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93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东虏三万大军,在这附近反复劫掠,这能有好?

  就连一向跟随以酷烈著称的罗汝才出身的杨承祖都说不太好,想必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一时间,张顺也沉默不语。

  唯一那樵夫回光返照,竟背着夕阳大声吟唱起《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头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张顺听着听着,也不由自助的跟着吟唱了起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第308章 北上南下

  “岳”姓的壮士最终还是死了,中毒而死。

  其实他到底姓不姓岳,张顺也不知道。

  不过,他还是命人将他埋葬在太原城外,并立碑详述其志。

  张顺站在高大的石碑前,看着上面金钩银划的几个大字:义士岳某之墓,突然之间有点想念自己的妃子李香了。

  当初自己喉咙被人割断,尚且被她救了回来。

  若是今日李香在此,恐怕这样的义士或许也能有一线生机吧?

  “殿下?”女人的直觉真是十分可怕,眼见张顺两眼放空,站在他身边的张凤仪第一反应就是他又想女人了。

  “啊?凤仪!”张顺不由惊喜地应了一声。

  原来当初张凤仪一门心思要建功立业,结果不曾想被“阿巴泰摆了一道”,只能看着一路向义军背后绕去的后金骑兵,只能“望洋兴叹”。

  虽然事后,她恼羞成怒,及时拿下了空虚的后金营地。

  但是,事后论功行赏,仅评了一个“次功”。

  相对于奇功、头功而言,次功顶多算个安慰奖罢了,这让那张凤仪如何甘心?

  依照她的心思,那张顺料事如神,用兵奇险,定是早料得此事,故而这几日一直在和张顺使小性子。

  “殿下,外面风大,咱们回去吧!”张凤仪有点不高兴,根本不想理他。

  “啊?回去啊,那感情好,好,好!”张顺闻言一愣,随即大喜,脸色露出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样。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呀!”张凤仪顿时臊的满脸通红,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没法动手动口,只得顿了顿足,扭头跑掉了。

  这个狗男人,嘴里真是吐不出象牙来!

  张顺见她走了,这才嘿嘿一笑,只是不小心又看到了面前的墓碑,脸色又不由慢慢沉了下来。

  “什么,舜王要率兵北上?”别看张顺嘴上十分轻佻,其实遂后他并没有立即返回营地,反倒先去太原城见了孙传庭,孙传庭不由大吃一惊。

  “难道深入我军腹地的东虏兵就不管了吗?”

  “本王信得过张三百。”张顺闻言摇了摇头道。

  “如今他手底下有十一营人马,足以抵得住阿济格、扬古利之辈。”

  当初张顺在山西和官兵作战时,曾有两次分身乏术,任命张三百替自己指挥作战。

  这两次他都漂亮的完成了任务,所以张顺对他个人的能力,还是充满了信任。

  义军十一营人马有三万多人,足以抵挡后金的两万精兵。

  “那……那太原怎么办?”孙传庭犹豫了一下,不由开口追问道。

  “太原之事,那只能烦劳孙先生了!”张顺笑了笑,安排道。

  “我准备给先生留两万人马,一半是义军,一半是新降的明军。”

  “剩下两万余人,本王准备带走,和李自成部合兵一处,北上大同。”

  “这……”孙传庭闻言一惊,顿时心思百转,一时间接不上话来。

  原来他作为新降之将,被张顺如此信任,一时间感动不已。

  但是,素有边才的孙传庭同时也知道留守太原这个任务也不轻松。

  一方面东虏阿济格带领两万人马南下,自己必须布防防止其北窜。

  另一方面北面的宁武、雁门以及东面方向也需要布防。

  同时,太原城内也需要驻扎一两营人马,谨防有不轨之徒趁机作乱,故而他连忙盘算起来。

  “对了,偏头、宁武和雁门三关暂且不用担忧。”就在此时,张顺好像想起来了什么,不由开口又道。

  “刚刚收到北路军右帅左光先消息,岢岚道兵备副使卢友竹眼见大势已去,‘听从’左督师朱燮元和宣大总督张凤翼命令归降我军。”

  “如今三关只剩宁武一处,不日即克。我准备任命左光先担任三关总兵,先生主管专管东、南两处军务即可。”

  “臣定不辱使命!”那孙传庭听到此处,哪里还有异议,连忙对张顺深深一礼。

  同时,也对张顺心思缜密、用兵如神的特点叹为观止。

  不服不行,乍一看什么都水到渠成。

  但是,仔细想一想今年三月初整个山西地区还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结果张顺前后用了不到两个月,不但把整个山西纳入到义军统治之下,还早把各处的防务安排的滴水不漏。

