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11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宣府城中和万全左后卫、张家口等地有人突然打着宣府巡抚张维世的旗号,勾结鞑虏作乱。”信使气喘吁吁的向张顺汇报道。

  “如今宣府城中已经平定,万全左卫和张家口方向由刚好抵挡万全后卫的李将军前去平乱。”

  “兵力如何部署?”张顺皱了皱眉头,顿时意识到这是一起由亲近后金方势力发动的暴乱。

  那宋献策虽然是一个极其出色的策士,深通人心,精于游说,但是在政治方面仍然有些不成熟。

  就像这一次,他主要把目光放在宣府巡抚张维世和镇守太监王坤身上,却忽略了吴惟华和其背后旅蒙商的能量。

  由介休范、王、侯、冀、梁几家情况来看,这些旅蒙商人和当地将领、官吏之间又非常深的勾结,并且这些人未必没有借助后金的力量,摆脱宣府将领、官吏压榨的心思。

  如此以来,这些人在这场巨变中没有谋求到自己的利益,难免铤而走险,试图重新夺回宣府。

  “李帅带领麾下标营和张胖子一营前去万全左卫、张家口堡,独留李过一营协助李国公、宋先生等人稳住宣府。”那信使闻言连忙汇报道。

  “李国樑,宋献策?”张顺闻言一愣,顿时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那张维世呢?”

  “张……张抚军在伏杀太监王坤的时候,不幸为王坤标营将领董用武伤了肩膀,如今正在城中养伤。”信使闻言犹豫了一下,然后才汇报道。

  “养伤?都什么时候,他还有闲心养伤?”张顺闻言冷笑一声,然后下令道。

  “你就说是我说的,他这个镇代王岂是白做的,赶快出来给我收拾形势,宣府若失,我拿他是问!”

  “这……是!”信使闻言张了张嘴,最终无奈的应了。

  “殿下,事情有些不对,是……是不是张维世有些不可靠,所以……所以宋先生和李国公故意将他架空了?”张凤仪身为女子,更为敏感,也听出来其中的不对来。

  “不是‘是不是’,而是肯定是!”张顺眼见使者去了,这才一脸肯定道。

  “宋先生最善揣度人心,那张维世蛇鼠两端,估计早被他揣摩的明白。”

  “未免误了正事,估计是夺取宣府以后,他和李国樑两人便计划着让他靠边站,所以才有了这暴乱之事。”

  “殿下……殿下是说这幕后主使……是张维世?”张凤仪闻言一惊,不由连忙问道。

  “大概率不是他,但是和他也脱不开干系!”张顺摇了摇头道。

  “此话怎讲?”

  “宣府城内鱼目混杂,三方势力交织在一起。本来宋献策和李国樑夺取了宣府,自然打另外两股势力一个措手不及。”张顺讲道。

  “结果等这两人夺取宣府以后,又没有尽快请出张维世出来主持大局。这不但让支持义军一方势力心生疑虑,肯定也助长了别有野心一方的搞事的决心。”

  “这……那该怎么办?”张凤仪皱了皱她那充满英气的眉毛,不由有几分担忧。

  张顺想了想,安慰道:“别担心,这宋老道做事这么老练。这一次吃了亏,肯定会很快想到其中问题的所在。”

  其实正如张顺所言,宣府城中“暴乱”一起,顿时那宋献策就反应过来了其中关键所在。

  如今正这宣府镇里有三股势力存在,一股是义军,一股是大明,还有一股属于后金。

  若是单凭他宋献策和李国樑新组织的标营和李过一营人马,哪里平的过来?

  故而宋献策一边安排李国樑、李过领兵平叛,一边领人亲自去见那张维世。

  这张维世这一次也不敢再作犹豫,反而主动提出来帮忙稳住宣府形势。

  开什么玩笑,在这宣府镇三股势力之中。

  亲近义军一方势力如今大半被原宣府总兵李国樑和宋献策两人掌握。

  亲近明朝一方的镇守太监王坤被剿灭,其麾下标营被李国樑接收了。

  如今只剩下亲近后金方一股势力,自己再推三阻四,怕不是被这两人打作后金奸细?

  宋献策见他识趣,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道:“宣府城易主,城内人心惶惶,难免有宵小之辈借机生事。”

  “如今平乱之事,自然由李国公和李将军两人负责,而镇代王则负责游街三日。”

  “游什么?”游街有时候也称夸街,除了犯罪分子被解压游街以外,一般只有状元及第或者高官升任,才会游街夸耀。

  “自然是夸一夸你这信任镇代王的风采!”借机宋献策不由笑道。

  原来这张维世在这个时空担任宣府巡抚两年有余,又兼昌平巡抚,也颇有几分威望。

  宋献策请他游街,一则是向各方势力表示宣府城的归属,二则是“城门立木”,示信于人。

第334章 陷落

  “将军,这几日连日苦战,士卒伤亡过大,一时间难以补充!”御史王肇坤忧心忡忡的向昌平总兵巢丕昌汇报道。

  “哦?”巢丕昌闻言顿时也眉头紧锁。

  他这一次之所以主动出击,一则是激于义愤,二则是见有便宜可占。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偷袭这一波竟引来后金大军的大举进攻。

