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00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袁时中这人颇为讲究,为了维持手底下纤夫的生活,他不但不抽一分,反倒把自己的工食银也搭了进去,哪里有余钱与他?

  原本袁时中以为,等去年九十两个月工食银发放了,再补给这“黄管事”。

  不曾想如今不但那两个月没有,还又倒欠了一个多月,这让袁时中如何不怒不可遏?

  “‘黄管事’,朝廷真的一点活路都不给我们吗?”袁时中不带一点情绪的又问道。

  “要死,一边死去,你威胁谁呢!”“黄管事”闻言一愣,随即不高兴道。

  “好!”袁时中点了点头,老老实实的退了下去。

  “黄管事”不由得意一笑,吓唬谁呢?

  爱干干,不干滚!

  哪曾想那袁时中走到岸边,突然一手抓了一根长蒿,猛地冲了过来。

  那“黄管事”一愣,还没反应过来,“砰”的一声便被他敲在头上。

  “你敢打我?”“黄管事”不敢置信,连忙下令道。

  “快,快给我杀了他们,他们要造反!”

  “黄管事”扣帽子扣惯了,本来还以为能吓阻袁时中。

  不意他这么一喊,反倒吓得他身后七八个兵丁一大跳,哪敢上前?

  袁时中本来是年轻气盛,准备教训这厮一番拉倒。

  哪曾想他这么一喊,竟无退路可走。

  他不由高声喊道:“这贼鸟厮竟如此狠毒,若不杀他,我等一家老小如何保全?”

  其他纤夫闻言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这厮不是个好鸟,若是这次袁时中不曾杀了他,被他诬蔑了一个“谋反”的罪名,那大家伙都不用活了。

  可怜“黄管事”哪里想得到,良民固然“逆来顺受”、无端忍让。

  但是一旦祸及其家小,那恐怕双方就是不死不休的结果。

第183章 中路军

  “什么?”张顺再度收到洪承畴的书信的时候,不由又惊又喜。

  “大名府滑县饥民起兵,攻占滑县、开州?真是天助我也!”

  张顺明末历史一团稀烂,根本不知道原本历史上有个袁时中曾在滑县起兵,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小袁营”,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判断这件事对义军东征的积极意义。

  “殿下,要不要让左帅带兵往东收编此人,然后顺卫漕而上,夺取大名府、临清等要地?”新任幕僚徐子渊不由提议道。

  “不用,不用!”张顺开怀的笑了起来。

  “恐怕你还不知道,高一功夺取了新乡,意外的在广盈仓中发现尚未来得及解运的粮食二十三万石,南路军的粮草一时间无忧矣!”

  “这……这可真是承天应命,天助我也!”徐子渊闻言一愣,顿时不由大喜。

  你道为何?

  原来义军南路军粮草虽然由洛阳供给,但是仍然入不敷出。

  为此张顺和洪承畴商议了两个方案:

  一个是义军占领河内三府以后,合兵一处攻克开封府,然后让两淮商人程贾通过淮颍水系运到朱仙镇,然后再路运怀庆府。

  还有一个是在明军大势一去的时候,实时顺卫漕而上,夺取四大漕运城市之一的临清,作为义军的粮草基地。

  没想到如今广盈仓中尚有粮食二十余万石,限制南路军战术、战役的问题就少了很多。

  “传令洪承畴,让他率领主力驱赶杨嗣昌、朱大典等人,全据卫辉府,和滑县义军连成一片!”既然义军少了后顾之忧,张顺的选择也就大胆了起来。

  “尽量和滑县义军结盟,稳住卫辉府、开州附近形势,伺机而动!”

  其实滑县义军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实力,哪里有资格和义军结盟?

  这只不过是张顺为了东征大军,暂时笼络他们罢了。

  “是,属下领命!”徐子渊闻言连忙奋笔疾书,将张顺的军令转为文字,然后呈上来让张顺查看。

  “好,就这样吧,不用啰嗦太多,洪承畴能够明白本王的意图!”张顺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道。

  “着左帅李信率麾下人马北上天井关,夺取泽潞两地,不得有误。”

  “着马进忠一营西进,夺取垣曲,随时准备进入河东之地。”

  “这……”徐子渊闻言一愣,顿时不由激动起来。

  “舜王殿下,您……您这是打算……”

  “没错,晓谕全军,准备三日后渡河,全力进攻山西!”张顺不由点了点头,轻声应道。

  “属……属下领命!”徐子渊激动的手都开始抖动了起来。

  终于来了,终于来了,义军大举进攻的日子终于定了下来。

  原来自义军占据陕西以后,张顺一直在思考一个事情,那就是进攻还是防守!

