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52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洪承畴所率官兵有四万余人,而城外义军列阵人数为一万三千余人,官兵人数为义军的三倍有余。

  不过,张顺丝毫不慌。等到官兵行至城墙二里左右,在城上等待已久的李十安便命城上的炮手开始点炮轰击城外官兵。

  这城上的火炮却不是往日义军所用的“黄金炮”和“野战炮”,更是正儿八经的红夷大炮。

  分别是缴获于京营的十门“守铳”和曹文诏部的十门“攻铳”。

  那“守铳”重两千斤,弹重十五斤,而那“攻铳”则重三千六百斤,弹重十五斤。这两种红夷大炮皆可借助城墙高度,发射实心弹达二三里,能够轻轻松松覆盖了当面官兵的阵型。

  其实这红夷大炮虽然能够射远,到了这个距离几乎没有多少准头了,只能依靠炮手的经验进行盲射。

  好在第一轮设计,义军运气不错,二十发炮弹里面有三五发击中了官兵。

  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阻拦在自己面前的人体打成了七八块肉块,一连穿透了二十余人乃止。

  官兵顿时骚乱起来,虽然秦兵久处边地,和“套寇”“海寇”“松寇”三大寇交手较多,战斗力较强,可是他们也没有遇到过火力如此凶残的对手啊!

  甚至有一枚炮弹不幸的击中了阵型外面的偏厢车上,顿时把那架坚木制成又蒙了牛皮的偏厢车打个稀烂。

  木屑飞溅起来,如同箭支一般钉在附近士卒的铠甲之上。有个别不幸之人,不意被伤了面目,捂着脸翻倒在地上,惨叫不已。

  洪承畴一看不好,连忙下令道:“命令炮手将红夷大炮推进,进行还击!”

  原来这一次洪承畴为了消灭“顺贼”也做好了攻城的准备。陕西四镇重型红夷大炮很少,他便向其他边镇借来了火炮、炮手和工匠,前前后后凑够了二十门红夷大炮才肯出战。

  这二十门红夷大炮皆能发射十斤铁子,重四千斤至六千斤不等。为了运输这些大型火器,洪承畴命士卒给每门炮配备了二十头牛进行牵引。

  莫要小看这些“攻铳”口径小于义军火炮,其倍径却在二十四至二十八之间,炮壁又厚,能够强装药,射程威力更胜义军手中的“守铳”和“攻铳”。

  随即,官兵红夷大炮建立阵地,便对准洛阳城进行发射。硕大的炮弹拉着狼烟,先后向洛阳城袭来。

  大多数都撞到了洛阳城城墙之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和沉闷的撞击声。

  那清脆的碎裂声乃是击碎了洛阳城墙的包砖;而那沉闷的撞击声则是撞入到洛阳城墙之上,被夯土吸附了动力而发出的声音。

  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张顺脚下的厚重的城墙好像也抖了一抖。

  张顺有几分担心的向张都督、韩霖问道:“这城墙没事儿吧?会不会被官兵击毁了?”

  “没事儿,天主会保佑我们!”那张都督和韩霖尚未来得及回答,高一志连忙用他那怪异的口音向张顺保证道。“这些火炮不怕坚固的石头,就怕夯实的土壤,土壤能够吸附它们的力量!”

  张顺听了心中稍安,有连忙下令李十安对城外官兵进行射击。

  由于遥远的距离,其实红夷大炮也难以发挥太大的作用。不但义军往往一轮射击有时候还打不中几个人;而官兵的反击,往往还都胡乱的落在洛阳城墙各个部位,除了蹭破一点包砖之外,并无太大的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兵逐渐接近了义军,城上的红夷大炮火力更加猛烈了,而城下官兵的红夷大炮亦开始试着向义军红夷大炮阵地进行射击压制了。

  这时候,义军亦早按捺不住,开始向官兵逼近。等行至百余步,双方战斗一触即发。

  一声令下,双方不约而同的端起了鸟铳,拉开了弓箭,向对方倾泻起弹丸、箭矢来。

  秦兵善使弓箭者极多,一时间箭如雨下,遮天蔽日,义军吃了不小的亏。有不少士卒身上插满了箭支,如同刺猬一般。有的被射中了要害,当场仰面倒地不起。

  好在义军在前番击败陈奇瑜以后,又缴获了不少鸟铳,同时曹文诏部的加入,更是带进了不少鸟铳手。

  张顺将这些人选拔编制为一处,分为三列。义军一声令下,这些人轮番射击,连续不绝,顿时官兵也被射倒了一片。

  官兵和尽量简化远程输出,以鸟铳、弓箭为主要手段的义军不同。等到鸟铳、弓箭射击完毕之后,官兵再度急行二三十步,然后又拿出快枪、三眼铳、弗朗机等火器,密密麻麻的射击起来。

  密集如雨的弹丸倾泻在义军阵型上,顿时不少义军当场中弹。好在义军衣甲齐全,这些火器以发射霰弹为主,威力颇弱,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战果。

