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63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若是战局顺利,一切好说;若是战局不顺,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呐!”

  吕维祺说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

  可是如今大明肉眼可见一路狂奔向深渊,张顺能见死不救吗?

  当然不能,张顺需要做的是尽快做好准备,等待那刹那即逝的战机。

  故而张顺笑道:“计划计划,若什么都依得计划,恐怕本王还在山沟里啃树皮呢!”

  “先生掌管内务,难道不知,即便是没有今日扩军之策,陕西、豫西之地也养不活这二十四万大军。”

  “左右都养不起,何不扩军备战,一战而定乾坤?”

  “先生所虑战局不利,不外乎野战、攻城、骚扰而已。”

  “如今大明官兵虽众,其实却缺乏大规模会战能力。故而其兵愈多,其战力欲弱。”

  “原本明将之中,陈奇瑜、洪承畴、卢象升、傅宗龙、梁廷栋和孙传庭等人颇知兵事。”

  “若经历练,未必不能指挥十万大军。”

  “奈何以上诸臣非死即降,余则无力矣!”

  吕维祺身为文官,不知兵事,不知指挥十万大军之难。

  实际上明末自朝鲜之役以来,再也没有很好的组织过大规模战役。

  这也是明末所谓的“一个总兵和敌人打的有来有回,多个总兵配合仗就打得稀烂”的由来。

  在原本历史上,也只有洪承畴、孙传庭在拿农民军练手的情况下,重新获得了此种能力。

  结果一个松锦之战,一个柿园之役,两人先后葬送明军精锐,明遂亡矣。

  而如今在义军之中,实际上掌握大规模作战能力的将领依旧严重不足。

  唯有张顺身经百战,连续历经彰德府大战、两次洛阳守卫战、一次南征和进攻陕西之战的磨练。

  最终才在最后一次大战中突破了指挥五万人的桎梏,一举越入能够指挥近十万人马的行列。

  而除了张顺以外,其他他精心培养的陈长梃、萧擒虎、张三百和天赋出众的李信等人才勉强指挥一两万士卒作战,距离能够指挥大规模作战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义军难,官兵更难,而后金方面情况也好不了哪里去。

  皇太极作为后金的汗王和军事领袖,个人能力没的说,半生戎马,东征西讨,当前即便指挥不了十万以上大军,恐怕也相差无几。

  然而出除了他本人以外,其他旗主、固山额真也不过指挥万余人的水准。

  余者代善、阿敏之流,颇有些水准,却受皇太极猜忌,自然也不在张顺考虑之列。

  故而张顺思前想后,认为虽然如今天下纷纷,其实对手不过一个半而已。

  一个是同样具备能指挥十万大军能力的洪太,另一个就是不知道还在哪个犄角旮旯的明将,勉强指挥五万人左右以抗义军。

  “舜王英明!”吕维祺不知兵,不由一脸愕然,而洪承畴却是懂行之人,不由上前施了一礼道。

  其实听到张顺这话,幕僚长洪承畴也不由激动了起来。

  是了,如今舜王手底下缺少指挥大规模作战能力的将领,那么我洪承畴是不是也有机会出山挣一些功劳?

  虽然如今的洪承畴并不具备历史上指挥一十三万大军的能力,但是先前带领四万大军和张顺对战,亦证明了自己的本事。

  由此观之,带领四五万人马的本事他还是有的。

  正当此时,那吕维祺果然反应了过来,不由问道:“如此说来,舜王能堪堪指挥十万大军,那么另外十万大军怎么办?”

  这二十万大军既然您一个人指挥不过来,那这仗怎么打?

  “本王指挥不过来不要紧,不是有人可以帮忙吗?”张顺向洪承畴努了努嘴道。

  “谢舜王赏识!”哪怕洪承畴心中早有预料,闻言仍然忍不住激动万分。

  “洪先生能指挥十万人马?”吕维祺不由怀疑道。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怎么看这厮也没有这种能耐啊!

  “不敢不敢,别说十万人,如果能指挥五万人,我就心满意足了!”洪承畴自家人知自家事,连忙表面态度道。

  “他?他只是其中之一!”张顺嘿嘿一笑道,“另外一人我也早就想好了。”

  “谁?”这下子连洪承畴也不由惊讶地问道。

  “你的老对手,‘闯将’李自成啊!”张顺挑了挑眉毛道。

  原来当初义军渡过渑池以后,李自成等人返回了陕西,曾经汇集了数万人马。

  众人当时推举了李自成为帅,多次率领大军和洪承畴对峙、对战,一度搞的洪承畴也非常头疼。

  直到后来洪承畴寻了个破绽,打破义军,这才逼得“闯将”李自成、“活曹操”罗汝才和“八大王”张献忠东走。

  而这三人后来来到洛阳投靠张顺,被他一顿忽悠往东破了中都凤阳。

  而洪承畴也因此腾出手来,率领大军东征洛阳,这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故事。

  “是他?”洪承畴和吕维祺闻言一愣,不由惊问道,“舜王如何敢用他?”

