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30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第三份则是草原上的情报,是俞大猷将俺达汗身死,黄台吉和三娘子上台执政,颁布禁酒令的消息,并且附上了如今草原局势的分析。

  看完了这三份情报,苏泽看着儿子堆起来的骨牌,他轻轻推动骨牌,骨牌一片一片的倒下。

  苏泽的儿子兴奋的哇哇大笑,而苏泽对着申时行说道:“骨牌已经倒下,接下来就要大明朝廷接招了。”

  申时行明白苏泽的意思,他点头说道:“这一次明廷可要好好吃一壶了。”

  此时的大明中书省,中书丞相张居正同样接到了这样的情报。

  对于这样的变故,张居正是喜忧参半。

  俺达汗身死,但是新上任的顺义王对大明很恭顺,甚至主动要求明廷册封。

  但是顺义王禁绝了烈酒贸易,这又让张居正有些不满,九边贡市的商人们也联合向明廷提出了抗议,他们希望大明朝廷能让草原收回禁酒令。

  如果放在以前,商人的请愿张居正是不会理睬的,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九边烈酒商人也是专营的,他们都是从朝廷拿到专卖权才能生产销售烈酒的。

  无论是榷卖烈酒专卖权,还是从烈酒商人手里收到的贡市税收,这都已经成为九边收入的大头。

  这笔钱不仅仅能够用来供养九边的士兵,甚至还会被运送到京师的户部,补充明廷并不宽裕的户部府库。

  甚至经过户部官员的测算,大明户部是无法接受这么一大笔钱的损失的。

  张居正只能正视这些商人的需求,他命令礼部派出使者,一面前往草原册封新的蒙古可汗为顺义王,顺便也要向草原上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废除禁酒令。

  对于这些烈酒商人追逐利益,将烈酒贩卖到草原上的行为,张居正内心也是反对的。

  但是张居正是成熟的政治家,这种道德审判无法解决朝廷财政上的缺口,现在是大明朝廷需要这些烈酒工坊主和商人。

  张居正有些忧虑,如今的朝廷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曾经的大明朝廷,主要税收收入就是田税,户部的职能的就是确保每年征收的夏粮和秋粮二税能入库,剩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和皇帝扯皮,想着去减少皇帝大兴土木的预算,拆东墙补西墙的维持朝廷的运转。

  可是如今的户部,已经膨胀到了比其他五部都要庞大一倍的巨无霸部门。

  大明朝廷的账本,已经复杂到了户部尚书自己都搞不清朝廷有多少收入,海量的物资在帝国内部调配运转,这还是明廷只占据了一半江山的情况下。

  张居正突然有些羡慕苏泽,比起大明修修补补的财政体系,复杂到让自己都头疼的各种律令条例,以及连户部老吏都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税在征收,东南的财政体制从建立开始,就被苏泽梳理的清晰明确。

  张居正越发感觉到了财政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年苏泽能够以两省之地,如今席卷半个天下的重要原因。

  草原的事情只能算是开胃菜,那朝鲜的事情就伤到了明廷的七寸了。

  如今对朝鲜和倭国贸易,是明廷粮食和白银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对倭贸易换取的白银,可以说是大明朝廷的生命线。

  在没有纸币这些信用货币的年代,大明朝廷最大的问题是流通货币不足。

  虽然出台了对东南的禁令,但是大明这边的工业能力依然和东南不能比,而且很多高端产品,也就是附加值比较高的商品,也只有东南才能生产。

  比如火柴、比如肥皂、比如钟表,这些东西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中,很难通过一纸禁令就完全禁止这些东西进入明廷控制区。

  张居正也清楚这一点,他只对大明能够生产的布匹、丝绸等商品,严格打击东南的走私贸易,对于那些北方无法生产的商品,张居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导致的货币外流,不是简单的改铸银元就能够解决的。

  而且随着大明这边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对倭国贸易获得白银,几乎关系到了大明财政的命脉。

  只要能够不断的从倭国获得白银,如今大明岌岌可危的财政体系才能维持下去。

  这是张居正得出的结论,也是户部报表上的事实。

  这也是明廷为什么宁可推翻朝贡体系,在倭国要设立租界,也要对倭国贸易的原因。

  相比这么两件事,安南对明廷的影响是最小了。

  明廷本身就和安南没有经济上的往来,也不在乎安南的死活。

  张居正突然意识到,如今的世界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在他的老师徐阶的时代,朝廷第一位关注的是自身的问题,是抗倭,是到处的灾祸和叛乱,是内部的党争。

  可是现在朝廷要关注的,是对各国的贸易和财政,是附近所有地区的政治平衡,是一张张对外贸易的报表。

  在张居正看来,如今手下大部分官员都是不合格的,就和大明不合格的士兵一样,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

