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70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比起那位名垂千古的名相萧何,曹参的名气就要小太多了。

  许国很自然的冲动了,他收下了徐琨这份报告,思考了一番之后,许国还是决定亲自将这份报告送到南京,当面向大都督苏泽汇报,征询对方的意见。

  南京,大都督府内,最近苏泽又开始折腾起来奇怪的设备。

  据说前段日子,大都督让人弄来了磁石,据说在家里搞出来了闪电来。

  许国一开始是不相信的,但是看到苏泽摇动把手,就看到铜线两端出现了电火花,他惊讶的张开嘴久久不能合上。

  大都督真的能弄出来雷电!

  许国看向苏泽的眼神就如同看怪物一样,如果今天有人说大都督明天就要飞升成仙了,他也绝对不会意外了。

  今天都开始掌控雷电了,明天飞升成仙也没问题吧?

  许国再次想起民间那些传说,苏泽难道的真的是天上的星君转世?

  要不然他一个卫所的普通军户后代,为什么能会这么多东西,难道这个世界真的有生而知之者吗?

  苏泽看出了许国的震惊,笑着说道:“这不过是物理现象罢了,最近的《格物》杂志上已经有人探讨了电磁发电的原理了。”

  许国知道《格物》是天工书院发行的一本学术期刊,其内容和《算学》一样的高深,反正许国看起来就和天书一样。

  听说是物理学的成果,许国虽然不担心苏泽明天就会飞升成仙,但是也对这东西非常恐惧,毕竟闪电总是让人恐惧的。

  苏泽说道:“《格物》上已经有学者论证了,天上的闪电和电磁放电是一样的,闪电也是云层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

  “有学者提出了给高层建筑安装铁丝作为避雷针的建议,如今已经在鸡鸣寺的塔上试验过了,确实有了避雷针之后,被雷击后鸡鸣寺塔依然是安全的。”

  “大都督府准备出钱,给南京所有木质高层古建筑都安装避雷针,同时以后所有地势高建造的建筑物,都必须要安装避雷针。”

  许国完全无法理解,这个手摇装置和雷霆有什么关系。

  但是大都督说什么,那肯定就是什么了,大都督从来不会出错,这已经是整个东南上下的共识了。

  许国将徐琨的那份计划书交上去,苏泽放下手里的工具。

  苏泽这一次看的很仔细,他将整个计划书都看完了之后,对许国说道:

  “维桢兄,这份计划不错。”

  许国有些惊讶,他本来以为苏泽会反对的。

  苏泽对于资本进入基建领域,一直都是持有反对态度的。

  苏泽说道:“维桢兄,我知道你的想法,我是反对资本进入基建,但是这份计划书不是说了,施工的主动权是在松江府手里吗?”

  许国的眼睛亮了,他说道:“大都督的意思是?”

  苏泽说道:“我清楚他们的想法,徐家是有聪明人的啊。”

  “这条路线经过的地区,都是松江府富庶的地区,光是客运的需求,其实就能盈利了,不要说铁路货运的收益更大了。”

  “而且铁路沿线的房产土地都是会升值的,这些升值的收益不说,日后万一要拓展铁路干线,征地的钱也能让他们大赚一笔了。”

  “还有铁路站附近的商铺,只要位置足够好,那也就是下金蛋的鸡。”

  许国点点头,他当然清楚其中的好处,要不然这些平日里精打细算的松江商人也不会愿意投资。

  许国又说道:“但是他们愿意将全副身家投在我们东南身上,也足以说明他们的决心了。”

  苏泽点点头说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真的修成了铁路,那对于松江府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如今财政是比较吃紧,能够动用民间资金,尽早修这个铁路总是好的。”

  “若是等到日后世道安定了,修建的成本会越来越高的。”

  许国也点头,现在松江府的土地价格和人工已经开始涨了,但是距离明廷统治时期最高的地价还要低一些。

  日后东南占领全国之后,地价肯定也要涨起来,等到那时候再修铁路,那付出的代价可是更大了。

  而且现在的官府执行力高,官府上下也清廉,这时候修建的工程肯定要比后面修建的耐用。

  苏泽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官营铁路,私营铁路之间还是有很多的矛盾的。”

  “官修铁路,无论是地方主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推行的,还是制宪会议代表提议的,一般都会强调里程长度,追求将铁路铺设到更多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想要通过铁路起到拉动发展的作用。”

  许国想了想,赞同的点头。

  修铁路是政绩,政绩自然是要能宣传的才算。

  铁路里程数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比如徐州铁路的里程,就经常被拿出来宣传,作为工部铁路司的政绩。

  民营铁路则不是这样,苏松铁路都不算是民营的,只算是公开募资的,所以更加重视宣传铁路的盈利情况,汤显祖经常宣传苏松铁路几年回本几年盈利什么的。

  “制宪会议代表们,也更加喜欢提议修建支线铁路,他们更愿意给自己的家乡修建铁路。”

  “哈哈哈!”许国也忍不住笑出来。

  他想到当年报纸攻击徐州铁路,但是徐州制宪会议代表们却维护徐州铁路,在报纸上为了东南内阁应不应该用全民的税收给徐州一个地方修建铁路而辩论。

  “商人们更喜欢主干线的铁路,特别是城市沿线,因为这些铁路是稳定赚钱的,城市干线附近的土地就算不依靠铁路赚钱,长期看也是上涨的。”

  许国连忙摇头,苏泽说的太深刻了。

  苏泽说道:“这条铁路他们愿意出资,自然可以出资,但是路线要由松江府来勘定,还要征询松江府制宪会议代表的意见。”

  “除了肯定赚钱的干线铁路,也要修一些支线铁路,或者绕路去一些欠发达的县乡。”

  “铁路附近的土地,也不能直接给他们,而是给他们在铁路建城之后的优先购买权,但是价格要按照土地建造后的价格算。”

  许国不由的感慨,果然要是大都督啊!

