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1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大不了先进行手搓,只要能造出能够使用的蒸汽机,那东南就要正式进入蒸汽时代了!

  看着苏泽忙碌的样子,申时行都忘记了自己来拜访苏泽是为了什么了。

  对了,要钱!

  申时行暗道自己忙晕了头,连忙冲进了苏泽的书房。

  看着苏泽认真绘制图纸的样子,申时行又不忍心打扰。

  一直等到天黑,方若兰亲自过来喊两人吃饭,苏泽这才抬起头,看着申时行问道:

  “汝默兄,伱还没走?”

  申时行没好气的说道:“我什么正事都没办法,怎么能走呢!”

  一想到自己今天做的苦工,申时行直接伸手说道:“大都督,给钱!”

第381章 船运和保险

  苏泽看着申时行说道:“你这是守着金山要饭,松江府那么多富户,难道还要向大都督府要钱吗?”

  申时行皱眉说道:“大都督也要富户逼捐?”

  苏泽摇头说道:“这种事情我们东南当然不愿意做,但是我们可以发债啊。”

  “发债?”

  苏泽点头说道:“就和当年胡宗宪在浙江发过的抗倭捐,只不过抗倭捐是以钞关税收入为抵押,你可以用铁厂的利润为抵押,发行专门的债券。”

  申时行想了想,似乎这个办法还真的可行。

  谁都是知道钢铁需求的飞速增长,如今办铁厂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松江府也有私人开始涉足炼钢行业,但是这个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行业,规模越大技术越先进则利润最高。

  上海钢厂肯定是赚钱的,如果以钢厂利润为抵押发行债券,似乎还真的可行。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这件事,必须要由大都督府筹办。”

  申时行疑惑的说道:“大都督是不信任属下?”

  苏泽摇头说道:“不是不信任你,而是不信任人性。”

  苏泽站起来说道:“如今东南的官员,都有了经济为先的想法,这点很危险。”

  申时行有些疑惑,“经济为先”,这是苏松一些官员的口号。

  因为新学不耻于谈利,而在考核一个地方官员的时候,地方民生经济的发展也成了重要的指标,这也让很多官员开始主导追逐利润。

  苏泽说道:“若是自己的钱还好,若是借钱搞发展,就会发生很多问题。”

  苏泽似乎想到了什么,摇头说道:“总之这个发债的权利,要牢牢的控制在大都督府手里,而且上海钢厂也不是上海的钢厂,是全体东南人的钢厂,要面向整个东南地区公开发债。”

  申时行点点头,既然大都督府愿意发债,他反而能乐得清闲。

  送走了申时行,苏泽又看向案头上的另外一份公文。

  这是苏州知府何心隐写给苏泽的公文,这份公文也是何心隐写给苏泽求援的。

  但是何心隐并不是来要钱的,而是要政策的。

  何心隐在信中说,苏州的商人们因为经常要出海,在海上航行会遇到各种意外,而在茫茫大海中发生意外,往往就是倾家荡产。

  特别是现在海上贸易繁荣,有些人会用所有的财产购买船只航行,船就是他们的全副身家。

  在苏州府,已经出现了好几次船难而导致船东和货主自杀的事情了。

  巨大的利润对应着巨大的风险,何心隐很明白这一点,苏州官府并没有介入其中。

  但是很快在船东之间,出现了这样一种合同。

  出海航行的船东相约各自出一笔钱,若是出海航行全部都安全归航,那所有人都将出的钱拿回来。

  一旦有船只遇难,则将这笔钱全部赔偿给遇难船只的船东和货主。

  一开始这种合同只是存在几个认识的船东之间,算是一种互助性质的合约。

  但是在一次遇难船只获赔的消息登上苏州当地报纸之后,这种合约就迅速在苏州府流行起来。

  而一名叫做袁文才的苏州府商人,从中嗅到了商机。

  袁文才十七岁就中了秀才,但是到了二十七岁都没有中举,后来苏州府归于东南之后,他参加国子监考试也落榜了。

  袁文才干脆放弃科举试图,开始经营家族生意。

  袁文才的家族也准备从事航运的生意,他从报纸上看到了遇难船获赔的消息,于是生出了一个想法。

  袁文才找来一些需要出海的船东,向他们兜售一种合同。

  船东只需要付他一笔钱,出海遇到船难就会获得对应数额的赔偿,但船如果平安归来,这笔钱就不会退还。

  袁文才是个聪明人,他这个赔偿数额也不是随便定的。

  袁文才走访了整个太仓港口的船主和水手们,统计出最近半年出海航行的船难概率。

  而且袁文才还区分了近海航行和远洋航行的赔付比例,近海航行的安全系数高,发生船难的概率不高。

  远洋航行发生船难的次数多,所以赔偿比例也要更低一些。

  但是出乎袁文才的意料,对于他这份“产品”,船东们却兴趣寥寥。

  原因自然也是很简单的,相比船东们自发联合互助性质的合同,袁文才的这份合同,船队平安归来是不退钱的。

  这些精明的商人们,为什么不自己和朋友签订互助合同呢?

