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1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那二当家“紫金梁”听完之后,沉默良久才感慨道:“我等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呐!我以前只道这‘擎天柱’是个人物,没想到竟是如此人物!”

  “我看他也不过两只胳膊两条腿,一个脑袋一张嘴,如何他就得了天命,我等就没有这等好事儿?真是时也,命也!”

  那“邢红狼”和“九条龙”听了,目露凶光,问道:“二当家,要不要火并了此人?永绝后患!”

  “紫金梁”闻言大惊道:“不曾想,你两人竟与那朱氏有了亲戚?”

  二人闻言莫名其妙道:“什么亲戚?哪个朱氏!”

  “当然是当朝皇帝的亲戚!当朝皇帝那个朱氏!”

  “啊?二当家胡说什么,我们若是真和朱家有了亲戚,吃饱了饭菜,还造什么反呐!”

  “我看你俩就是没吃饱也撑着了!”“紫金梁”讥讽道,“‘擎天柱’自有天命,此乃朱家之事儿,你们咸吃萝卜淡操心什么!辅助他文曲星既然已经下凡,那么辅助他的武曲星说不得也早已就位,你们不要触他的霉头!”

  二人闻言不由讪讪而笑,连忙问道:“二当家,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紫金梁”拧着眉道,“反正‘擎天柱’和我们是一伙的,头疼就让官府头疼去吧。欺负了我们这么久,也合该他们倒一倒霉了!”

  “此事你们都给我烂在心里!这‘擎天柱’果有天命,我们要是和他作对,必然受其害;若是你们有人像投靠与他,得一场富贵,我也不拦着你们。”

  “只是你们须知,开国功臣,自古以来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慎之,慎之!若是真个有心,举手之劳助他一助,将来倒也不失富家翁之福!”

  “邢红狼”和“九条龙”听了,不由大受教育,恭恭敬敬的对“紫金梁”行了一礼,说道:“谨受教!”

第179章 逃命(上)

  一场闹剧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至少张顺是这么认为的。只是一路上义军看他的表情都有点怪怪的,让他想说点什么,都不知从何说起。没有办法,张顺只当做看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罢!

  就这样,张顺在义军奇怪的氛围中,连续行军三日,队伍到达了圣王坪附近。

  阴差阳错之下,义军一来一往两次路过,竟然依旧没有发现张顺营地的半点踪迹。张顺正在庆幸不已时候,没想到圣王坪的刘应贵突然派人来到了张顺帐中。

  张顺吃了一惊,本能地想训斥一番来人的鲁莽行为,但是他转念一想。心知刘应贵虽然才能不算突出,做事还算稳妥,既然冒险派人前来,必有重要事情禀告。

  于是,张顺连忙让悟空、姬蛋把守营帐,询问其故。果然那使者禀告道:“将军,我等在这圣王坪待了许多日,最近常有官兵探子在附近出没。”

  “我们报告给刘头领以后,刘头领派人去阳城打探了一番。据闻宣大总督带大军在附近游荡,似乎在寻找义军的踪迹,也有可能是在探寻我军的营寨所在!”

  张顺一听,大吃一惊。他自认营寨相当隐蔽,如何就走漏了风声?虽然此事未必属实,更大的可能是宣大总督张宗衡在探寻义军的踪迹。

  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张顺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思,干脆准备把这事儿坐实了。

  于是,张顺挥退了刘应贵派来的信使以后,立刻带着悟空、李信前往“紫金梁”营地。

  那李信作为幕僚见张顺听完消息,只道自家主公要招募大家商议,他已经事先打好腹稿备用。结果没想到张顺此次举止出人意料,只得奇怪的跟着张顺去了“紫金梁”大营。

  到了大营,张顺便对“紫金梁”说道:“二当家,我新得一紧急消息,特着急敢来,报于二当家!”

  “何事让‘擎天柱’如此着急忙慌?”二当家奇怪地问道,他记得张顺向来都是成竹在胸的模样,不曾如此失态。

  张顺一听,却知道自己此番表演有点过了,不过他干脆将错就错,接话道:“关乎义军生死存亡的大事,我不得不急。我听闻宣大总督张宗衡在此搜寻义军多日。如今稍有不妨,恐怕此人得了消息便追了上来!”

