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张宗衡心中一个咯噔,果然听到那护卫禀告道:“军门,你们适才离开之后,我们遭到大量贼寇围攻。我们人数太少,抵挡不住,马匹全数丢了!”

  原来张顺此番故意利用“二关公”陈长梃的名头,带领那两三千杂兵引诱张宗衡来攻,其精锐皆藏于山中。等到张宗衡不得不舍了战马,前去布阵的时刻,张顺才带人杀出,一举夺取了张宗衡的战马。

  可怜宣大总督张宗衡兵强马壮,人多将广,却是千里迢迢来给张顺送马来着。

第184章 会攻辽州(一)

  话说张顺夺了宣大边军的战马,顿时喜笑颜开。这宣大的战马皆是高大神俊,乃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的好马。更兼有马甲在身,张顺实力顿时大增。

  只是可惜当初仓促之下,只夺取了千余匹战马,剩余半数皆惊散了,甚为可惜。

  不过,这张宗衡丢了战马,再费力收拢起来,却是耽误了不少时间,无法继续撵着义军到处乱跑了。更何况官兵失了战马,实力大降,也不敢对义军逼迫过甚了。这使得义军轻松渡过了老马岭,到了潞安府的长子县。

  到了长子县,“紫金梁”顿时又威风了起来,原来这时候义军中有两位头领正在此处劫掠。

  “紫金梁”连忙将这二人召集过来,张顺一看来人,一位便是前番在义军大营见到的“乱世王”,而另一位乃是一位陌生将领。

  “紫金梁”见大家相互之间不甚熟悉,便给大家介绍一番,张顺才知道另外一人绰号“破甲锥”。这人善使一把丈二尖锐的破甲锥,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号。

  双方依序坐下之后,“紫金梁”便提出大家合营,共同对付官兵的事情。“乱世王”和“破甲锥”对此倒没什么异议,只是这两人对义军下一步集合兵力北上袭击辽州有不同的看法。这二人觉得趁着义军实力大涨,趁机击败宣大总督张宗衡才是正经事。

  不过,张顺、“邢红狼”和“九条龙”对宣大边军心有余悸,根本不认为大家集合起来,能对付得了张宗衡,三人皆支持北上袭击辽州的策略。而另外二人则初生牛犊不怕虎,坚持认为张宗衡的到来会威胁黎城县营地的安危,应当先对付张宗衡为宜。

  几个人争吵不休,互相不能说服对方。“紫金梁”本来协调能力就差,威望又低于之前的盟主王嘉胤,一时间也毫无办法。

  “紫金梁”没有办法,张顺一时间也搞不定对方了。本来张顺提议大家投票解决,少数服从多数。结果“乱世王”和“破甲锥”哪里肯依?

  他们高声反对道:“你们人多于我们,就和我们搞投票,当我们是傻子吗?”

  任那张顺说的如何天花乱坠,这二人坚决要拉大伙和宣大边军大战一场。虽然说好言难劝该死的鬼,可是自己等人需要借助这“该死的鬼”的力量的时候,事情就难办了。

  正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张顺憋瞥见了站在“紫金梁”身边无所事事的务虚道人。张顺灵机一动,说道:“大家如此吵到天明也不能分出是非来,在耽误许久,恐怕官兵聚集起来,我们那条计策也实行不了了。我倒有个法子,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好了,你这厮最为奸猾!你不用说了,我们不同意!”“乱世王”和“破甲锥”对张顺提出来的“民主表决制”甚为不满,干脆连让他说话不都想让他说话了。

  张顺对这二人简直无语了,幸好“紫金梁”知他主意多,便趁机维护道:“大家伙吵来吵去也不是个办法,听一听又何妨,允与不允,犹在两可之间。”

  张顺不等这两人说话,连忙一唱一和道:“二当家言之有理,那小弟我却之不恭了。”

  “正所谓遇事不决问鬼神,我们这里正好有位道长,让他给我们占卜一下,测一测凶吉可好?”

  “不行,不行!”二人坚决反对道,“这牛鼻子是你们带来的,肯定向着你们说话。”

  那务虚道人见自己被张顺拉下水里,也不好继续“划水”了。他只好接话道:“二位此言差矣,老道士我虽有好恶,可是上天无有好恶。若是这上天真有了好恶,我等还敢逆天而行不成?”

