了敬佩,赵贞吉,和多次被严嵩迫害贬谪,又是心学弟子,是徐阶的学生。

  赵贞吉和严党是有仇的,他因为父丧在家里丁忧守孝,不过算起来也到了起复的时候了。

  赵贞吉的资历和学历,都足以出任南京户部侍郎了,而正常南京户部是有一个尚书两个侍郎的。

  比如之前的被抓的南京户部侍郎陆大有,就是专门负责仓储和钱粮的户部右侍郎。

  其实权力的游戏就是打牌一样的游戏,谁手里的“自己人”多,在牌桌上就更占据优势。

  张居正摸着胡子说道:“妙啊!”

  也难怪徐阶能做清流的首领,他脑子里那本名册,就是他最厉害的武器。

  在场的人当中,只有高拱皱着眉头,一直都不发一言。

  等到众人都离开了之后,高拱这才对裕王说道:

  “赵贞吉去了南直隶,恐怕不是东南百姓的好事啊。”

  裕王沉默了,即使他的政治水平再低,刚刚清流讨论的意思他也明白了。

  那就是利用严党在“改稻为桑”的失误,等到浙江因为没有粮食而酿成民变,用这个来绊倒严党。

  可这场政治斗争的筹码,是浙江百姓的生死。

  裕王愣了一下,也有些犹豫,但是却也说不出话来。

  高拱有些失落的说道:“若是如此,苏汝霖说的对,清流又和严党何异呢?”

  高拱也不等裕王说话,直接拜别裕王出门而去。

  自从上一次的俞大猷事件之后,高拱和张居正之间也有了隔阂。

  高拱不再单独的去找张居正喝酒讨论时局,和清流之间的互动也少了一些。

  回到府中,高拱忍不住钻进书房,他想了想,将今日的事情写在信上,又翻出了苏泽当年递给他的拜帖。

  然后喊来家丁说道:

  “将这封信,到南直隶这帖子上的地址,亲手交到苏汝霖手上,明白了吗?”

  家丁立刻应了下来,高拱写完信之后坐在椅子上,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自己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但是高拱也迫切的想要询问苏泽,到底要如何才能救大明呢?

  嘉靖四十年,三月,整个江浙暴雨。

  杭州知府衙门中,大小官员神情肃穆,正座在上座的杭州知府马宁远脸色难看。

  杭州知府的同知、通判、推官分别坐在下首,除此之外马宁远还下发了公文,让杭州府内的各县知县也来知府衙门开会。

  海瑞一身洗的发白的官服,在一众官员中显得非常醒目,也显得非常的异类。

  马宁远环视一圈,最后眼神落在了海瑞的身上。

  他厉声说道:“淳安县的改稻为桑为什么推进这么慢?到现在才改了几十亩地?淳安知县海瑞!你当本官的命令是儿戏吗?”

  众人的目光都放在海瑞的身上,海瑞却没有因为上司的发怒,脸色有任何的变化。

  不过海瑞也不是官场新人了,他没有直接硬顶,而是说道:

  “这些日子淳安暴雨,下官都在巡视堤坝,没有过问改稻为桑的事情,都是交给县里田县丞做的。”

  “你!”马宁远拍了桌子说道:

  “既然你不理政,为何阻挡本知府派去的人?“

  海瑞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说道:

  “只是没见到知府大人的亲笔手令,下官怀疑这帮人招摇撞骗。”

  马宁远却说不出剩余的话来了。

  一件事办的如何,最后总需要人去办。

  海瑞虽然只是一个知县,但是改稻为桑总要落在他的头上。

  他只要是这个态度,马宁远也很难强迫他做什么。

  马宁远派手下去淳安强行改稻为桑,却被海瑞带领衙役驱逐。

  可马宁远的手段是毁田推行改稻为桑,也不可能落在白纸黑字上。

  就在讨论陷入到了僵局的时候,突然有知府衙门的衙役走进来喊道:

  “各位老爷,淳安民变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2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5/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