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282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又下诏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等共同辅政。

  氐秦皇始四年,梁洪武元年,苻健驾崩,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四年,谥号明皇帝,庙号世宗,安葬于原陵。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东风

  经过大半个月的熟悉,常炜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接掌了革新事宜。

  豫州被划分为豫、郑、汝、颍、陈、许、谯六州。

  兖州被划分为汴、濮、济、泰、兖五州。

  青州被划为齐、青、莱、密、棣五州。

  徐州划为徐、泗、邳、沂四州。

  冀州划为魏、博、德、赵、贝、定、沧七州。

  扬州只有一个寿春在手上,划州没有意义,所以不在此列。

  李跃望着常炜制作好的新地图,每州六到七个县,基本打破以前的州郡旧制,各州之间犬牙交错,没有一个州能独自掌握一块封闭地形。

  “今后还可视人口增加再行扩充。”常炜眼圈发红,明显是熬夜所致。

  “善!”李跃点头赞赏。

  “各州刺史,皆是这两年政绩卓越者,按殿下的意思,庸者退,能者上。”

  李跃扫了一眼名单,房默、郝略等王猛亲信赫然在列,也有韩绪等李跃的故识,还有郑惠、崔逞、刘尚、申胤等士族子弟。

  可以看出常炜的这份名单用了心思。

  基本平衡了各方势力,而且挑选的人都颇有才干,尚武堂毕业的子弟则多为县令。

  “只等高云平定叛乱了!”李跃大为满意。

  常炜不愧是自己的心腹和智囊,有他在,能少操不少心。

  不过,南面的战事并不顺利。

  泰山地形复杂,当年曹操兵强马壮,都没能轻易剿灭泰山寇,转而与他们互相妥协。

  孙元窜入泰山,显然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加上当地的一些豪强暗中支持,高云打的非常不顺,还小败了几场,折损六百余人。

  兵部已经建议更换得力大将,高云毕竟年纪太轻,资历不够。

  若是换上魏山、徐成、梁啸、秦彪、糜进等宿将,或许早已剿灭了孙元。

  不过李跃却力排众议,坚持用高云。

  临阵换将,用兵之大忌也。

  泰山地势复杂,不能以一时胜败而将高云一棒子打死。

  黑云诸将中,李跃最看好的就是徐成、吕光、高云三人。

  徐成已经独当一面,吕光资历尚浅,正是培养高云的好机会。

  李跃送了一封私信至泰山前线,勉励高云、苏权。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他这道东风了……

  泰山自古便是五岳之首,地势高险,到处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孙元准备充足,扼守形要,分兵而守,与黑云军来回争杀。

  事实上,能打成这个样子,已经说明高云的能力,若是其他人来,说不得就要吃个大亏。

  高云当着众军的面宣读李跃的信:“胜败乃兵家常事,诸将士不可气馁,孤于邺城静候东南佳音,诸军共勉之!”

  信很短,但足以激励将士们的斗志。

  苏权最是亢奋,“属下再率三百精锐,不克松涛岭、玉盘寨提头来见!”

  不过高云没有被热血冲昏头脑,“孙元狡诈如狐,熟知地形,松涛岭地势狭窄,难以大军通行,三百精锐,绝难攻破。”

  “难道就这么耗下去?殿下在邺都殷切期望!”

  “尔等可有良策?”高云目光转向最外面的刘牢之、刘轨、诸葛侃等人。

  出兵之前,李跃就叮嘱过,要多多磨砺他们。

  刘牢之年纪轻轻,不到二十,能跟魏山打成平手,在黑云军中早已声名远扬。

  几人的目光同时望向刘牢之,很明显,刘牢之成了他们的头领。

  “敌军扼守险要,以逸待劳,居高临下,我军如此强攻下去,我军必定伤亡惨重,属下以为,不妨化整为零。”刘牢之拱手道。

  “如何化整为零?”

  “黑云军精锐擅狩猎、擅长途奔袭,属下建议将大军分成四十小部,每部五百人,从东南西三面攻山,分进合击,破孙元分兵拒收之策,然后诸军自南向北,将贼军挤压下山,一旦下了山,贼军便退无可退!”

  黑云军是从黑云山杀下来的,山林作战不虚弱于任何一军。

  “妙策!”高云心中佩服,暗忖不愧是武举第一人。

  这个计策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黑云军的野战优势。

  两万兵力不必堵在狭窄的山道上,与敌军一寸一寸的争夺。

  “刘牢之、诸葛侃、高衡、何谦、刘轨听令,汝等各引五百将士从东麓攻山,李武、李琦、李屹、赵贺听令,汝等从西麓进攻!”

