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499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这……”郑惠睁大眼睛。

  “王猛不是要抑制豪强打压士族么?如果他成了士族豪强,你猜陛下还会如从前那般高看他么?”崔宏嘴角卷起一抹冷笑。

  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其一,能拖王猛下水,分化皇帝与王猛之间的关系。

  其二,投石问路,如果此次联姻能成,也就为关东士族之间联姻铺平了道路。

  其三,向皇帝暗示,士族豪强是抑制不了的,连最信任的重臣都变成了士族豪强,皇帝还能怎么办?

  即便王猛拒绝,也没有任何损失,反而能彰显士族的宽宏大度。

  崔宏不愿也不敢跟皇帝直接对抗,只要李俭还是太子,崔家的权势就会无比稳固。

  当然,崔宏心中其实还有一条毒计,鼓动军中将领上表为王猛求情,从而引发皇帝的忌惮。

  不过此计一出,事情就会完全超出掌控,弄不好引发军中动荡,乃地方叛乱。

  校事府不是吃素了,王猛更不好对付,日后万一查到他身上,崔氏一门也就废了。

  眼下局面,大梁与崔氏已经紧紧捆绑在一起,只要崔氏稳住了,凭着太子这层血缘关系,飞黄腾达是必然。

  “妙计,玄伯大才也!”郑惠当即反应过来。

  “以后你我两家还是少走动,校事府无孔不入,万一被他们听到什么风声,可就大事不妙。”崔宏眼中掠过一丝嫌弃之色。

  “玄伯放心,从明日起,郑家闭门谢客。”郑惠十分满意。

  “侍中,陛下召见。”堂外有下人禀报道。

第六百六十五章 打压

  东堂之内,李跃与常炜、刘应得闲聊多时。

  “王猛之事,到此为止了。”李跃也不管背后是不是崔宏推波助澜。

  但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清河崔氏肯定不能置身事外。

  “唯。”崔宏是聪明人,也没有替自己辩解。

  “河套已经收回,朕方才与常令君商议,将分置朔州,于河套、河西设立牧监,蓄养战马、牲畜,朕准备让你担任朔州刺史,督镇河套,兼管牧监、防御鲜卑人,你意下如何?”

  虽是商量,但语气却不容推辞。

  中土周边水土最丰美的几块草原收复,不能浪费这么好的资源。

  牧监不局限于河套与河西,以后陇右、河湟、幽州、辽东都会加入其中,为梁国提供战马和肉食。

  现在只是草创,需要一个得力之人先把架子搭起来。

  在李跃的构想中,西面吃牛羊肉,东面吃各种海鱼,中部蓄养各种家畜家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西面的牛羊和东面的咸鱼每年秋冬能输送到内地。

  一个吃不上肉的民族从内到外都是虚弱的。

  有肉食补充,能大大降低粮食的消耗。

  民以食为天,以前在黑云山上饥寒交迫,现在还记忆犹新。

  反正李跃理解的治国标准,就是让百姓能吃饱穿暖,若是能吃上肉,那就是盛世。

  崔宏眼角余光扫了一眼常炜,又瞄了瞄李跃,松了一口气,“领命!”

  “好,你收拾一番,三日后赴任,朔州正缺少得力之人。”

  崔宏的才干在大梁数一数二,不过他的心思太多,精力也没放在国事上。

  李跃干脆将他调任地方,远离中枢,算是敲打关东士族一番,也能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样一来,庶族寒门与士族豪强之间重新建立平衡。

  “臣这就回去收拾一番,立即动身。”崔宏仿佛知道李跃心思一般。

  “去吧,朕给你配三千黑云精锐,务必将大梁的牧场弄起来,以后朕和百姓能不能吃肉,就看你。”

  虽说是权衡,但也是委以重任。

  事实上,远离朝堂调任地方对他而言也是好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以免被其他人拉下水,弄出什么不可挽回之事。

  梁国靠政绩、战功说话,而不是勾心斗角。

  李跃不想朝中的争斗失去平衡,弄得你死我活,争斗也应该是良性的,谁脱离掌,控李跃就要治谁。

  寒门庶族要用,士族豪强也要用。

  上一次玄甲军招募的良家子,不是人就是地方豪强出身。

  “臣告退。”崔宏拱手而去。

  殿中安静了片刻。

  还是李跃开了个头,“凉州都平定了,何以西域诸国还没有遣使入朝?”

