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收复西域,压制草原,击灭辽东。

  后人常说汉书可以下酒,其实曹魏也还不错。

  相比于两汉,曹魏离得更近,更能引起众人的共鸣。

  另一方面,南北分裂,已成定局。

  拿曹魏出来,更能激励北方的自信,压制江东和蜀中。

  更深层的用意是,魏武帝曹操是从陈留附近崛起的,这是李跃的私心和野心。

  当然,如今的形势,跟汉末没有可比性。

  族群仇恨是当前最大的社会矛盾,中原也早就千疮百孔,人口凋零,难以发展。

  不过路是人走出来的,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定。

  这年头好地方都被别人占了。

  凉州有张氏,雍凉有石苞,陇右有麻秋,辽东有慕容氏,江东有司马家,蜀中刚刚被桓温拿下,草原上,拓跋家正在兴起……

  至于并州,根本不用考虑,一来五胡乱华就是从并、雍二州爆发的,汉民沦为乞活军,逃离了当地。

  二来,并州的地缘环境比中原还恶劣。

  夹在匈奴人、拓跋鲜卑、慕容鲜卑、羯人之间,当年刘琨如此大的声势,背后还有结义兄弟拓跋猗卢的鼎力支持,依旧失败了。

  中原虽然破一点,但有个非常明显的好处,除了羯赵,周围基本都是弱鸡,张遇是弱鸡,郑家是弱鸡,包括将来司马家的几次北伐,都是渣滓……

  刚讲到曹真大破诸胡联军、斩首五万馀级、俘虏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时,堂内堂外爆发出猛烈的欢呼声。

  “彩!”

  军官和尚武堂的孩子们激动的满脸通红,堂外的士卒百姓手舞足蹈。

  待众人情绪稍稍平复,李跃又把秃发树机能之乱和关中齐万年之乱顺道讲一遍。

  “司马家立国方二十年,便有秃发鲜卑祸乱河西,前后九年,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四员晋朝大将,司马炎寝食难安,名将文鸯临危受命,统秦雍凉三州之军击之,大破秃发树机能,俘虏二十余万!原本能平息叛乱,可惜司马炎因文鸯吓死其伯父司马师之仇,弃而不用,致使秃发树机能再次坐大,攻破金城,后名将马隆自募三千兖州乡勇,方才斩杀秃发树机能,而名将文鸯最终被司马家夷灭三族!”

  堂中落针可闻,一股愤怒的情绪在酝酿着。

  李跃接着又讲了关中齐万年之乱,名将周处被司马肜、夏侯骏陷害,以五千人进攻齐万年的七万大军,从晨至暮,杀敌万余,最终因司马肜拒不支援而全军覆没。

  另一个平叛的大将孟观,几年后也被夷了三族……

  李跃绘声绘色的讲完之后,堂中气氛压抑的可怕。

  前后对比,秃发树机能之乱、齐万年之乱、八王之乱简直一脉相承。

  不是胡人有多厉害,而是晋朝君臣的无能与无耻,而偏偏这样的人窃居高位,一口一口将胡人喂了起来。

  与曹魏一比较,李跃只能一声长叹。

  流民中很多人原本心向朝廷,不破除他们的期待,黑云山的内部就无法凝聚在一起。

  北国沉沦的血海深仇,晋朝君臣难辞其咎。

  “有这等朝廷,简直是我华夏之耻!”一名军官气的咬牙。

  “气煞我也。”

  “什么朝廷,分明是一群猪狗!”

第九十六章 春

  财权、治理权李跃可以放一部分出去,但兵权和人事任免权、思想却牢牢抓在手上。

  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

  欲治其事,先治人心,上下一心,才能无往而不破。

  几个主簿也全都忙的脚不沾地。

  魏山处理山上各种纠纷,大到土地纠纷,小到鸡毛蒜皮。

  周牵则如大管家一样忙里忙外,一个编户入籍就够他忙的,还要取卖私盐,以及准备即将到来的春耕。

  徐成、梁啸一人镇守汜水堡,一人镇守洧水堡,一南一北。

  曹堪镇守西北面的巩县,打造黑云山北面壁垒,手上还管着煤矿。

  月姬带着山上的妇人们编织草衣、草鞋、草席等等。

  就连辛粲也没闲着,山上的启蒙都交给了他。

  虽然忙碌,却生机盎然。

  每个人都在为黑云山的壮大而竭尽所能。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张生野按照李跃的吩咐,小口蚕食,又弄回两百多匹健马,黑云山的骑兵部队基本成型,没有战马,用驴骡凑合着。