  “紫金梁”一听,也心里一个咯噔。他深知宣大边军的战力,不是目前的义军所能抵挡的。之前榆林总兵带领两千骑兵,都差点将自己等人二三万人马给打崩了,若是张宗衡在此,义军恐怕在劫难逃。

  “紫金梁”赶快派人去请邢红狼与九条龙,此二人到了以后,那九条龙倒无知者无畏,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鸟甚,巡抚尚且杀得,总督如何杀不得!”

  那邢红狼听了,连忙喝道:“你好大的口气,那巡抚宋统殷是你杀的吗?我前番围困高平县时,曾和其麾下猛如虎战过一场,结果被人打的一败涂地。这厮果然人如其名,勇猛如虎,锐不可当。”

  “如今我听说张宗衡带宣大兵来,麾下有‘猛虎二将’,分别是猛如虎和虎大威,皆是塞外降卒,武艺高强。此二人皆骑术高明,射术百发百中,不可小视!”

  那九条龙本来是吹一吹牛,结果被实力比自己强劲的邢红狼呵斥了一番,不由讪讪不已。

  那“紫金梁”闻言皱了皱眉头,接着邢红狼的话茬说道:“这‘猛虎二将’我也曾闻其名,此二人从塞外归降与我们延绥边军,当时延绥巡抚嫌弃他们原名难听难读,便给他们改名为猛如虎、虎大威。此二人战功赫赫,确实非无名之辈。”

  “依我之见,宣大总督张宗衡既然在此等待已久,肯定很快就会发现我们义军的情况。我觉得我们需要连夜拔营,尽快离开此地,你们以为如何?”

  张顺还是头一次见二当家“紫金梁”如此畏敌如虎的情况,虽然此人平时一门心思想着招安,但是在军事水准方面,倒确实有些手段。既然二当家这么说了,张顺也姑且信之,左右不过一夜休息不好罢了。

  更何况这边义军逃窜了,无论纳张宗衡待在阳城附近意图如何,都不得不放弃原本计划,追击义军。如若不然,当地士绅一本奏折递上去,参他个“见贼逡巡,祸害百姓”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这样的话,自己的营地也就转危为安了。想到此处,张顺就同意了“紫金梁”的想法。那邢红狼本来就畏惧猛如虎,更是恨不得马上离开阳城,躲得远远的。只剩下九条龙,没有实力也没有发言权,只得依计行事。

  于是众人连忙赶回各自营地,命令麾下士卒拔营而去。这时候天色已晚,义军士卒刚刚折腾了许久,建立了营地,哪肯离开?

  张顺深知军情紧急,哪里有耐心与他们和声细语,直接下令给军法官张慎言,如有违背军令者,军法处置!

  这张慎言本来就是高官出身,义军士卒畏惧的紧。前番又不知如何传出来此人乃是“铁面无私”的文曲星,更是见了他如同老鼠见猫,再加上张顺对他信任有加,士卒们反倒老老实实依令行事。

  众人弃了营寨,一夜急行赶到了泽州境内,方才松了口气。正要埋锅造饭,结果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彪人马,杀将过来。

  义军不由大惊,“紫金梁”、张顺连忙命令自己麾下的骑兵暂且托住,随即率领大军后撤。

  大军撤退特别考验军队素质,“紫金梁”麾下虽然士卒参差不齐,好歹手段高明,麾下骨干不少,基本能完整带领着队伍退了出去。

  张顺比不得“紫金梁”手段,好歹笨人有笨方法。他一边命令陈长梃、刘成用骑兵遮蔽左右,一边人麾下步卒相互掩护,交叉撤退。

  也就是,步卒之间,隔一伯后退一伯至十步远,再掩护留在原地的一伯往后后退二十步,如此交叉反复,阵型齐整的把队伍撤退了出来。

第180章 逃命(中)

