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96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原来如今义军之中赵光远、李友、李际遇、李辅臣、罗尚文五营已经渡河完毕,只有马进忠和左勷两营人马还在渡河。

  所以除了洪承畴现在带领的五营一万五千人以外,还有李信、拓养坤和王定三营人马各自驻守要地。

  就在这小小的怀庆府之地,义军已经汇集了两万四千兵马,正是杨嗣昌、朱大典部兵力两倍。

  那洪承畴自幼熟读兵书,又颇有天赋。

  自从他第一次领兵以来,素来得心应手。

  除了先前洛阳大战败于张顺之手以外,并未遭遇太大挫折,故而多少有几分心高气傲。

  如今自家兵力倍于敌军,胃口也不由大了许多。

  “着左勷、马进忠两营人马明日渡河完毕以后,且前往温县与左帅回合;然后请左帅李信率领三营人马北上,于二月一日插入怀庆府与修武之间,断其归路,老夫要彻底吃下这股明军主力!”

  而就在洪承畴大军发现明军主力的同时,明军的斥候自然也发现了义军的动向。

  “报,发现贼人主力自孟县逶迤十余里,正一路向怀庆府敢来!”早有斥候也向杨嗣昌、朱大典汇报道。

  “看来这一次是拿不下这怀庆府城了!”兵部尚书兼右督师杨嗣昌望着不远处摇摇欲坠的城池,不由遗憾道。

  明军猛攻了两日,眼看这府城就要陷落了,不知为何,终究就是差那么一口气儿。

  漕运总督朱大典也不由无奈地问道:“那咱们……”

  “时间拖的太久了,士卒疲惫,走倒有些不好走了!”杨嗣昌深深地看了怀庆府一眼,最终下定决心道。

  “让李重镇阻挡对方前锋,让大军暂且往清化镇退去!”

  “不走?”朱大典皱了皱眉头道,有几分不安道。

  “不走,也走不了了!”杨嗣昌无奈道。

  “既然贼人大军已近,若是遭其突袭,那后果你是知道的!”

  自古以来,兵利进,不利退。

  阵前退兵乃第一凶险之事,一个不小心就是全军溃败的下场。

  如今明军虽然称不上阵前退兵,其实也相差无几。

  双方仅仅相距十余里,不等明军变阵退出,恐怕义军骑兵就呼啸而来,将他们的队形扰的一团糟。

  “好,那咱们就会一会这个‘贼酋’,看看他究竟有何等本事!”朱大典也是知兵之人,如何不知杨嗣昌道顾虑?

  只是两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对手不是大名鼎鼎的“顺贼”,也不是搅动天下的悍匪,而是大明降臣洪承畴。

  依着他们的心思,看如今章法布局,显然没有“顺贼”那种轻疾变化的风格,想来定是哪里的无名之辈罢了。

  杨嗣昌、朱大典自度熟读兵略,又多年从事军务,自认可以和来人掰一掰腕子,故而走不得就干脆不走了,准备和对方拼个你死我活。

  其实这一次杨嗣昌和朱大典却是想错了。受制于大明留给义军的稀烂的马场,义军虽然几经扩军,不少营人马还是以纯步兵为主。

  这一次,南路军中除了王定的榆林营以外,实际上并无第二支整建制的骑兵营。

  为此,洪承畴只好从各营借调了一些骑兵,勉强组建了一支千余人的骑兵,暂时委托年轻气盛的李辅臣带领。

  如今的李辅臣虽然颇多功劳,实际上才十五六岁大孩子,众多骑兵颇为不服。

  李辅臣哪里知道他们其实不是不服自己,而是不服这个空降过来的大明降臣洪承畴。

  只是众人又不敢违逆了张顺的军令,便变着法给他“上眼药”。

  “不服?都不服是吧!”“马鹞子”李辅臣好赌,不由冷笑道。

  “哪个若是能胜过我手中的长枪,我就把这先锋之位让给他坐一坐!”

  “若是连我这半大小子都胜不得,就乖乖的给我做孙子,叫你干啥你干啥!”

  “直娘贼,怕你就是孙子!”早有人按捺不住,翻身上马就要挑战李辅臣。

  李辅臣自取了一根枪杆,翻身上马只一合便将那人戳下马来,众人顿时不由为之哗然。

  随后李辅臣又连胜三人,这才压服众人,整顿了兵马一路向怀庆府敢来。

  眼看着已经望见了怀庆府城,忽的斜刺里杀出一队骑兵,阻拦在众人面前。

  李辅臣抬头一看,只见来者明刀明甲,约莫有千五百人,皆是明军精锐。

  他不由上前笑道:“好狗不挡道,哪里来的癞皮狗在此撒野!”

  “好个贼子,敢和爷爷较量较量吗!”李重镇闻言不由大怒,不由上前挑战道。

  本来他麾下有三千辽东铁骑,结果先前河南和义军一战,麾下骑兵损失过半,堪称第一耻辱之事。

  如今他见一个“娃娃”不知天高地厚,便不由上前激他一激,定要斩了此“贼”,以挫其锐气。

  “求之不得!”李辅臣闻言嘿嘿一笑,从得胜勾上取下长枪,斜指着李重镇笑道。

  “好大个人,若是输了,可不要哭鼻子哟!”

第177章 不识地利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武侯诸葛亮!

  右督师杨嗣昌和漕运总督朱大典都是饱读兵略之人,当初读到《三国志》中曹魏名将于禁大营为水所淹没,难免忍不住嘲笑一番。

  只是今日轮到自家,这才发现自个恐怕也得划分到“庸才”的行列。

  你道为何?

