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5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苏泽说道:“原因很简单,困兽犹斗,任何一个王朝灭亡之前,都会积攒全部的力量来这样一次的决战,因为大明拖不起了。”

  与此同时,李成梁也在大朝会上,提出了全体动员最后决战的奏章。

  这份奏章是山蒿先起草的,李成梁一字不改直接在朝堂上念了出来。

  抛开那些修饰性的词汇,整个奏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山蒿先一贯在呼吁的——

  明廷等不及了。

  山蒿先的论点还是在《六国论》上,他用“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作为主要观点,提出最后决战期限这么一种说法。

  山蒿先的这份奏章颇具有东南争论文章的风格,苏泽提出的“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种政治观点不仅仅影响了东南的官员体系,山蒿先也用了同样的说法。

  山蒿先在这份大奏章中,列举了如今明廷仅存的战争实力。

  这其中包含了山东和京畿地区的军工坊,山西的煤矿,草原的战马和毛皮,以及通过海域贸易获得的部分利润。

  当山蒿先将这些列举出来之后,明廷那些反对打最后决战的人都沉默了。

  在南京,苏泽对着申时行说道:

  “现在不是我们要和明廷来一场大决战,而是明廷要和我们来大决战,因为再不进行大决战,他们就再也没有大决战的机会了。”

  “汝默,你算算,仅剩下山东、京畿这两个工业中心,靠着山西一省的资源,就算是有部分走私海上贸易补充,明廷不进行大决战,还能支撑多久?”

  申时行沉默了。

  苏泽又说道:“明灭元的时候,元廷还能跑到草原上,如今大明还能跑到哪里?草原还是关外呢?”

  申时行说道:“既然如此,只要拖下去就能赢,为什么还要打大决战呢?我们只需要继续拖下去就行了啊。”

  苏泽摇头说道:“不,如果单单从军事上说,确实是明廷更需要这场大决战,但是从政治上,我们更需要这场大决战。”

  申时行都快要被绕晕了,苏泽说道:

  “首先是我们内部的因素,陆军部需要一场大决战,无论如何,军官也是我们东南的一股力量,这是他们的诉求,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基层的军官,都渴望这场最后建功立业的机会。”

  申时行想了想,还是点点头,作为一名文官他反对军事因素介入政治,但是如果过完全排除军事对政治的影响,那也太过于玄幻了,特别是在一个国家建立初期,军队都是相当支柱性的力量。

  虽然东南靠着苏泽的个人威望和初期的制度建设,让陆军部海军部在内阁的话语权不高,但谁也不能否认将领和士兵们的政治影响力。

  这也是虽然申时行反对这个决战山东的计划,但是在内阁表决的时候却投了弃权票的原因。

  苏泽继续说道:“当然,这个理由汝默你觉得牵强,还有理由,我们也需要一场决战,来让所有人看到旧秩序的粉碎,以及我们建立的新秩序。”

  苏泽放下手里的东西幽幽的说道:“万事万物都有终结的一天,明廷也需要这么一场葬礼。”

  “这场葬礼可以让那些旧时代的人有一个凭吊的地方,给那些遗老遗少办的最后一次仪式,这之后再眷念旧时代的人,也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浪了。”

  “这场葬礼也是给新时代的人一个墓碑,让大家知道日后的新生活是怎么来的,给那些在最后之战前,以及最后之战中牺牲的人一个立碑纪念的地方。”

  “我们需要这么一场葬礼,大明也需要,既然如此,这场决战就一定会打。”

  在京师,等到李成梁念完了数据,说明了局势之后,就算是李太后也已经明白,如果继续干耗下去,明廷就彻底没有未来了。

  一场决战胜利也许不会让大明摆脱困局,但是如果继续不战,那就再也没有翻盘机会了。

  明廷和东南大都督府,同时下发了总动员的命令。

第667章 张居正的地域黑

  双方都需要一场决战。

  但是这个决战的战场选择其实并不多。

  可这个世界最大玩笑就在于,在给出决战的必要性后,历史也给双方划定了决战的地点。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双方都决定了决战之地就在山东。

  对于这个决战地点的选择,大臣们的意见不多。

  徐渭这种懂得战略的大臣,自然明白山东决战的重要性,对于申时行这类没打过仗的,并不觉得决战地点有多么重要。

  在天津,王世贞再次带着礼物探望张居正,此时张居正用了一些新的药物,身体又康复了一些,现在已经能够在本家子侄的搀扶下站起来活动了。

  今天春光正好,张居正坐在后花园看报。

  王世贞已经在张家很熟悉了,张居正寓居在天津的宅子也不大,他直接走进后花园。

  张居正放下报纸,引着王世贞坐下。

  “叔大兄,你看报纸了吧,看来朝廷是选择在山东决战了。”

  张居正点头说道:“我已经看了报纸,山东决战是朝廷为数不多的选择,如果我是李成梁,也会选择在山东决战的。”

  “这是为何?”