  不过,张顺倒因此惊出了一身冷汗。若是义军衣甲不全,恐怕只这一轮射击,便会遭受到惨重的伤亡。

第257章 火炮与车营

  战车是明代一种非常复古的军事器械,由于火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威胁,在明中期以后又再度“复活”了。

  明代战车五花八门,有运输用的辎重车,有防御用的屏风车,也有攻城用的各式冲车、盛油引火车、云梯车以及临冲吕公车,但是最常用的还是野战用的正厢车和偏厢车。

  特别是偏厢车相对于正厢车来说,少了半边挡板,轻巧了许多,更得将士喜爱。

  明代自朱元璋开国之初,便以精锐的长枪手纵横天下,追赶的曾经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铁骑抱头鼠窜,凄凄惨惨逃回了漠北苦寒之地以后,精锐步兵一直是明代的军事传统。

  但是随着王朝的延续,军政日渐腐朽,朝廷越来越有心无力的应对卷土重来的蒙古骑兵的骚扰,以战车作为主要战法的车营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车营虽然看起来与春秋战国时代的好像差不多,其实战术思想完全不同。

  明末名将孙承宗在他的《车营叩答合编》中就提出来“火以车习,车以火用”的思想。

  其他将领使用战车的情况大体上也大同小异,和孙承宗相差无几。

  皆是将辎重粮草以及铠甲武器等物资载在车上,将士挽车而行。“行则纵为阵,止则横为营”。遇敌则以车为城,以火炮、火铳为御,以少击多,无有不破。是以,有人将明军的车营称之为“有足之城。”

  五省总督洪承畴在延绥、陕西等地任职多年,久于边事,更是对车营情有独钟。

  这一次攻打洛阳城,他便列出了一个四万人的大型车阵。且阵中容阵,大阵套小阵,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张顺在城上望去,也不由心神震动。整整四万人的大型方阵,以偏厢车为城墙,又以小型空心方阵将大型方阵整齐划一的分割成数十块区域,远远望去和一座移动的小县城毫无区别。

  再加上“城内”旗帜如林,士卒如蚁,看起来更是震撼人心。

  不仅仅张顺,城上其他将领、文臣、士卒更是脸色大变,相顾失色。

  当官兵部分士卒脱离“城池”,和义军接战半晌,战况不利,便又轻松退回到“城池”之中的时候,张顺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词来“以城攻城”。

  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四万大军组成了一座移动的城池,可以借此为根基随意出击骚扰义军,而无被义军所趁之忧。

  看来若是打退官兵的进攻,只有破了这座“军阵城池”,方有胜机。想到这里,张顺不由笑了起来。

  高桂英穿着她那件颇旧的棉甲跟随在张顺身边,眉头早已皱成了一团。

  当初“闯王”高迎祥和“闯将”李自成不是没有见识过洪承畴“车阵”的厉害。

  他们整整一年在陕西、湖广、四川等地和官兵周旋,气势最盛之时,也曾攻旬阳逼兴安,“蔓延四省,流突无定”,结果遇到洪承畴便吃了个大亏。

  如今洪承畴又升任五省总督,麾下精兵四万,列阵成城,洛阳城危矣。她看到张顺的笑容,不由奇怪地问道:“爹爹因何发笑?可有应对之策?”

  张顺哈哈笑道:“洪承畴列车为墙,连车为城,不足惧也。此墙非真墙,此城亦非真城,虽能阻矢丸,却不能避炮弹,且看我以炮破之!”

  城上众人闻言心中稍安,只见张顺一声令下,只见一营骑兵鱼贯而出。

  每十骑便簇拥着一门火炮,迅速的从洛阳城北门出来,列阵于义军军阵右侧。

  不多时,“飞骑铁炮”全部出城以后,又有牛驴骡等牲畜拉着各种铸铁长短炮继续往城外行进。

  城上、城内早有好事之人细细数了,不由咋舌道:“我的老天爷啊,整整一二百门红夷大炮,任凭城外官兵铁铸的人也抵不住这般火力!”

  原来义军上次利用铁模铸炮法凑齐了一百门大炮,大破了河南总督陈奇瑜,让张顺敏锐地意识到火炮“战争之王”的地位。

  趁着上次击败官兵,义军也同时缴获了大将军炮十余门。这些火炮亦是锻铁炮,口径大小不等,炮弹皆在七斤至九斤之间,大概相当于后世西欧的九磅炮和十二磅炮。

  虽然这些火炮仍是九道铁箍的结构,好歹炮体坚固,炮膛光滑,除了设计结构稍微不合理以外,并不影响火炮的威力。

  张顺干脆把这些火炮也一并编入“飞骑铁炮”之中,再加上又命张都督打造了二十门,一共凑足了五十门“野战炮”。

  而“第二炮兵团”也因此凑够了一司人马,便由李十安亲自率领着出战。其余铸铁炮六十门,不成编制,只被配备了牲口拖拽,配备了丁壮辅助以及炮手发炮而已。

  当这五十门野战炮、十门黄金炮外加六十门铸铁炮拖拽出来以后,早有官兵夜不收探的明白,报于五省总督洪承畴。

  五省总督洪承畴第一反应就是:开玩笑,“顺贼”手里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火炮?

