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0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这家工坊既非是官办,又非是私营,工坊没有领导者,所有工友一起在这家工坊劳动,每个月工坊的利润都平均分给所有人。

  颜钧只能算是工坊的组织者之一,平日里他也在工坊劳动,负责一些文书上的工作,调解工友之间的矛盾。

  不过这家工坊的效益都是不错,在工坊上班的工友也很满意,不少人都想要加入这里。

  自从国子监改成了军校之后,佟安每个月二两银子的补贴也取消了。

  京师最近的物价涨的让人看不懂,军校虽然管饭,但是在京师吃喝拉撒,笔墨纸砚都要钱,颜钧也给佟安在工坊中安排了一个算账的职位,每逢休沐的时候他就过来做做账。

  和颜钧谈好了祥子的事情后,佟安翻开账本,他惊讶的问道:

  「颜师,这个月的材料价格怎么涨了这么多?」

  颜钧穿着工人的衣服,他喝了一口气浓茶说道:

  「这个月京师什么不涨啊?涨的最厉害的就是煤炭钢铁这些材料了,煤炭价格更是一个月翻一倍。」

  佟安长期给工坊做账,他说道:

  「冬天已经过去了,京师用煤的高峰都结束了,怎么价格还在涨啊?」

  颜钧说道:

  「这次上涨不是用煤的事情,还是明廷滥发太多的货币了。」

  佟安有些不理解,在张居正执政的时候,京师还发生过几次钱荒,怎么到了现在反而货币太多了?

  颜钧摸着胡子说道:

  「张居正执政的末期,为了解决钱荒问题,发行了银元。」

  「这些银元用的是东南银元的,掺杂了铅和倭铅之后改铸的小钱,一开始时候还好,一枚东南银元改铸三枚大明银元,市场上也是这么兑换的。」

  「等到了李春芳执政的时候,明廷已经入不敷出了,为了给下面发赏钱,明廷将一枚东南银元改铸成十枚东南银元。」

  「在李春芳执政末期,中书省已经是风雨飘摇了,那时候户部官员都在自己私铸银元,甚至一些商人也在私铸,当时京师根本没有人管。」

  「明廷银元信用大跌,如今一枚东南银元足足可以兑换十五枚明廷银元,价格还在不断的下跌,如今我们工坊做生意,很多生意伙伴只收东南银元了。」

  「银元在贬值,但是铜钱却在升职,京师百姓如今已经没有铜钱用了。」

  「这是为何?」

  「明廷这边铸炮技术不过关,用纯铁铸的火炮容易炸膛,需要用铜铁来制造火炮。」

  「为了铸炮,工部将市场上的铜钱抽走了更多,原本银铜并行的货币体系,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如今没有铜钱,只剩下不断贬值的银元,物价就再也没有稳定的基础,今年过年以后,京师物价已经飞涨了。」

  「老夫最近读书,这就是苏大都督所说的,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颜钧对于东南的政治体制并不

  是特别赞同,他的政治理想更类似于当年何心隐在老家创办的乌托邦式的社会,这也是泰州学派不少弟子的政治理想。

  何心隐在试验失败之后选择了失败,但是颜钧却不这么任务。

  他认为之所以何心隐的实验会失败,是因为他在农业社会进行的实践,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不足,而且缺乏商品交换的基础,在人数过少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最后导致了失败。

  何心隐在自己的社会实践失败之后,选择了在东南出仕,在苏泽的麾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颜钧认为,在现在的城市中,可以通过工坊来实现这种平等社会,通过雇工自治的方法经营工坊,将所有的利润都分配给工人,完成完成他心中大同社会的梦想。

  颜钧虽然对于东南的政体体制认同,但是对于苏泽的经济学理论很赞同。

  相比于苏泽在政治理论上的著作,他所写的一系列有关经济的著作,阅读的人很少。

  很多人都忘记了,当年苏泽就被称为财神爷,改革了明廷的钞关税和市舶税,给当年东南抗倭提供的资金支持。

  在颜钧看来,苏泽在东南构建的政治体系,不过是在大明政治体系上的修修补补,相比下,苏泽在经济学上的造诣更高。

  颜钧说道:「通货膨胀,简单的说就是物价飞涨,钱变得更加不值钱。」

  「在苏大都督看来,保持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胀,是有益处的。」

  「这是为什么?」

  「苏大都督举了汉代钱荒的例子,汉代是金钱并行,但是汉代重视厚葬,所以诸侯都将金藏在墓穴中,金的价格一直上涨,普通的富人看到金变得更值钱,就更不愿意拿金子出来换东西,所以汉代最后市场上金荒钱荒,商品交易几乎停滞。」

  「而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那百姓见到今天的钱比明天的钱能够买到更多的东西,那就更加愿意花钱,商品和货币就能流通起来,对于社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这经济上的事情,也有一个过犹不及,盈满则亏,一旦物价上涨太快,那对整个社会也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这就是恶性通胀了。」

  佟安是经历过京师粮荒米价上涨的,对于通胀是有认识的,他点头说道:

