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曹操穿越武大郎_分节阅读_第472节
小说作者:神枪老飞侠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8 MB   上传时间:2024-03-20 13:14:50

  闻人世崇佩服道:“贤弟,童贯今日方捉那二位仁兄来,我亦是才知道不久,不想你竟已听闻!”

  史进摇头道:“算那二位兄台命不该绝!这件事说来话长——”

  原来史进等人,当初奉了老曹命令,留在江南相助方腊对付慕容博,鄱阳湖一场大战,慕容博影踪不见,后来得了马灵通报,才知远赴幽燕,死在老曹之手。

  这时方腊已渐渐重整起一部分兵马,依旧还是让他几个相帮,以待将来大举,南北响应。

  史进等人前两日正在江阴军勾当,恰好童贯船队经过,停靠补给之时,船上有明教暗探传下消息,道是捉了两个武植麾下大将,史进得知,直接跟着船队来到金陵府,一打听才知,明日便要行刑,顿时急得热锅蚂蚁一般。

  明教在金陵府,虽然也有潜伏的势力,但是纵然舍得全部拉出,也不过数百上千人,且其中大多都不会武艺,想要救人,却是极难。

  思前想后,想起马灵此前提过闻人世崇,便找上门来求助。

  闻人世崇听罢,点头道:“果然武大哥麾下,都是义气之士!我这里本想了一条计谋,如今有你们几位兄弟相助,却是更添把握!”

  当即便将自己兵分两路,以“清君侧”名头制造声势,趁机劫了法场的计策说出,史进听罢,连连点头,却不说话,只看向余五婆。

  余五婆皱眉斟酌片刻,轻声道:“闻人兄长,此计本是好计,只是你们这一支兵马,深得赵佶信重,他日或许能有大用,如今露了脸面,前面许多功夫都毁于一旦,岂不可惜。”

  闻人世崇想起此女绰号“女公瑾”,心中一动,连忙问道:“不知余家妹子可有妙法?”

  余五婆道:“其实这条计策,明修蜀道、暗渡陈仓,已然十分合用,只是小妹觉得,大可不必真费周章,兄长麾下将士,只消有五百真正心腹,便足以行事!”

  胡显皱眉道:“五百人?五百人能济何事?”

  余五婆笑道:“胡兄,所谓清君侧,不过做戏,做戏讲究的是唱念做打,何必当真?况且如今金陵府勤王之兵五花八门,大可浑水摸鱼!若是小妹行此事……”

  说着,她拿起面前酒杯,一边细说,一边一个个放下:“先要一百个精细的,去清凉山周围,四下放火,再要二百个喉咙大、腿脚快的,分成二十队,各自打着不同兵马的名头,大喊清君侧、救少帝、振朝纲,以造声势,以赵佶胆魄、童贯智数,只此三百人,足以让他魂不守舍、信以为真!”

  “再有二百人,却是需要真正能厮杀好汉,都打我明教名义,随我等去劫法场,此事便可成也。”

  闻人世崇三个听罢,又惊又喜,面面相觑道:“这般说来,我等先前却是想的复杂了,按这妹子的布置行事,岂不更妥?”

  余五婆说罢计策,方才那挥斥方遒的气势蓦然一收,依旧是温和乖巧模样,微微笑道:“三位兄长都是豪情盖世的男儿,因此下意识便是起大军、打大仗、做大事,不似我们女子,心里只有居家过日子的小念头,因此想出的计策,也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她这一番话说得有里有面,闻人三个听了分外暖心,闻人世崇不由感叹:“怪不得叫做女公瑾,果然名下无虚!也不知哪家儿郎有幸,能娶到妹子这等贤妻。”

  他此话本是无心之语,不料史进哎呀一声,面色全红,站起身跌跌撞撞道:“哥哥们喝酒、喝酒。今日我等一见如故,当不醉不休……”

  余五婆清秀的面颊,亦是微微一红,低声嗔道:“什么不醉不休,明天劫法场,你还要带着宿醉去不成?”

  史进面色更红,连忙放下酒,傻笑道:“是啊是啊,妹子说的是。我们正该好好商议,明日如何劫了这个法场。”

  余化龙在一旁一直不作声,此刻见史进一副猪哥相望他姐姐,终究耐不住,起身叫道:“你叫谁妹子?我姐姐分明比你大了两岁!”

  闻人世崇察言观色,此刻却忽然接口:“女大二,金满罐!史家贤弟好眼力!”

