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尚书》牧誓篇: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意思是走六步七步,停下之后,阵列要整齐。

  操练中的“操”字,就是阵列训练。

  其复杂程度其实还在后世之上,不仅要掌握进退、左右、纵横、分合、起、坐、跪、伏等基本动作,还要明旗号、知金鼓。

  绝不是简单的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旗号和金鼓代表的意思很多。

  掌握了这些,才刚刚合格而已,接下来是操练的练,《六韬》中记载的武车士,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跑起来能追上飞奔的马,能跳上急速行驶的战车,还要能够拉满八石弩……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比后世特种兵的要求还高。

  所以训练一支精锐绝不简单,很多势力和王朝精锐打光了之后,十几年都喘不过气来,然后就是亡国的命运。

  练,不需要李跃操心,穿着盔甲山上山下来几圈,射几只野兔,素质就山来了。

  即便号称精锐的高力禁卫,也载在黑云山崎岖的山路上。

  难的是阵型的操练。

  就拿后世来说,高中生、大学生的素质高吧?在军训时依旧洋相百出。

  左右都分不清楚……

  这东西没办法,只能靠日复一日的训练,让士卒们形成条件反射。

  李跃弄了二十三面两丈高的小旗,一面三丈高的牙旗。

  牙旗动,则全军动,牙旗向左,全军向左,向右,全军向右,向前挥动两下,则冲击敌阵,挥动一下,原地结阵,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

  不仅能指挥阵列,还能指挥兵种。

  弓箭手、长矛手、骑兵等等,都能通过牙旗旁边的小旗号令。

  其复杂程度让李跃大开眼界。

  其实想想也是,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喧嚣战场,靠嗓门根本喊不过来,传令兵也来不及。

  当然,现在黑云山战兵加上斥候一共也才两千余人。

  用不到这么复杂的东西。

  军中也没有骑兵,所以李跃将其大大简化,也不求所有人短期内学会,但军官们一定要快速掌握。

  军官都是李跃提拔起来的,对他的话奉若纶音。

  晚上李跃读着兵法,外面军官们也在背诵各种条令和旗语,互相提醒。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黑云山上下一心,让所有人都积极上进起来。

  军官们学会了,事情就轻松多了,由他们纠正士卒。

  没几天功夫,军营里有了几分肃杀之气。

  “刺!”两千多支长矛刺出,杀气腾腾。

  仿佛仇人就在眼前。

  仇恨,在这时代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能快速凝结人心。

  就连儒家也有“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论调。

第三十五章 消息

  轩辕山的消息终于来了。

  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崔瑾就得到了山主郭实的看重。

  崔瑾不仅能力强,文武双全,关键相貌出众,一上山就被郭实的女儿郭芙蓉看中。

  来信中郭实有意召崔瑾为婿。

  魏晋以来的风尚,极重风仪,也就是颜值、气度,卫瓘之孙卫玠南渡之后,入建康,吸引全城人来瞻仰他的风仪,活生生把他看死了,留下“看杀卫玠”的典故。

  长得好看的人,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吃的开。

  只要郭实不瞎,崔瑾就一定会被重用。

  如果崔瑾成为轩辕山的女婿,那么两边结盟问题就不大了。

  “崔司马还说,轩辕山战力颇强,有悍将数人,不可强取,让将军稍待些时日。”亲信拱手道。

  “取不取无所谓,回禀我兄长,他的安危为上,若事不可为,当速回。”

  “小人定转达将军心意。”

  黑云山正在训练之中,不宜跟强敌硬碰。

  当年李矩能跟刘聪、石勒打的有来有回,其部众后裔肯定有几分本事。

  任何事都要沉住气。

  黑云山只要输一次,刚刚累积起来的人心就烟消云散了。

  既然不能向南面轩辕山扩张,李跃只能向西挺进伏牛山中。

  一边掳掠人口、粮食,一边实战练兵。

  训练只是基础,真正形成战力,还是要靠实战。

  黑云山兵力虽然缩减了,战斗力却大大提升,以前一个千人规模的寨子,需要动用一千五百人去突袭,现在五百人就能拿下了。

  斥候们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战兵正面进攻,他们从小道突袭,两面夹击,还留下百余人埋伏在山口,布置陷阱,专等逃跑之人。

