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324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几十年的战乱、饥饿,已经让所有人形成了默契。

  就连燕国境内的盗贼们都老老实实。

  一般而言,天灾会连着人祸,而丰收会连着丰收,这两年的年景都不错,偶有小灾,被迅速安抚下去。

  去年小丰收,今年则是大丰收。

  今年年初的一场大雪,李跃便有预感。

  梁国的革新,在这个秋天结成了累累硕果,人口、田地、山林、河泽都从士族豪强手中释放出来,梁国朝堂励精图治,地方上政通人和,百姓辛勤劳作……

  大河南北自不必说,传统的产粮重地,华夏根基所在。

  淮水流域的屯田也迎来一次小爆发,预计可收六百万石稻米,稻米产量比不上粟,却比粟米口感好,营养高。

  白米白面更长肉一些。

  不过有得必有失,这时代稻米未经改良,产量比不上粟,粟米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当成精饲喂养牲畜和战马。

  是以大河南北以粟、麦为主,山区丘陵的旱田多种豆菽、桑麻,而淮河南北气候温润,水网密布,以稻为主。

  这一场丰收让李跃底气更足了。

  虽然减免了田赋,但梁国有大片的屯田,所谓屯田,其实就是国有田地,以奴隶大规模集体耕种,便于管理,收成也不错。

  按户部的预算,今年可收一千九百万石粮食。

  邺城府库中有一些留下的户籍账簿,汉武帝时期全国五十余郡,东海郡每年收入五十余万石,算下来汉朝一年田赋收复三千万石左右。

  梁国经过魏晋的持续开发,这场丰收,已经接近汉朝鼎盛时期。

  主要问题还是人口不足,很多区域没有开发出来,有多少人口就能控制多少土地。

  但人口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成。

第四百二十三章 鞭刑

  到了九月,各地详实的数据呈送户部,基本与预算一致。

  不过常炜送来一份账簿,李跃看完之后皱起了眉头,淮河两岸各县都是丰收,唯独谯县欠收。

  谯县虽然只是一个县,但在曹魏时期却是五都之一,南北通衢之地,境内河流众多,土地肥沃,不丰收也就罢了,居然还欠收。

  谯县令正好是崔宏。

  “怎么回事?”李跃对崔宏大失所望。

  谁都看得出来,派出他出去,只是历练历练,迟早会调回中枢。

  他今年才十七岁,李跃就算想重用他,也许沉淀沉淀。

  “外放县令后,崔宏整日借酒消愁,不理政务,以致有今日之事。”常炜叹了一声。

  崔宏一出身就是天之骄子,被誉为冀州神童,被崔家小心呵护,未经挫折,如今只是一个外放,他就接受不了打击……

  智商高的人,情商不一定高。

  再这么下去,崔宏这棵好苗子就废了。

  李跃对他寄以厚望,现在却有些恨铁不成钢,年轻人经历些挫折,绝不是什么坏事,世上有人能一辈子顺风顺水?

  眼下各地都忙着秋收,瞪着眼珠子防备别人来劫掠,北国暂时安宁,李跃决定亲自去一趟谯县。

  于公,崔宏才智卓绝,有培养的价值。

  于私,他是自己的小舅子,跟随多少,屡有建策,就这么躺平摆烂了,实在有些可惜。

  遂率两千亲骑南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国中治理的如何,不能只看账面上的数字。

  不过此次南下,也不全是为了崔宏,王猛练兵大半年了,虽然对他有极大的信心,但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心中有数。

  这一战不容有失。

  自邺城向南,坞堡成群,出于防守需要,百姓大多聚坞而居,忙时耕种,闲时训练。

  经常笼罩在战争阴影下,大河以北还是有些荒凉,人口都被迁往大河之南,以防万一。

  不过渡河之后,阡陌纵横,青壮忙碌其间,七八岁的孩童在沟渠间捕鱼捉虾,欢笑声一片,见到黑云骑兵,并未慌乱,反而冲着骑兵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曾经破落的城池重新焕发生机。

  进进出出的骡马牛车络绎不绝,将山货河鲜送到城中售卖。

  现阶段梁国不鼓励经商,但也没有完全禁止。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事要做,梁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夯实基础,鼓励耕织,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才能鼓励经商。

  王猛的抑商也是出于现实考量。

  中原特产煤铁、粮食、军械、牲畜,偏偏这些东西都是战略物资,拿去贩卖,等于资敌。

  除了这些,就是人口,江东那帮老士族对娈童女奴的需求非常旺盛,但一个有志向的国家,怎会作这些勾当?