  在石虎的严刑峻法下,猎场里的野兽多如牛毛。

  凉州大败,石虎也没游猎的心思,渐渐疏于管理,这么大的猎场也管不过来。

  这时代本就遍地野兽。

  中原人口凋零,千里无人烟,到处都是无人区,各种野兽横行。

  斥候们收获极大,一车一车的猎物被拉上山。

  幼年野兽被圈养在西山,成年野兽被宰食,皮毛被皮匠们收集起来制皮制革。

  春秋时代,华夏先民便已经有了制革技艺,战国时代便会用天然的芒硝、明矾鞣制皮革。

  忙碌起来的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冬去春来。

  暮春之日,上巳之节,修禊事也。

  魏晋时期,对上巳节的重视不在除夕之下。

  农历三月三这天,男男女女春游踏青、临水宴饮、友人聚会。

  不过黑云山没有这等闲情雅致。

  为了不泄露山上的虚实,李跃采取进出管制措施,严禁随意下山,所以只能在山上简单的拜祭一下祖先。

  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云山能不能在这乱世中撑下去,看的就是今年的春耕。

  山上所有事务都先放下,男女老少全部下山,重开水渠,整理荒田,在田垄间搭建茅屋,铺设土灶。

  去年大水,汜水堡上游的大片田地都被淹毁。

  如今大水早已退去,田地经过淤泥的滋养,更加肥沃,稍稍整理,便再得一万三千多亩良田。

  天然形成的塘堰中,一尾尾的肥鱼时常越出水面,吞食随风飘来的柳絮、草籽。

  李跃见过汜水中成片的浮尸,对鱼有心理阴影。

  但山上的人却没有任何顾忌,一箩筐一箩筐的抬回去,熬成鱼汤喝。

  当年的汜水堡远不止这些田地,更上游还有很多田。

  不过好处不能全占了,靠近郑家柳南堡的六千多亩良田,全都让给郑家了。

  这个举动也赢得了郑家的好感,投桃报李,他们也送了一些种子和铁犁,还有三百多坛酱菜和肉醢。

  酱菜跟后世腌菜差不多,肉醢则是将肉煮熟,剁碎,撒上盐、密封腌制。

  李跃看着黑乎乎的颜色,闻着一股怪味,实在有些倒胃口。

  京县令韩绪则派人来请求支援。

  一场瘟疫,让京县元气大伤,种田的青壮都凑不齐,耕牛也没能逃过瘟疫。

  李跃调了一千中垒营过去。

  人情世故就是来来往往,一来二去,大家也就熟络了。

  一场春雨后,期待已久的春耕开始了。

  李跃原本想表现两下,激励激励士气,下了田才发觉根本没必要。

  每个人都往死里干。

  天刚刚蒙蒙亮,人就醒了,自觉的扛起锄头,除了吃饭喝水,一直忙到天黑看不见,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连五六岁的孩子都成群结队的捡柴,协助煮粥。

  半夜还有人巡夜,防止野猪和鸟雀啄食种子。

  第二天依旧如此,没有丝毫懈怠,勤奋的令李跃感到震惊。

  这也说明他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可惜历史长河中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想勤勤恳恳的耕作也不可得。

  望着一个个劳碌的背影,李跃忽然感觉黑云山的兴起其实不难。

  只需提供一个安稳环境,以他们的勤劳,自然会撑起一片天。

  辽东慕容家的发家史也是如此。

  辽东诸部,慕容家并非最强大的一支,又夹在高句丽、段氏、宇文之间。

  五胡乱华,慕容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厚待士人,设置侨郡安置汉民,北地流民不投高门大族出身的王浚、崔毖,反而纷纷投靠慕容廆,慕容家由是壮大。

  慕容廆还撰写数千字的《家令》,教育子孙,是以慕容家人才辈出。

  李跃拿出斥候们的猎物,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油水是不行的。

  还让煮粥的妇人尽量让粥稠一些。

  孩子们在田间地头扯来野菜,洗干净后切碎,扔进粥里面,撒上盐,一股清香袅袅升起。

  李跃看不上的酱菜、肉醢,在他们眼中却成了无上的美味,三百多坛眨眼就被分光了。

  “孟子云: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将军如此,何愁黑云山不兴也?”辛粲摇头晃脑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