  于是斥候营中除了斥候、细作,又多了个捉生军。

  专门捕捉逃窜之人。

  以前出动一次,一千人的寨子,往往只能俘虏两三百人,还是跑不动的老弱。

  人不是牲口,有腿脚还有脑子,往大山里面一钻,根本找不到。

  有了捉生军,效率大大提升,一次能俘虏五六百人,青壮的比例也在增加。

  黑云山的人口增长到八千人。

  但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面前,粮食不够了,即便地里面补种的庄稼,也难以支撑这么多人。

  山里面的野兽们在斥候们的扫荡下,也变得聪明警觉起来,远离黑云山一带,往深山里面跑。

  斥候们带回来的猎物越来越少,练训练的战兵都很难吃到一口肉了。

  李跃只能去找薄武。

  “何以广宗的粮食到现在还没来?”

  都过去两个月了,就算是爬也爬来了。

  广宗离荥阳并不远,也就隔着一条黄河,三百里地。

  薄武照例喝的晕乎乎的,“此事我也甚为疑惑,前几日已经派人去广宗询问了,今日应该有回音。”

  李跃要的是粮食,不是回音,没有粮食,战兵的训练和斥候的巡查都要停下了。

  “会不会半路被人劫了?”

  黄河两岸并不太平,羯人带头抢,氐人羌人跟着抢,大河之南,也是盗贼蜂拥,田豹子干拦路杀人的勾当,那些坞堡同样也这么干。

  一千石粮食,在这世道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不过薄武的回音没有来,李跃的斥候先打探到了消息。

  他们在黎阳郡一带的黄河边发现了蛛丝马迹。

  三十多具尸体被找到,每一部乞活军身上都带着表明身份的暗记,或是木牌,或是统一的疤痕。

  斥候中本来就有乞活军的人,所以才发现了踪迹。

  魏山怒不可遏,“好大胆子,连乞活军的粮食也敢抢!”

  李跃看着地图上斥候标注的发现尸体位置,对面就是枋头。

  枋头是重要渡口,扼守大河以北,俯视大河之南。

  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为巨堰,遂有枋头之名。

  黄河、淇水、白沟、清河于此交汇,从此地往北到邺城,路程不长,再无水道,要进攻邺城,首先就要夺下枋头。

  时有流言枋头有魏武之王气。

  如今扼守枋头的正是氐王蒲洪,氐人盘踞于此已经十四年,实力强大,常规劝石虎停止暴行,以怀柔之策治理国家,石虎深为忌惮,只敢暗中加害他兄弟子嗣,却不敢动他。

  蒲家原本不过氐人中的小帅,永嘉之乱,给了氐人机会,加上蒲洪能力出众,智勇双全,常散家财帮助他人,名声极好,关中诸族多归之,很快就脱颖而出,迁徙至枋头之后,被石虎加封流民都督、西平郡公。

  西迁至枋头的氐人也就名正言顺的统一在蒲洪大旗之下。

  如果是他出手,事情就难办了。

  黑云山肯定动不了他们,除非所有乞活军联合起来,方有一战之力。

  但如此一来就是大战了,邺城眼皮子底下,两股人马火并,石虎会怎么想?

  “此事未必是蒲洪所为,老氐为人不错,乐善好施,颇有谋略,不会为了区区一千石粮食跟乞活军翻脸,此外,蒲洪跟李公关系甚佳,绝不会截杀我们的人。”

  姜还是老的辣,薄武虽然晕乎乎的,但眼神里却无多少醉意。

  “会不会是他手下的人背着他干的?”李跃提出另一种可能。

  蒲洪看不上,他手下的人未必看不上。

  薄武思索了一阵后道:“我派几个老兄弟以乞活军的名义直接去询问,蒲洪定会给我们答复!”

  李跃恭敬道:“有劳叔父。”

  薄武手一挥,“如今山上都是一家人,不必见外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