  “以老道士之见,不如这样。两位递与老道士一样小物件,交给老道士我。我将它藏于手中,两位若能猜中,便以两位计策行事。两位若是猜错,便以二当家计策行事。大家以为如何?”

  “紫金梁”等人听了思索了半天,觉得也算是个办法,便点头同意了。张顺闻言也笑了,以老道士多年行走江湖经验,不须费什么功夫,便能玩死这两个憨批。

  果然,两人商量了半天,才递交个务虚道人一个旧铜板,让务虚道人握在手中。老道士轻松互换了几次手,便伸出两个拳头让这两人去猜。

  这如何猜得中?老道士陪他们玩了两把,两人只好垂头丧气的接受了二当家“紫金梁”的提议。

  二当家“紫金梁”闻言大喜道:“既然诸位同心协力,那本盟主便发号施令了。须知军令如山,勿怪我不讲兄弟情面。日后如有违背,皆以军法从事。”

  “我前番听得消息,‘八大王’、‘扫地王’在霍州,‘闯将’和‘过天星’在太行山东。我命令七日之后,‘八大王’、‘扫地王’进军到沁州附近;‘闯将’、‘过天星’进军到武乡附近,我等进军到黎城附近。”

  “再三日后,三军齐聚辽州,会攻辽州城。若有失期,休怪我军法无情,坏了兄弟义气!”

  张顺领了命令,便回到了营地。初时听“紫金梁”这命令平平无奇,等他展开地图一看,不由大吃一惊。

  长子距离霍州二百余里,距离太行山以东估计也不下二百里。信使快马加鞭估计也需要三日送到命令。

  而霍州距离沁州一百五六十里,太行山以东翻山越岭到底武安县估计也百余里。路上再有所耽搁,估计怎么也得七日才能到达约定地点。

  而沁州、黎城与武安三地,距离辽州皆不过百余里而已,而三者之间距离亦不过百余里而已。

  若是官兵没有发现义军意图,那边罢了;若是官兵发现义军意图,试图“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那就会在一路义军防守坚持两天,便能够得到另一路的支援。

  原来这才是多路进发,分进合击的精髓。三路进发到沁州、黎城与武安三地,其实就是后世攻击-停止线概念。

  其目的是将多路人马布置到预定地点,压迫敌人回转空间,然后发起进攻,一举消灭敌人。当初萨尔浒之战,明军发起会战的手法,就是这种典型的分进合击战术,结果由于四路大军或冒进、或迟缓,再加上对后金实力估计错误,反倒给了老奴各个击破的机会。

  张顺之前从没接触过这种战术,猛然拿到地图算计半天,赫然发现这种会战手法甚为高明。既可以相互掩护、相互支援,又可以集中兵力以多打少,心中不由佩服的紧。

  那“紫金梁”哪里想到,张顺手中却是拥有了徐子渊画的山西地图,虽然简陋,竟是发现了他指挥战役的诀窍。在众人还在茫然懵懂期间,张顺已经摸到了发起战役的脉搏。

第185章 会攻辽州(二)

  话说新任山西巡抚许鼎臣辞别了崇祯皇帝,离了京师,便马不停蹄,星夜赶路。

  这倒不是许鼎臣贪恋权势,而是他简单了解了山西的形势以后,不得不硬着头皮赶快赴任。

  原来此时,起义军在山西主要活动于三个地区:一是平阳府,也就是后世的晋南临汾一带;一是“紫金梁”、张顺等人活跃的泽、潞二州,也就是后世的晋东南晋城、长治一带;一是汾、太、沁、辽,即汾州、太原、沁州、辽州四地,也即是后世的晋中地区。

  如今粗略一看,竟是大半个山西皆是“流寇四起”。这还是陕西洪承畴指挥曹文诏、艾万年等人清剿了黄河以东的石楼、永和等地的情况下,形势犹自如此严峻。

  信任巡抚许鼎臣顿时如坐针毡,彻夜难眠,生怕自己还没来得及上任,便丢了官职,失了崇祯皇帝宠信。

  好在经过和兵部、内阁的沟通,朝廷定下了分地防守围剿的方略。具体内容为:命令宣大总督张宗衡驻平阳,统部将白安、虎大威、李卑、贺人龙、左良玉等士卒八千人,负责今晋南、晋东南四十一州县的追剿事宜;山西巡抚许鼎臣驻汾州,也即是后世汾阳,统领张应昌、苟伏威、史记、颇希牧、艾万年等部士卒七千人,镇压今晋中地区的义军。

