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11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可怎么到了自己弟弟成年了,就可以立刻授予京师守备这样的重任?

  如今都有人传言,李成梁更加属意二儿子李如柏,刚成年就授予重任锻炼,还将李如柏留在身边培养。

  李如松虽然也知道这些是挑拨离间的谣言,但是他依然觉得很刺耳。

  此外一件事就是李如松在辽东重用女真人的事情。

  辽东汉人的数量并不算多,毕竟这里是苦寒之地,冬季的温度极低,包括李如松带来的兵马,也很不适应这里的天气。

  在出发前往辽东之前,李成梁曾经叮嘱过儿子,到了辽东要用女真人,但是也要堤防女真人,更是轮流将一些女真人处死,不能让女真人一个部族坐大。

  当年李成梁在辽东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遇到一个女真部落变得强大的时候,就让这个部落的人去攻打其他部落送死,如果不打就用军令处死这个部落,如果打了这个部落也会元气大伤,并且失去在其他女真部落中的威望。

  这一招算是阳谋,投诚给李成梁的女真部落就算是明白这个道理,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女真人本身就不团结,来投靠李成梁的部落基本上都是被排挤或者活不下去的。

  但是这样做也是有弊端的,就是要对女真的事情非常熟悉,还需要在女真人中很有威望。

  而且因为女真人也不是傻子,经常这么做女真人也会惧怕明军,招募女真人的时候经常会招不到人,有时候只能去深山抓生女真。

  等到了李如松到任之后,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学着父亲,平衡辽东的女真势力。

  但是很快他发现,这样下去招募女真人的速度太慢了,而且女真部族之间互相有仇恨,训练的时候还经常起冲突,有时候训练好的女真人去攻打其他女真人的时候死了,招募的新人还要继续训练。

  所以李如松改变了自己父亲叮嘱的方法,他将李如彘的部落迁到了辽阳城边上,然后让李如彘的部落粮食和种子,然后训练他们的部落。

  每到了春季夏季,山雪解封的时候,李如松就让李如彘带人去山里招募生女真,然后将这些生女真安置在辽阳城附近,用同样的办法册封这些部族,让他们为明军效力。

  最后李如松在辽阳城附近设置红白蓝三旗,每一个旗设置一名旗主,由旗主统一负责女真的事务。

  女真人在城外负责防卫,遇到战事则到三旗中招募女真人出战。

  汉人住在城中,要么在工坊中干活,要么带着女真人在城外田庄耕种,又或者担任官吏军官。

  李如松很满意自己的设计,这不就是夷狄护卫华夏,不就是先贤说的王道之世吗?

  但是李成梁知道之后,却写信训斥儿子,认为他这样做会让女真坐大,影响辽东的安定,还让他解散三旗,取消旗主的册封。

  对于父亲的来信,李如松也只是阳奉阴违。

  父子关系开始更加恶劣。

  在这个时候,轮换统制官的消息,更像是父亲要对自己下手的信号。

  李如松也算是一镇的统制官,如果轮换自己去哪里?

  去山东还是去九边?还是去京师?

  李如松早就已经适应了在辽东称王称霸的日子,根本不想要回到父亲身边,再去和二弟争宠。

  而山东和九边还有其他宿将,自己去了就还能和辽东这样说一不二吗?

  果然一开始商议,红旗旗主李如彘就痛哭流涕的说道:

  “将军可不能走啊!将军走了我们辽东二十万军民可怎么办啊!“

  在场的女真将领都纷纷大哭,李如松更是觉得自己威望很高。

  他立刻说道:“我这就给父亲写信,说辽东的局势复杂,我要筹备防备朝鲜叛军的入侵,请求父亲不要轮换统制官。”

