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71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再到汉末士燮割据交州,包括今后有关安南的大量史料都罗列其中。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征讨安南,设立郡县后又撤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史书上的记录,还有明代实录和当时大臣们论述的奏章节选,密密麻麻的印了好几张纸。

  一直到点起鲸油灯,汤显祖这才读完了所有的材料,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不愧是大都督亲自出的题目啊,这些材料从多个视角聚焦了安南问题,光是读完就让人获益匪浅。

  汤显祖看完了长长的题目,他思维敏捷,很快就明白了苏泽这种新题型的用意。

  以往的策论,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对寒门学子来说,想要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外,再阅读研究史书几乎是不可能的。

  书籍的价格高,更重要的是很多知识都不会大规模刊印出版,都只在一些大家族内部流传。

  而且寒门子弟也不可能和大家族子弟那样完全脱产读书,他们开蒙的时候往往都要比大家族子弟晚,大家一起卷四书五经是无奈的选择。

  这种新出现的题型,则给了一个大家族子弟和寒门子弟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

  因为这道题目需要的史料都已经在卷子上印出来了,考察的并不是考生的知识积累,而是对现有材料的分析能力。

  安南的历史,现状,地理,经济,气候,历朝历代对于安南的经营,明成祖时期打下安南又放弃安南的种种考量,都公平的提供给考生们。

  大家只需要根据这些材料,写出支持自己论点的策论就可以了。

  太妙了!

  汤显祖对苏泽更加的崇拜了,竟然能够想出如此绝妙的方法来筛选人才,大都督真是天才!

  收起对苏泽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崇敬之心,汤显祖开始写自己的文章。

  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年轻人,自然是向往开疆拓土,汤显祖提起笔在稿纸上写道:

  “自古以来,安南为我中华故土。”

  汤显祖明白这道题目并不是让他罗列资料,他又写道:

  “明永乐年退出安南,概因治理安南耗费多进项少,士兵常驻安南思归,安南百姓又不心向中华,叛乱不断而军费日糜。”

  “若要不重蹈明廷覆辙,则必须要要让安南殖产兴业,让安南不成为我东南累赘,反成为东南裨益。”

  “安南百姓日足,则思叛之心日熄,安南欲富足,则中原不敢再有议弃安南者。”

  汤显祖又从安南的物产,提出以交趾糖业为基础,将安南经营成东南的粮仓和糖库。

  洋洋洒洒写完,汤显祖检查无误,誊抄完试卷走出了贡院。

  他信心满满,这次一定能取得高第,只等着放榜的日子。

  考生离场之后,申时行带领阅卷官们开始了紧张的阅卷工作。

  当一名阅卷官看到汤显祖的卷子,只觉得眼前一亮,连忙勾上圈交给另外一名同僚,这表示他推荐这份卷子中第。

  而等这位阅卷官看到下一份卷子,拍案叫绝,反复读了三遍依然觉得这篇文章极为精妙,可这份卷子上有些内容他却看不懂。

  这一次他没有交给同僚,而是直接带着卷子去找到了主考官申时行。

第427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

  东南科举的防作弊制度是完全照搬大明的,卷子也要经过糊名、誊抄等步骤,这位阅卷官并不知道考生的名字。

  由于苏泽亲自出的最后一道大题是新题型,申时行特意吩咐遇到阅卷官无法决断的卷子,要亲自送到他面前裁断。

  这位阅卷官拿着这份卷子送到了申时行面前。

  科举的卷子是要多名阅卷官交叉审阅的,每一个阅卷官都要在卷子上写上对这份卷子的评价,分为“通”或者“不通”。

  申时行是明廷的状元,阅读速度极快,所以他要求只要有一名阅卷官判过“通”的卷子,都要送到他这边亲自判卷。

  此时申时行正依靠在太师椅上,随意的翻看一份卷子。

  “中规中矩吧,只能算是开胃小菜,可判通。”

  只要申时行判了“通”的卷子,就会进入本次贡试的入围名单。

  本届科举一共有四百个进士名额,申时行会筛选出六百份卷子进入下一轮。

  这些卷子会送到内阁,在都察院负责督查礼部的御史们的监督下,再选出四百份卷子。

  这四百人就是本科的进士了。

  这四百份卷子会按照水平高低排序,接下来这些卷子会送到大都督府,再由苏泽决定甲等进士的一百人和乙等进士的三百人。

  虽然说东南科举取消了庶吉士,甲等的一百名在步入仕途后都是同一起点,但是读书人也向来讲究一个排名高低,在科举这场比试中,总还是要分出排名高下的。

  只要还有排名存在,那这些进士们进入各部衙门之后,这些排名总会成为别人评价的一个参考因素。

  就像是苏泽穿越前的大学生,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依然会被问及毕业的大学,好大学的毕业生也会被同事高看一眼。

  所以苏泽最后还是同意保留了三鼎甲状元、榜眼和探花的称号,这也算是对卷王前三名的名誉奖励了。

  看完了一份卷子,助手将这份卷子收起来,又递上来另外一份卷子。

  这一次申时行稍微坐正了身体,看完之后满意的说道:“此文虽然立意普通,但是文章磅礴大气,是难得一见的雄文,可佐酒!”

  “可判通!”

  申时行的助手在卷子上画上红圈,接着又递上来另外一份卷子。

  这一次申时行看完一行立刻坐正身体,他满意的说道:

  “立意深远,是本届士子中的翘楚,可为正餐,可判通!”