  高云当机立断,其实他心中也有一条计策——放火烧山,不过山中有清泉小溪,此策未必能奏效,但若是配合刘牢之的分进合击之策,成功的机率大大增加。

  “领命!”诸将同时拱手。

  一干年轻的武举人各自去挑选部众了。

  苏权低声提醒道:“这些人都还是什长,未必能服众……”

  黑云军都是骄兵悍将,没点本事,还真指挥不动他们。

  “你太小看他们了,能中武举,岂是泛泛之辈?你也去准备吧,殿下特意令你为副将,期望不小,莫要输给后辈!”高云越来越有大将的气度。

  这场大战,其实也是一次练兵。

  苏权全身一震,“属下定不负殿下期望!”

  一日之后,泰山遍地烽火。

  黑云军分散之后,反而发挥出了战斗力。

  贼军只在南北两面布置精锐,严防死守,东西两面都是一些二流货色。

  刘牢之、诸葛侃、李武、李琦等武举人,逢战必身先士卒,提刀盾战在第一列,比刀山血海中杀出的老卒还要勇猛。

  尤其是刘牢之,攻打最险峻的飞雁垒,一人披双甲,持双刀,冲杀在前,所向披靡,一刀砍死孙元从弟孙兆,连杀十余人。

  贼军尽皆胆寒。

  刘牢之与诸葛侃、高衡、何谦等人互相呼应,连破贼军十七垒,第一个杀到泰山顶,然后又率军支援李武、李琦部,转战东西,接应苏权部。

  孙元被逼急了,也知道离开泰山必死无疑,集合一万精锐部众试图做最后的抵抗。

  但失去地利后,他们更不是黑云军的对手。

  刘牢之又是第一个冲在最前,与诸葛侃、刘轨杀透重围,身披十余创,血染重甲,兀自不退,斩孙元于万千敌军之中。

  让在后面观战的高云都叹为观止,“此子他日必为万人敌!”

  前后耗费两月,泰山寇被彻底剿灭。

  刘牢之的大名也在黑云军中广为流传……

第三百六十八章 密信

  “梁王励精图治,启用常炜、王猛等寒门奇士,推行变法,国力日强,士民归心,恐数年之后,中原百姓只知有梁而不知有晋,且梁王野心极大,有横扫四海、混一宇内之志,今变法初下,国中犹疑,明公当砥砺三军,发倾国之军,一攻许洛,一攻淮泗,明公军动,则燕国必紧随其后,南北夹击,内忧外患,梁国可灭也……”

  桓温读着从梁国送来的密信,眉头一挑。

  原本桓温压住了王谢荀殷一头,但关中一战,始终不肯渡过灞水,让苻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并成功反击,俘斩晋军精锐万人。

  桓温也因此元气大伤,这一年半来,安安分分的舔舐伤口。

  不过荆襄土地肥沃,人口繁盛,损失的元气恢复的也快。

  北国风云不断变化,桓温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此次还有细作为内应,每隔一个月,都会将梁国的各种机密送到江陵,桓温对梁国也越来越忌惮。

  “嘉宾意下如何?”桓温将密信递给郗超。

  郗超一目十行,快速看完,“梁国壮大,江东危矣!属下有上中下三策。”

  “哦?快快说来。”桓温欣赏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

  “上策,明公经营蜀中,囊括汉中,将荆襄、南阳、蜀中、汉中连成一片,如此,进可取关中、洛阳,退,足以自守之。”

  荆襄、南阳、蜀中、汉中加在一起,疆域并不比中原小。

  足可自成一国。

  梁国即便变法,也不是两三年就能看到效果的。

  即便成功了,离一统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魏国变法,也就称霸天下,秦国变法,还需奋六世之余烈。

  “中策,静观其变,北边有人比我们更急,梁燕势同水火,早晚将有大战,彼时起兵,未为晚也。”

  桓温还是不置可否。

  郗超继续道:“下策,联合江东、燕国牵制梁国,明公率精锐北上,直趋洛阳,收复故都,凭借此功,江东再无人能与明公抗衡,大权尽收于囊中!”

  攻打梁国,风险太大,桓温需要仔细掂量掂量,但若是攻打洛阳的姚襄,桓温自问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嘉宾之上策实乃下策,下策方为上策!”

  不出意外,桓温选择了收复洛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2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2/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