  真要经商,以后拿下蜀中,倒是可以经营蜀锦。

  李跃觉得既然立足中原,就老老实实的种田,其他事,以后再说。

  中原各地虽谈不上繁花似锦,却生机勃勃,几十年乱战和石虎暴政留下的创伤逐渐恢复。

  加上今年大幅减免田赋,百姓还算安居乐业,入目所及,一片安宁景象。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古之常理。

  李跃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进入任何一城打扰当地官府,沿途自有驿站歇脚、喂马,道路又经过翻修,不算太难走,六七日便赶到谯县。

  比起周围几县,谯县的确有些破落。

  田地里也不见什么人。

  李跃快马入城,几十个县吏赶来迎接,城中百姓衣衫褴褛,面有愁容。

  县吏们日子也不好过,一个个面黄肌瘦的。

  李跃没管他们,一脚踹开县衙大门,在县吏的带领下直入内庭,迎面就扑来一阵酒气。

  崔宏躺在软席上,似乎睡着了,身边全是喝空的酒罐,案牍上堆满了竹简……

  “崔县……”县吏刚要提醒崔宏,被李跃制止了,“下去。”

  “唯!”几人拱手而退。

  李跃与几名亲卫就坐在堂中,等着崔宏酒醒。

  这一等就是两个时辰,直到夕阳下山,崔宏才悠悠醒来,一翻身,见到李跃的一张黑脸,吓得一哆嗦,“殿……殿下?”

  还揉了揉眼睛,仿佛不相信眼前是真人。

  李跃盯着他,目光如炬,半年不见,崔宏气质都变了,少了几分英气,多了几分颓废,“我启用你为县令,是让你整日喝酒荒废政务的?”

  “不……不是……”崔宏还处在巨大的惊愕之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区区小挫,便沉沦至此?”

  钢是炼出来的,刀是磨出来的,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崔宏低下了头。

  “抬起头来!”李跃喝了一声,今日若不能让他振作起来,这一辈子就废了。

  崔宏抬头。

  李跃却不说话,只是看着他,堂中顿时一片沉寂。

  沉寂片刻之后,便是沉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此小小挫折便经受不住,他日如何担当大任?”李跃声音平静而温和。

  “殿下……”崔宏全身一震,眼中有了些许光彩。

  李跃道:“孤不会等你,大梁也不会等你,现在给你两个选择,其一,滚回崔家,继续做你的纨绔子弟,享受富贵。其二,再给你一个机会,一年之后,我要见到谯县是淮州最富庶一县,你选哪个?”

  李跃没时间跟他废话,此次南下,本来就是忙里偷闲,挤出来的时间。

  崔宏是聪明人,如果李跃不重视他,也就不会来这一趟了,“臣选其二!”

  李跃霍然起身,“既然如此,来人,崔宏荒怠政务,致谯县欠收,玩忽职守,重打三十鞭,留察一年,以观后效!”

  “领命!”亲卫提着崔宏就出去了。

  李跃提着长鞭跟在后面。

  县衙前聚集了不少百姓,县吏们也在一旁观望。

  啪、啪、啪……

  李跃一遍一遍抽打在崔宏背上,片刻间就鲜血淋漓,不过看着吓人,其实下手极有分寸,只伤皮肉,不伤筋骨,否则以李跃的臂力,能当场要了崔宏的命。

  经此一事,李跃想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国法无情,个人情绪绝不能影响到公事,更不能影响百姓。

  周围百姓和县吏们睁大眼睛,大概没想到真打。

  崔宏也硬气,咬牙一声不吭。

  “殿下不可再打了……”一个年纪大的县吏跪了下来。

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容

  “殿下饶恕崔县君吧。”百姓们也跟着劝了起来。

  先是几人,接着如同波浪一般荡漾开来。

  “殿下开恩。”有人拱手,也有人跪了下去。

  尽管崔宏怠慢政务,却没有做恶事,更没有为非作歹,残害他们,在这年头已经不错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3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4/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