  「这是因为明廷滥印银元导致的?」

  颜钧点头又摇头说道:「是,也不全是,但是恶性通胀已经快要来了,这可要比前线的战事更可怕

第577章 燃眉之急

  颜钧继续说道:「通胀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失业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失业的人变多了,物价又在涨,而工坊又在破产,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工坊破产,更多的人开始失业,最后就是整个社会的商品越来越少,人们开始花费更多的钱来追逐商品,物价就会越来越高。」

  颜钧说道:「滥发银元,加上大量的工人失业,两个因素互相作用,最后造成物价的急剧膨胀,而物价的飞快上涨,再次造成了人们对于货币的恐慌,赚到的钱不敢储蓄,会立刻去购买物资。」

  「这就是苏大都督说的,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

  「对,当所有人都觉得要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大家都会花钱去买东西,那么物价必然会上涨,这就是通胀的自我实现。」

  这下子佟安这才知道了通货膨胀的可怕之处。

  滥发货币和失业,都会增加通货膨胀,两者互相作用,通货膨胀就会越来越厉害。

  钱越来越不值钱,明廷为了能得到更多的钱,就会滥发更多的银元。

  而滥发更多的银元,也会导致货币体系的进一步破产。

  而随着通货膨胀开始,工坊和商铺都开始亏本,京师百业凋敝,除了税吏的盘剥之外,也和日益膨胀的物价有关系。

  当货币都没办法稳定的时候,那就只能以物易物了。

  工坊和商铺破产,百姓的收入进一步降低,大家就更加恐慌的去抢购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而随着所有人都产生了物价上涨的预期之后,又反过来推动物价真的上涨。

  于是就有了京师如此恶性的通货膨胀。

  颜钧叹息一声说道:「京师的物价,是要比东南的军事威胁更可怕的事情,这么下去不用东南过来,明廷自己就垮了。」

  佟安也叹息一声,如今他不过是京师军事学院的普通学生,面对这样的局势更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明廷这个局面,无论谁来都无力回天,大家也只能跟着叹息了。

  果不其然,在半个月后京师的物价已经上涨了三倍,等物价到了这个地步,京师的普通官员都开始买不起粮食了。

  但是在之前的清理李春芳余党的行动中,李成梁重点清理了李春芳亲信盘踞的户部和礼部,大量言官也被清理出去,所以等到李春芳意识到了这件事的时候,京师的物价已经失控了。

  从没有处置过这种问题的李成梁,不得不继续召集自己的亲信,商议京师物价的问题。

  李成梁的这些亲信,如果说是带兵打仗还能凑合,但是让他们处理经济问题,那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

  「大帅,俺以为直接抓了那些涨价的女干商,规定粮食平价出售不就得了!」

  「不许商品涨价不就好了!」

  「杀了那些哄抬物价的的家伙!」

  这帮丘八们你一言我一语,话里话外都是要动刀子,但是李成梁却一言不发。

  这也不是李成梁心善,而是他现在也很清楚,经过从高拱到张居正,再到李春芳的改革后,整个明廷也已经建立了一套经济体系。

  这一套经济体系虽然比不上东南的精密,但是商品和货物的流转,要比以往明廷的体系有成效多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套新的商品流通体制,才能适应如今复杂的生产活动。

  一根新式火枪,就需要山西的优质石炭,关中的精铁,辽东的硫磺,山东的硝石。

  这些东西需要通过商业活动运输到京师,然后在兵工厂中生产。

  而如果整个经济体系

  崩溃了,那这些物资就没办法运送到工坊中,也无法恢复物资生产。

  这可是要比粮食价格上涨更可怕的事情。

  李成梁看着手下,又看向自己手下唯一的读书人山蒿先。

  山蒿先叹息一声说道:「大将军,属下也不懂这货殖的学问啊。」

  李成梁病急乱投医的问道:

  「山先生可知道何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山蒿先毫不犹豫的说道:「张相公。」

  张相公,不就是张居正吗?

  一听到这里,众人纷纷开始喊道:

  「山蒿先!你是何居心!」

  山蒿先面不改色的说道:「我大明能通货殖之术的,非张相公莫属,如果大明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有张相公了。」

  李成梁也有些犹豫,他自然不愿意去求张居正,而且张居正也不一定愿意出山。

  山蒿先说道:「大将军可以征召张相公的儿子,听说张相公之子颇有才干,也精通货殖的学问,而且只要儿子出来做事,张相公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李成梁大喜说道:「有道理!张相公父子现在都在天津吧?传我的命令,征召张居正之子张敬修,为户部铸币司主司,专门负责稳定京师的物价!」

  山蒿先张开嘴,他也没想到李成梁竟然这么吝啬,想要张居正父子做事,竟然只舍得给张敬修一个主司的职位。

  让一个户部主司,去负责平定京师的物价,这等于让一个普通小兵去指挥千军万马。

  但是山蒿先也知道,李成梁对张居正父子非常忌惮,不愿意给张敬修重要的职位。

  一想到这里,山蒿先也只能将话憋回去,只希望张家父子能以大局为重了。

  果不其然,李成梁的使者来到天津,听说要李成梁给自己儿子一个户部主司,就要让他平抑京师物价,卧病在床的张居正直接拒绝了李成梁的征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6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4/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