第528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

  等到许国返回了松江府,召集了愿意投资铁路的商人们,他又邀请了附近地区有实力的商人,举行了一次公开的会议。

  一开始的时候,徐琨听说许国召集他们开会,自然是非常的兴奋。

  联合投资铁路的计划,并不是徐琨想到的,而是他的父亲徐阶所做的建议。

  徐阶已经很大了,就算是人均寿命已经延长的东南,徐阶也算是相当高寿了。

  返回老家之后,徐阶不会客,不著书,每天的工作就是读书看报,反倒是耳聪目明起来。

  不得不说,嘉靖一朝的大臣们确实长寿,徐阶的老对手严嵩都已经是八十多岁了,听说去年才病死。

  严嵩是江西右江人,当年严嵩罢相之后,嘉靖给了他体面让他致仕回乡,但是杀了他的儿子严世蕃。

  这个信号告诉天下人,严党已经彻底倒台了,继任的徐阶根本没有派人按时,地方官员们纷纷落井下石,等到严嵩返回江西老家的时候,身边已经只剩下一个老仆了。

  严嵩的家产被查抄,家族都被流放,严嵩先是就食于宗族的祠堂,吃一些乡亲们布施的饭菜。

  等到东南新军打过来之前,严嵩知道自己的恶行肯定要被东南新军再清算,于是他又逃亡了河南。

  到了河南之后,严嵩更是无依无靠,但是他的身体确实不错,又折腾了半年才死。

  在接到了严嵩的死讯之后,徐阶更是珍惜现在的生活,他能够在家乡养老,已经远超同僚们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家之后从来不插手家族产业的徐阶,将自己的儿子喊过来,讲述了他的计划。

  当时的徐琨是不赞成的:

  “爹,您别看报纸上吹得厉害,其实铁路根本不怎么赚钱,您看苏松铁路到现在客运还是亏本的,要用货运的利润来补贴客运。”

  “按照这个速度,铁路要收回成本可是要好几年的,这年头什么不比这个赚钱啊?”

  徐琨说的确实没错,铁路的投资巨大,门槛又高,还需要专门的工人和工程师维护。

  而其他的新产业,比如投资建设水泥厂玻璃厂,现在都是暴利产业。

  棉毛纺织这种轻纺行业,需要的资金小风险也低,又是徐家的传统产业。

  就算是远洋商业,利润也都是无比巨大的,所以在徐琨看来,铁路根本不是一门好生意,甚至是一门糟糕的生意。

  徐阶耐心的听完了儿子说完,这才说道:“你说的不错,铁路从现在看确实不是一门好的生意,甚至是一门糟糕的生意。”

  “但是为父这几年想到一个道理,做人不要看自己现在是多么风光,更是要看到未来。”

  “就拿严嵩来说,他压制了老夫几十年,权倾朝野,最后落到了一个曝尸荒野,抄家灭门的结果。”

  徐琨还是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爹,您说的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咱们东南是法制社会,怎么可能动不动抄家。”

  徐阶感慨儿子的天真,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而是说到:“那爹换个说法,你在商业上是有天分的,你的儿子们呢?”

  徐琨愣了一下。

  徐琨也已经是四十多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

  但是这两个儿子,目前看来都没什么商业上的天分。

  甚至将这个范围扩展到他的另外四个侄子,徐家第三代人好像都没什么商业上的才能。

  这也是徐琨一直发愁的事情。

  他已经四十多了,就算是徐家人长寿,徐家的产业如今也遍布东南,他也已经跑不动了。

  很多事情需要儿子出面去做,可是那两个儿子不提也罢。

  长子徐锦,一直都对算学感兴趣,这还不是那种账房那种算学,而是徐琨完全不能理解的算学。

  什么求导数,什么微积分,在徐琨看来就是天书。

  前阵子长子瞒着自己去南京考上了天工书院算学科,竟然放弃家族产业去读书去了,差点没把徐琨气死。

  次子徐绣算是一个正常的纨绔子弟,对于声乐非常喜爱,经常出没于声乐场所。

  这家伙甚至还去码头去找西洋人,学习他们的乐器。

  前段日子更是资助了一支乐队,竟然搞的全城轰动,吓得徐琨连忙将次子禁足在府内,禁止他出门瞎折腾。

  徐阶这么一说,徐琨头疼起来。

  徐阶又说道:“而且伱说现在铁路不是好的行业,那我且问你,棉纺织八年前的利润如何?”

  八年前?那就是苏泽的《天工开物》在江南刊行的时候,那时候徐琨果断砸了家里订购的旧纺纱机,换成了大都督天工开物中的新式纺纱机,在这一轮中跟上了技术革命。

  那是徐琨的高光时刻,他还经常拿来和儿子们吹嘘自己当年英明的眼光。

  “五倍利!”徐琨说道:“那时候新纺纱机一台顶过去一百台,一个工人织出来的纱比以前一百个工人织出来的都要多都要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5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0/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