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8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如今张居正手下当中,依然忠于皇帝的人不在少数。

  张居正当然希望这个状态永远持续下去,但这明显是他一厢情愿。

  因为皇帝的身体状态也在变化。

  要是普通百姓得了风疾,几个月就会走了。

  就算是皇帝得到了最好的护理,撑个两三年也就是极限了。

  等到隆庆帝驾崩,那继承皇位自然就是他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李妃的儿子朱翊钧了。

  到时候张居正如果还想要皇权这面旗帜,就要和成为太后的李妃合作,才能继续得到皇室的授权。

  但是清远伯是李妃的父亲,上一次张居正已经将李家走私的战马全部查抄,若是再对李家动手,那就是彻底和李妃撕破脸了。

  张居正只能暂时压下这封弹劾,先派人敲打一下李家再说。

  接下来就是山东方面弹劾李成梁的奏章了,这下子张居正更加头疼了。

  李成梁在山东行事跋扈,将三镇新军当做自己的私人军队,对山东官员呼来喝去宛如家奴。

  可是偏偏在镇压了梁山好汉之后,李成梁靠着军功更加强硬,可偏偏明廷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张居正虽然和李成梁有过不愉快的合作经历,但是此时他和李成梁一内一外,是非常紧密的政治盟友。

  张居正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自然是分得清自己的个人的好恶和政治上的得失的。

  他自然是不喜欢李成梁这样的人,可是李成梁带领的新军,是张居正能够稳居在朝堂上推行变法的军事保障。

  而张居正也是李成梁的靠山,他在山东能够得到源源不断补给,得到明廷的后勤补给,全部靠张居正在京师给他撑腰。

  张居正只能将这些弹劾的奏章也压下去。

  张居正突然理解了当年恩师徐阶和好友高拱执政时候的种种无奈了。

  但是他很快又振作起来,除了这些麻烦之外,明廷新政已经全面推进,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六月,天气已经逐渐热了起来,刚刚从北方返回南京的沈明臣叔侄还有些不适应南京的天气。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南京本身又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地形,热空气很难扩散出去。

  这几年的气温观测数据都证明,南京是整个南直隶最热的城市,更是被南直隶百姓称之为“火炉”。

  沈明臣叔侄到达南京之后,立刻去内阁报道,然后被各部大臣领着去新的岗位。

  但是沈一贯在上任鸿胪寺行人司主司之后,立刻被苏泽召见到了大都督府。

  沈一贯一向处变不惊,但是在等待苏泽接见的时候依然有些紧张。

  很快就有署吏引着沈一贯进入大都督府的后宅。

  今天苏泽并没有播弄他的蒸汽机,而是穿上了一身长袍,很正式的接见了沈一贯。

  沈一贯更有些紧张,苏泽和他寒暄了一会儿,说道:

  “我准备派你去安南。”

  沈一贯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苏泽反而有些惊讶的问道:

  “你似乎不惊讶?”

  沈一贯点头说道:“大都督,从今年贡试的题目,到这些日子报纸上关于安南的报道,属下知道大都督是要对安南动手了。”

  苏泽赞许的看着沈一贯,不愧是在历史上做到过内阁首辅的人。

  沈一贯年纪轻轻就能见微知著,在京师主持《京师新报》的时候,也写了很多见解深刻的文章。

  特别是他最近写的那篇关于统治阶级和农民起义力量对比的文章,穿越的苏泽读完之后都觉得所言深刻,所以苏泽才将沈明臣叔侄调回了南京。

  “既然知道,那你说说,我要让你去安南做什么?”

  沈一贯恢复了平静,他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胸有成竹的说道:

  “大都督让我去安南,肯定是要拉拢安南一部分倾向于我华夏的势力,同时制造出兵介入安南事务的借口。”

  苏泽看向这个年轻人,满意的说道:“好!那你说说看,我们要如何介入安南事务。”

  沈一贯已经做过了研究,他说道:

  “如今安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权臣郑检把持的黎朝和北方的莫朝还在争斗,但是依属下看,这两边都不能扶持。”

  苏泽看向沈一贯,沈一贯慢条斯理的说道:“无论我们扶持谁,都等于承认了安南的正统。等安南一统之后,他们肯定会立刻叛乱。”

  “到时候最好的结果,就是和明成祖一样,将安南纳入到了朝贡体系,认下这个藩属国。”

  “那你以为如何?”

  “与其扶持养不熟的白眼狼,还不如直接出兵,打出恢复汉家衣冠的口号,攻打安南!”

