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家请我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9节
小说作者:四代重奸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4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8:58

  “什么叫爽爽?”张顺惊愕万分,这猴子看的什么鬼《西游记》?

  悟空扭着肥大的身子,腰部前后用力晃了两晃,一副你懂得的猥琐表情。张顺正要否认,只见那悟空突然有点疑惑起来,问道:“师傅你不会不知道吧?”

  “啊?怎么……怎么可能,师傅记得很清楚。呵呵……”张顺这时候才突然想起了这厮是个幻想症患者,自己要是否认了,被他认出来自己这个师傅是假的,恐怕自己的小命也就到头了。这真是自己约的炮……呸呸呸,自己选择的路,含着泪也要走下去,只得硬着头皮认了。

第17章 公欲渡河

  到了晚上,诸将完成各自工作,前来向张顺汇报。

  赵鱼头告诉张顺,募兵已经完毕,基本补回了原来一千左右的兵额。只是有两点需要说明:一则是孟津饥民甚众,想跟着吃粮的人甚多;二则孟津粮仓尚有粮食三四千石,他们无法全部带走,问如何处理。

  张顺问问大家的看法,大家纷纷建议多募士卒,这样也能多带一些粮食。张顺思量了一番,决定再募士卒五百,余粮多补发给士卒者家属,剩余着就地分给饥民,顺便多雇一些牛车进行运输,此事依旧交给赵鱼头负责。

  其次陈金斗汇报说找到了一些书籍,厚厚一摞子递交个张顺。张顺粗略一看,多是话本、农历、四书五经之类,不及细看。便告诉陈金斗此事算是完成了,安排他明天去寻找一些马匹过来,方便大家骑行;另外再找些油布做帐篷使用,如果没有油布,拿普通布匹刷上油也行。

  最后张三百汇报说自己找到了铁匠三人,正在全力打造枪头,估计明天能交付六七十个,此外自己又搜刮县衙和民间总共得到各式长枪三十多,也就是差不多明天能够装备一百多枪兵。另外又问道:“我在农户院子里见到不少斧头、砍刀之类的武器,要不要征调过来使用?”

  张顺思索了一下,对他说:“有总比没有强,一并征调过来。”然后,安排张三百继续负责此事,待枪头打造完毕后,顺便再找些木柄将枪头和斧头安装起来。

  等到诸人汇报完毕,张顺心中难安,又喊来赵鲤子,让他派几个人骑马赶往洛阳,盯着河南卫所的动静,一有异常,便快马加鞭赶回,及时禀报。一切安排完毕,幸好第二天一天无事。

  待到第二日下午,诸事皆毕,诸人准备撤退。张顺乃令众人装粮食于车,总计近八百石左右。再加上征发帐篷、收刮县令县吏家中金银等物,共装载了八九十车才算装完。

  鉴于有部分车夫老迈难以跟随,张顺又让赵鱼头分发粮食,将其工钱一发结算,并将其牛车全部买下,然后征招城中青壮能驾车者填补车夫。随后,众人趁着夜色满载而归,重新回到了汉光武陵。双方见了面,互问分别之事,均不胜唏嘘。两日不见,竟有久别重逢之感。

  张顺问起马道长留守事宜如何,马道长自言除了个别试图偷窃粮食的被他斩了,再也没有他事发生。

  于是,诸人便分说日后事宜。没想到这时候张顺哈哈一笑,竟是论功行赏起来,当众宣布道:

  赵鲤子有破门之功,悟空有冲锋陷阵之功,陈金斗有斩典史之功,此三者各赐银两十两。马道长有留守之功,张三百有从战之功和举荐之功,张武浩有从战之功和献计之功,亦赏银五两。刘应贵有督战之功,赏银二两。众人领了封赏,各自喜笑颜开。

  至于赵鱼头,则赏银二十两。众人一听,皆是不服。

  张顺便笑道:“我且与诸位说其功劳,再有异议不迟。”

  “其一,献策之功。献计募饥民,取孟津,过黄河三策。正是解我等当前之急也。其二,举贤才,其孙赵鲤子和壮士张三百皆为其人举荐也。其三,我等本来要计议的今后之事,此人早已成竹在胸。”

  “敢问何策?”诸人问道。

  “孟津无险可守,又靠近洛阳,非久留之地。赵鱼头早已建议我渡黄河而去,以山西崇山峻岭之间,为发展基业之地。此三策皆是其功,因其攻打粮仓不利,此是其过。三功一过,合计论之,赏银二十两,有何不可?”

