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185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曾劝谏石虎善待百姓,减少畋猎,也是这般言辞犀利。

  以石虎之暴虐,却省而善之,赐以谷帛。

  如今直言规劝冉闵,却引来灭家之祸,韦謏满门皆斩于街市,邺都士民无不嗟叹。

  这也为冉闵出征襄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种失落的情绪从民间漫延至魏军之中,而冉闵视若不见。

  魏永兴元年十一月,冉闵躬率十余万步骑出征襄国。

  消息传到陈留,李跃虽对韦謏没什么特别感情,但大军出征,先斩直臣、重臣,大为不详。

  前赵时,刘聪骄奢淫暴,杀戮无度,动辄诛戮公卿,其残暴不在石虎之下,御史大夫陈元达以铁链锁住手脚,直陈刘聪为政之非,刘聪气的七窍生烟,却依旧没有杀他。

  在华夷生死大战之时,冉闵杀韦謏全家,已经动摇了冉魏的根基。

  常炜断言道:“此战只怕难有胜算。”

  “冉闵所长,皆在战场,或许能有一二大胜挽回人心。”李跃安慰道。

  只要攻破襄国,就能凭借大胜抵消杀韦謏带来的负面影响。

  “左传有言: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冉闵凭武功立国,若一直大胜,自然无事,倘若大败,只怕立即有倾覆之危。”

  冉闵对武力的自信,李跃早有领教。

  太依仗武力,对一个君主而言,并非什么好事。

  常炜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冉闵之过有三,其一,身为人臣,弑二君而篡位。其二,以杀胡而起,胡人未灭,转而欲借胡人之力,反复无常,既不得胡人之心,亦令国人失望。其三,便是擅杀王谟、王衍、韦謏等士人。”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冉闵从手无兵权的征虏将军爬上帝位,不可谓不急躁。

  急躁不是错,但反复无常,说变就变,则让冉魏下面的人无所适从了。

  摸着冉闵过河,对兖州有重大意义。

  一来能看清河北矛盾症结所在,二来能避免重蹈冉闵之覆辙。

  正说到兴头上的时候,张生野前来禀报,“都督,燕军南下了,燕主慕容儁领十万大军巡略章武、河间二郡!”

  李跃一震,真正的威胁来了。

  去年石虎死的时候,燕国就蠢蠢欲动,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却因石闵平棘一战灭石冲,坑杀三万降卒,而被震慑住。

  今年连续爆发邺北、仓亭之战,让燕国一直不敢动弹。

  而如今石闵率军出征冀州之西的襄国,慕容儁就迫不及待的从冀州之东南下。

  别看冉闵这几场大战打的有声有色,实际上消耗了河北的有生力量,邺城襄国鹬蚌相争,慕容家就来渔翁得利了。

  张生野道:“慕容儁九月便从龙城出兵,在乐安与邓桓部对峙二十余日,不能克之,遂留慕容垂围困,自引大军南下。”

  燕军南下,让襄国之战充满了变数。

  如果冉闵能快速攻破襄国,慕容儁肯定会退走,但如果陷入僵持,冉闵的形势就不太妙了。

  而偏偏这个时候,冉闵杀韦謏全家,人心动摇。

  冉魏占领北国,李跃还有几分割据兖州的机会,但如果慕容家在冀州站稳脚跟,自己半点机会都没有。

  “章武、河间乃冀东重地,落入慕容氏手中,非但冉魏危殆,青兖二州亦不存焉!”常炜沉声道。

  “先生是说,某当出兵?”

  石虎攻打棘城大败后,慕容家并没有闲着,接连吞并扶余、宇文部,慕容恪屡次大破高句丽,打的高句丽龟缩在辽北,而不敢西望。

  “不出兵,则燕军巡略章武、河间、渤海等郡,西望襄、邺,坐观成败,邓桓部成瓮中之鳖。若是出兵,燕军锐气正盛,胜负难料,唯都督自决之。”常炜额头上皱起一个川字。

  形势变化太快,令人有些猝不及防。

  自古擅谋者众,而擅断者寡,所以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君主的。

  黑云军在大河之南打的有声有色,是因为中原没什么狠角色,张遇也好,刘国也罢,实力自然是有,但都不成气候。

  燕国则不一样,从慕容廆算起,在辽东已经发育了六十多年。

  族中名将如云,慕容恪名震天下,慕容垂勇冠三军,还有慕容评、慕容军、慕舆根、封奕、阳骛、皇甫真等名将名臣。

  如此重大之事,不仅关系河北局势,也关系到兖州的未来。

  李跃遂召来崔瑾、周牵、陈端、辛粲等人商议,糜进、秦彪等几个新晋的将领旁听,还有黑云郎中的高云、董超、祖正等人随侍卫在侧。

  辛粲第一个反对,“河北遍地胡人,我等何必涉足?他日慕容氏南下,兖州可依托朝廷,与之对抗。”

  辛粲嘴中的朝廷自然是江东。

  “哼,朝廷?朝廷管我等死活?只怕慕容氏一来,朝廷又仓皇而退!”陈端不屑道。

  江东坑害流民帅不是一次两次了,也就辛粲这样的人还对他们充满幻想。

  江东能靠着住,母猪都会上树了。

  崔瑾道:“慕容氏极有可能与襄国联合,邺城若败,慕容氏席卷河北,河南焉有我等立足之地?”