  余五婆面色更红,身躯微颤,强自道:“兄长们莫要取笑,且说明日大事,小妹意思,倒不妨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第730章 闹乱江南第一州(上)

  有道是: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此诗名曰《初至金陵》,乃是小苏学士所作,其中“是处可忘忧”几字,道尽一城风华。

  若论金陵此城,山环水绕,形胜天然,物产又丰,人情又厚,端的堪称忘忧所在。

  故此赵佶这等艺术家,自奔至镇江府起,心心念念,便是要迁来金陵。

  金陵城中,后世新街口之南侧,乃是昔日南唐宫城所在。

  南唐传承三代,一帝二主。

  帝是开国皇帝李昪,其人礼贤下士、轻徭薄赋,遂使南唐大治,甲于十国。

  李昪传位儿孙李璟、李煜,这父子两个却是没福的,当爹的撞上柴荣,当儿的撞上赵匡胤,两代词宗妙手,撞上两代英武帝王,兵戈一交,打得南唐怀疑人生,遂先后向周、宋上表称臣,自去帝位,改称“江南国主”。

  不过两位李国主,既有词宗之才,审美品味,自然非凡。

  于是这南唐宫殿一应建筑:延英殿、昇元殿、雍和殿、昭德殿、穆清殿、玉烛殿、百尺楼等,堪称各尽其妙,经百余年风雨,雕栏玉砌犹在。

  而赵佶此人,才华性情,恰似李后主转世一般,艺术审美亦是极高的。

  他如今失了千辛万苦打造的艮岳,遂打起了南唐宫殿的主意——

  自至镇江未久,便四处搜刮钱粮,遣人大肆修缮,大致竣工,便迫不及待搬来。

  那行宫正南门外,有桥曰内桥,又曰虹桥,取“彩虹卧波”之意。

  出得内桥不远,即是三山街,人烟辐辏,商贾云集,此亦金陵府法场之所在,凡施杀剐之刑,都在此处。

  九月初三,正午未至,三山街已是人山人海。

  却是昨晚便有告示贴出:

  道是童贯大帅捉得两个大逆不道反贼,都是青州巨贼武植麾下,次日午时,要行车裂之刑,以儆效尤!

  车裂即五马驱车,将人拉扯分尸,这等刑罚残忍无比,自唐末而绝,如今赵佶竟然搬出重演,岂不是极为少见的大热闹?

  许多人听说后,一夜都激动地睡不着,天不亮就赶来,一心要占个好位置,细细观摩。

  是日一早,官府便有人来到三山街十字街口,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收拾停当了,又有二三百利落能干的捕快,去往死牢门前,预备接人。

  及至巳时,金陵大元帅张所,奉了太上皇圣旨,点兵三千,亦往死牢处等候。

  死牢之中,自有小牢子牵了张觉、李应两个,各与他换得一身麻衣,鬓角插一朵纸花,带到青面圣者神案前,与他一碗长休饭、一瓶永别酒,让他吃喝罢了上路。

  若是一般死囚,性命在即,哪里还咽的下?

  张觉、李应两个却不然,他两个自榆关被擒,船上漂泊,至此月余,心下早知没了活路。

  两个路上便商量好了:“俺两个今番有死无生,却不可死前失了体面,他便是剐了俺二人活煮,亦咬住牙休叫一声!如此虽是死了,也留一个好汉名声在江湖上。”

  因此二人痛痛快快,吧唧吧唧吃饭,吨吨吨吨喝酒,那个香甜!

  小牢子们看了都稀奇,互相使眼色,那意思是:实不曾见这般硬朗好汉,真个可表可敬!

  吃喝罢了,押着出牢门,自有捕快们备好了囚车,五花大绑塞入囚车,便往法场押去。

  张所则把兵马四下护卫,如此前呼后拥,不久到得十字路口,但见五辆马车儿,已经备下,只待午时三刻,监斩官来画押行刑。

  张觉从囚车里伸着头望了望,大笑道:“不料我同李存孝一般死法。”

  所谓“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个李便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正是车裂而死。

  据说行刑之时,五马拉车狂奔,李存孝一时吃痛,怒吼一声,收臂缩腿梗脖子,五辆马车齐齐被他扯翻。

  如此一连换了几批车马,都奈何不得他,后来还是他自个厌烦了,出主意道:“力气天生,吾能奈何?若要杀吾,且先断筋碎骨,再请杀之。”

  监斩官听罢,果然令人割断他手筋脚筋,敲碎了膝盖骨,然后又换好马,这才将这猛将分尸。

  李应也知这个典故,当下笑道:“那不若我二人且比一比,瞧谁撑得久些?”

  金陵大元帅张所,乃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将,今日起得早了,一路坐在马上,有些迷迷瞪瞪的犯困。

  闻听二人言语,忽然睁开眼,上下打量二人:“听你二人说话,豪情胆魄不凡,如何不为大宋效力,偏偏追随那武植?”