  许鼎臣急急忙忙上任以后,召集将领幕僚,询问当前情形。才得知自己负责的汾、太、沁、辽四地大体情况尚好,唯有汾州西北临县为贼酋“豹五”所占据。

  这临县位于吕梁山以东,四面环山,且西临黄河。除却水路,未有石门墕一处可以出入,地形险要更胜垣曲。

  身为朝廷命官,守土有责。许鼎臣既然新官上任,少不得烧上“三把火”。他思索良久,发现这“流寇”变成了“坐寇”,反正官兵势大,则不难剿灭。

  再不济,收服“失土”也是一番政绩。想到此处,新任巡抚许鼎臣其他驻守防御措施不变,唯有下令带领麾下诸将,移驻汾州,亲督诸将剿灭临县贼寇“豹五”。

  从太原至汾州有二百余里,官兵又不似义军逃命一般,自然是行军速度不快。再加上粮草筹集,军饷发放等事宜,一通折腾下来,才慢慢腾腾出发。

  等到许鼎臣带队到了汾州已经十余天过去了,这时候他才听说宣大总督张宗衡在泽州跟着“贼寇”后面吃灰,不由心情颇为舒畅。

  自己对阵“坐寇”,怎么也比张宗衡这般马不停蹄、人不歇息的追击“流寇”强多了。

  汾州距离临县有三百余里,许鼎臣没有办法。等到大军在汾州歇息一日以后,只好率大军赶赴临县作战。

  许鼎臣有折腾了数日,赶到了一百五十余里的永宁州,坐镇此处,指挥麾下将领进攻临县的石门墕入口。

  不成想那“豹五”也不是好相与的,他派人直接用石头等物阻断道路,派人居高驻守,把许鼎臣麾下诸将折腾的够呛。

  且不说许鼎臣在永宁州如何和“豹五”对峙,又如何你挖开道路,我再掩埋堵塞。只说那义军张顺等人,由于他们距离辽州最近,又不用像另外两路那样翻山越岭,一时间也不急于北上。

  只是“紫金梁”、张顺、邢红狼、九条龙再加上新合营的乱世王和破甲锥两营,一共六营人马,总计五万人左右。这人吃马嚼,却是不够用了。

  哪怕是沿途劫掠,也一时间供不起这许多兵马。“紫金梁”一声令下,干脆义军暂时分开,四处觅食去吧。只需诸营记着日子,按时汇合便是。

  张顺部和其他义军分开以后,心情也舒坦了许多。前番他夺了张宗衡的千余匹战马,义军个个眼红的紧。“紫金梁”、邢红狼和乱世王都前来和他商议过战马买卖事宜,都被张顺婉拒了。

  张顺麾下野战兵卒也不过两千余人,前番仅骑兵张顺就有一千多人,余下步卒也不过千余人。张顺趁机将这些马匹分给骑兵使用,而把原来的马匹分给步卒使用。

  他也不求这些步兵能够借此变成骑兵,但是好歹变成骑马步兵,张顺也很满足了。去除掉折损的马匹和部分备用马匹,张顺终于将自己麾下的士卒全部“骡马化”了。

  “流寇”、“流寇”,流动的起来才能称之为“流寇”,张顺这一刻也终于成长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流寇”了。只是麾下步卒并非人人皆会骑马,张顺没有办法,只得强令将这些人抬到马上,用绳索系了,勉强跟着走便是。

  既然成了“流寇”,张顺也不客气,趁机一边在长子县练习步卒骑马,一边在这里搜罗起铜器来。上次张顺在此地和黎城搜罗的铜器,才铸造出“黄金炮”来,威力令张顺甚为满意。

  再加上原先铸铁炮又丢给了官兵,张顺总觉得手头孤零零的一门“黄金炮”,不足以应对大多数战况。

  张顺在长子县逗留了两三日,步卒骑术也练的勉强可以代步了,正准备北上与其他义军汇合。结果突然听到探子来报,那宣大总督张宗衡出了丹朱岭,竟一路向自己杀将过来。

  张顺自恃麾下人人有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便特意留下来看看张宗衡搞什么名堂。

  双方发现对方以后,一字排开,列阵完毕。那宣大总督张宗衡抬头一看,差点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他大喊一声:“偷马贼,哪里逃!留下性命,还我马来!”

