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照理说,大明朝的官员是不能狎妓的,不过等明初之后,这条禁令就逐渐松动。

  秦淮河上的画舫中,有教坊司的乐户,也有江南高官豪绅自己调教的家妓,金陵各部官员到了晚上就齐聚秦淮河上,曾经有过六部尚书横河竞舟的“雅事”。

  今天这场局的主角,招待的是从京师都察院下来巡军的监察御史鄢懋卿。

  兵部奏请清军,都察院的御史们都蠢蠢欲动,都察院足足有一百一十人的监察御史,但是这次派出去清军的只有三十人,为了争夺这下去清军的名额,这些御史们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大显神通。

  为了争取这次下去清军的任务,鄢懋卿给严阁老的儿子严世蕃捐了一座别院,这座小院不大,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而且装修的华丽无比,连上厕所用的马桶都是银制的。

  严嵩点了鄢懋卿巡福建清军,他领了命令就从京师出发,先乘坐朝廷漕道的船只一路北下抵达扬州,又马不停蹄的感到金陵。

  百忙之中,这位御史被金陵一名同年进士邀请,来这全国知名的秦淮画舫上潇洒一夜。

  鄢懋卿这位同年也在座上,如今是金陵城六部一名主司,级别虽然和鄢懋卿差不多,但是这次鄢懋卿攀上了严嵩这个高枝儿,只要办好了这次的差事,日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为了能和鄢懋卿拉关系,也为了日后能攀附上严嵩一党,这位堂堂金陵六部主事,竟然将家中小妾卖给了一名金陵的富商,这才办上了这次“秦淮盛宴”。

  鄢懋卿心情不错,一边上下其手,一边说道:“我这次去福建,也是上解君忧,下纾民困!”

  说着,鄢懋卿的手就冲着上下二路了,不过他嘴上还是说道:

  “东南倭乱,耗费巨糜,圣上都停修了宫观,从太仓库拨银平乱,只可恨这东南军士不能尽心效力,迟迟不能平定倭乱!”

  鄢懋卿说到义愤的地方,手上力道都强了几分,惹得怀中之人呼了一声。

  作陪众人偏偏要正色附和,这场景怪异到不能再怪异。

  鄢懋卿又说道:

  “这福建尤盛之!我来之前,小阁老嘱咐我,一定要借这次清军,铲除福建军中那些尸位素餐的犯官子孙!”

  严世蕃是严嵩的儿子,如今是工部右侍郎,权倾京师,人称小阁老。

  听到小阁老,众人纷纷拱手说道:“小阁老洞见千里,能见到福建之弊,真乃朝廷栋梁也!”

  “百姓受倭乱之苦,为供养军资更是苦,这次要追缴犯官子孙罚银,也是要解百姓之困!”

  鄢懋卿终于放下手,拱手说道:“聂尚书有此两全法,我等岂可不尽心啊!”

  又是满坊船的赞美声,如果不是这轻纱幔帐,撑船的老船夫还以为这是府衙的议事公堂呢。

  鄢懋卿嘴上大义凛然,内心却在算着明细账。

  为了贿赂严世蕃,他出了大血,这次去福建清军要是不能回本,那可就亏大了。

  不过鄢懋卿这次去福建也是有备而来,他从吏部打听了福建籍官员的情况,将朝中做官的军户都打听清楚。

  又打听了福建豪族大户的情况,摸清楚了福建的地头蛇。

  老虎要用巧,苍蝇要用力,鄢懋卿这次的思路是大小一起抓,绝对不能放过一滴油水。

  和鄢懋卿同样想法的,是另外二十九名清军御史。

  他们磨刀霍霍,各地都司衙门、卫所、军屯都瑟瑟发抖,每次御史下来都是一场腥风血雨,这次更是关系到世代传袭的军职,福州府的都司衙门到了晚上就人进人出,全都在打探要来福建清军的御史情况。

  鄢懋卿一夜风流,却没有在金陵城逗留,而是继续南下。

  如今海运不畅,陆路还要穿过浙江、江西才能到福建,鄢懋卿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

  长宁卫消息闭塞,并不知道山雨欲来。

  苏泽虽然知道,但是长宁卫也没有人脉去打听。

  如今只有先赚钱,不过苏泽上次也埋下了伏笔,只希望在月中去县城的时候能起效。

  月中去县学读书之前,苏泽终于将制糖工坊建造完毕。

  夜黑风高的夜晚,一艘艨艟小船出现在长宁卫的外海,缓缓的向岸边行驶。

  朱七站在苏泽的身边,几名长宁卫正卒穿着民夫的衣服,手持鱼叉站在苏泽身边。

  艨艟小船缓缓靠岸,尖嘴猴腮的“海猴儿”从中出来,拱手向朱七行礼后,一名正卒登船将两个麻袋从船上卸下来。

  海猴儿也不多说废话,交趾糖卸下来之后立刻招呼返航。

  苏泽打开这些麻袋,果然是是黑漆漆的交趾黑糖。

第067章 化工技能

  “宋应星这个民科坑货!”苏泽看着烂泥粑粑一锅的黄泥糖水,忍不住抱怨道。

  一开始制糖很顺利,将交趾黑砂糖加水煮热融化,然后加入黄泥,经过一天一夜的沉淀,黄泥确实吸附了部分黑砂糖中的有色物质,沉淀在大锅的下方。

  但是糖水的上层远不是宋应星所说的那样“白如雪”,而是一摊黄褐色泥水一样的浑浊溶液。

  果然这个办法只是宋应星道听途说,然后写到《天工开物》中的,用这种方式就算是能精制糖,也做不出宋应星所说的那种雪白糖霜。

  苏泽将这些上层的黄糖水倒入锅中,加热之后却得到了一团焦黑的糖块,卖相甚至还不如之前的交趾黑糖。

  苏泽坐下来开始思考,黄泥水淋法的原理就是吸附沉淀过滤,黄泥就是吸附黑砂糖中有色物质的吸附剂,原理上没有问题,但是想要吸附黑砂糖水中的所有有色物质,光靠黄泥肯定是不行的。

