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79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臣弹劾左柱国君前失仪,口出不逊!”杨嗣昌不由上前一步道。

  什么叫“我可以趁着朝廷空虚,奇袭山西”?

  什么叫“任人宰割,早晚为我所吞”?

  朱少师,你来解释解释吧!

  “陛下,臣一时失言……”朱燮元闻言连忙拜倒在地,汗出如浆。

  如今他刚刚平定西南“奢安之乱”,勋至极品,极易受猜忌之时,合当急流勇退。

  不意一时间贪图口快,反倒犯了忌讳。

  “哎,不妨事,少师一时间口误而已!”朱由检闻言摆了摆手道。

  这朱由检性子固然偏狭,其实不少时候也是好脾气。

  有一次早朝,他耐不住性子插了一句话,便被朝臣喷道:“等小弟说完了再说”。

  崇祯虽然被弄得哭笑不得,最终亦“不为怪”。

  如今的朱燮元正是朱由检的救命稻草,他还指他能够像平定西南“奢安二贼”一般,平定陕西“顺贼”,自然也颇为宽仁。

  朱燮元闻言这才千恩万谢的谢过了,老老实实退在一旁,不敢随便口出“狂言”。

  “陛下!”兵部尚书杨嗣昌不由上前道,“朱少师固然言之有理。”

  “但是贼人若真个大军东进,切断漕运,占据平原沃野,为之奈何?”

  行,你说的对,你说的有道理。

  可是如果河南、山东及南直隶等地为贼所据,那天下被贼人截成两段,又当如何?

  “朱少师以为如何?”崇祯皇帝朱由检闻言一愣,皱了皱眉头向朱燮元看去。

  那朱燮元顿时心里一个咯噔,暗叫不好。

  虽然朱燮元和杨嗣昌两人都是兵部尚书,其实兵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并不一样。

  朱燮元的兵部尚书属于加衔,以提升其地位、权重;而杨嗣昌的兵部尚书则是署理兵部,实际主管本部事务,又被称之为“本兵”。

  由于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故而六部职权颇重。

  别看那朱燮元作为封疆大吏,勋至左柱国,声望之隆,无人望其项背,但是仍然要受制于兵部。

  明代的兵部权力很大,特别是具有奏章的题覆权,让哪个督抚都不敢轻视。

  因为按照明代政务流程,除非个别事件由内阁票出,然后经皇帝批准以外,一般都会下各部议处。

  甚至连孙承宗这样的阁臣出镇地方,其奏疏事关军务,也要下兵部议覆。

  那左柱国朱燮元又何德何能,能够事事让内阁和皇帝开恩,违逆常例?

  既然不能,那和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搞好关系是他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眼见杨嗣昌一而再,再而三指责自己,朱燮元哪里不明白这厮要和自己过不去?

  他连忙违心应道:“本兵所言甚是,朱某所虑不周也!”

  朱由检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且莫看杨先生年纪轻轻,其实心思缜密,乃是朕跟前第一得意之人!”

  “哎,陛下谬赞,谬赞,某实愧不敢当,愧不敢当!”杨嗣昌闻言连忙谦逊道。

  不是,说你胖,你咋还喘上了?朱燮元闻言顿时哭笑不得。

  你当朱燮元过来这许久,就想不出来应对之策吗?

  其实很简单,只要官兵率大军守住山西,义军哪敢大规模东进?

  因为义军主力一旦东进,官兵完全可以呈泰山压顶之势。

  或进南下攻义军腹里,或南下切断东征大军后路,战略上依旧处于主动地位。

  当然,若是义军像上次张三百那般,派遣一支别部侵扰南直等地,官兵亦难保万无一失,说不得误了漕运,难免京师大哗。

  不过,这种级别的失败和官兵占据了战略主动性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可是如今看那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兵部尚书杨嗣昌“君臣相得”,一大把年纪的左柱国朱燮元不得不为自己后事考虑一番。

  按照自己的计策固然能够万无一失,可是若是恶了面前两人,被他们揪着一个过错,恐怕就要万劫不复。

  如今的朱燮元已经七十整岁了,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又有诗云: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

  如今的朱燮元早已经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再也没有年轻时那种雄心壮志,自然也担心晚节不保,落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的结果。

  故而他只作不知,且看这两人如何打算。

  那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唱一和之后,便谏言道:“依臣之见,朝廷当设两督师,以应对贼人!”

  “一则总督宣大山西保定等处,专门应对山西方向之敌。”

  “二则总督河南、山东、漕运及凤阳等处,专门应对豫东方向之敌。”

  “如此计策乃全,天下乃安!”

  “杨先生所言甚是!”崇祯皇帝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又扭头向朱燮元请教道。

  “不知朱少师以为如何?”

