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9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却不曾想那“紫金梁”闻言,竟然挥一挥手,示意他停下。韩廷宪一时间下不了台,只好对着道人怒目而视。

  那务虚道人自顾将那烤熟肉片放入口中,细细嚼着,说道:“好肉!”

  “道长何以教我?”“紫金梁”将信将疑地问道。

  “吃了你的肉,当活你的命!”务虚道长哈哈一笑,说道,“二当家,你身居三十六营盟主之位,看似繁花似锦,实在烈火烹油也。此时此刻,大明江山金城汤池,坚固依旧,兵锋所向,难以抵挡,阁下不吝于螳臂当车也。众人推举你为盟主,既不是臣服于你的威望,也不是佩服你的才能,只是拿你‘背黑锅’而已。”

  “此时我家二当家已知之矣,亦有解决之道,你且去吧!”韩廷宪闻言笑道。

  “不知我可否耳闻一番?我观大当家印堂发黑,灾祸未去啊!”那务虚道长轻笑道。

  “紫金梁”闻言沉吟了一番,便示意韩廷宪将办法说于此人。那韩廷宪便笑道:“汝既闻此机密,当不出此门也。我家二当家欲做宋衙司久矣,正所谓:若想做高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只要我等大破了‘高太尉’,朝廷必定诏安,到时候高官厚禄,享之不尽,你这乡野村夫,如何知之?”

  “哈哈!”那务虚道长闻言大笑,笑的鼻涕都出来了。

  “无礼,你这牛鼻子老道,为何发笑?”韩廷宪怒道。

  “笑你听评书却是听了一半,汝不知那宋江是何下场耶?到时候身家性命交付于人,生死岂能由己?”务虚道长笑问道。

  “这……”紫金梁问道,“以道长之计,理当如何?”

  “此时易耳,他人使你背黑锅,难道你还寻不到一个别人替你背黑锅吗?”道长反问道。

  “你是说要让我让去这盟主之位?”“紫金梁”惊讶地问道。

  “二当家,此事万万不可!”韩廷宪谏言道。

  “此事当从长计议,还请老神仙留着我身边,使我能时时聆听您的教诲!”“紫金梁”沉吟一番,他对着盟主之位既惧又爱,难以割舍,只得暂且压下再说。

  “如此便叨扰二当家一番了!”那务虚道人笑道。

  于是,这一僧、一儒、一道便围在火炉跟前,炙烤其肉,分而食之,一时间其乐融融。

第21章 或生或死

  若是陈金斗在此,看到这所谓的“务虚道人”定然笑掉大牙。原来这“务虚道人”不是他人,正是昨天刚刚“羽化”的马道长。

  那日张顺回来以后,说起“紫金梁”之事,提到“紫金梁”自称“二当家”,马道长便留了意。话说张顺因为张慎言之事,却是急躁了;其实马道长也因为赵鱼头、陈经之等人逐渐受到重用,也有些急躁了。

  马道长和陈金斗都是江湖术士,坑蒙拐骗还成,若是说出谋划策、治理军政,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因此与赵鱼头、陈经之同台打擂,却是半点胜机也无。这次马道长听闻“紫金梁”之事,却是心中一动,感觉到自己摸到了“紫金梁”的脉搏,便有了“诈死”之事。

  于是马道长对张顺说道:“此人自号‘紫金梁’,乃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之意,吹嘘自己是大才。义军之中,皆是反贼也,其人为三十六营盟主,能力可想而知也,何必如此自吹自擂?乃是欲将此言说于他人听也,以表自己心中不平之意。说于何人?唯有说于官府。足以说明此人造反无胆,诏安有心也。”

  “大当家王嘉胤死后,其人仍自称‘二当家’,当知其人既无担当,亦无远志也。此人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理当唯我独尊,不甘居于人下也。”

  “由此可知,此人只知其弊,不知其利。不甘为人背锅,做那中流砥柱,是以急于摆脱盟主之位。主公正可趁其弊,而居其位也。如今大明江山尚有余威,天下百姓尚有余悸,乃非分崩离析之时。不知主公可敢置之死地而后生,首倡天下之义也?”

  “这哪里是首倡天下之义?这是为王前驱吧?”张顺闻言哭笑不得道,“道长,我已知你心意矣。奈何夺取天下,并不讲究先到先得,反而讲究后发先至。”

  “其中因由便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虽危,临死一击,螳臂当车者皆为齑粉矣。今我士卒不过千余,缺枪少甲,未及训练,乃是乌合之众。如何坐居盟主之位,如何抵挡朱明临死之前回光返照也?”

