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88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一部分人说要从天津请张居正回来,这自然遭到了很大一部分官员的反对。

  张居正作风强势,如果他回来执政,那肯定要清算当年背叛他的人,在场很多人都参与过倒张。

  还有人说要请高拱回来,但是也遭到了不少人反对。

  高拱也是独断专行的,而且这么多宰相都是被言官搞下台的,那么张居正和高拱回来,都一定会清洗言官,这些清流是坚决反对的。

  高拱和张居正不回来,李春芳执政的时候中书省也没有副相,六部尚书根本没有威望,清流就不要说了,他们的品级低微,根本不可能执政。

  现在的选择,就剩下地方上的督抚重臣了。

  清远伯李炜小心翼翼的说道:

  “太后,臣推荐新军大臣,山东总督李成梁。”

  这句话一说,整个朝堂都炸了!

  一个文官立刻跳出来说道:

  “胡闹!李总督是武官,我朝哪有武官执政的道理!”

  这一次文官们出奇的一致,他们立刻团结起来,推荐河南总督陈以勤出任中书丞相。

  李太后在垂帘后看着父亲,以她对父亲的了解,父亲也不知道是收了李成梁多少的好处,才跳出来给他说话。

  也难怪文官们激烈反对,李太后的政治智慧也看清楚了,李成梁是武将出身,如果由他担任中书丞相,等于打破了文官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文贵武轻的制度传统。

  谁知道这一次李炜颇为强硬的说道:

  “李大人是朝廷任命的新军大臣,位比六部大臣,也是文臣的序列,为何说李大人是武人?”

  一名文官跳出来说道:“李成梁不是科举官,更不是翰林官,如何能担任中书丞相?”

  李炜冷笑一声说道:“为何不能?朝廷哪一条规矩说,只有翰林官能担任中书丞相?我国朝初年的丞相,都参加过科举?都是翰林吗?”

  李炜这话自然是狡辩了,大明初年的丞相都是随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勋老臣,元朝老早就不科举了。

  但是这句话也很有杀伤力,中书丞相制度本身就是张居正搞出来的,实际上才搞出来没几年,根本谈不上什么旧制。

  而且在这个朝堂中,还有很多武将勋贵,如果直接喊出文贵武贱,恐怕这些勋贵就要拔刀了。

  随着局势进一步的震荡,手里攥着枪杆子,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而如今大明最硬的枪杆子是谁,那自然是毋庸置疑了。

  一些还准备激烈反对的文臣,就像是被卡住了脖子,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众人突然意识到,当时炮轰李春芳下台的文章,正是刊登在《山东新报》上的文章,也正是李成梁麾下文人山蒿先的文章。

  再联想到李炜在朝廷上的突然发难,那推动李春芳下台的幕后黑手是李成梁,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朝臣们出了冷汗,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名官员踉踉跄跄的走进朝堂。

  “太后!诸位大人!新军大臣,山东总督李成梁带领两镇新军,已经从山东启程,要面见太后商议军机要务!”

第551章 解散国子监

  李成梁骑在马上,遥看远方的京师城墙。

  他第一次来京师,是为了继承父亲的世袭军户职位,那时候大明朝法度森严,他这样的武官只能绕道侧门。

  当时兵部的官员还欺负他丧父,对他继承父亲的军职百般的拖延,那时候李成梁在京师活动了三个月,耗费了家财无数,这才拿到了父亲的职位。

  这之后,李成梁在辽东经营,那时候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千户,靠着对女真作战勇猛,但是多年来依然没有任何进步。

  当时的大明朝,武将的天花板出奇的低,而李成梁的军功大多数都成了文官晋升的台阶。

  那时候李成梁也没有任何的野心,他只是希望能够将世代的军职传下去。

  这么多年在冰天雪地里拼命,李成梁依然在帝国的边疆打转,他因为一场兵败而被贬,然后被上官追究责任,差点押送到京师问斩。

  在这之后,李成梁突然明白了。

  无论建立多大的军功,在大明这个体系中,都比不上上司的看重。

  他开始学习如何跟这些文官处关系,如何投其所好,在拜见这些大员的时候脱掉臭烘烘的甲胄,换上更威猛又没用的仪甲。

  他也学会了克扣军饷,在边境走私,来给上司送礼。

  李成梁的官位越来越大,手下的家丁也越来越多。

  等他第二次进京的时候,已经官拜辽东副总兵了。

  接下来他再次进京的时候,就是南下平叛了。

  京师,对于李成梁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他记忆中的京师,是那高耸的城墙,是那如同九重天阙一样的宫闱,是一座座能崇高的庙堂,这给年轻的李成梁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京师就是他心中最神圣威严的地方。

