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97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借与不借,本是情分。既然督师不依,陈某也无甚好说了。只是知会督师一声,我河南兵马遵照圣旨,一体前往洛阳剿匪去了。围堵秦寇之事,还请督师勉力为之!”

  说完便要拂袖而去,那新任五省总督洪承畴一看自己不出点血是不成了,连忙站起来拉住陈奇瑜,笑道:“军门何必动怒呢?我且与你几部兵马便是,咱们之间值得什么?”

  也难怪洪承畴服软,那陈奇瑜既然已经担任河南总督,自然有权调动河南巡抚玄默所率领的兵马。

  如果两人撕破了脸皮,新任河南总督陈奇瑜干脆拉走了在河南以西防御“闯王”、“闯将”等贼寇的兵马,那好容易被围困在陕南的诸贼恐怕就要趁机逃出生天了。

  到时候,任凭他洪承畴麾下兵马再多,又如何再次将这些人围困在一起呢?

  陈奇瑜见洪承畴服了软,有了台阶也就顺坡下了。毕竟这流寇祸乱陕西的乱子,还是他陈奇瑜搞出来的。

  若是这帮人真的能够逃出生天,新任五省总督洪承畴受责罚不说,他这“始作俑者”,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洪承畴虽然刚刚上任,倒是对官匪双方的布置与实力熟烂于心,便笑着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副总兵杨化麟、柳国镇,参将贺人龙、刘迁这四部人马,约有五千精锐,暂且借与你用,你看如何?”

  “不妥不妥!”陈奇瑜闻言不由摇头道,“这四人中规中矩,未必是那悍匪张顺的对手,不如把你麾下总兵王承恩借调与我,也算是有个主心骨!”

  王承恩作为青海一系武将的代表,这次对插汉部虎墩兔憨作战表现突然,洪承畴哪里肯与?

  他便笑道:“陈军门莫要老想着打我的人的主意,那奉命讨贼的总兵官曹文诏岂不更是大名鼎鼎,你何不去找他?那曹文诏与他血海深仇,必不会坐视不理!”

  “更何况,我听闻那‘顺贼’虽然势大,亦不过四五千兵马罢了。若非有黄河天险,恐怕用不到陈军门出马,那曹文诏便可擒杀此人矣。”

  “你若是再是不依,我还可以许你调动河南的京营。那总兵官倪宠、王朴麾下有六千兵马,任你使用!”

  陈奇瑜按照算计了一番,发现若能如此,自己麾下兵马当在两万左右,足足是“顺贼”的四倍左右。

  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哪怕自己麾下标营和京营不甚能战,难道自己还消灭不掉一个小小的“顺贼”吗?

  陈奇瑜闻言大喜,便谢过了洪承畴,辞别而去。

  待他回到营帐,便迫不及待的给山西巡抚吴甡写起了书信。信的大致意思是说:

  那曹文诏原本是圣上专门指明的围剿“豫贼”的总兵官,因为托付不效,才又烦劳我大动兵戈。

  我听说那曹文诏与那“顺贼”有血汗深仇,连侄子都死于他之手。曹文诏因此陈兵秣马,旦夕只求复仇。

  如今我欲率领大军前往消灭贼寇,不知道总兵官曹文诏有没有意向啊?如今山西的贼寇都剿灭的差不多了,可是河南府的百姓还在遭受贼寇的荼毒,山西巡抚你心中难道不应该也提他们着想一番吗?

  山西巡抚吴甡接收到新任河南总督陈奇瑜的书信一看,便笑了笑,将它转交给了现任援剿总兵官曹文诏。

  曹文诏接过看了,不由扑通跪下来道:“吴抚军对我的恩德,我没齿难忘。只是我与那‘顺贼’仇深似海,如今正是报仇雪恨之时,还请抚军允许我前往河南一行。”

  山西巡抚吴甡闻言连忙将曹文诏扶了起来,哈哈大笑道:“本官助你非为私情,乃公心也!只是我有一计,管教那‘顺贼’插翅难逃。你且在我处再盘桓数日,我且写书信与那陈奇瑜!”

第142章 “九纹龙”

  话说那张顺跑到李香房内,经过李香的精心救治和包扎,过来两天才完全稳定住伤势。

  李香和柳如是甚是奇怪,问其原因。张顺哪敢说是自己管不住下半身,以致于上半身遭罪?

  他只硬着脖子说:“一路上马背颠簸,伤口裂开了!”