  张居正说道:“敌强我弱,那自然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决战,关外之战虽然宣传是大捷,咱们这位大将军还从关外运回来了大量女真人的头颅堆成京观,但是这些都是假的,官军退守山海关,这才是战争真实的结果。”

  “李大将军连自己起家的关外都丢了,再不决战就没有机会决战了。”

  两人语气中都透露出一丝惆怅和惋惜。

  无论明廷如何,这都是他们前半生为之效力的地方,眼看着旧时代将要被埋葬,总让人有些惆怅。

  张居正又说道:“李大将军手上两个嫡系,一個是从关外带进来的辽阳铁骑,不过这些年南征北战也消耗了不少,在大沽决战的时候更是损失惨重。”

  “后来重新组建的辽阳铁骑,也已经不复原本的战斗力了。”

  “第二支力量,就是他在山东编练的新军,这才是李大将军的嫡系中的嫡系,所以关外可以丢,山东不能丢,要决战只能选择在山东!”

  王世贞恍然大悟,也难怪如今报纸上都在给山东决战宣传,原来是这个原因。

  在明军势力最强的地方打一场山东决战,这是李成梁的计划。

  这场战争如果败了,那东南军队长驱直入京师,明廷彻底灭亡,李成梁无论生死,也算是给明廷的史书写上了结局,也算是某种方式的名留青史了。

  如果打胜了,那明廷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李成梁可以靠着这场胜利的威望整合军队和民生,期待下一次的战争。

  王世贞突然说道:

  “其实这场决战对大明意义更大?大明不能输只能赢,但是东南输赢并不重要?所以反而是东南更需要这场决战?”

  张居正赞许的点头说道:“是的,其实东南那位大都督,要比李大将军更渴望这场决战,所以也就由着他选择决战地点了。”

  原来还有这么一层的考量,王世贞感觉自己又对政治多了一些理解。

  张居正又说道:“其实李大将军有一点还是想当然了。”

  “什么?”

  “山东。”

  “啊?”

  张居正指着报纸说道:“你看看这几份大明官方的报纸,都在夸山东对朝廷的忠心,说齐鲁是忠顺之地,和东南那些反贼根据地不同。”

  “我也是从东南报纸上学到一个词,叫做‘地域黑’,咱们这位大将军就是‘地域夸’,是为了笼络山东的豪族和军人,为了这场山东决战来造势。”

  “但实际上呢?”

  王世贞和张居正都不是山东人,讨论这种地域话题自然没有什么负担。

  王世贞说道:“难道不是吗?齐鲁之地乃是文圣故乡,对朝廷一向恭顺,我当年在刑部当官的时候,就听说天下推官半山东,山东举人出来当官也是最多的,难道不是对朝廷最忠心的?”

  张居正笑了一下说道:

  “我且问你,当年秦灭六国,最难的两场战争是和谁打的?”

  王世贞熟读史书,直接说道:“自然是灭赵和灭楚之战了。”

  灭赵就是长平之役,这场战役坑杀赵人二十万,几乎将一代赵人青壮屠杀干净。

  灭楚也非常惨烈,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和秦争霸多年的楚国,等秦统一天下的时候,只能说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这自然是包含了楚国对秦国的反抗,但是“三户”也同样说明,楚国在秦灭楚战争后人口的急剧减少,也可以看出楚国抵抗的激烈。

  张居正说道:“那齐国是怎么投降的呢?”

  王世贞愣了一下说道:“秦军入临淄,齐王降。”

  张居正点头说道:“齐国可以说是战国诸国中投降最顺利的,同时也是损失最小的。”

  张居正说道:“山东之地,虽然是文圣故里,但是山东之地一向是无险可守,几千年来都在天下归属的战争中没有出过决定性作用。”

  “是因为齐鲁之地不强大吗?是因为齐鲁之地不富庶吗?”

  “要我说,齐鲁之地可以作为帝国之肱骨,却不可以做帝国之肝胆。”

  王世贞立刻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人心这个东西虽然有时候虚无缥缈,但是在战争中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如果山东的民心并不如张居正所说的那样可靠,那决战的结果可能也不如李成梁预想的那样乐观。

  张居正随即笑了笑说道:“我说的不过是民心风俗,也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只是山东之地本来也是无险可守,并不适合决战,在山东决战一旦败了,那整个京畿和河北就都要丢了。”

  王世贞突然说道:“那天津?”

  张居正点头说道:“京津一体,如果山东一丢,天津肯定是首当其冲的。”

  王世贞叹息一声说道:“看来咱们这位大将军,也是迫不得已才决战的啊。”

  在朝堂上,李成梁调集一切资源,甚至还向土默特的新汗黄台吉汗借兵借马,终于凑出了最后一支军队。

  .

第668章 另一个战场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的筹备最后一战的时候,草原。

  面对明廷的使者,被明廷册封为顺义王的土默特可汗黄台吉非常的恭顺。

  自从取代父亲俺达汗成为蒙古可汗之后,黄台吉的感觉是如坐针毡。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曾经梦寐以求的位置,如今是多么的烫手山芋。

  蒙古,实在是衰败的太快了!

  火枪和火炮的出现,极大的削弱了蒙古骑兵的发挥空间,这种改变并不是单纯军事上的胜负。

  在野外决战,一支骑兵和一支火枪兵遭遇,火枪兵更大可能获胜,但是火枪和火炮让骑兵无法攻献汉人的城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6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3/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