  众人听了,思索片刻,也不得不承认张顺赏罚分明。此前,马道长和陈金斗也曾私自商议,也认为孟津不能守,诸人所能往者唯有三处:一曰嵩山,二曰伏牛山,三曰太行山。

  嵩山者有少林寺之忧,少林乃是武僧之宗,少林武僧天下闻名,常为明朝募为精兵,曾战倭寇,从征发。众人若是去此,多是自投罗网矣。

  伏牛山者,有毛葫芦之患。从元末起,“毛葫芦”闻名天下久矣,声望犹在少林武僧之上。其为兵也,裹足缠头,长枪大矢,杀人为业。只因其以兽皮为矢房如瓠,故号“毛葫芦”军。据于此处,利害各半。既有募兵之利,又有被围剿之患。而其山又不够高,其谷亦不够深,守与此处,自古未闻有成功者也。

  唯有太行之地,山高林茂,官军不可及也。自古以来起兵者,多以此为根基。嘉靖年间便有人在潞安府起义,历时三年,朝廷方才平定,足见其地之险要。

  马陈二人本以为凭此策足以压服赵鱼头,没想到这厮上次献策之时,居然已经早已提出。不过,幸好此策有些许瑕疵,不知其人如何应对。

  这时众人果然纷纷问道:“可是这洪水滚滚不退,又无舟楫,如何过河?”

  众人正在疑惑之间,却突然听到河上有歌声传来,众人扭头一看,却见水面星星点点,竟是船只灯火。

  众人不由大惊,正值洪水之时,水情与平时不同,此时很少有船夫敢下水渡河,更何况是夜晚呢?再则,前些日子洪水突发,又不少舟子人船皆覆,安有全者?便不由纷纷问道:“此何人也?何其胆大也,安得渡河?”

  “主公乃真龙也,自古未闻龙为水所困也。此来相助者河神也,听闻主公有难,特来相助。”赵鱼头自信地回答道,“不知诸位是否听说过‘河神’黄守才?我早已派人唤之,今已至矣。”

  “竟然是他,难怪如此!”张顺及马道长、陈金斗、刘应贵、张武浩不是本地人,不知此人,而那赵鲤子和张三百却是恍然大悟。

  原来这黄守才,字英杰,又字对泉,系河南偃师人。自幼失怙,家境困难,年少时便以划船为业,其人聪慧异常,竟对黄河水性甚为了解。其人又熟知河理,又极其善于疏水导河,排除水患。故而被人称之为“河神”。

  如此洪水之时,除了此人领航,别无他人敢渡此黄河也。那赵鱼头献计之后,早已派熟识水性者,泅过洪水,前往偃师寻找此人矣,不意今日正好回来。

  不要小看这“河神”绰号,却是厉害。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山川河流祭祀,不过“五岳四渎”而已。所谓“五岳”者,额为南岳衡山,鼻为中岳嵩山,颜为北岳恒山,左颧为东岳泰山,右颧为西岳华山;所谓“四渎”者,耳为江,口为淮,眼为河,鼻为济。此九者以人五官形容,皆为正祀,余者山神河伯皆为淫祀而已。

  前朝历代对“五岳四渎”多有封赏,至唐宋之时,五岳累封至王,四渎累封至公。而自明太祖建国以来,则去除山川河流封号,各归本源,这黄河便被封为“西渎大河之神”,多数简称为“河神”或者“河伯之神”。此人竟以人身,得“河神”之号,足见其才。

  待到船只靠岸,众人仔细一看走下船来的此人:却是三十来岁年纪,头戴一顶破头巾,上身光溜着,下身着一件短裤,赤着双脚,英气勃发,精明干练。

  张顺连忙招呼道:“在下张文远,辛苦辛苦,快让弟兄们过来喝口热汤再行过河。”