  李香和柳如是虽然有点疑惑,好在这事儿不重要,也没有深究下去。

  就这么混了三五天,结果红娘子找上门来了。原本每次张顺回营,都要先去红娘子房里小住一番,这一次他举止异常,哪里有的跑?

  张顺只好又拿自己的后背说事,这不说还好,一说红娘子就闻出了其中的猫腻!

  红娘子本就是边地女儿,乘马当步,习以为常。如今张顺拿这话塞搪她,如何塞搪的过去?

  红娘子不由冷笑道:“我怎么不知骑马还能颠簸成这样?是不是和哪个贱人鬼混去了!”

  张顺哪里肯认?这要是把竹儿供出来了,以后还能有她的活路?他只是梗着脖子,硬撑到底。

  俗话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张顺不认账,那红娘子、李香和柳如是等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一天到晚没有好脸色冷落他。

  众女子一冷落张顺不要紧,马英娘不由大喜过望,连忙拉着张顺探讨建立军校之事。

  依着张顺的心思,这所谓的军校倒也简单,以培养伯长、什长为目标,专门教授基层军官识别旗帜、金鼓,行军要点、基本战术知识和基本军法四项。

  只是如今义军之中编制颇乱,有以十人一什、百人一伯的百人队,亦有二十六人一旗,六百五十一人一司的土司兵编制。

  张顺也分不出其中优劣,不过念在豫西“毛葫芦”众多,基本素质又不错,可以依照土司兵编制进行迅速扩军。

  只是一司长要掌管二十五旗,实在是难以兼顾,张顺便对原本土司编制进行改制。

  他将旗长改为队长,下设伍长,五伍为一队。改五队为一旗,设旗长一名。这样一旗便有五个小队,共一百三十一人,能够完成基本的战术动作。

  遂后,张顺便让马英娘在诸多“毛葫芦”里挑选机灵之辈,按照队长、旗长的要求进行训练,又使人置备金鼓旗帜作为教具使用。

  其中伍长、队长皆无金鼓旗帜,伍长靠吼,队长则掌哨子一枚。一旦呼喊不到,可用简单的哨子声传递前进、后退和轮换等基本命令。

  旗长则掌管金鼓和旗帜。鼓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安塞腰鼓”,学自陕西义军之手。金,又名铜钲,一种类似铃铛的金属乐器,普遍应有于中国古代军队之中。

  至于旗帜,张顺则命人制作了一面类似后世导游旗的小三角旗,用于指挥麾下一百三十名士卒。

  等到张顺把大致内容和马英娘说得明白,便做了撒手掌柜什么不管了。

  劳累了一天的马英娘,浑身酸痛的返回营地,不由便对吴妈抱怨道:“咱家将军,也不知是个什么人!人家找他谈情说爱,卿卿我我,他却把我当牛马一般使用,是何道理!”

  吴妈闻言,不由眼睛一亮道:“恭喜姑娘,贺喜姑娘,好事成了!”

  “怎么就成了?”马英娘心中纳闷,疑惑地问道。

  “吴妈是农妇出身,姑娘勿要嫌弃我粗鄙!”吴妈笑道,“但凡哪个人家,得了一匹牛马,舍得往外送人?自然是早晚添草料,冬秋怕病了。只把它喂养的肥壮,才好春秋耕种使用。”

  “如今姑娘未进将军家的门儿,就做将军家的事儿,这是咱们将军不拿姑娘当外人!”

  “真的?”马英娘将信将疑地问道,“莫不是吴妈收受了将军的好处,给他来做说客?”

  “姑娘说哪里话?”吴妈闻言不高兴道,“老身今年都四十了,还图个什么?难道也要学什么竹儿、箭儿的,给姑娘当陪嫁丫头不成?”

  “当然了,如果姑娘实在是无人可用,老身也只好勉为其难……”

  “别别别!”马英娘闻言连忙拿出自己的宝贵铜镜,递给她道,“吴妈,咱们还是先照一照,再说这种话!”

  吴妈翻了个白眼,把铜镜推到一边道:“且,谁稀罕呐!也就姑娘拿他当宝儿!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别看吴妈现在老了,想当年我也是村中一流的人物!”

  行行行,你年纪大,你说的都对,就是别打我夫君的主意就成!

  马英娘在张顺的指点下,好了四五日功夫,终于把训练伍长、队长和旗长的路子摸索出来了。

  只是苦了那张顺,被李香、柳如是、红娘子等人一天三念叨,耳根子也没个清净。

  甚至张顺和马英娘混的多了,红娘子都让箭儿放出话来了:“不要说本夫人答应和她做一个姐妹。若是惹恼我了,我把那关圣帝君请来,往案桌上一放,点了香烛。”

  “我们姐妹两人拜上三拜,斩鸡头、烧黄纸,结为异姓姐妹,也未尝不可!”