  但是事情很快发生了转机。

  一支前往琉球的船队不幸遭遇了海上风暴,船队中的十二艘船全部遇难。

  这场太仓开港以来最大的船难,让太仓码头的所有船都鸣笛致哀,不少想着出海暴富的人也被泼了一头冷水。

  而更糟糕的是,这十二艘船当中的十一艘船,都是签订了互助联保的合同。

  每一艘船都出了钱,但是现在所有的船都沉了。

  船东的家属和货主们,拿着合同来到衙门,每个人都主张这笔钱要全部赔给自己。

  太仓县审理不了这个案子,就只能推给苏州府。

  对于法律专家何心隐来说,这个案子并不是难办的案子。

  何心隐直接以合同无法履约为缘由,判定这份合同无效,将支付合同的钱全部退回。

  对于这个结果,船东家属和货主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办法。

  而舰队中的另外一艘船,并没有和其他船主一起签订互助协议,而是购买了袁文才的保险。

  在得知船难的时候,袁文才立刻上门,将商定赔付的金额交给了船东的家属。

  袁文才立刻花钱在苏州的报纸上刊登广告,广泛报道了这件事。

  这下子,袁文才的生意火了。

  他将这种生意命名为“保险”,更多的船主开始在他这里投保,袁文才的生意越做越大。

  本来事情到这里了,应该是一个圆满的结果。

  袁文才发了财,船东们和货主获得了保障,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袁文才发财了之后,却不满足于赚保险费这点钱。

  为了和船东的私人约契竞争,袁文才的保险价格并不高,而这个时代发生船难的概率不小,所以他的保险的利润其实并不高。

  但是袁文才很快看到了另外一种机会。

  利润虽然不高,但是大量船东的保险费数量多啊。

  而整个东南如今最缺的是什么?就是钱啊!

  袁文才的脑子很活,他很快想到了另外一种“玩法”。

  袁文才提出一种长期的保险,为期是两年到三年,这种保险要比每次出海都要缴的保险便宜很多,而且在保险期间出海是不限制次数的,从按次保险变成了按照时间保险,只要是在保险时间范围内出了海难,袁文才全额赔付。

  这项产品自然也得到了很多小船主的喜爱,比起每一次都要交钱,这种长期性的保险价格更低。

  袁文才很快收到了一大笔的保费,接着他开始将这笔保险费当做高利贷,开始在苏州府的商人中放贷。

  事情的讽刺性就发生在这里。

  保险本来就是船东和货主们为了抵抗老天爷的命运,而联合起来的一种手段。

  出售这种产品的袁文才,却遭到了老天爷的报复。

  袁文才的事业本来如火如荼,又是一场船难,让他构建的精巧商业王国垮塌了。

  袁文才向苏州商人借贷,如今苏州商人都知道远洋航运是最赚钱的,好几个商人向袁文才借钱购买了大船,前往南洋做生意。

  这些船主并没有多少航海经验,高情商的说法他们是冒险家,低情商的说法就是投机客。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连有经验的船长和水手都舍不得雇佣,满载着货物就出发了。

  结果一场大风暴,这些船东的船全部遇难。

  而委托这些船东运输的货主总算是有点风险意识,他们出航之前在袁文才这边投保了。

  这下子袁文才炸了。

  船东的钱都是向他借的,现在船队遇难,借款是别想要拿回来了。

  货主还拿着保险单向他要钱。

  袁文才元气大伤,于是他做出了一件让苏州商人爆炸的事情,他跑路了。

  袁文才将剩余的保险费用卷走,全家跑路南洋。

  那些投保的商人们就炸了,他们立刻向官府状告。

  何心隐这边也炸了,他只能将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向苏泽求助。

  苏泽看完了信,也觉得叹为观止。

  苏泽再次感慨,这个时代聪明人实在是太多了,袁文才这一套可真的太溜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4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4/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