  李应斜睨老将一眼,淡淡道:“大丈夫的事情,说与你这老匹夫,你也难懂。”

  张所耳顺之年,听了此话,只是一笑置之,旁边却有个十七八岁小将军,嗔怒道:“呸!鼠辈安敢辱吾父亲!”

  李应看去,眼前一亮:那小将生得却是极好,前发齐眉,后发齐肩,面如满月,目秀眉清,头戴虎头三叉金冠,二龙抢珠抹额,身穿一领大红团花战袄,软金带勒腰,坐着一匹浑红马,兀自怒容满面。

  李应本要骂他几句的,然而见他如此年纪,倒想起自己少年时,一时消了火气,摇头叹道:“你小孩儿家,懂得什么?你可知童贯同金国如何议和结盟?他要把长江以北土地,尽数割给金国去!你也是将门儿郎,当知‘守江必守淮’的道理,莫非这般道理,赵佶童贯不知?非不知也,他只怕不能尽逞金人之意,金人不肯尽力对付我哥哥武大郎!”

  张觉亦在一旁道:“我本是辽国汉儿,按理同他宋国皇帝全没鸟相干,但我这外人反而看得明白,天下大好河山,本来都是华夏汉家所有,又不是他姓赵的自家世界,他凭什么便卖于外人?这位老哥问我们为何追随武植?嘿,嘿……”

  “我且问你,身为男儿汉,你是愿替那秦皇、汉武、唐太宗卖命,还是愿意追随晋惠帝、石敬瑭?”

  那少年怒道:“当今天子,岂是石敬瑭之流可比?”

  李应嘿嘿笑道:“你说的当今天子,是赵佶,还是赵桓?石敬瑭只割了幽云十六州,他们却要割掉天下半壁!依我说来,他们还比不得人家石敬瑭罢。”

  少年满脸涨红,欲待辩驳,却又想不出理来,只纠结道:“总之、总之,反正、反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张所低声喝道:“张宪住口!”自家长叹一声,低头不语。

  这时现场已是人山人海,张所把兵马摆开,四面拦住看热闹的百姓,都垫着脚、勾着头,眼里放光要把这场热闹观看。

  这个情景,有诗为证,正所谓——

  法场一开闹市嚣,争夸五马铁蹄骄。匆匆四下人头涌,不见当年衙内高。

  不多时,四个监斩官员,带了三五百随从,得意洋洋,并辔而至。

  居首一个,乃是蔡京第四子蔡绦,其余三个,则是何灌、苗傅、刘正彦三将,他三个都是童贯新近提拔倚重的,又有打榆关的战功,故此让其一并来监斩。

  看看时刻将至,蔡绦咳嗽一声,把出文书来,大声念诵张觉、李应二人所犯罪过:说他两个如何同武植一党,如何占地为王,如何对抗盟国天兵,如何心怀不轨……

  四下一些明白些事理的,越听越是皱眉,觉得这事儿不大对啊。

  蔡绦这里啰里啰唆念到一大半时,忽然听见人群躁动起来,蔡绦不由一愣:还没开始五马分尸呢,怎么这么快就高潮了?

  正要令人喊肃静,忽见无数人伸手指着一处,他心下一动,顺着众人所指,扭头看去,只见西南方向,熊熊大火燃起。

  蔡绦这时还没反应过来,惊奇道:“咦,却是哪里走了水么?”

  何灌则是喝道:“不好了!看那着火之处,却不是清凉山!”

  清凉山在宫城西北方向,蔡绦一想果然,一下回过神来:“哎呀,糟糕了,那个谁、那个谁岂不是在清凉山?”

  话音未落,便听的西南方向喊声大起。

  不多时,惊人消息传来:“淮南西路的勤王军,杀奔清凉山,说要救出皇帝,清君侧!”

  蔡绦大惊,还不待他有所反应,又有消息急传:“要清君侧的,乃是江南东路的勤王军!”

  随即,一个接一个离奇消息接踵而至,有说江南西路的兵马反了的,有说福建路的兵马反了的,一时又说荆湖南路的勤王军正攻打宫城的,场中一众官将,个个惊得呆了。

  何灌眼睛微转,忽然叫道:“啊呀,这等大乱时刻,我该去童大帅处,随他勤王保驾才是!蔡大人,刘将军,苗将军,这里便交给几位了!”

  说罢他带上自家亲兵,扭马就走。

  蔡绦一想对啊,这个时候我不去太上皇面前展现忠心,跟这里凑哪门子热闹?当即一抱拳,一脸正气说道:“刘将军、苗将军,我要去见家父,随他保护王驾,这里全托付给二位!”

  说完他也飞马走了。

  这时一个小黄门,骑匹马自宫城方向飞奔来,口中远远高叫:“张所张大帅何在,圣上召你速去宫中守卫宫门……”

  张所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9页  当前第4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2/5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曹操穿越武大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