  河西走廊最大的战略意义便是沟通西域,曹真发动河西大战后,一兵不出,西域诸国皆降,此战的红利一直延续到西晋,西域诸国还承认晋为宗主国。

  按说王猛在凉州动静不小,西域应该听到风声才对。

  “西域久与中原断绝,就算收到消息,也没有如此之快,陛下可静待数月。”常炜缓缓道。

  收复西域,在史书上一向都是重大功绩,李跃当然挂心。

  除了帝王功绩,还有经济效益。

  如今梁国设置了大量了纸坊、织造坊等,就等着打通西域,互通有无,带动关东经济,也顺便拉动关中。

  东汉初便有青瓷出现,魏晋南北朝,南方瓷器迎来大发展。

  襄国一带百姓出现了瓷窑,质量上比不上江东,但新任的赵州刺史韩绪设置了官窑之后,质量节节攀升,屡出精品,送入宫中。

  西域小国众多,王室穷奢极欲,是最好的商品倾销地。

  更远的中亚、地中海诸国国王,对丝绸、瓷器、茶叶趋之若鹜。

  很多国家就靠躺在商路上盛极一时。

  商业也是文明交流的一种。

  “嗯,不能被动的等,当派出使节,游说西域诸国。”李跃决定主动出击,先派使者去摸摸西域什么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臣愿效法班定远、张博望出使西域!”刘应当即拱手。

  “子能乃国之重臣,不宜远出,先礼部挑选几人,配合校事府,一明一暗,先去探一探再说。”李跃不敢冒险让刘应远行。

  凉州虽然平定了,但西去的路上,到处都是马匪、山贼、溃兵。

  王猛杀的人太多,难免有人仇视大梁,潜伏的敌人太多。

  “多谢陛下关爱,然则臣非手无缚鸡之力一书生,弓马娴熟,且唯有臣去,可示大梁之诚意。”刘应多次出使其他势力,口才、见识、胆气皆非寻常人可比。

  以他现在的年纪,正是渴望建功立业之时。

  见他如此坚持,李跃也不好拒绝,“那就多带些精干之人。”

  以梁国现在的实力,估计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对使节不利。

  “领命!”刘应拱手一礼。

  汉朝经营西域,主要是为了夹击匈奴,丝绸之路只是附赠品。

  同样,梁国经营西域,也是为了反击草原。

  草原极其辽阔,从鲜卑山到葱岭,再到里海,都可以算作草原。

  历史上汉朝也没有彻底消灭匈奴,一部分人流窜至极西之地。

  晋武帝咸宁年间,便有鲜卑人流窜到西域,被西域戊己校尉马循击败。

  从漠南击败拓跋什翼健没用,断不了根,鲜卑人随便找个水草丰美之地躲上几年,养好伤后,便可以卷土重来。

  中土逐渐走向一统,事实上,草原也正走向统一。

  檀石槐、柯比能、拓跋郁律几乎统一了草原,弄得草原上遍地都是鲜卑人,拓跋什翼健沾着这些鲜卑雄主们的光,成了草原共主。

  让拓跋什翼健这么发展下去,弄不好一个不亚于两百年之后的突厥帝国提前出现。

  但凡草原帝国崛起,就一定会南下攻击中土。

  所以不是梁灭代,就是代吞梁,没有第三个选择。

  以前站在中原视角,觉得拓跋什翼健放弃河套云中是蠢,但从草原视角上看,不失为明智之举。

  而现在李跃一统北国,代国自然而然成为下一个猎物。

  拓跋什翼健这些年也一直跟梁国过不去,什么事都要掺和一脚,在后面掣肘。

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理

  一转眼,洪兴元年就这么过去了。

  今年收获极大,东面邓遐几千人击退了桓温,西面彻底掌控河西走廊。

  前前后后,掠夺了近百万的牲畜,同时也拔除了秦凉的各种隐患。

  将陇右羌人、河西鲜卑,以及一部分大士族豪强填充关中。

  有了人,关中总算恢复了些元气。

  虽然惩治了王猛,却并未影响君臣之间的关系,反而比以前更紧密了,每隔六七日,便有奏表、诏书、私信来往于长安洛阳之间。

  王猛无话不谈,事无巨细,将如何治理关中都汇报了上来。

  令诸族杂居,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百户为一里,互相监督,但有逃窜或不法者,伍户连坐之,又每一千户设立亭长,以伤残将士任之,配上游骑五十,弓刀手一百,检举不法,监督诸户。

  又强行下令诸族取汉名,说汉言,束发右衽,不从者,贬为奴隶。

  王猛一如既往的下猛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4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9/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