  今昌平镇治所,即景泰初所筑永安城。

  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御驾亲征,不意被也先率领大军绕过宣府重镇,大败于土木堡。

  不仅明英宗被掳,几十万京营精锐一朝尽丧,还导致京师被围。

  经此之役以后,明朝君臣上下痛定思痛,认为京师西面只有宣府一处防线,实在是不保险。

  正如于少保所言,“居庸在京师,如洛阳之有成皋,西川之有剑阁。”

  “而昌平去关,不及一舍,往来应援,呼吸可通,宜高城固垣,顿宿重旅,特命大将驻此,以固肩背之防。”

  等到万历年间又增筑关城,先后置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宁陵、永陵八陵卫于城中。

  城周十里二十四步,城高三丈,池深八尺,设东、西、南三门。

  理论上,昌平镇当有士卒四万余人,实际额兵一万九千余员名。

  然而,由于昌平镇和山西镇一样,属于二线边镇,军事压力不够大。

  故而明廷为了应对内忧外患,曾多次从此地抽调人马前去镇压愈演愈烈的义军。

  其中原昌平总兵左良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先后在“舜王”的“帮助”下,枉送了数千条士卒的性命。

  如今只剩下一万三四千人,而且还要分守紫荆关、居庸关和巩华城三地,以至于整个永安城中只有六千士卒。

  巢丕昌则令御史王肇坤、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一干人等分守各门,自率千余人作为奇兵支援。

  如今连战数日,士卒损失严重,一时间无法补充,导致永安城岌岌可危。

  “这……实在不行,只能让降卒上阵了。”巢丕昌眉头紧锁的思考了半晌,最终提议道。

  “这……这行吗?”镇守太监王希忠忧心忡忡地问道。

  “不行也得行,再这样下去,早晚是个死,不如赌一把!”巢丕昌苦笑着摇了摇头,最终无奈道。

  “好吧,尽量分散在各门,以防万一!”王希忠想了想,最终决定道。

  随着巢丕昌一声令下,顿时有两千降卒被从监牢里释放了出来,披了铁甲,持了器械,分配到各门协助作战。

  有了这股生力军的加入,顿时本来岌岌可危的各门顿时守住了,而且还打了一波漂亮的反击。

  “不对,这敌人怎么越战越强了?”本来多尔衮还道马上就能拿下这昌平镇,谁曾想居然在关键时又顶住了。

  “睿亲王,既然这里不好打,咱们赶快去宣府去吧!”肃亲王豪格不由建议道。

  “不行,就差这一口气了,岂能半途而废?”多尔衮闻言摇了摇头道。

  “宣府固然重要,昌平同样重要!”

  “事已至此,如果再朝三暮四,反倒得不偿失,一个也拿不下。”

  说到这里,多尔衮心下里愈发奇怪,不由又开口向传信的士卒问道:“究竟前线怎么回事,明军是不是又来了援军?”

  “援军倒是来了援军,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这些援军颇为精悍,衣甲着装与我大清颇类……”

  “颇类?莫非……莫非是我军被掳去的士卒?”多尔衮突然有一个猜测。

  “这……这不能吧?”豪格有点不敢置信道。

  “要是这样的话,难道他们不怕这些士卒造反吗?”

  “恐怕这昌平城里真的没兵了!”多尔衮和豪格相视一笑,不由大喜过望道。

  “来人呐,一会儿晚上攻城,用满语向城中喊话。”多尔衮不由下令道。

  “喊什么?”

  “降而复还者,有功无过,降而死战者,罪加一等!”多尔衮冷笑道。

  且不说多尔衮等人如何应对,且说当后金降卒加入守城以后,昌平城内一时间士气大振,再一次取得了守城胜利。

  昌平总兵巢丕昌不由大喜,连忙下令备酒肉以飨士卒。

  不意这酒肉还未来得及发下去,却闹出一桩事儿来。

  原来明军以首计功,当这些后金降卒加入明军以后,这一战多有斩获。

  明军认为对方不过俘虏而已,焉能计功;而后金降卒却以为自己已经被巢丕昌赦免,理当如明军一般待遇,如此这般便闹将起来。

  那巢丕昌甚至这时节万万不能闹出乱子来,只是多加安抚,并表示会如实上奏朝廷,为双方请功。

  巢丕昌这话错倒不错,只是却是官样文章,顿时惹得双方之间愈发不满。

  待到当晚,后金兵再度杀将过来,并用满语高声大喊道:“降而复还者,有功无过,降而死战者,罪加一等!”

  那明军虽听不懂,但是闻言颇疑心降卒与其内外勾结,连忙向守将告发。

  这一告发不要紧,众降卒忍不住交头接耳道:“我等在这里卖命,反倒遭人猜忌。”

  “白天立了许多功劳,不知被人占去凡几。与其如此,何不反他酿的,仍不失一桩富贵。”

  想到此处,众降卒不由鼓噪起来,反倒向守城明军杀去。

  守城明军一看这些降卒果然反了,也忙不迭向对方杀去,双方顿时乱作一团。

  多尔衮一看昌平城中打乱,不由喜出望外,连忙下令道:“给我全力冲杀,先登者官升一级,赏银二百两!”

  随着多尔衮一声令下,城外的后金兵顿时也蜂拥而至。

  前后夹击之下,原本摇摇欲坠的昌平城哪里还守得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7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1/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