  李如松的信件送到了京师,当他旗帜鲜明的反对父亲的政策,反对统制官流转的提议后,在京师的军头们也纷纷响应支持。

  在自己亲儿子都反对,而部下也纷纷反对下,李成梁也只能表示统制官流转不过是兵部的构想,并不是真的要实行。

  南京,内阁。

  苏泽难得的离开大都督府,今天他来到内阁,是来听取顾宪成给内阁的述职,讲述的是安南和广西的问题。

  顾宪成的外形非常不错,很符合这个年代对于读书人的要求,他站在一众大佬前侃侃而谈,更是符合儒家对于读书人的气度要求。

  申时行对顾宪成更是点头不已,对这个年轻人非常的看重。

  苏泽听着顾宪成的汇报,也不由的感慨果然这人是有两把刷子,天生就是从政的人才。

  顾宪成语出惊人的说道:

  “各位大人,属下在广西最大的感慨,若要广西无事,必须要彻底破除汉代贾谊提出的‘夷夏首足论’!”

  这句话就连苏泽都皱起眉头,因为“夷夏首足论”,可以说是汉以来华夏文明对待边疆异族的基本国策,顾宪成竟然张口就要废除?

第589章 千年变局

  顾宪成所说的“夷汉首足论”,最早是汉代名臣贾谊提出来的对待边疆异族的国策。

  当然,贾谊提出这个构想的时候,汉代的力量并不强大,还深受北方匈奴的威胁。

  等到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力量开始压过北方蛮族,就开始践行这条国策。

  夷汉首足论,简单的说,就是贾谊期待建立的一种体系,这种体系就是汉族居住在中原地区,然后招募汉化的异族在边疆地区负责护卫汉族,这些汉化的异族拱卫中原,对抗更边疆的异族。

  形成一种以汉为首,以夷为足,文明——边疆,让半开化的蛮族护卫文明的理想体系。

  这种体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东汉初期和曹魏初期的状态,内附的异族在边境地区抵御那些野蛮的异族,而汉人则不需要在遥远的边疆戍边,安静的享受中原的富足。

  而从汉代开始,唐代甚至是武力不昌盛的宋代,再到明代,都是沿用的这个政治体系。

  贾谊所提出来的这个体系,之所以如此牢固,是因为贾谊不仅仅提出治理异族的方法,还提出了“华夷之辩”和“尊华攘夷”这一套思想体系,在思想上提出指导,在军事上提出措施,在政治上提供方案,这自然让历代王朝都延续了这个政策。

  顾宪成却说道:

  “夷汉首足论从汉代开始,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实行整个政策最彻底的两个时代,后汉和魏晋,都因为这个政策遭到了巨大的问题。”

  “后汉(东汉)用这个方法整理西北边疆的羌乱问题,最后导致整个西北地区的羌人内迁,却无法消化这些羌人,羌乱持续了百年,东汉用了各种方法,始终无法平息羌乱,最后因为羌乱导致的凉州军阀董卓灭亡了后汉。”

  “魏晋的问题就更大了,曹魏用内附的鲜卑人、匈奴人、氐人来治理边疆问题,等到了晋代的时候,北方的胡人势力急剧膨胀,最后还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惨事。”

  众人都沉默了,顾宪成所说的没错,夷汉首足论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是边疆的胡人就像是不定时的炸弹。

  他们可能会因为中原的强盛而汉化,同样也会因为中原的衰落而胡化。

  还有可能带着边疆的汉人一起胡化。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宋了。

  作为文化发达的大宋,确实具有非常强大的汉化能力。

  甚至可以说在文化同化上,大宋已经是成功了。

  辽的上层在后期汉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在辽被金灭了之后,金也吸收了汉家的制度,然后又被蒙古灭了。

  而元朝也吸收了很多中原的制度,最后国运都不到一百年。

  这种文明和野蛮的混乱,在明初甚至造成了思想混乱,到底儒家学说能不能强国?