  单看这山西布置,北有左光先,中有张三百,南有李信,东有洪承畴。就连腹地平阳府,也安排有俞冲霄这样的悍将守御。

  若是单论一处,或许义军的统治尚不平稳。

  但是若把这五六处连成一片,相互牵制、相互助长声势之下,早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基本盘。

  此人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心思手段,也难怪天下英雄在他手底下竟没有一合之敌。

  此时此刻,张顺当然不知道孙传庭的心思,即便知道了,恐怕也只会嗤之以鼻。

  这一仗看似简单,其间多少凶险、多少算计,自己又动用了多少兵马,这才取得了这场“稳固的胜利”。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自己打的就是一个以多欺少。

  如今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胜利,自己也应该想得更多。

  或许自己可以缓一缓,那样更有把握。

  可是自己已经等不及了,天下的百姓也等不及了。

  如今有多少像“岳”姓壮士那样的百姓,仍然生活在东虏的屠刀之下。

  自己早去一刻,就能早救下一刻的百姓;自己晚去一刻,就会多伤亡一刻的百姓。

  自己赶的是时间,救下的是一条条活生生的性命。

  然而,就在张顺准备北上之时,战火也已经燃到了汾州府。

  “郡王,前面就是介休了!”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向身着甲胄的阿济格指点道。

  “这一次没问题吧?”这一刻阿济格早已经心急如焚,然而还是不得不按捺住不安的心情。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了,毕竟那是范家!”那商人连忙拍着胸脯保证道。

  原来自从阿济格离了太原以后,日夜兼程,如今已经过了两日。

  而就在这两日之内,他们先后路过了祁县、平遥。

  虽然这两县都有后金的“自己人”,奈何商人早知后金凶残成性,生怕一个不小心引狼入室,竟然一个也不敢擅开城门,反倒偷偷的派遣伙计、镖师上城墙助守城池。

  阿济格派人试探着进攻了一下,不能破城,只得一路南下,继续向介休奔去。

  “王爷,我们捉了一个奸细!”眼见介休城就在眼前,突然有几个士卒压着一人赶了过来。

  “我不是奸细,我是范家的家丁,受主家委派,前来拜见郡王!”那人一见阿济格,连忙磕头道。

  “哦?见我做甚?”阿济格不由冷声问道。

  “范家已经做好了准备,今晚三更便能打开北门,迎接王爷入城!”那人闻言连忙答道。

  “哦?范家倒是养了条好狗!”阿济格闻言不由点了点,心中却难抑兴奋之情。

  原来这介休位于太岳山北侧,东接沁源,南连灵石,而灵石南面便是霍州。

  虽然后金军先后在祁县、平遥受挫,但是比起能占领介休来说,一切都不算什么。

  因为后金军一旦战领介休,不但能切断义军从陕西、河南方向的补给线,更是有机会借机夺取灵石、霍州,把战火烧到富饶的平阳府境内。

第309章 下汾州

  “轰、轰、轰!”西关城上的火炮不断地闪烁着火光,吐出来一颗颗致命的弹丸,只打的汾州府城守军抬不起头。

  汾州府城上一位守城的生员,借着残破了半边的女墙掩护,偷偷地伸出了半颗脑袋往城下瞄了一眼。

  却只见城下“顺贼”举着火把、灯笼,只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远远望去,一队对攻城队伍,犹如同一条条火龙一般,正向汾州城扑来。

  他们有的三两人推着一辆尖头木驴,有的七八个人共扛着一副长梯,有的十几个人共推着一辆工程冲车,有的三五十人共推着一辆云梯。

  各种攻城器械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怎么样?”守将见了,连忙蹑手蹑脚爬了过来问道。

  “够……够呛能守得住了!”那生员闻言连忙缩回脑袋,有面色恐惧的摇了摇头道。

  其实不用那生员说,这守将也自家人知自家事,早知道这汾州城守不得了。

  原来这汾州城虽处山西腹地,却也控带山河,肘腋秦、晋。

  在战国之时,秦、赵相持,往往角逐于此;周、齐争胜于河、汾间,郡常为兵冲。

  实际上,若不是山西兵少,明军只需在汾州府城驻扎一营人马,威胁汾河沿岸的南北通道,那张顺也不敢贸然率领大军北上。

  故而,张顺北上之后,如同锋芒在背,早令北路军左帅张三百带领万余人马全力攻打汾州府城。

  只是这汾州府城虽然比不得太原、大同和宣府等重镇,却也非同小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6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3/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