  结果张顺歪打正着,这正是大军临敌撤退的正常方法。他这种退而不乱,退而不散的手段,一时间把前来袭击的敌军也给镇住了。

  其实来军并不是很多,远远望去,也不过步骑一两千人而已。只是敌情不明,若是贸然接战,万一敌人援军杀出,义军想走也走不了了。

  果然义军撤退到沁水河附近的时候,河对岸也杀出来一军。众人远远望其旗号,不是别人,正是令大家胆战心惊的宣大总督张宗衡是也。

  好在这厮隔河相对,暂时无法进攻义军。如今前有狼后有虎,“紫金梁”连忙准备命令义军向南逃去,准备逃入中条山、王屋山之中,以避敌锋。

  结果不曾想,南边顺河而来又是一支官兵。好了,不用想了,估计这两支官兵便是猛如虎、虎大威部。

  这下子“紫金梁”也只得带着队伍逆河而上,不管这是“围三缺一”,还是官兵兵力不足,先走为上。

  义军这一逃不要紧,倒把宣大总督张宗衡晾在了那里。原来这宣大总督张宗衡却非无能之辈,他前番得到消息“流寇”攻陷了垣曲县,不由大喜。

  原来这垣曲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形,既是便于防御,亦是便于官兵趁机围困。义军再度进入泽州的道路也不过北入阳城和从西边绕道进入沁水两条道路而已。

  这张宗衡便趁机亲自领兵驻扎在阳城,命令猛如虎驻扎泽州城,虎大威驻扎在天井关附近,防止义军流窜到河南境内。此外还有一人,乃是大同阳和卫官兵张文衡。

  按照原本历史线,义军在端氏镇先行遇到义士吴先,并将其打的全军覆灭,震动朝廷。朝廷便派遣阳和卫张文衡前来围剿,并多次打败义军。

  结果这一世因为张顺的搅和,前番张顺围困大阳镇的时候,导致吴先前来支援,避开了“紫金梁”等部义军,反倒此人因祸得福,没有战死沙场。

  这也导致阳和卫张文衡直到现在才随张宗衡一起前来进剿。这张文衡地位高于猛如虎、虎大威,宣大总督张宗衡干脆命令他驻扎沁水,防止义军从西面绕道进入泽州。

  由于义军连夜拔营,出乎张宗衡意料,导致差点让义军逃脱了官兵的天罗地网。张宗衡得到消息,急令这三人汇合,围困义军。

  “紫金梁”、张顺等着前番刚刚摆脱了张宗衡、猛如虎、虎大威三人的包围,便顺着沁水一口气奔到了端氏镇。

  义军刚到端氏镇跟前,还没来得及入城休息。只见端氏镇城门大开,斜刺里杀出一军来。不是别人,正是从沁水赶来的阳和卫官兵张文衡。

  “紫金梁”见此不由大怒,宣大总督张宗衡、猛如虎、虎大威我惹不起,什么阿猫阿狗的张文衡也敢上来捋虎须不成?

  “紫金梁”自觉摆脱了张宗衡等人,这些人一时半会儿支援不了此地官兵,便摆开阵势,与他阳和卫张文衡厮杀起来。

  这阳和卫也无什么出奇之处,阵型普普通通,唯有火器较盛,士卒敢战而已,结果“紫金梁”等人二三万大军硬是打不过对方。

  张顺担任了义军右翼,本就负担着进攻的义务,结果几次硬攻,对方巍然不动。

  初时,张顺自恃骑兵众多,多次命令刘成、陈长梃围剿驱赶对方骑兵,结果阳和卫骑兵和之前所见官兵骑兵却不相同。

  阳和卫骑兵人马皆披甲,但是却非宋金时期那种人马具装。而是人着棉甲和连环铠,或者身着明铁甲,而马着马面子、鸡颈、马身甲、胸甲等铠甲,只是防御马匹前半身而已,这被明军称之为“小全装”。

  如此“小全装”虽然没有“大全装”防御全面,却有一般好处,那就是在不怎么影响骑兵冲击力的前提下,能够拥有更好的机动性。

  阳和卫骑兵虽然低于“紫金梁”、张顺等人,奈何骑兵更为精锐,护具更为精良。双方对战起来,义军骑兵常常被对方杀穿。

  陈长梃带队冲锋了几次,发现手中的偃月刀使起来也不甚爽利,想砍翻防护良好的敌人,变得更加困难了。他不得不换上长枪,与敌人进行作战。

  张顺见陈长梃与刘成和敌人数百骑兵纠缠不清,不由大怒,连忙下令道:“陈长梃暂且缠住敌骑,刘成带兵冲阵!”