  或者说宋应星记录的办法,只是精制白糖的第一步。

  想想也是,精制白糖的办法肯定是商业机密,宋应星只是道听途说了第一步工序,就想当然得以为用这个办法就能精制白糖。

  不过明末很多笔记中,确实记录了这种白如雪的白砂糖,应该说明代中后期精制白糖的技术确实已经成熟了。

  苏泽开始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和制糖有关的文章。

  《天工开物》上的黄泥水淋法制白糖虽然是道听途说,但是明代制造冰糖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制糖其实和制盐有点异曲同工的地方,现代制糖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结晶。

  朱七他们这种盐工精制盐时候让结晶盐析出的办法是淋上卤水,让饱和浑浊液中的盐析出。

  制糖结晶的办法则是利用蛋白质作为晶种,加热后让糖围绕晶种结晶析出。

  福清冰糖一般都用蛋白作为晶种,不过鸡蛋在长宁卫算是比较珍贵的食物,苏泽决定还是用豆浆。

  蛋清是蛋白质,那豆浆也是蛋白质,应该没毛病吧?

  苏泽将经过用黄泥沉淀处理过的黄糖水放入炉灶,然后用竹签在豆浆中粘一下,再放入锅中,一边加热一边期待糖晶的析出。

  这一锅糖水果然不出意外的——糊了。

  看着越煮颜色越黑的糖水,苏泽也有些心疼。但是他放下锅铲,又开始总结思考这次失败的原因。

  锅底已经出现了褐色细碎结晶,那加入蛋白质析出结晶的思路应该没错。

  为什么颜色越煮越深,一方面是温度太高,让白糖变色,另外就是锅中糖水沸腾,无法正常结晶。

  苏泽想起了“厨艺”中炒糖色的过程,随着铁锅加热,糖色的颜色也会越来越深,这一次的失败应该就是锅底部温度太高的原因。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要控制加热温度,苏泽很快想到一个高中化学课上曾经学习过的办法——水浴法。

  苏泽再次舀起一些糖水,将一个小号的铁锅套在装满水的铁锅中,再次重新上一次的步骤。

  果然,通过水浴的办法,在黄糖水中加入站了豆浆的竹签后,顺着竹签开始有淡黄色的糖晶逐渐生长出来!

  成了!

  苏泽惊喜的看着析出的糖晶,虽然颜色还是有些偏黄,但是已经比之前好太多了!

  【制造白砂糖,制糖经验+10,Lv1,11/100】

  涨经验了!这也代表自己制糖成功感了!

  系统接下来的一条信息,更让苏泽心喜若狂!

  【发现地点“制糖工厂”,可以学习技能“化工”,是否学习?】

  化工!

  这还等什么,学习学习!

  这可是至关重要的神技能啊!苏泽还准备想办法手搓步枪,要改良火药就需要“化工”技能!

  更别说化工是近现代工业的基础了!

  为什么上次精制盐的时候,没有触发这个技能?

  难道是因为上次精制盐是在家庙的厨房做的?不符合“工厂”的条件?

  这破系统真的是一点说明都没有,全靠自己摸索。

  苏泽将“化工”技能收入囊中,一些基本的化工生产知识进入脑中。

  再次审视自己鼓捣出来的一套制造糖晶的方法,确实有了简单的化工生产雏形。

  黄泥沉淀物理吸附除去杂质,加入蛋白质用水浴法加热析出糖晶,之所以糖晶不是纯透明的,是因为锅内温度还是太高了。

  糖水在一百度的时候还是会变色的,现代生产的时候,不仅仅会使用水浴法,还会通过减少压力降低沸点的办法,让糖水升不到一百度就能析出糖晶。

  不过以现在这个金属铸造水平,压力容器是不要想了,能制造出这种淡黄色的糖晶,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等到竹签上长满了糖晶,苏泽将糖晶从锅中拿出来,然后将这些糖晶敲碎之后,果然得到了淡黄色的白糖。

  苏泽没有见过福州府的白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自己这白糖的卖相已经比黑砂糖好太多了,绝对可以卖出超出冰糖的价格!

  找对了方向,剩下的就是重复劳动的体力活了。

  在苏泽高达七点的力量属性下,他足足忙了一天一夜,这才将一半,也就是五十斤的交趾黑糖制造成了二十斤的白糖。

  苏泽计算了一下实际出糖率应该在二比一左右,也就是两斤交趾黑糖能制作出一斤白糖。

  之所以这次产量低,是因为前面做实验浪费了不少糖水。

  上次在南平县的糖铺中,一斤福清冰糖的价格是一两五钱银子,自己这些白糖怎么也能卖出差不多的价格。

  那二十斤的白糖就是足足三十两银子!

  苏泽暗暗咂舌,什么叫做暴利!果然技术进步才是暴利啊!

  不过苏泽也很清楚,这种暴利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当制造白糖的方法普及之后,白糖就不再是高端享用的奢侈品了,价格就会回归到理性的水平,利润就不可能这么高了。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一斤白糖的价格是五钱银子,差不多是黑砂糖的两倍,这么算下来白糖的利润也就是黑砂糖的两倍而已。

  既然史书上说这个时期的精制白糖技术已经出现,那可能这些掌握技术的人也和苏泽一样,还在闷声发大财,技术还没扩散开。

  一旦技术扩散开,白糖的价格也会急剧下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