  黄守才谦虚了几句,推辞不得,便带着十几个船夫下来吃点吃食。本来因这洪水,众人也没了生活来源,正是饥困难耐之时,被张顺三言两语一顿劝说,都大口大口地吃喝起来。

  等到吃饱喝足,众人方才渡河。只因人多粮多,黄守才等人只能多次引渡。张顺便先安排悟空、张三百带自己手下二百亲卫渡河,顺便建立警戒。其次才开始运输粮食和主管粮食的马道长,如此这般,直到诸人皆已渡河,张顺才与马英娘等人才准备渡河。

  张顺与马英娘登上了黄守才的船只,此船并不大,船篷之中,空间狭窄。张顺与马英娘并排而坐,颇多尴尬之处,两人之前本有误解,此次相处更不知从何化解。

  想了想,张顺干脆站了起来,却不料船只竟晃动起来,张顺本是北人,不常坐船,因此差点摔倒。还好黄守才见他是个菜鸟,赶快过来扶着他,没有发生张顺扑到人家女孩子身上这种狗血剧情。

  张顺出了船篷,只见外面漆黑一片,只听见水声哗哗、风声呜呜之声。此次坐船与之前做输粮的大船不同,张顺看着浪花在船帮边翻滚,心中既担心又新奇,感觉很是奇特。

  看了一会儿,兴致尽了,张顺再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回头一看,却见身后跟随船只上灯火点点,宛若游龙。张顺心中奇怪,如此大风,古代有没有玻璃,如何做到灯火不灭?

  他便往船头一看,却见用竹竿挑着的却是一个灯笼。张顺拍了拍自己的脑门,暗道自己傻了,这是多么简单的办法,自己居然没有想到。

  “公子小心,莫要站在船头。若是不稳,落入水中,恐怕要是湿了衣衫。”这时候黄守才大声提醒道。

  张顺哈哈一笑,发现船只狭小。自己却是无甚处可去。正好这个时候,船篷中传来如同蚊子嗡嗡的声音:“公……公子,外面风大,且来船篷一避!”

第18章 野外合战

  那马英娘一时不忍,说出邀请张顺的话来。她面皮薄,不由羞的不行。可是张顺却是个脸皮厚的,打蛇随棍上,也就回到了船篷之中。气的马英娘不由暗道了一声:无耻之徒!

  张顺不知她所想,即使知道估计也就一笑了之。十五六岁在古代看来已经是及笄之年,在从现代穿过回去的张顺看来不过是一个初中还没毕业的丫头片子罢了。

  所谓“及笄”,就是女子年满十五结发,以笄贯之,以示到了结婚的年纪。像春丽那样的包子头,则是表示此乃幼女,请勿纳采,也即是不要过来提亲的意思。

  张顺虽然穿越过来十几年,没有娶亲,对古代男女关系也吃不太准,不敢乱说话,怕犯了忌讳。左右无事,便把从王铎那里“借来”的书拿出来翻一翻,打发时间。

  那马英娘见他不理她,反倒装学士看起书来,不由羡慕且好奇的低声问道:“你看得懂书吗?里面都是写的什么?”

  “呃……”这话却是戳到张顺的疼处,他虽然又和马道长学习了部分繁体字,可是这古代异体字也非常多,再加上没有标点,读起来非常费劲。比如说这《孙子兵法》,开篇就写到: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你不琢磨半天,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只能尴尬的回答道,“勉强能看得一些,很吃力。”

  “切!”莫名其妙的马英娘发出了蔑视的声音,也不知道是嘲笑他不懂装懂,还是懂装不懂。

  好歹等船靠了岸,众人皆渡河完毕,天色将亮。张顺便命令众人去一偏僻之地立营休息。说是营地,却是简陋异常。众人环车为营,帐篷多是原来钱夫子等人所留,再加上攻破孟津之后,又购买了一些布匹,诸人勉强有些遮挡。

  张顺本来有心留下黄守才,奈何人家不愿意。黄守才对张顺说道:“君有天命,民无天助,此次洪灾殃及孟津千万百姓。吾观此地官员无能久矣,必无力整治此河。数日之内,必有人登临吾门,邀吾救灾治河。此事能活千万百姓也,吾不能弃之而去。”

  “君若果有天命,他日登临大位。但汝能念吾今日半点恩情,吾不求你高官厚禄、金银财宝,只希望你能命我治理此河,不使之伤汝之百姓也。”

  张顺听了既羞且愧,对着黄河言道:“顺却是见小利而忘大义也!今我对河而誓:若是他日我力所能及,必助黄守才治理此河,使百姓安居乐业也!如违此誓,必使我葬身此河之中!”