  糜进道:“我黑云军未必就怕了他慕容氏!”

  不是怕的问题,而是提前陷入与燕国的苦战,只会消耗兖州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一点家当。

  兖州四战之地,要走的路很长很长。

  秦彪拱手道:“既然迟早要与燕人一战,何必畏手畏脚。”

  “大胆。”陈端斜了他一眼,不满他的锋芒毕露。

  “属下失言。”秦彪连忙赔罪。

  李跃甩了甩手,秦彪一向悍勇无畏,说话自然冲动了一些。

  其实出不出兵,李跃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召众人议事,主要是看看他们的心思而已。

  人心齐泰山移。

  内部分歧太大,自然也就不能合力对外了。

  糜进、秦彪代表黑云军,士气颇高,崔瑾赞同出兵,陈端不置可否,周牵一言不发,对军略没多少兴趣。

  至于辛粲,一个文人也就忽略不计了,本来让他参加,也就凑凑人数,听听废话,活跃一下气氛,效果还不错……

  “高云,汝有何见解?”李跃目光转向一旁的黑云郎。

第二百四十一章 西归

  董超、祖正二人资质平平,悉心培养,将来当一员冲锋陷阵的骁将没有问题。

  高云却资质不错,小小年纪,武力远超同侪,军事推演,其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虽不一定正确,却有独到之处。

  李跃将他带在身边,也是为了让他见见大场面,树立信心。

  众人的目光也转了过去。

  这个在训练场上勇猛无畏的青年,居然脸红起来,说话也支支吾吾,“北……北……”

  “汝为军人,当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安可畏畏缩缩,如一女子哉?”李跃喝道。

  高云全身一震,脸上红润退去,神色逐渐坚定起来,“属下……以为我军必须北上!”

  “信口雌黄。”辛粲叱道。

  崔瑾温言道:“在座皆汝长辈,但说无妨。”

  高云瞄了李跃一眼,见没有反对,越说越利索:“一者,渤海、河间、章武三郡多华夏族人,都督欲争锋河北,不可令其落入慕容氏之手,其二,慕容氏轻兵远来,邓桓掣肘于后,我军若阻于前,则彼必无久留之意!”

  常炜、崔瑾眼神皆为之一亮。

  连辛粲都说不出话来。

  李跃哈哈一笑,“不错,我军可阻于前,而非与其决战!”

  北上的好处很多,能将黑云军的手顺理成章的伸入冀州之东。

  羯赵先立国于襄国,再迁都于邺城,导致胡人势力皆聚集于冀州之西,华夏豪族多聚集于冀州之东。

  南皮石氏、浮阳逄氏、蓨县封氏等等都是渤海大族,这还是一个渤海郡,还有河间张氏、刘氏,章武贾氏等等,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冉魏颁布杀胡令,也是渤海最先响应。

  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黑云军也算一脚踏入河北了。

  高云的话并非他一人的功劳,而是讲武堂早就有过类似的推演。

  在拔除邓桓这根钉子前,燕国不可能真正的攻略河北。

  常炜拱手道:“慕容氏此番南下,恐怕亦是为了冀东豪族而来!”

  慕容氏在辽东原本是最弱小的一部,却因慕容廆积极汉化,开创侨郡制度,吸纳了大量逃难的汉民而壮大实力,先后吞并崔毖、段氏鲜卑、宇文鲜卑、扶余国,击败石虎,一发不可收拾。

  燕国的相国封弈,正是出自渤海蓨县封氏!

  经高云、常炜这么一说,事情的脉络也就清晰了。

  襄国与邺城大战是表,豪强的支持才是里,才是本质!

  而燕国跟羯赵大有不同,羯赵有国人制度,羯人压在华夏百姓之上,河北士族豪强只可治理政务,而无兵权。

  燕国则与豪强共治之,封弈、阳骛、皇甫真等晋人重臣,皆有兵权在身。

  “传令,黑云军、兖州军尽起之,与吾北上,会一会慕容家!南军镇守各地”李跃不再迟疑。

  这时代最大的好处是,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战场上解决。

  冉闵如此,自己也是如此。

  只要能挡住慕容氏,也就有资格让河北豪强投奔自己!

  李跃还想到另外一项好处,如果黑云军在冀州之东站稳脚跟,那么青州便可传檄而定了。

  地缘上,青州与冀州联系更为紧密一些。

  崔瑾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出兵冀东,还须上表魏主,言明眼下形势,以取得更多支持。”

  冀东郡县皆归顺冉魏,能得到冉闵的诏令,地方上也能少些抗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1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5/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