  “这……”马道长终究不是智谋之士,确实无言以对。他思索片刻乃道:“或许我也可做个‘生间’,为主公谋取些许好处?”

  这“生间”之语源于《孙子兵法·用间篇》,前些日子张顺读到“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生间者,反报也。”意思就是用间的方法有五种,其中“生间”便是能活着返回报告的间谍。

  其文又云“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意思是当年殷商兴起的时候,伊尹在夏朝为官;周朝兴起的时候,姜子牙吕尚在殷商做官,这便是以“上智”为间谍。

  之前张顺读书的时候,还趁机讲解给部下听,培养手下的军事才能。马道长这次的意思便是自己欲效法“伊尹”“吕尚”做一个“上智”的间谍。

  “马道长,你竟要弃我而去乎?”张顺闻言大惊道,“陈州府之事因你而起,亦因你而终。我既无兄弟相扶持,又无父母相庇护,顺全凭借道长之力,才能走到今日。如果连你都要离开我,那真是连上天都要抛弃我了吗?”

  说道情深之处,张顺声泪俱下,如丧考妣。马道长也深受感动,感激涕零,指天发誓道:“贫道得遇主公,如诸葛孔明得遇刘皇叔也,焉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我既无尺寸之功,又无济世之策,长此以往,何以助主公夺取天下也?恳求主公恩准,让贫道也有机会青史留名!”

  张顺闻言知其已不可留,便沉吟片刻问道:“卿若入‘紫金梁’大营,当如何行事?”

  “吾当趁其所好,为主公说之。有好事为主公请之,有危险为主公避之。”马道长回答道。

  “不!我命你全心全意为‘紫金梁’考虑,若其可扶则扶之,若其不可扶,则使我代之!”张顺斩钉截铁地说道。

  “主公!”马道长吓得立马跪下道,“贫道忠心可鉴日月,安能做此背主之事!”

  “非也,非也!”张顺笑道,“此非背主之事,乃是忠心之事也。‘紫金梁’何许人也?虽然其人无有其志向,但是仍不失一方豪杰,只因不得其势而已。若遇风雨,便化为龙,亦未可知!今令你全心佐之,正可去其疑虑,以全自家身家性命也。”

  “其用间也,全身为上,身死为下。道长身家性命重于千金,不可轻掷。其法譬如刺客也。养兵千日,伺机数年,击杀一瞬也。道长亦当如此,理当以幕僚侍之,只待关键之时,图穷匕见也!”

  马道长闻言,又惊又诧,感激涕零道:“主公以国士待我,敢不以国士报之?但凡贫道活着一日,必不使‘紫金梁’不利于主公也,但凡贫道有一丝计谋,必不使‘紫金梁’退位让贤于他人也。”

  于是,二人盟誓道:“臣必忠于君!”“君必信于臣!”君臣相得,颇有刘皇叔三顾茅庐,请得诸葛出山的风范。遂后,张顺根据后世影像中神仙模样,亲自设计白色道袍,整理发型胡须,使之气质为之一变,便变成老神仙“务虚道人”也。

  随后,张顺便声称马道长不小心染了瘟疫,病重难医。其时,陈金斗、赵鱼头之辈,欲见之一面而不可得。未几则溘然而逝,张顺亲自对外发丧,声称“马管家”去世。

  这陈金斗、赵鱼头、陈经之皆是精明之人,知道其中有诈,亦不敢问询张顺。然后,便是“马道长”病逝,“务虚道人”出山;张顺痛失“马管家”,“紫金梁”喜得“老神仙”。

第22章 兵不厌诈

  其实,二人看似君臣相得,张顺却深知此乃场面话而已。智者为间,忠奸存乎一心。马道长若是见“紫金梁”心胸宽大,志向高远,未必不能真心辅助此人也;若是马道长见“紫金梁”蝇营狗苟、走向死路一条,马道长必定是忠臣志士也。

  刚才二人不过相互表演一番罢了。日后若是自己成功替代了“紫金梁”,这便是一番君臣相得的佳话;若是将来“紫金梁”在马道长辅助下灭了自己,这就是“臣乃其臣,君非其君”,良禽择木而栖的典型。

  张顺不是没有强留马道长的想法,奈何这君臣关系如同男女感情,心变则难留,心在则难弃。所以张顺干脆遂了他的意,无论他是真忠心也罢,假忠心也好,好聚好散,各求所得便是。