  申时行看完之后,阅卷官这才递上了自己手里的这份卷子。

  这份卷子是汤显祖后面的一份卷子,汤显祖的卷子没什么争议,很快就会送到申时行这边,以申时行的眼光肯定会让他通过。

  但是这份卷子就不一样了,上面很多论点都是阅卷官自己都看不懂的,所以只能送给申时行来决断。

  申时行接过了卷子,他刚刚看完了第一行,立刻站起来说道:

  “焚香!”

  阅卷官惊讶的看着申时行,只听到他说道:

  “此乃佳作,必须要焚香正心,才能体味真意!”

  申时行的助手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世人都知道这位明廷的状元,东南的教育大臣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

  申时行在松江担任知府的时候,就以喜欢提携后进出名。

  他遇到喜欢的文章,就会废寝忘食的阅读,甚至连吃喝都会忘记。

  申时行在松江担任知府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读到沈一贯刊登在《京师新报》上一篇文章的时候,正好到了吃饭的点。

  他新婚妻子不忍心打扰申时行看报,就制作了申时行最喜欢的苏氏点心闵饼。

  这种苏州特产的糕点,直接吃有点太淡了,申时行的妻子又配上了桂花糖,让申时行蘸着吃。

  可没想到申时行读报看文章实在是太入迷了,竟然将闵饼蘸着书桌上的墨汁吃了起来。

  等到申时行的妻子进来收盘子,才看到丈夫满嘴墨汁,连牙齿都被染黑了,不顾大家闺秀的礼仪笑了出来。

  这件事在申时行担任松江知府的时候就被传为美谈,那时候松江府的读书人经常会将自己写的文章送到申时行府上,而申时行公务再繁忙,也都会抽空看这些送来的文章。

  阅卷官也没想到申时行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这么高,等到熏香点燃之后,申时行正襟危坐,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等了良久,申时行这才慨叹一声说道:

  “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此文章,我东南文脉后继有人了。”

  接着申时行吩咐助手道:“将这篇文章暂列第一,我想大都督肯定会喜欢这篇文章的。”

  阅卷官这才问道:“申大人,属下实在愚钝,这文章中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这才劳烦您来裁断。”

  申时行不以为意的说道:“这篇文章对大都督的《三经新义》做了阐释和延伸,你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阅卷官有些愧疚,自己虽然也日夜研究苏泽的理论,但是学术这个东西是看天赋的。

  特别是涉及到了治国理论这个层次的东西,不是靠着钻研就能提升的。

  申时行说道:“这篇文章好就好在讲对了一个问题,‘民族’。”

  “民族?”

  申时行说道:“为什么明成祖征服了安南,最后又被迫退出来了?”

  阅卷官想到了汤显祖的文章,说道:“因为成本太高,在安南驻军要应对安南土著的反抗,设立郡县需要派驻官员和士兵,可是明廷能从安南抽取的赋税微乎其微,最后明成祖才放弃了安南。”

  申时行点头说道:“从财政角度出发,你能有这个认识已经很不错了。你若是参加本次科举,也能得个榜眼了。”

  阅卷官有些羞愧,他是用的汤显祖的结论,不过他还是收下了申时行的夸赞。

  “但是为什么这样呢?安南既然是中华故土,为何会如此激烈的反抗呢?”

  阅卷官没有能回答这个问题。

  “这就是民族的作用了,因为在长期对抗中华的时候,安南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团结起来反抗中原的占领,这才让明成祖的统治成本提高。”

  “而当时的明廷来说,占领安南不过是明成祖南征北战的功绩之一,却要普通百姓承担千里之外的兵役,需要官吏奔赴千里之外上任,忍受安南人的白眼和反抗,当时的军方和文官自然都提议放弃安南。”

  “这篇文章这句话说的好,‘明成祖征安南,反而促成了其民族意识的形成,在反抗明廷占领这面旗帜下,自明廷撤军后,安南开始了长期的去汉化进程。’”

  申时行赞叹说道:“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这就不是普通的人才了。”

  阅卷官依然不理解的问道:“去汉化?”

  申时行说道:“在永乐年之前,安南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是汉字,安南用的汉字和中原虽然有些小区别,但是同根同源。”

  “可从明军撤出之后,安南的统治者开始不断推广一种名为‘喃字’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已经逐步取代了汉字的地位,成为安南的官方和民间通用的语言文字。”

  “这就是安南在塑造自己的民族认同,一旦这种认同根深蒂固,中原就再也无法占领安南了。”

  “那时候就算是打下了安南,那安南百姓也不认同自己是中原子民,无法建立有效的统治,还会被不断的反抗拉高统治成本,最后被赶出安南。”

  阅卷官惊出一身冷汗,这里就是他看不懂的地方了,没想到区区安南竟然也有这样的聪明人,这几乎是一种阳谋了。

  申时行说道:“如果只是写到这一步,虽然入选前三已经没问题了,但还算不上是顶级的文章。”

  “这文章妙就妙在,论述了‘民族’从何而来。”

  申时行站起来,却没有直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为什么周围所有国家,包括西方那些蛮夷,最后都选择了君主制?”

  阅卷官愣了一下,任何国家都有一位君主,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被申时行这样发问,这似乎又没那么理所当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4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1/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