  原来这怀庆府城东北正是沁水流经之处,其中从泽州蜿蜒而来的丹河又在怀庆府东北与之交汇,以至于沁水河水波涛汹涌,不可轻涉。

  先前义军在府城之中只有王定榆林营一营人马,那杨嗣昌、朱大典并未意识到地形的危险,便渡过沁水去围攻府城。

  只是如今义军主力突至,本来打算和义军决战的杨嗣昌、朱大典等人等探查完地形以后,才发现万余明军落了个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的下场,实在是左右为难。

  “如今我们有两个选择:一则东进,咱们退往清化镇再作打算;二则北上,咱们依托太行山坚守。”漕运总督朱大典不由建言道。

  “北上不成,乃死路也!”杨嗣昌闻言不由摇了摇头苦笑道。

  “延之有所不知,我在清化镇驻守这几日,早探得贼人派遣一营人马占据了天井关。”

  “可笑我当初还嘲笑贼人不知兵,分兵四向,乃兵家大忌,如今看来却是对方棋高一着,我倒是贻笑大方了!”

  “咱俩大意啦!”朱大典闻言也不由自嘲的摇了摇头。

  “那贼人主帅真是好胆略,先下一手闲子,然后断了咱俩的念想。如果实在不成,那也只能往武陟县去了!”

  沁水河流呈西北、东南走向,从怀庆府府城东北角穿过以后,折而向东,一路往东南方向的武陟流去。

  如果明军在义军威胁下,实在无法渡河,沿着河岸往东南退去也不失一个办法。

  “这样!”杨嗣昌沉吟了片刻,决定暂时不再考虑接战之事,反而提议道。

  “你先率众渡河,我率领部分士卒断后。一旦事不可为,我便率领溃兵逃往武陟,而你则退往清化镇。”

  “若清化镇不可守,你再退往修武。这样你我一南一北,互为犄角,将河内三府且为东西两段,力争把敌人阻挡在怀庆府一府六县之内。”

  那修武、武陟两县正是怀庆府最东面两县,正好可以截断义军东进之路。

  “这样也好!”朱大典闻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补充了几句道。

  “你是督师,焉有让督师为我断后的道理?”

  “不如这般,还请督师先渡河退往清化镇,我自断后,然后顺流前往武陟。”

  “先前我奇袭孟县之时,曾在那温县城里预留了一司人马,当可助我一臂之力。”

  “那武陟正好地处黄河北岸,与黄河南岸的河阴县隔河相望。若是贼人从荥泽渡河攻取原武,则我定然腹背受敌。”

  “故而我退到武陟以后,尚需派遣一支人马,驻守原武。如此四地,若是再连上黄河南岸的中牟等地,庶几可以抵挡贼人,使其不得寸进矣!”

  朱大典不愧是老于兵事之人,顷刻间便把其中形势、利弊剖析的明明白白。

  如果按照他的布置,明军从南到北一字排开,分别在修武、武陟、原武和中牟布防,四地互为犄角,形成一字长蛇阵,基本上也稳住了河南河北两岸形势。

  不过杨嗣昌也不是浪得虚名,他闻言沉吟了片刻,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守有余而攻不足。

  不过,他还是一言而决道:“好,就依次行事!”

  原来经过朱大典提醒以后,杨嗣昌突然发现若是按照朱大典想法进行布防,那么驻守在最北面修武的杨嗣昌其实远离了战场。

  这对要居中协调、指挥四地战事的杨嗣昌来说,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他还是一口应了,为什么?

  原来对杨嗣昌来说,除了亲自指挥作战以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亟需要做。

  只见他迎着朱大典惊讶的目光,认真的解释道:“我感觉到,单凭咱们两人的兵力,根本无法剿灭这股贼寇。”

  “所以我决定利用靠近修武的优势,准备书信一封,请求左督师朱燮元发兵与我等合击此贼!”

  好个兵部尚书杨嗣昌,虽然不如朱大典老于兵事,但是由于升入中枢,提升了眼界、见识,倒是让他想出来一个更好的应对之策。

  “这……”朱大典闻言一愣,差点想问道:听说你与那左督师朱燮元不合,怎生又低头求他去了?

  那杨嗣昌虽然没有听到朱大典的疑问,但如何不知他的心思?

  他不由苦笑道:“此乃国事耳,嗣昌如果敢因私非公哉!”

  “好,若公果然一心为公,此战朱大典死而无憾矣!”朱大典闻言不由大为诧异,也不由慷慨激昂道。

  两人商议已定,便先由杨嗣昌率领麾下标营祖大乐一部渡河,而朱大典继续率领麾下人马在沁水西岸布阵警戒。

  然而就在杨嗣昌、祖大乐渡了一大半的时候,突然有士卒快马加鞭赶来汇报道:“报~李总兵战败,还请督师早做打算!”

  “什么,这么快!”漕运总督朱大典闻言不由大吃一惊。

  那李重镇虽然在和“贼人”的交战中损失惨重,至今尚未来得及补充,好歹麾下还是关宁铁骑,如何不济得事儿?

  原来就在杨嗣昌、朱大典商议退兵之事,那李重镇早和“马鹞子”李辅臣交上了手。

  这李辅臣虽然年轻,果然不负“马鹞子”之名。

  那李重镇欺他年幼,就拍马上前挑战,那李辅臣哪里按捺的住?

  他早擎了一支长枪在手,翻身上马前来应战。

  双方连连交手三合,李重镇战他不下,心中焦躁,早被李辅臣卖了个破绽,骗他进来。

  待他招式使老,即将刺中李辅臣之际,不意李辅臣“见肉分枪”,早一枪拨开了李重镇的长枪,一枪将他刺落马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5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6/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