  第二日,张顺假装怀着悲恸的感情,向“紫金梁”上了书信,请求帮助。“紫金梁”得信之后,果然稍作休整,全军出动,围了高平县城。

  对此,张顺都不得不感叹“紫金梁”的心胸手段,甚至对马道长的判断都产生了一定怀疑。自己本来是新投靠之人,稍作提议,便全力支持,正乃成事之人。

  于是张顺,便重新任命陈经之为辎重总管,陈金斗为副,整顿军队,一路向西行去。

  一路上张慎言却是奇怪的紧,他本是被监控之人,但是也能通过一些琐碎的信息,分析出部分情报。

  之前张顺进入敌营,张慎言还且惊且喜,期望这两帮人能够狗咬狗一嘴毛,最后两败俱伤,省却了官府围剿之劳。当然,事情最终还是走向了他不可接受的方向,此二贼竟然同流合污,互帮互助,简直比官府和官府之间关系还亲密。

  更让他惊心的是,在张顺进入敌营之时,毫无准备的“贼寇”幕僚竟然联合起来,暂时维持了队伍的正常决策。张慎言作为大明中枢出来的人物,当然知道其中难度,更深深的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

  这说明这“贼寇”人格魅力突出,部下已经初步形成相关建制文法,这是一个政权建立的根本。像大明跟前的蒙古、西南土司之类还经常出现集团班子的安危系于头领一身,头领在则威胁一方;头领去则树倒猢狲散的情况。这表明面前的“贼寇”果然更有威胁,更值得自己以身家性命换取其人性命。

  只是两部贼寇不知为何,相处两日,竟然一部攻城,一部西行而去。竟然没有合营,也不知道是双方不欢而散,还是达成了其他协议。无可奈何,张慎言只得坐在牛车上,随波逐流,跟着张顺所部行动。

  只是张慎言不想理张顺,张顺却不想放过他。路上张顺趁机接近张慎言,笑问道:“老大人身体可好?饮食是否习惯?一路上若有内急,需及时告知我等。”

  “不好!一点也不习惯。”张慎言本不待理他,又忍不住呛他几句。说什么“老大人”“内急”云云,听起来好像是好话,却刺耳的很。

  “如此甚好!”张顺拊掌笑道,“我母亲受尽苦难,如今也该轮到你了。”

  “滚!”张慎言闻言,再也忍不住大怒道,“你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无耻之徒!不要说话污了我的耳朵,不要在跟前污了我眼睛!”

  “不忠不孝?”张顺哈哈大笑道,“你说的正是。你可知我此行为何?”

  张慎言闻言闭目不视不听,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张顺也不生气,继续道:“却是我此番入了伙,需要纳个投名状。我思来想去,都是自家人,不可杀伤过度。烦请老大人手书一封,送给我那便宜哥哥,也省却刀兵相见,坏了亲情。”

  张慎言闻言大惊,恨不得下车与他拼命,奈何周围监视的士卒颇有眼色,及时抓住了他。

  张顺笑道:“写与不写,悉听尊便。若是到了屯城村,没有手书,我便亲自手书一封,将你手掌附上,自是无忧。”

  张慎言听了又惊又惧,不知这厮耍什么手段。听其言,观其行,竟欲对屯城村不利,可是又要自己手书作甚?惊慌之下,张慎言心想:此人不过是个贼寇,谅他没有什么读过什么书,我切假装答应与他,留下一些警语才是。

  于是他便假装害怕道:“好歹都是一家人,何至于此呐。那我就写几句话吧,你且拿笔来。”

  然后,等张顺使人拿来笔墨纸砚,便写道:“速闻多一子,离乡已数日,屯城可安好?请勿挂念了!”

  然后顺手写上签名,便递与张顺,问道:“此书可行与否?”

  张顺看也不看,笑道:“老大人费心了,此手书定然保佑咱们全家无忧。”

  这张慎言既疑且惑,不知道这厮准备搞什么鬼,心中颇不自安,却也左思右想,没有半点头绪。

  却说那张顺拿到那手书,看也不看那狗屁不通的句子,思索了一下,便自顾拿起张慎言用剩下的笔,拿起纸来,写道:“明府亲启,今得老大人张讳慎言之手书,贼寇即将偷袭屯城,还请明府不弃,带领士卒埋伏屯城,擒下此贼。生员张履旋拜上。”

  随后,使人一起送走,自己则带领部队赶快跟上。及至屯城,张顺只是在外面吓唬一番,并不停留。张慎言心惊胆战了半天,竟然发现此人只是虚晃一枪,结果渡沁水而去。

  又等了一日,张慎言被张顺使人带到偏僻之处,不许言语。张慎言心中更加奇怪,正准备找到张顺,问问到底要搞什么鬼。结果突然听到不远处响起了厮杀之声,大约过来一炷香,张顺笑着走了过来,他跟前还带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官员。

  张慎言一看,却是阳城的父母官陈知县。那陈知县见了张慎言,不由大怒道:“张慎言,枉你是正三品大员,我舍得一身性命前来救你,没想到你却投了贼寇,用计赚了我阳城上下。”

  张慎言一听,惊诧地问道:“明府何以至此也?为何诬赖于我?”