  可是如今,高耸的城墙正门大开,那九层宫阙中的听政太后带领小皇帝,亲自站在郊外迎接自己。

  那些曾高居在庙堂之中,捏死自己如同捏死蚂蚁一样的。

  可如今这些文臣,都恭敬的站在路边上,惶恐的迎接自己,以及自己身后的大军。

  在这一刻,青年时期京师的记忆轰然倒塌,他看向这座城市的时候再也没有任何的光环了。

  京师也不过是一座普通城市,所谓的庙堂,也不过是一群鼠辈罢了。

  当这种光环褪去之后,李成梁看向一切都不同了。

  他骑着马,一直来到了皇太后面前。

  大臣们都屏住呼吸。

  如果是以前,肯定会有御史站出来,弹劾李成梁御前失仪。

  但是现在,看着李成梁身后的军队,这些在弹劾李春芳下台的时候战斗力强大的言官们,纷纷闭上了嘴巴。

  李春芳是文官,他手里最多就是顺天府的衙役,如今东厂都已经解散了,他拿这些自己这些言官是没把那法的。

  但是李成梁不同,他是带兵进京的,他身后的是整个大明最早建立的新军,是明廷投入最多,装备最好的新式军队。

  而且他这一条路上从山东杀到京师,沿途京师各卫竟然都没有发出警报,等到李成梁的军队到了京师前的时候,这才得到了消息。

  这说明了从山东到京师这条路上的军队,都已经投靠了李成梁,这自然也包括京师附近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言官愿意站出来,斥责李成梁无礼了。

  明廷的言官曾经战斗力很强,在徐阶还是内阁次辅的时候,这些清流就是对抗首辅严嵩的主要势力。

  但是在那个时候,是嘉靖需要制衡严嵩,所以才对言官放任。

  等到了后面,徐阶上台后,是言官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可等到高拱执政,清理言官队伍之后,又经过了张居正和李春芳的清洗,如今都察院和六科中,剩下的都是纯粹的投机者。

  好在让明廷官员长舒一口气的,是李成梁还没有跋扈到践踏皇权,他在距离李太后和小皇帝几米的地方还是停下了马,他走下马还是对李太后行了一个抱拳的军礼:

  “甲胄在身,太后万安!陛下万岁!”

  随着这句话,众大臣都长舒了一口气。

  李太后气的全身发抖,这样已经是对皇权的极大不尊重了,这就是自己父兄勾结的人吗?

  看了一眼躲在迎接朝臣队伍中的清远伯母子,李太后还是做出了一副平和的样子说道:

  “东南贼肆掠,国事艰难,日后就要仰仗将军了。”

  李成梁也不客气,不来什么三辞三让,而是直接说道:

  “臣定不负太后重托,定当整顿朝纲,让我大明再次辉煌!”

  李成梁一开口,身后的甲士们也纷纷挥舞武器应和,这下子朝臣们也纷纷跪下。

  所有人都知道,从此大明又要进入一个新时代了。

  李成梁入城之后,并没有前往中书省,而是直接在兵部住下。

  他的两镇新军分别接管了皇宫防务和京师防务,然后李成梁就宣布朝廷册封他为大将军,京师进行军事管制。

  兵部改成了大将军府,李成梁麾下的军官以大将军府的命令,开始接管京师的各大兵工坊。

  紧接着,李成梁开始派人前往京师各大衙门。

  一个圆脸的中年读书人,手持李成梁的信物,他身后跟着一队火枪兵,迅速来到了国子监。

  “吾乃大将军府参赞山蒿先!速速的打开国子监大门!”

  国子监的博士们小心翼翼的打开大门,不少监生都激动的走到门口,山蒿先不断在《山东新报》上发表激进言论,得到很多国子监监生的追捧,还有人称呼他为山圣。

  但是山蒿先不是来安抚监生们的,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手书说道:

  “大将军令,今天开始解散国子监!”

  “什么?”

  众多监生不敢置信的看着山蒿先,只听到山蒿先说道:

  “国子监改为新军武备学堂,如果愿意从军的,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学习,如果不愿意从军的,速速离开!”

  这些监生都疯了,本以为自己带头赶走李春芳,要得到李成梁的赏识重用,没想到上来就要解散国子监?

  人群中,邹元标和赵南星对视了一眼。

第552章 李成梁的手段

  赵南星和邹元标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睛看到了犹豫。

  自己好不容易来到国子监,眼看着混出了名声,就能参加科举成为官员了,可现在李成梁竟然一下子就要解散国子监!

  将国子监改为军校,两人都是书香门第,是看不起武将的。

  但是山蒿先的态度非常强硬,士兵已经鸣枪示警了,如果现在不做选择,恐怕这些如狼似虎的军汉真的会将监生们赶出国子监。

  邹元标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

  “山先生,您的文章是国子监最受欢迎的文章,每一期的《山东新报》一出,都会洛阳纸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5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8/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