  也难怪洪承畴不敢置信,莫说义军手中有这么多炮,就算是有这么多火炮,又上哪去找这么多炮手呢?

  之前陈奇瑜战败之后,不是没有人向他报告说:“贼人火炮凶残,数以百计,炮声连绵不绝,官兵死伤惨重,大军遂败!”

  洪承畴这厮虽然颇为知兵,但是也颇为自负。奈何眼界所限,他只觉得这是陈奇瑜等官兵战败的托词罢了,他根本不相信义军手中有这么多火炮。

  当然,也更不会知道张顺“铁模铸炮法”和军校流水线一般的培养指挥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手段。

  直到事实摆在眼前,洪承畴才悚然而惊,发觉“顺贼”手中果然有如此多的大炮。

  那洪承畴也并非固执之人,既然猜度错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瞬间,他便想的明白,不由下令道:“参将贺人龙听令,我命你率领一千精骑,前去袭击骚扰贼人火炮。能夺则夺,不能夺则毁,实在不行,骚扰对方不能发炮,亦是大功一件!”

  “副将艾万年听令,即刻率领六千人马,一十六门大将军炮,一举夺取左侧堡垒,便是大功!”

第258章 炮骑对决

  那艾万年部和贺人龙年部分别列阵于官兵大阵左中和左后一侧,距离洛阳城东北角的“紫微星堡”和从北门出战的“第二炮兵团”颇近。

  这两人亦皆为骁勇之将。其中贺人龙当年和萧擒虎交手的时候,还不过是个守备罢了。如今多次击败斩杀义军头领,已经积功至参将之职。因为他作战勇猛不要命,人送外号“贺疯子”,足见其本事如何。

  而那艾万年则更有名了。他们艾家本是米脂的地主,只因为李自成欠钱不还,艾万年的父亲便勾结官府对李自成百般欺辱。

  不意李自成一怒之下杀官造反,砍了米脂的县令和艾万年的父亲,分了他家的粮食。

  艾万年当时正在神木担任参将,才躲过了这一劫。国仇家恨之下,他对义军的痛恨可想而知。

  其后数年,他先后征剿义军,与“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八大王”张献忠、“扫地王”张一川交过手,更是捕杀义军首领王之臣、领兵王;俘翻山动、姬关锁、掌世王等人。一路由参将积功至副总兵之职。

  这两人领了命令,一营人马直接向左侧“紫微星堡”扑去,一支骑兵直接向李十安“第二炮兵团”扑来。

  众人见状一惊,连忙向张顺望去。张顺微微一笑,直接下令道:“让魏从义和赵鲤子阻拦一下这一队骑兵,尽量不要让他们骚扰火炮开炮即可。”

  “那‘紫微星堡’怎么办?”高桂英也不避嫌,一口问道。

  “张三百手里有三千精锐,火炮三十余门,粮食二十万石,若是这点官兵都守不住,岂不白费了我一番心思。”张顺闻言不由大笑道。

  也难怪张顺如此自信,西式棱堡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稀罕物。哪怕攻城之人如何天资出众,没有几个月的琢磨,怕是轻易破不得此城。

  更何况那张三百本来就是他精心培养的将领。张顺领兵之初,曾经先后两次让他代替自己指挥大军,皆毫无破绽,足见其能。

  再加上此人不但入伙很早,又是自己妻兄,俗称“大舅哥”。无论能力还是忠诚皆有保证,张顺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城上之人正在议论之间,那贺人龙早脱离了官兵大阵,如同一只苍鹰一般向李十安的炮兵所在扑了过来。

  李十安看到了官兵分出来的骑兵以后,不由笑道:“此必为我而来,一旗、二旗听令,立即架炮装填双份霰弹,其余火炮做好准备,先行架炮,随时准备装填作战。”

  那洪承畴想以骑制炮,却是打错了算盘。在张顺等人精心编制和训练之下,义军的“飞骑铁炮”不但完成了类似后世拿破仑时期那种“火炮连”的编制,更是完成了定装发射药和霰弹的工作。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每队炮兵各司其职。炮长一声令下,早有炮手七手八脚将火炮由运输状态,摆成待击发状态。

  炮长连忙目测敌人距离,下令选择药包、弹种。由装填手先后装入火药包和霰弹,接着由炮手用装填杆将弹药压入炮膛底部。

  火炮手早已经点燃火源,将铁钩子放入火中煅烧,随时待命击发。

  好在魏从义和赵鲤子也不是吃素的,看到命令他们出动的命令之后,连忙带领麾下骑兵冲了出来,拦截直扑过来的贺人龙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2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2/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