第127章 借口

  “汗王!”范文程皱着眉头道,“情况不大好,外面粮价飞涨,已经到了米一斗八两的地步,家里的奴才饿死甚多。”

  “原本分到各旗手里的金银,又如数被这些奸商哄去了,大家苦不堪言。”

  “前些日子,有些作死的奴才造反,被主子们砍杀了许多,这才平定了下来。”

  “只是……只是有几位主子不甚为狗奴才所伤,其中还有两位是牛录额真……”

  说到这里,范文程偷偷看了一眼汗王洪太的神色,见他没什么反应,这才继续道。

  “如今群情激奋,都叫嚷着要打杀了这些鸟人……”

  “混账!”金国汗洪太现在一声不吭,等听到这里的时候,实在是忍不住了。

  “谁说的这混账话,这不是杀鸡取卵吗?”

  “金银没了可以再抢,奴才没了可以再抢,粮食没了,也可以再抢,但是信用没有,那可真是什么都没有了!”

  原来后金劫掠关内,主要以人口和金银等便于携带的人口、牲畜和大量贵重物品为主。

  只是如此一来,大量金银涌入后金,难免造成物价飞涨,通货膨胀。

  故而需要依赖范永斗、王登库一干人等走私大明的物资,以维持后金的经济秩序。

  结果由于北方连年自然灾害和兵灾连接,导致后金愈发依赖抢劫大明来维持社会秩序。

  本来双方一进一出,除却枉死的士卒和遭灾的百姓以外,完美达到了动态平衡。

  没想到张顺在先后劫掠了福藩、崇藩——唐藩等藩王以后,居然勾搭上扬州盐商程贾以后,下了五百万石的订单。

  这义军一购粮粮不要紧,顿时整个天下粮食都开始短缺,连大明边军和京师的供应都受到了影响。

  那范永斗、王登库一干人等固然坏到了骨子里,但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还在。

  什么“囤积居奇”、什么“坐地涨价”,都无师自通,不因顾客的身份、地位、民族、国家而改变。

  可是以凶残著称的金国汗洪太偏偏还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什么叫垄断?

  这就叫垄断。

  走私卖国者,皆以他们八家为首。

  若是金国汗洪太恼羞成怒砍了他们,恐怕下一次连这“八两一斗”的粮都没得买了。

  “能不能请他们过来,和他们打个商量,以本王的名誉担保,先赊十万石粮食?”洪太眉头紧锁,半晌提出一个提议道。

  “现银交易,概不赊账!”范文程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咱们现在什么形势,汗王你还看不清吗?

  正所谓:“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

  指望他们锦上添花还成,要指望他们不趁火打劫,那还不如指望太阳打西边出来。

  “对了,朝鲜国的粮食送过来了吗?”洪太突然想起一事,不由张口问道。

  天启七年,刚刚即位不久的洪太曾派遣贝勒阿敏征讨朝鲜,朝鲜连战连败,请求议和。

  双方遂在平壤结为“兄弟之盟”,朝鲜除了不能接纳辽东流民和支援皮岛毛文龙以外,每年还要向后金支付三千石粮食。

  如今后金国粮食短缺,洪太又惦记起这点粮食了。

  “给了,早给了,三千石粮食,一两不差!”范文程闻言笑道。

  “小小朝鲜国,焉敢捋汗王虎须?”

  “哦?看样子朝鲜国百姓生活富足,粮食满仓啊!”洪太不由感慨道。

  “嗯?”范文程闻言一愣,顿时反应过来金国汗洪太是什么意思。

  “汗王的意思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没错,既然大明国现在不能动,那么动一动朝鲜国还是可以的!”洪太不由冷笑道。

  “兄弟之盟,他李倧是哪个的兄弟!”

  原来原本历史上,洪太征服蒙古以后,也意识到“金国汗”的名号再也不能满足统辖蒙古、索伦等部,所以就开始酝酿着称帝事宜。

  而朝鲜国正好不尴不尬的夹在明金两国之间,后金强迫朝鲜国称臣不成,随即洪太带兵御驾亲征。

  彼时洪太率领代善、多尔衮、多铎、多罗贝勒、岳托、豪格、杜度等豪华阵容,征调满蒙精锐,号称十万,大举入侵朝鲜。

  围朝鲜国王李倧于南山汉城,破江华岛俘获朝鲜众多大臣、宗室、嫔妃等。

  朝鲜上下哀嚎一片,无计可施,最终不得不接受城下之盟,成为满清藩属国。

  只是如今因为张顺的横空出世,洪太不得不推迟了称帝事宜,原来攻打朝鲜的缘由现在却变成了“南失东补”。

  “那……那以什么理由为好?”范文程皱了皱眉头。

  他心知肚明,这一次这么修理朝鲜,已经违背了金国汗稳固东翼的战略。

  但是事有轻重缓急,迫不得已也只好如此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5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3/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