  黄守才及左右舟子,乃至张顺所募青壮闻之,不由感激涕零,对着张顺躬身而拜。黄守才拜完之后,悲叹道:“若是京师皇城为阁下所有,我等百姓何以遭此难也!”一时间众人相对无言。

  等到黄守才等人渡河而去,诸人连夜赶路渡河,皆以疲惫不堪。张顺便命人赶快休息。但是,他心中不自安,于是安排刘应贵派人警戒,又安排赵鲤子带人向周围五里之内派遣斥候,方才让诸人休息。

  从光武陵起兵以来,张顺也时刻处于紧绷状态,此时也困乏难忍,便自去休息去了。不知何时,张顺正在迷迷糊糊之间,突然被人推醒了。张顺睁眼一看,却是悟空。张顺正欲问是何事,悟空就喊道:“师傅,有人回来报告敌情。”

  “敌情?”还没回过神的张顺一个激灵,彻底清醒了,连忙喊道,“快快让他进来。”

  张顺赶快找个罐子,倒出来点凉水擦了一把脸,给自己醒醒神。这时候回进来的斥候便向他报告道:“将军,鲤子让我过来给你汇报。从孟县县城出来几百官兵,向咱们这个方向打过来啦。”

  “打过来了?你们伤亡怎么样?”张顺吃惊道。

  “啊?我们没和他们打啊,我人少也打不过他们。”斥候更为惊讶。

  “那为啥说打过来了?”张顺奇怪地问道。

  “哦,就是往咱们这过来了,马上才能打起来。”

  “……”张顺才发现原来是这斥候话都说不利索,差点误了事。心想,回头还得给赵鲤子说一声,让他多挑选点机灵的人才行。若是侦查或者汇报出了错,那才是后悔莫及。

  然后,张顺赶快召集诸人,告诉他们刚刚得到的情报,询问他们这事儿该怎么办。诸人有说避开敌人的,有说和敌人开战的,有说偷袭县城的,一时间僵持不下。

  张顺一看手下诸人还不是很靠谱,便赶快果断下令道:“此事不必再争,立刻准备开战。敌人出城无外乎发现了我们和发现了其他敌人两种情况。无论何种情况,敌人都自认战力高于我们。”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马道长一会儿你依旧负责粮食物资,寻找偏僻之地隐藏起来。若是被人发现,先弃物资而逃,看看敌人阵型是整齐还是混乱。若是整齐,逃走勿回;若是混乱,及时通报与我,我等可以乘其回城之时发起进攻。”

  “其余人等且随我来。我记得之前赵鲤子给我报告过,前面不远有一片树林。一会儿手中没有长枪和腰刀的在前面,遇敌便逃往树林旁边的道路,此事由陈金斗负责。逃回时,不要冲撞了咱们自己的队伍,不然休怪我无情,格杀勿论。”

  “一会儿赵鱼头,还有……那个悟空,你们跟着我,带领咱们这一百多个有长枪的队伍,列阵在树林拐角处。等陈金斗带队退回,若有冲阵者,当场格杀勿论。”

  “张三百、张武浩你俩带领那五十个卫所兵,埋伏在树林之中,等我号令进攻敌人阵型背面或者侧翼。刘应贵带领队伍,立于阵后,有敢回头逃跑者,军法处置,当场格杀勿论。其余人等,跟随马道长躲避。”

  张顺一通命令下令,井井有条,众人拜服领命而去。张顺又安排前来报信的斥候,回报于赵鲤子道:“相机行事,若是我们和敌人打的难解难分,不分胜负,可以过来突袭敌人背后;若是敌人战败,可以拦截败兵或者偷袭孟县县城;若是我等战败,可以在远处假装援军,吓唬敌人,然后去约定地点汇合。”