第23章 贼寇入城

  原来这张慎言却是不知道,张顺得到他的手书之后,便趁机附上他自己伪造的张慎言儿子张履旋书信,送与那阳城陈知县。那时候张顺心想:张慎言乃正三品大员,阳城知县前来上任,必定多有拜访,熟悉此人笔迹。至于张慎言儿子,虽然读书尚可,奈何仍是童生,定然被张慎言的光芒所遮挡,字迹必然不被人所熟悉。

  这阳城知县如果果真熟悉张慎言笔迹,必然是“烧冷灶”之辈,安能坐视屯城村陷落?必定亲自出马,在张氏刷个脸熟;若此人不识张慎言笔迹,必然一笑了之,以保全阳城为上。

  因此,张顺命部属埋伏于阳城于屯城村之间,若是第一种情况,则必定能擒获知县,轻取阳城;若是第二种情况,则袭取屯城村,将张慎言作为“投名状”。

  陈知县见张慎言手书,不疑为假,果然出兵相救,正好被张顺埋伏。张顺手下陈长梃、萧擒虎、悟空和张三百皆是猛将,一个冲锋便打崩了陈知县凑数的杂兵丁壮,顺便生擒了阳城陈知县。

  于是,张顺笑道:“老大人,你官高位重,帮我出个主意:你说这陈知县是杀是放?”

  张慎言闻言,只想破口大骂:这贼人端的无耻狡诈,得了便宜还卖乖。问出此言,简直是故意为难自己。若是自己说放了知县,自己必然被知县污为从贼,祸及家人,毁坏名声;若是自己说杀了知县,自己必然难过自己心中这关,又有何面目自称忠臣耶?

  一句话,两个坑,结果对方还可以完全不听从自己的答案,张慎言也不得不佩服这厮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得无言以对。

  张顺见状对陈知县说:“此人心意,吾已深知矣,汝且安心上路吧!”

  便让人把他拉下去砍了,陈知县闻言大惊,连忙出口求救道:“张侍郎,求你张开尊口,救我一救。”

  张慎言见状,差点忍不住要张口说情,嘴巴无声的张了张,最终还是忍住了。不要看这厮可怜,此人因为自己兵败被擒。此人脱身之后,为了脱罪,不但会将一切罪责推到自己头上,而且还会对自己家族赶尽杀绝,永绝后患。

  自己身死不足惜,奈何任由此贼做大,大明江山将永无宁日,唯有留着有用之身,换的此贼性命,才是天下太平时节。

  张顺见他不言语,也不逼迫过甚,径直将此人斩杀了。然后押解着阳城县俘虏,挑着陈知县脑袋,耀武扬威,走向阳城县城。张慎言本道张顺定然过来对自己一阵冷嘲热讽,却不曾想此贼居然只当事情没有发生,自顾忙活去了。

  待张顺带领部众来到阳城县城,将那知县头颅挑了起来,押着俘虏耀武扬威一番,城上守卫皆噤若寒蝉,不敢直视。于是,张顺便使人造出简易木梯,爬上城墙。果然阳城守卫见贼人冲了上来,便一哄而散了。

  张顺轻轻松松的占据阳城,便一边使人送信“紫金梁”言说攻下了阳城县城,一边请张慎言和自己一起入城。张慎言本道这些贼寇既然攻下城池,必然是一阵烧杀掠夺之时。却不曾想张顺队伍竟然秋毫无算。

  原来张顺所募士卒皆是良民,虽然没有经过训练,但是更没有受到“乱兵”行为的浸染。再加上张顺比较痛恨失控行为,竟然练出一直截然不同的军队。

  正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这梳便是指梳子,这篦乃是一种齿密的梳子,用来清理头发中的虱子的工具。意思是说,贼人来了像梳子一样刮过,而官兵来了则像篦子刮过一样。常用来说明贼人和官兵的狠辣和对百姓的伤害。

  这样一对比,张顺部队简直是王者之师。连张慎言都不得不承认,这张顺确实有手段,或许真有天命为未可知。

  等了一日,“紫金梁”果然带着大量贼人赶了过来,顺带还裹挟了一些哭号喊叫的百姓和女子。张顺见了直皱眉头,却也不好说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