  张顺闻言哭笑不得,连忙跑到红娘子房里,赌咒发誓,表示和马英娘并无私情,唯有公心!

  红娘子意味深长地笑道:“当家的贵人多忘事,我要提醒你几句,当初你答应我的事情,我一桩桩、一件件可都记着呢。到时候,别怪我不好说话!”

  张顺冷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他这才想起来好像当初红娘子言语之间,给自己下了好几个套。自己懵懂无知,竟是吃了个大亏。好在张顺也不甚着急,姑且打哈哈过去了。

  只是那李香和柳如是更是不满了,连给张顺包扎清洗伤口,都有点心不在焉了。

  过了些时日,张顺后背终于长上了,结痂脱落。李香和柳如是解开缠绕的绷带一看,两人不由笑出声来。

  张顺被使了好久的脸色,终于得见笑颜,连忙识趣地问道:“你们笑什么?有什么可笑的?”

  “也没啥可笑,只是以后爷要改称为‘九纹龙’张顺了!”柳如是闻言刮着自己的鼻子,嬉笑道。

  原来也不知是张顺伤口反复挣开的原因,还是被李香、柳如是使了坏,竟然没有完全恢复,反倒留下了弯弯曲曲一片疤痕。细细数来,竟有九条之多,个个张牙舞爪,活似九条纹龙一般。

第143章 初警

  “小尉迟”魏从义自从跟随张顺南渡黄河,到达抱犊寨以后,一直无所事事。

  要说真没有一点事情可做,倒也不见得。主公给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任务,让他留在卢氏县城,监视县中的知县和城中大户。

  城中的知县和大户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一直倒是老老实实。

  只是那魏从义倒愈发无事可做了。甚至连抱犊寨发展的红红火火,义军东征西讨的热热闹闹,也与他无关了。

  要说心中不失落,那是不可能的!

  原本魏从义先后更换了好几任首领,虽然被人暗地里嘲讽为“魏无义”,他也不太在乎。

  只是这一次又归附在张顺麾下,他倒是心中有几分不自安。这倒不是他因为张顺“另眼相待”而担心,而是因为自觉做了亏心事,心中惴惴不安。

  当初张顺命他带领麾下骑兵,前往京师附近骚扰,给予了他很大的信任。他也不负众望,果然威震京师,名满天下。

  只是没想到,等他退到五台山附近以后,听从了新招募的幕僚麻布的建议。他便在五台山招募诸部溃散的流寇,自立了杆子,自成一营人马。

  他之前跟随过很多头领,他们的风格各异,有的霸道、有的一团和气,有的斤斤计较,有的豪爽大方。

  但是,他素来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以他魏从义自幼苦读兵法,练习武艺的本事看来,这些人不过土鸡瓦狗罢了。

  结果轮到他自己做主的时候,凡事却是千难万难。

  今天他说向东,明天他说向西,早上有人提议偷狗,晚上有人建议摸鸡。

  麾下众人烦烦扰扰,一时间也不知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何者为重,何者为轻。

  自己浑浑噩噩,还没过足当主公的瘾,却没想到官兵大军突然来剿。

  魏从义自己便亲率人马,一马当先前去应战。结果,一人之勇不足恃,百骑之力不足用。

  虽然他自己过处,官兵人仰马翻,可是依旧挡不住官兵对他麾下新募的义军士卒一边倒的屠杀。

  一时间义军损失惨重,魏从义好容易躲过一劫,暂避在山沟之中。结果不多时官兵又至,义军再次惨遭重创。

  如是再三,魏从义好容易才拉伙立起的杆子,被官兵剿个一干二净。

  走投无路之下,魏从义只好再度带领麾下骑兵南下,再次依附于张顺麾下。

  张顺这一次依旧没有说什么,和往常一样迎接了自己的到来。然后,他随着张顺战怀庆府,渡黄河,入卢氏。

  然而,事情至此戛然而止了。

  张顺依旧没有说什么,可是他明白自己已经退出了张顺核心圈子了。

  他一直想问问张顺,为什么之前自己数易其主,张顺犹不在乎。却为何只因为自己单独立了一次杆子,就和自己生分了?

  可是张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一直没有找到机会问出这句话来。

  回想起当初两人见面的情景,张顺欣喜若狂的样子,以及毫不在乎自己过去的表情。可是事情怎么就到了这一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1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7/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