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01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在穿越之前,福建各沿海卫所的主力战舰都是三百料或者二百料的小型船只。

  林默珺笑着说道:“这是你的老朋友造的。”

  “陶公公?”

  “正是陶公公,因为倭乱断绝了琉球朝贡贸易,陶公公就急了,他让人从福州府的府库中,翻出来了永乐年的造船手册,命令工匠在福州港口建造千料大船。”

  原来如此,其实大明朝并不是没有造大船的技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制造过两千料(吃水量大概600吨)的大型木质帆船。

  只不过从永乐年之后,朝廷再次恢复了朱元璋时期的禁海政策,没有了远洋的需求之后,大明造船业的技术迅速衰败,就连建造千料大船的图纸都失传了。

  只可惜再好的船,也是需要人来驾驶操纵的,林默珺说道:“可没想到福州卫这帮人竟然这么废,第一次试航就遇到了倭寇,从船长到水手,都被倭寇俘虏了。”

  “这艘船又是怎么落入我们手上的呢?”

  林默珺得意洋洋的说道:“还不是这帮倭寇自不量力,他们抢了这艘船之后,就想要进攻东奥岛,被我击溃之后,这艘船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比起新世界号那种西洋帆船,林默珺自然是更喜欢福船。

  这艘千料福船可就成了她的宝贝,修复之后林默珺又在船上安了三门火炮,已经成了附近倭寇闻风丧胆的存在。

  因为后世的全面西化的运动,导致近代人对于古代中国造船技术过多贬低,其实福船能成为明代主要的作战船只,也是有它的优势的。

  西式帆船的优势是吃水深,因为吃水深和龙骨结构,让西式帆船可以建造更高的桅杆,从而可以悬挂更多更大的风帆。

  这样的好处就是西式帆船在远洋航行的时候速度更快,也因为整体的下层甲板,让西式帆船的甲板能够安放更多的舰炮,火力上比中式帆船更猛。

  但是在真正海战的时候,也不是说船越大就越好。

  吃水深,船帆大,这在近海地区航行的时候就不一定是优点。

  吃水深容易触礁沉没,而船帆大就不容易控制,也需要更多的水手。

  在屯门之战中,大明水师就是利用西洋船只笨重的特点,利用小船的机动性围困西洋大船,最后取得胜利的。

  比起西洋船,福船用的是隔仓板为主体结构,不像西式船体结构强度全部依靠龙骨,所以中式船体对龙骨要求不高。

  相应的就是船体较轻,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水密舱结构抗沉性能比较好,分舱的船体也更适合装载和固定货物。

  但是隔板仓的问题,让中式帆船除了露天甲板没有整体的下层甲板,也就是说没有多层全通式炮甲板,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式战舰的火炮数量。

  而且这种结构的水下部分浅,船体轻,所以无法使用更高更大的船帆。

  所以总结下来,中式帆船适合作为中小型、中近程商船使用,或者作为近海的机动舰队,尤其适合风向多变的季风气候海域。

  这也是在清末开始,西方虽然对于中式帆船的战斗力不屑一顾,但是在整个东亚和南洋地区,依然广泛使用中式帆船贸易,一直到蒸汽船出现才取代了中式帆船,但是蒸汽船同样也取代了西式帆船。

  所在其实中西帆船各有优势,而且在东南沿海肆虐的倭寇,其实也没有太好的船,大明自己的福船其实已经足够应对了。

  在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中,大明水师对于倭国水师也是有舰船优势的。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再好的船也是需要人来操纵的。

  大明水师的战船并不差,这是沿海卫所战斗力低下,而且士兵也不愿意为了大明朝廷卖命,所以才会战绩如此拉胯。

  苏泽又问道:“水手呢?这几艘船上有足够的水手吗?”

  林默珺神秘的笑着说道:“当然,如今福建最不缺的,就是经验丰富的水手了。”

  “因为倭乱?”

  林默珺点头说道:“自从倭乱严重了之后,月港那边有的是经验丰富的水手,我带人去招募了一批,先安置在大员岛上,然后挑选了一批上船。”

  果然如此。

  在之前福建倭乱还没那么凶的时候,海商、走私犯和倭寇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在一定情况下还能互相转化。

  有些海商也会兼职做一做倭寇,一些倭寇也会贩卖一些货物。

  但是随着倭乱的加剧,掠夺派开始占据主导之后,第一个倒霉的反而是以前支持倭寇的福建海商们。

  倭乱已经彻底断绝了贸易,就连月港都在日益凋敝。

  如今普通的小商人根本不敢出来,就是大商人也要组成舰队,才有胆子出海。

  可如今海上的倭寇越来越多,上月漳州海上的一支大舰队就被倭寇给劫了,如今就连那些大的海商,也不敢出海了。

  海上贸易断绝,那沿海各码头就多了很多失业的船员和水手,林默珺就乘机招了一批。

  苏泽点点头说道:“不过这样还是太慢了。”

  “太慢了?”