  甚至这还要比军队落后还要棘手的事情,因为军队的落后还可以通过训练和武器来弥补,而官员的无能却不是短期能够提高的。

  张居正越发的感觉到了,如今是和以往时代完全不同的变革之时。

  历史的经验能够提供的帮助已经极其有限。

  每一天都要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而自己还要面临无数旧军阀和旧官僚的掣肘。

  偏偏支持自己执政的,就是这些旧官僚和旧军阀,他无法和东南的苏泽那样,在一片空白上另起炉灶。

  张居正想到了苏泽在《警世报》上对自己的评价:旧世界的修补匠。

  张居正竟然觉得十分的正确。

  而世界也在被贸易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一场朝鲜釜山倭商馆的袭击,影响到了大明输入的白银,又影响到了整个明廷的整体财政。

  张居正看着朝鲜国主发来的声泪俱下的求援国书,只能叹了一口气召集明廷内阁开会,商议出兵救援的事项。

  这又给明廷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财政雪上加霜。

  张居正感觉到自己被围困在一盘棋局中,苏泽在四处落子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可偏偏在正面战场上,明廷也打不开局面。

  没有能够劝说父亲从河南老家前往东南,高务观只能自己返回了南京。

  好友李言恭的妻子已经诞下了儿子,高务观连忙带着贺礼前往李家。

  李言恭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高务观见过这个小侄子后,将一枚金锁交给丹芸,然后就被李言恭拉到了后院。

  坐在后院的凉亭中,李言恭说道:

  “我要去湖广了。”

  高务观倒是不惊讶,他刚刚回到南京,就听说了好友熊况用骑兵打破了刘世延的湖广新军,一战奠定了湖广胜局。

  如今整个陆军部都乱作一团,曾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骑兵似乎在这一仗中翻身了,重新组建和训练骑兵的呼声越来越大,最后大都督苏泽一锤定音,以熊况的骑兵作为基础,成立一支五千人的骑兵独立团,由熊况出任这个独立团的团长。

  独立团的级别在旅之下,但是人员可以突破普通的团级。

  在陆军部内部,曾经传言大都督本来想要直接成立骑兵旅,由熊况担任旅长的,但是由于晋升条令的限制,才先弄个独立团出来。

  反正无论如何,熊况已经突破了中层军官到高级军官的这道龙门,跻身到了高级将领的行列。

  这对于整个东南新军的军官起了很强的激励作用,如今不少人都向陆军部打报告,希望能够到前线去。

  李言恭想要去湖广前线,也是正常的事情。

  高务观微笑着说道:“丹芸才生完孩子,就放你走?”

  李言恭说道:“她是支持我的,孩子留在李府有人照料,等丹芸坐完月子,她也准备回广西。”

  “这么急?”

  “丹芸是广西的制宪会议代表,不能总留在南京,她的族人也在那边。”

  高务观点点头,李言恭这种也是东南年轻军官的正常生活了,夫妻天各一方也是常态。

  李言恭问道:“你这次回去,高伯父没有催你成婚?”

  高务观摇头,这时候李府门口突然一阵子骚乱。

  几个人走进后花园,李言恭和高务观一看,竟然是他们认识的陆军部武选司的张主司。

  张主司身后还跟着一名文官,这名文官笑着对高务观说道:“参谋部高级参谋高务观?”

  高务观立刻走上前,这名文官说道:“伱的休假已经结束,大都督府对你有了新的安排。”

第482章 狂热和克制

  高务观一愣,陆军部下设的武选司,专门负责武将的任命,是整个陆军部最要害的部门之一。

  高务观是军职在身,他的调动和任命是武选司的职责。

  但是这个身穿文官官服的中年官员,是吏部文选司的文选郎,吏部是负责整个东南文官系统任免的,他怎么会和武选司的人一同出现在这里。

  而且自己在李言恭家赴宴,竟然让兵部武选司和吏部文选司同时派人过来上门,宣布他新的任命,这就更有些奇怪了。

  就连李言恭都有些疑惑的看着两人,要不是他认识这位武选司的官员,他自己的新职位也是这位武选郎来宣布的,李言恭都快认为他们是骗子了。

  紧接着,这位文选郎说道:“这次任命是秘密任务,请无关人等先离开。”

  李言恭本来想要说一句这里是我家,但是他看到那位武选郎的眼神,只好离开后院。

  这时候文选郎抽出一份大都督府的委任状说道:

  “大都督府参谋处高级作战参谋高务观,经过内阁廷推,大都督府确认,任命你为五原知府,参赞五原军务。”

  这下子高务观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任命需要一位文选司官员和武选司官员同时过来宣布了。

  知府是文职官员,而参赞军务就是武将职位了。

  这又让高务观有些诧异,东南的官员制度一向非常严谨,同时兼职文武的职位也不是没有,但是一般都是敌占区或者刚刚攻占的土地。

  五原城是什么地方?

  高务观搜索自己的地理知识,这才想起来这是在草原河套地区,俞大猷建立的城市!

  大都督竟然让自己去五原城?

  高务观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职位会这么高。

  五原城知府说起来是知府,其实五原城的人口并不多,所以这个知府也是高配。

  参赞军务,五原的主将是俞大猷,自己这个参赞也就是做做后勤和情报参谋。

  不过这个任命还是让高务观激动起来。

  如果是其他人,被一纸调令弄到草原上,可能会有所不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5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0/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