  这两人得令命令,才发现自己却是打上头了,便连忙分兵作战。阳和卫骑兵由于马甲的影响,想绕过陈长梃的纠缠,确实有心无力。

  如此这般,张文衡阵型的左翼便暴露了出来,刘成连忙亲自带队对其左翼步兵进行冲锋。结果义军骑兵还没冲到步兵跟前,敌军阵前响起了一阵炮声,顿时义军骑兵被打翻了一片。

  原来这阳和卫常年和蒙古、后金作战,火器充足,对付骑兵也甚有经验,根本不怕义军冲锋。官兵这三千人阵中大小火炮上百门,专打霰弹,用来遏制敌人的冲锋。

  刘成部吃了亏,不再鲁莽冲锋,只得派遣小股骑兵在官兵左翼进行骚扰,干扰张文衡阵型。结果阳和卫步卒根本不为所动,多次有步卒被刘成的骑兵射杀当场,立刻就有后面的步卒补充了上来。刘成骚扰了半天,成效不大。

  张顺眼见侧翼打不开敌人阵型,只好请出“黄金炮”进行蛮干。他早已远远望见,阳和卫火炮皆为小型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皆不如自己的“黄金炮”。

  张顺干脆命令李十安将“黄金炮”装填上实弹,对张文衡部进行轰击。张顺这种五寸炮在明末确实少见,只一炮便把排着密集阵型的阳和卫官兵打死了一串。个个血肉模糊,残肢断骸、血液骨片飞的到处都是。

  结果阳和卫官兵虽然稍微骚乱了一下,又有人踏着袍泽的血肉又补充了上来。然后第二炮打过去,还发生了弹跳,官兵阵型几乎被炮弹打穿,一路上也不知到底死了多少官兵。

  这下子连阳和卫也遭不住了,趁着张顺火炮释放完毕的空隙,左翼阳和卫立刻向张顺步卒发起了冲锋。

第181章 逃命(下)

  张顺步卒也不是好相与的,阳和卫官兵冲到数十步的时候,李十安立刻命令手下释放虎蹲炮。

  数十门火炮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发射了密集的弹幕。勇敢的阳和卫官兵瞬间被霰弹一扫而光。但是,仔细分辨起来,造成伤亡明显比之前遭遇的官兵少了许多。

  原来阳和卫官兵铠甲优良,甚至有些猛士身披双层铠甲,这便大大减少了霰弹造成的损失。

  虽然张文衡麾下受到了火炮的打击,却并没有像之前所遇到的官兵那样直接溃败。反而后续的官兵义无反顾的继续冲了上来,不过阵型却相对稀疏了一些。

  这时候李十安阴险的一笑,让手下的炮手将最后近十门火炮推了出来。依法再次对冲锋上来的阳和卫官兵进行射击,瞬间阳和卫步卒再次遭到了可怕的打击。

  说实话阳和卫军官张文衡见此,也产生了一瞬间的动摇。不过,阳和卫和蒙古、女真作战多年,遇到的悍勇耐战的敌人多了去了。他虽非名将,也深知一鼓作气的道理,若是松了这口气,对方火炮装填完毕,又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命才能冲到敌人跟前。于是他便一咬牙,命令步卒继续发起冲锋。

  实际上这次阳和卫的步卒冲锋已经没有前两次坚决了,毕竟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抗火炮的轰击呢?

  可是李十安手中再也没有已经装填完毕的火炮了,张顺对此也心知肚明,便连忙命令张三百、魏从义和李际遇顶了上去。

  双方刚接战的时候,还能一时间打的难解难分。结果时间稍微一久,张顺麾下的步卒就开始节节败退起来。张顺仔细一看,却是发现对面官兵的战术细节,做得非常漂亮。

  战线上人员来回的轮换,前后排步卒长短武器的配合运用,使得张顺步卒始终处于一个人对战多个人的不利情形之下。而且对方也会运用快枪、三眼铳、弗朗机等小型火器,从前排缝隙之间进行射击,压制张顺的战线。

  李十安也连忙一边命令飞蒙炮手进行还击,一边命令装填完毕的火炮再次推到阵前进行射击。结果由于对方阵型分成三列,每列拉开一定的距离。第一列维持战线的队伍虽然被张顺的火炮轰开了缺口,但是由于官兵的阵型并不厚重,所以损伤人员并不是很多。

  而且张顺队伍的火炮轰击完毕以后,官兵第二列人员迅速补充上来,堵上了第一列的缺口,双方又恢复到原来的战线相持阶段。宣大的官兵果然厉害,一系列“微操”简直让张顺叹为观止。

  张顺想派遣骑兵绕后,攻击阳和卫官兵的后背。却因为官兵背城列阵,也不能实现,一时间战争陷入了僵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