第438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

  苏泽看向沈一贯,听着他讲述自己的计划。

  但是沈一贯却没有直接说如何攻略安南,而是岔开话题说道:

  “大都督,在研究了您的海国图志,属下这些日子在上海港口的时候,又和西洋商人交流之后,倒是对国家这个概念有了一些想法。”

  苏泽来了兴趣:“你且说说看。”

  “一点个人浅见,还望大都督指正。”

  沈一贯开始说道:“属下也是看了大都督的《海国图志》,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国家。”

  “属下将国家分成了这么几类。”

  “第一种就是以君臣分封而建立的国家,先秦就是这样的建立王国的。”

  “通过土地建立君臣关系,这是非常普遍的国家法理来源,奇妙的是近的如倭国,远的如欧罗巴诸国,都是这样的国家,可见这种法理是自然而然的,几乎是各国发展必然会出现的。”

  苏泽点头说道:“封建国家。”

  沈一贯喃喃说道:“大都督真是微言大义,一个‘封建’道尽了这类国家的特点,就是封建国家。”

  “但是我们华夏从秦汉以后,已经很少行分封了,就算是分封宗室的国家,也不过晋和唐初等寥寥几个朝代,我将秦汉以后的中国帝国称之为‘皇权国家’,也就是君王通过行政官僚统治的国家。”

  “无论是宗室、世家、外戚、宦官、藩镇、文官,就算是能掌握到皇权,但是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独立王国了,这是通过皇权达到的统一状态。”

  “而在海外,已经消亡的罗马帝国,也是这样的一种体系,有提兵上洛的总督,却没有裂土分封的诸侯。”

  苏泽点头赞同,在历史学上本身对于封建社会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其实从秦汉以后中华就没有狭义上的封建体制了,换而言之应该就是沈一贯所说的帝制时代。

  自上而下的科层式的官员体系建立起来,皇权在不断加强中,到了清代达到了皇权高峰。

  沈一贯继续说道:“这就是所谓的‘君权天授’而建立的国家,帝国的皇冠总要加上天命作为正统性,比如汉高祖斩白蛇,各国统治者都试图营造出天命,来证明自己统治天下的合法性。”

  “对于封建皇权国家,开疆拓土并不是必需品,维持统治才是必须的。”

  “如果开疆拓土的代价超越了维持稳定的成本,那就会放弃已经开辟的疆域,正如同明成祖所做的那样。”

  沈一贯说道:“但是属下接下来要讲的,不是大都督提出的‘民族国家论’,而是要讲另外一种国家。”

  苏泽看向沈一贯问道:“另外一种国家?”

  沈一贯点头说道:“在封建皇权国家和民族国家之间的一种国家。”

  “商业共和国。”

  苏泽惊讶的看向沈一贯,从东南建立以来,苏泽就不遗余力的翻译各种外国书籍,还亲自写了《海国图志》,并且在报纸上介绍了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

  其实以东南现在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已经超越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了。

  但是文明起源于交流。

  所有文明古国,都发源于交通发达的地方,正是各种思想的碰撞,才兴起了这个世界上第一批的城邦,然后最早的一批文明古国才建立起来。

  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欧亚大陆连接点的小亚细亚文明。

  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社会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这也是清代闭关锁国后,中华文明迅速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放眼看世界”,是苏泽给《警世报》的世界新闻版块所亲自提写的版面标题。

  苏泽本来以为这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积累,却没想到沈一贯竟然已经开始用世界视野来研究了。

  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个时代的聪明人啊!

  想一想在苏泽穿越前的那个历史时间线上,从鸦片战争到建国,也就是一百年的时间,中华文明狂飙猛进,然后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重新回到了顶尖国家的行列。

  时代浪潮奔涌而来,真的是山呼海啸的推着人前进。

  沈一贯等苏泽回过神来,这才说道:

  “这个世界上有一类国家,建立之初只是为了更低的关税,更方便的货物流通才建立的,比如希腊。”

  “而有些皇权国家的统一和强化,也是为了一个更方便流通的市场,比如王权越来越强势的法兰西,又比如正在团结起来的普鲁士诸国们,还是试图构建统一联盟的亚平宁半岛上的诸多商业共和国。”

  苏泽这下子更加惊讶了。

  沈一贯的观察,预言了欧罗巴大陆上后三百年影响世界的变化。

  分别是皇权加强下的法兰西崛起,普鲁士关税同盟后建立的普鲁士,以及一直在试图统一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

  正如同沈一贯所说的,这些国家的逐渐崛起,其推动力一开始并不是民族意识,而是简单的为了商品更好的流通,为了更大更方便的统一市场。

  而真正的国家民族意识崛起,还是在几百年后的世界大战前夕才逐渐觉醒的。

  沈一贯说道:“安南的如果能够融入东南的市场,就能抵消安南内部的分离倾向。”

  “就像是现在北方的草原商人,都会为了做生意主动学习汉语和汉字。”

  “当安南的精英意识到留在东南体系内,比离开东南体系得到的更多,他们就会支持我们主动汉化。”

  苏泽突然站起来看向沈一贯,扶着他说道:

  “我东南有你这样的俊杰,我等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沈一贯也没想到苏泽竟然对他的评价这么高,连忙表示谦虚。

  苏泽打断了他的自谦说道:“你作为鸿胪寺的行人司主司,你知道你的职责吗?”

  沈一贯对于鸿胪寺这个衙门了解并不多,只是知道它的主要职责是迎接四方使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4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3/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