  苏泽看向顾宪成说道:

  “顾少司认为,广西问题,或者说边疆问题要如何处理。”

  顾宪成直接说道:“大都督,最重要的是內迁,打散,同化。”

  顾宪成说道:“首先是广西瑶人的头人土司,以及部族高层,都要迁到汉人多的城市居住,并且鼓励在广西汉人和瑶人的通婚,减少对瑶人的歧视,在科举、读书、工作、保障上保证同样的待遇,甚至可以给与优待,吸引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瑶人离开山区,主动融入到中原的文明圈中。”

  “内迁的瑶人,必须要保持分散,不能让他们守望互助联系在一起,最好和汉人通婚,这样几代以后就能完全汉化。”

  “边疆地区必须要用汉人在守卫镇压,异族从军只能派往外省或者北方前线,退伍的异族军官也必须要留在汉人多的地方,不能放归这些拥有军事能力的人回去。”

  顾宪成说完之后,对着苏泽说道:

  “大都督,就如同您说的那样,如今是‘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是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时代!”

  “现在的城市和乡村生活已经拉开很大的差距,就算是异族也更愿意居住在繁华的城市,只要能减少歧视,那很少有瑶人头目愿意回到山里造反的。”

  “而瑶人中优秀的人才,完全可以用城市吸引他们留下来,淡化他们民族的特点,凝聚对整个东南的认同感。”

  “所以我认为,广西也是边疆的地区,越是要任用汉官,如果现在不解决这些问题,那日后就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众人纷纷点头,顾宪成这番话可以说是对他在广西任职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一套新的边疆处理方案。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顾宪成的方案就是对的,但是很显然内阁诸大臣都被顾宪成这句“千古未有之大变局”给打动了,愿意给他一个试验的机会。

  第二天,内阁首相兼任吏部尚书的徐渭发出内阁政令,经过大都督府通过,在吏部成立广西司,专门负责广西官员的升迁转任,考评罢免,主司暂时不设,由顾宪成担任少司主持工作。

  顾宪成终于追上了同年汤显祖的脚步,位列七部的少司行列,成为同科当中进步最快的二人之一。

  “千古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从苏泽第一次在报纸上提出,就迅速风靡于整个东南,甚至传到了整个世界。

  朝鲜的进步读书人,就是在这句“千古未有之大变局”的号召下,赶走了朝鲜国主和两班贵族,开始了尝试自己主导建设国家的历程。

  安南的君臣在“千古未有之大变局”的引导下,放弃了千百年持续的分离倾向,尝试再次融入中原,享受中原的发展红利。

  木下藤吉郎带领九州讨伐军,在九州连续击败了大友家和岛津家,并且出兵围困了长崎,希望通过得到这座港口,得到来自中原的支持。

  而与此同时,漂洋过海的行人司主司沈一贯和迟弘漠,刚刚离开占城,却被高棉国王的使者拦截。

  他们本来是要前往暹罗,接受暹罗国主的朝贡请求的,看到了跪在地上的高棉使者,沈一贯朗声说道:

  “高棉国主要向我东南朝贡,直接去南京就是,为何要拦截我等?”

第590章 曼陀罗花

  高棉的使者只是劫持了东南使节团的船,却对沈一贯和迟弘漠非常的尊重,每天都送上各种珍惜的食物和美酒,甚至还奉送上高棉美女,这个当然被沈一贯拒绝了。

  迟弘漠在船舱内来回踱步,但是沈一贯却在淡定的吃茶。

  迟弘漠一向佩服自己这位顶头上司的气度,但是这种时候还在淡定的吃茶,未免也有些太淡定了。

  迟弘漠一屁股坐在沈一贯的对面说道:

  “主司,我们就这样去高棉?”

  沈一贯拿起手中的茶盏,用茶刷打出绵密的茶泡,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这才将一碗点茶做好。

  沈家是浙江的大家族,沈一贯从小也接受了一套礼仪教育。

  明代的时候,喝茶的方式已经简化很多,大部分都是直接泡茶喝。

  点茶是宋代的喝茶方法,要将茶叶打出泡沫,有一套复杂的动作和礼仪,就算是明朝的士大夫都已经很少用这种方式喝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6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