  苏泽说道:“要荡平倭寇,这样还是太慢了。”

  苏泽返回福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福建海域的倭寇。

  海上的倭寇都是真倭,而福建倭寇断绝的海上贸易,同样也切断了琉球的中转贸易。

  所以清剿海上的倭寇,无论是于公于私都是要做的。

  飞剪船还没靠港的时候,苏泽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他对着林默珺说道:

  “明日我就去一趟福州。”

  一夜无话,因为福州港附近的倭寇太多,就连林良珺驾驶飞剪船,也没有把握突破倭寇的封锁,所以苏泽还是选择了陆路。

  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以往这个时候路边的田地都已经是麦穗了,可是今年整个官道两侧都非常荒芜。

  沿途好几个官方驿站都废弃了,和苏泽两年前去福州考举人的时候,简直是恍如隔世。

  沿途也遇到了好几拨打劫的土匪,说起来是土匪,有一些就是附近活不下去的百姓。

  遇到那些面黄肌瘦又没有武器的土匪,苏泽一开始也会丢下点食物,不过很快他也就麻木了,干脆让护送的士卒骑马快点赶路。

  等苏泽到了福州城的时候,也被福州城凋敝的景象给惊讶到了。

  只不过是两年没有来,福州城墙边上曾经繁华的市场已经消失不见,以前等着排队进城的队伍也是稀稀疏疏的,整个城市都失去了活力。

  等到苏泽进城,直奔市舶司,只看到市舶司衙门也是门可罗雀,港口内只有福州卫的舰船,却连操练的水手都没有。

  曾经繁华的福州港外海也半天见不到一艘船,苏泽让门口小太监向陶公公通传,不一会儿就见到陶公公急匆匆的身影。

  “苏相公!”

  陶公公热情的拉着苏泽,他脸上的皱纹更多了,鬓发也已经全都白了。

  苏泽想起当年铸币成功,陶公公意气风发的样子,短短一年不见陶公公仿佛老了十岁。

  陶公公最近也是愁的睡不着,倭寇泛滥,琉球朝贡断绝,市舶司积压的丝绸要换成银子,朝廷依然催促福州市舶司尽快将上半年的贡银送往京师。

  陶公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市舶司甚至出钱造船,可哪知道福州卫如此不堪?刚造好的战舰就被倭寇俘了。

  陶公公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苏泽。

第288章 水师新军和火器坊

  见到陶公公,苏泽也露出笑意,两人就这样并肩的走进了市舶司。

  一进了市舶司,陶公公就开始大倒苦水。

  “苏相公,您可终于回来了!今年倭寇入犯,琉球使团的商船就来了一次,朝廷已经三番五次的下令要求解送银子上京师,再这么下去,我这个市舶司的镇守太监可就要当到头了!”

  苏泽当然知道没这么夸张,如今市舶司镇守太监可是个烫屁股的位置,也就只有陶公公还能勉力维持了。

  进了正堂,苏泽也不绕弯子,直接说道:“听说陶公公造了一批战船?”

  陶公公叹气说道:“为了打通琉球贸易,我用市舶司剩下的银子和铸币司的新钱,造了二十艘千料的战船,可是没能驱使动啊!”

  那一艘试航的船被倭寇抢走的事情,被陶公公隐瞒了下来,实在是太丢人了。

  苏泽说道:“正常,这海战和陆战不同,仓促是很难成军的。”

  “操纵船帆,驾驶船舵,这都是技术活儿,就连海上作战和陆地上作战不同。”

  陶公公皱着脸,如今他也知道训练海上军队的难处,可是时间不等人了。

  内廷已经催了几次了,如果市舶司积压的丝绸再不卖掉,陶公公恐怕就要丢了宫里的圣眷了。

  苏泽说道:“我长宁卫的林百户倒是个擅长海战的人,不过长宁卫满打满算,能够上船的水手也只能凑够五艘,想要更多的护航船,只靠长宁卫是不行的。”

  陶公公看到苏泽没有直接讲不行,就知道事情还有希望,他一向信任苏泽,连忙问道:

  “苏相公有什么办法?”

  苏泽说道:“这永乐年间,大明水师能够远征大洋,诸国朝贡,别说是小小的倭寇,就连倭国也灭得。”

  “可如今承平已久,各地卫所已经疏于训练,不少海战之法都失传,很多海卫甚至连能驾驶大船的水手都凑不齐。”

  陶公公连连点头,苏泽说的没错,这就是如今福建各卫所的情况。

  戚继光入福建之后,之所以一直都被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福建的沿海卫所战斗太弱,让倭寇来去如风,光靠一支精锐陆军,很难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反而被沿海倭寇不断的调动,将领和士兵都很疲敝。

  福州港原本是沿海重镇,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一部分舰队就是从这里起航的。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舰船,也有一部分是在这里建造的。

  这也是陶公公能从诸卫的船坞中,找到千料大船的制造手册。

  可是光有船,没有能够驾驶船的船长和水手,没有能够在海上作战的水师士兵,还是没办法打通和琉球的航线。

  苏泽说道:“卫所断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父子相继,家族传承的弊端。”

  “这海上作战之法,其实国初的时候各沿海卫所都是很擅长的,到了永乐年间也有不少善于指挥海战的大将。”

  “可是随着国朝承平日久,很多海上作战之法都在父子相传中断档,能在水上作战的卫所兵越来越少,能操帆驾船的也都当做家族传承的秘传,倒是沿海很多卫所的士族都没有下过海。”

  陶公公连点点头,他为了能让这二十艘战船动起来,也确实去过了很多沿海卫所,确实和苏泽说的这样。

  苏泽说道:“海上作战和陆上作战不同。陆地士卒入伍,只需要兵精粮足,几个月就能成军,再打上几场胜仗,就可以称之为精锐了。”

  “但是海军不同,海上作战需要先让士兵学习作战操典,还要配合在船上实训,非几个月就能成的。”

  陶公公这下子彻底苦了脸,若是按照苏泽的办法,等到一年的时间将水师训练出来,自己恐怕已经因为办事不利被发配到南京守陵了。

  不,去南京守陵都算是美差了,大概率去凤阳守祖陵。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也有一个速成的法子。”

  陶公公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希望,他立刻问道:“什么法子?”

  苏泽说道:“自从海贸断绝之后,漳州、福州、泉州这些港口,多了不少无业的水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3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1/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