  大半个陕西外加豫西豫南两府一州之地,根本无法养活义军二十多万大军。

  如果义军激进一些,就要跳出陕西,在后方根基尚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猛攻猛打,趁着官兵连战连败损失惨重之际,夺取更多的领土和民众。

  如果义军保守一些,那就要裁汰老幼,尽量把手中的兵马降低到二十万以下,这才能够在陕西改革、种田。

  两种战略各有利弊,第一种风险大、收益也大。

  如今正是官兵连战连败,人心浮动之时。

  由于这时代落后的通信技术和低下的组织能力限制,依照张顺估算,如果大明提前防备,顶多只能聚集十万精兵;

  如果大明无备,恐怕五六万便是极限。

  对坐拥二三十万的义军来说,绝对有一波平推的机会。

  第二种看似稳妥,其实也有不足之处。

  一则战乱年代,裁剪兵力,解甲归田是一件有很高风险的事情。

  二则,义军在改革种田的同时,大明和后金同样会有所应对。

  留给自己时间,同时也是在留给大明和后金时间。

  若是另外两股势力也整军备战,统一战争延绵日久,未必不会重现汉末三国故事。

  所以张顺思来想去,最终冒险扩军三十万,准备一击而定鼎天下。

  这一次,张顺派遣平东将军洪承畴担任南路军主帅,大举进攻怀庆府要地,便是这个战略的第一环。

  义军原本第一环的任务,先是右帅曹文诏大举进攻开封府,吸引兵力不足的大明兵力齐聚于此,然后由主帅洪承畴、左帅李信偷渡黄河,奇袭怀庆府。

  怀庆府既下,威胁山西、北直隶,大明朝野上下不得不救。

  义军趁机决战,歼灭大明东面主力,吸引山西、北直隶主力南移。

  如今第一环计划虽然中间有一些枝节变故,但是大体仍然圆满的达成了目标,那么第二环计划就应该及时展开了。

  义军第二环的计划是张顺率领义军主力十万人,分别从蒲版渡、风陵渡和禹门渡三处渡口同时渡河,向山西河东府地区推进。

  为了防止推进不顺,张顺特意准备了两个后手。

  第一个后手是调动南路军左帅李信麾下马进忠一营进入垣曲,随时可以向西进攻夏县、安邑,和义军大军一起夹击解州、蒲州地区的明军。

  第二个后手则是进入泽潞地区的李信部万余人马,随时可以大举西进,侧击平阳府驻军。

  有了这两处后手,义军夺取山西的计划才会万无一失。

  “征北将军卢象升还是不愿意担任征明先锋吗?”眼见这个宏大的计划就要展开了,犹自不死心的张顺不由又问了一句。

  徐子渊闻言摇了摇头道:“九台自云:身为明臣背叛故主已是十恶不赦,岂有再刀兵相向之理,还请舜王殿下责罚。”

  “算了,顾念旧情,乃人之常情,本王岂有强迫之理?”张顺摇了摇头,不由叹了口气道。

  “要不……要不,调镇西将军陈长梃担此重任?”徐子渊犹豫了一下,不由建议道。

  “不必了,阵前换将,乃兵家大忌,昭武将军曹文诏足以担此重任!”张顺闻言摇了摇头,一口回绝了徐子渊。

  其实张顺不是没考虑过带领自家义兄陈长梃出征,只是陕西、豫西乃义军根本,除了陈长梃、萧擒虎两人以外,张顺实在信不过别人。

第184章 蒲坂津

  农历的二月总是十分短暂,从义军南路军攻入怀庆府起,到大破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朱大典;

  再到大名府滑县袁时中率领饥民起兵,一直到洪承畴攻克卫辉府城,将杨嗣昌、朱大典驱赶至彰德府止,时间终于来到了三月。

  明崇祯九年三月初二,蒲坂渡春风和煦、翠柳碧波相映成趣,到处一副春机盎然景象。

  然而,驻守在此地的参将郑嘉栋望着如此良辰美景,心中却没有半分旖旎之情。

  往日热闹非凡的蒲坂津,如今却是门可罗雀,只有寥寥几叶扁舟漂沉浮在浪涛之间。

  蒲坂津,又称蒲津关、大庆关,地处蒲州西门外四里,与陕西隔河相对。

  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

  河东乃陕山之噤喉,而蒲坂乃河东之噤喉。

  故而此地对于东征的义军来说,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对驻守山西的明军来说,则是扼其险要之处。

  在历史上,黄河东岸谓之蒲坂津,黄河西岸谓之夏阳津。

  后来黄河西岸陕西境内的夏阳津改称作临晋关,大庆关。

  原本这两地渡口之间,设有浮桥供人通行。

  结果在宋嘉佑五年河涨桥坏,遂不能用,只能用船摆渡。

  而到了万历二十六年,河溃岸西徙,原来的河关竟留在河东,以至于陕西不得不新立河关,重新恢复河运。

  不过,也因此导致了陕西同州朝邑县有一块飞地,遗留在黄河东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6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0/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