  好话歹话都让你俩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左柱国朱燮元竟无语凝噎,连忙应道:“杨本兵果然思虑周全,才能过人,某竟不能置喙一词,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哎呀,不意朱少师竟然与我英雄所见略同!”杨嗣昌闻言不由惊喜道。

  “我正欲推荐朱少师担任左督师专管山西贼人,宣大总督张凤翼担任右督师专管河南贼人,不知少师意下如何?”

  麻麦皮!左柱国朱燮元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朱燮元不由勃然变色道:“杨本兵自认计策周全,万无一失,奈何假于他人之手耶!”

  开什么玩笑!

  你动一动嘴,我们跑断腿。到时候功劳是你的,罪过是我的,真当老夫白活了七十年不成!

  “啊?朱少师何出此言,这不是本兵掌控兵部,分身乏术,所以才委派于你,如何却是这般说辞?”兵部尚书杨嗣昌不由愕然道。

  “自古策出经略之手,功罪一体,似杨本兵这般,不知日后如何奖功罚过?”朱燮元闻言面带讥讽道。

  直娘贼,既然得罪了,那老夫就干脆得罪到底。

  岂可将自个身家性命操之于小人之手!

第151章 岌岌可危

  曹变蛟一干人正在郑州城外,紧锣密鼓的展开架势,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却哪里想得到,对面中枢的肱骨重臣,也因为义军主攻方向之事,差点同样拉开架势要打。

  那杨嗣昌虽然深受崇祯皇帝信任,无意之中也得罪了不少御史言官和不少封建大吏。

  一时间弹劾杨嗣昌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飞入了紫禁城,只把崇祯皇帝朱由检闹了个焦头烂额。

  且不说朱由检如何决断,且说这一日曹变蛟正立在瞭望塔上,正瞭望城中状况。

  “将军,陈永福这厮还真有几分手段啊!”身边的将领赵鲤子不由感慨道。

  “上次咱们炮少,还看不出这厮的本事。没想到如今擎天大将军炮用了二十门,各式野战炮、黄金炮用了四十门,还是不曾破得此城,足见其能!”

  没错,明军所谓“义军的六十门红夷大炮”,其实只有二十门是攻城炮,其他四十门都是集合了义军四个营手中的野战炮,实际威力并比不上沉重的红夷大炮。

  当然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说,义军固然没有明军所谓“六十门红夷大炮”的强大火力,但是也让郑州城中的上下官兵吃足了苦头。

  特别是义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实在让陈永福一干人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你说好端端的,一通炮弹乱糟糟砸了过来。然后乌泱泱的一群人跟着冲了上来,这谁遭得住?

  “将军,这真是邪门了!”陈德灰头土脸,忍不住向父亲陈永福抱怨道。

  “怎么每次炮弹过后,贼人就冲了过来?直娘贼,难道他们不怕死吗?”

  “邪个屁门!”陈永福闻言黑着脸破口大骂道,“那是贼人手段!”

  “你没看到每次炮弹都打咱们的兵不打贼人自己的兵吗?”

  虽然陈永福比儿子陈德脑子更清醒一些,依旧没有什么好办法。

  义军的“步炮协同”很简单,就是集中火力往一处轰,轰开了士卒以后,火力便往两侧延伸赶人。

  然后义军先登精锐便趁着火炮延伸的时候猛地冲了上来,让官兵有劲使不上。

  如果义军在城上立不住脚跟,火炮会再度袭来,截断官兵追击义军的道路,以便登城士卒及时撤离。

  这下子进可攻,退可守,这仗还怎么打?

  “不成不成,总得想个法破了贼人的妖法,不然这仗没法打!”陈德都快要哭了。

  “你说怎么破?”陈永福没好气道。

  城墙上的牒牌、女儿墙大多数被毁,官兵几乎无立足之地。

  而义军“巨型红夷大炮”又不停的攻击城墙,时不时造成城墙部分墙皮、墙角坍塌,更是让陈永福忧心忡忡。

  以前官兵不善野战,但是至少还没凭借城墙防守。

  但是现在义军点出了万斤红夷大炮和“步炮协同”两个技能点以后,官兵甚至连龟缩城中亦不可得,难道这大明天下真的要易主了不成?

  不,一定有办法的!

  陈永福虽然出身乞丐,但是仍然时时记挂朝廷提拔培养之恩。

  再加上他性子本就坚韧不拔,一时半会儿并不会轻易屈服。

  “陈德!”陈永福眉头紧锁,半晌喝道,“你再挑选几个机灵之人,再次向抚军求援!”

  “如果再没有回应呢?”陈德不忿道。

  “那就再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5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9/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