  原来这张宗衡识得自家战马,一看对方骑兵清一色宣大边军的战马,连马甲都没有换,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时候阳和卫官兵李壁还没有赶来,追赶上来的还是张宗衡带队的两千骑兵,哦,错了是一千骑兵和一千失了战马的步卒。

  而张顺目前也是一千骑兵和一千骑马步兵,双方粗略一看人数相当,似乎可以一战。可是张顺前番和宣大边军交了手,深知自己不是对手。

  张顺一声令下,麾下步卒纷纷翻身上马,竟是疾驰而去。张宗衡一看张顺要跑,连忙命令猛如虎、虎大威带领麾下千余骑兵前去追击,结果轻易便被张顺麾下的陈长梃和刘成带领骑兵给纠缠住了。

  这一次张顺麾下的骑兵也“鸟枪换炮”,战马已经不输对面官兵多少,虽然武器铠甲还是不如,至少纠缠起来,不落多少下风了。

  只好宣大总督张宗衡没有办法,只好带领麾下千余步卒向前进逼过去,结果陈长梃与刘成见步卒已经走远,哪里还和他在纠缠下去?拍拍屁股,一路北上去了。

  猛如虎、虎大威见此,连忙追击过去。结果追了二三十里,一声炮响,杀将出来一彪人马。这猛虎二将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张顺带领步骑二千余人杀了过来。

  猛如虎、虎大威见此地不利骑战,只好下令撤退,被张顺等人追杀了数里,才逃得出来。点了点人数,却是失去了一百多骑。也不知是被义军在追杀过程中射落马下,还是逃跑过程中走散了。

  猛如虎、虎大威无奈,只得带队返回,汇报与张宗衡。

第186章 会攻辽州(三)

  宣大总督张宗衡听到猛虎二将的报告以后,一口老血憋在喉咙了,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只得借机将那猛如虎、虎大威训斥了一顿,方出了口恶气。

  原来这宣大总督张宗衡乃是万历年间进士,如今以巡抚大同兵部右侍郎身份,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本就是封疆大吏,这猛虎二将哪里敢与他争执?

  这二人在战场上勇猛如虎,可如今在宣大总督张宗衡跟前倒是温顺的如同绵羊一般,乖乖听训。

  只是这张宗衡训也训完了,气也出了些许,可是事情还得想办法办好。

  他作为宣大总督,下辖宣府、大同和山西三镇,无论有了任何闪失,他自然理当担责。

  没有办法,张宗衡只好一边命令猛如虎、虎大威带领骑兵缀在张顺后面,自己则带步卒压阵,一边下令催促阳和卫李壁带领剩余人马赶快进入潞安府与自己汇合。

  他此番恨极了张顺夺他马匹,但是他只见张顺挂了一张巨大的帅旗,没有其他标识,不识得这是“擎天柱”当面。他只是心中暗暗发了狠,誓要将“偷马贼”捉了,碎尸万段方才干休。

  宣大总督张宗衡被张顺折腾的够呛不提,这张顺本人其实也被张宗衡追击的难受。

  打仗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毅力与耐力的终极对决。张顺麾下有了许多马匹,倒是机动性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并不意味着张顺可以随意玩游击战术。

  张顺有了舜王坪营地以后,大多数粗重粮食辎重都放在营地里了,出来作战倒是一身轻松,可是这两千余人人吃马嚼也是一桩大事儿。

  所以每次“勾引”张宗衡的骑兵斥候之前,张顺都得先安排好粮草辎重行军路线。既要避免被敌人发现,又要方便自己队伍随时赶到,及时取用。

  此外,由于边军战斗力较高,特别是斥候多年和边外蒙古骑手交锋,更是精锐。为了避免斥候落于下风,导致自己情报不畅,耳目不明。张顺不得不将自己亲卫中最能打的怀庆府武师派遣了出去,命亲卫李友带着和宣大边军的斥候进行纠缠。

  李友带着这百余人皆是陈长梃从怀庆府招募过来的陈、李两家亲友、朋友,个个都是武艺娴熟之辈。

  初时,未曾上过战场,到有人吃了不小的亏。如今经过几番战阵洗礼,反倒是历练了出来。他们在李友的带领下与边军的斥候你追我赶,相互以弓箭火铳进行射击,倒也有模有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