  计议已定,张顺便带领诸人去树林跟前立阵。此处正好是一个转弯路口,树林遮蔽于左侧。敌人如果不转弯过来,断然看不到他们的队伍。

  张顺手下士卒素质太低,他多番催促,折腾半天才勉强站立了一个百余人的长枪阵。五人一列,二十人一排,密密麻麻的把路口堵了个严实,唯有右侧有个低洼的沟壑可以通行,却不甚方便。

  张三百、张武浩带领了五十个腰刀短枪士卒进入了树林中,而那陈金斗则带领乱糟糟的二百人在前面待着,手中只有一些之前收刮的斧头、砍刀等物,尚且不足人手一把,欠缺之处,多以棍棒代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待敌人过来中计。本来张顺有心安排悟空带领士卒进行埋伏,不过想起来在孟津城中的突发状况,若是悟空离了身边,应急之时有诸多不便。更何况自己也不太方便总是偏袒悟空,让其立功,也需要给手下其他人一些机会,进行历练一番。

  诸人第一次战斗乃是偷袭孟津,毕竟顺利,基本没有来得及害怕的机会,便已经取得成功。此次野战却是不同,站着待敌,却是多少有些紧张、恐惧等情绪。

  其实张顺本人更为紧张,他深知自己身边这些所谓的士卒,也就比饥民乱民强了一些,万一开战之时,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慑于官威,一触即溃,那自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不过幸好悟空就在身边,万一事有不谐,悟空也快以一当百,大破官贼。

  短暂的等待,却是漫长。从早上太阳初升,等到了太阳升到树梢。众人终于等到了官兵的队伍。毕竟是捕盗、抓捕的弓手、衙役,并不精锐,远远望去,只见乱糟糟一团赶了过来。

  陈金斗一见官兵出现,就想带队伍往回跑,谁曾想,这时候张顺刚才等待久了,有些担心,就跑了过来。此刻正在他跟前,他低声呵斥道:“装也要装像点,你这样跑了,谁都知道有鬼。你带着他们前去吆呵吆呵,再跑。”

  陈金斗无奈,只好带着队伍前去叫阵,而张顺则是自回本阵。

  陈金斗带着队伍乱糟糟的对对面一阵叫喊,敌人见了果然飞奔而来。陈金斗哪敢抵挡,只顾带着队伍扭头边跑。对面见敌人溃逃,士气高昂,追的更快了。

  到了树林转弯处,陈金斗高声喝道:“小心军法,闯阵者杀无赦!”众人只好尽量避开本阵,拥向旁边沟壑通道。奈何这几天水位过高,沟壑中居然泥泞非常,之前因为杂草遮蔽,众人并没有发现。于是一众溃败士卒都滑倒在里面,并在其中骨碌了一身泥。有个别心急的,不由便冲向了本阵。

  一时间情况岌岌可危。

第19章 张三百阵斩敌将

  张顺大怒,马上下令刺杀。那几个冲向本阵的家伙,立刻被面前的同袍在身上刺了几个血窟窿,倒在地上哀嚎起来,也不知道是否还能救活。

  直到这时,敌人果然追赶了过来。为首官员看到张顺阵型心中一惊,再仔细一看,人数并没有自己这边多,身上衣衫破破烂烂,手中武器也只是一些长长短短的简陋长枪,便放下心来,下令冲阵。

  原来这厮是孟县的巡检使,他这次得到消息,便带领巡检司全部弓手和县中部分衙役、民壮前来剿匪。他自认捕盗多年,部下皆是勇猛之人,而贼人多是怯懦愚昧之辈。他们只需一个冲锋,便能拿下贼人头目首级,回去领赏。

  张顺见敌人乱糟糟的冲了过来,也并不惊慌,只是高声喝道:“稳住,稳住,不许动!退一步格杀勿论!”

  待到敌人近到跟前,才大喝一声,喊道:“杀!”诸人闻声而刺,只听见一阵利器刺入肉体的声响,众人拔出长枪,便看到身前凶狠的官兵倒了一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1页  当前第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家请我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